來醫生館聽故事

來醫生館聽故事
定價:360
NT $ 179 ~ 379
  • 作者:簡守信
  • 出版社:經典雜誌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10-1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660975
  • ISBN13:9789869660976
  • 裝訂:平裝 / 36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簡守信,現任台中慈濟醫院院長,同時也是大愛電視臺「大愛醫生館」節目主持人。從一個臨床醫師,變成金鐘主持人,原本的初發心極其簡單,要結合媒體來提升醫療衛教影響力──希望用民眾聽得懂的語彙,在生動活潑、淺移默化中,讓醫療不再是白色巨塔中遙不可及的冰冷詞句。做著做著,不知不覺闖出了一點名堂,而且,也未曾怠忽臨床的角色。衷心期盼在藝術、文學、歷史與醫療的交會中,和大家一起溫馨地閱讀健康。

  簡院長傳記《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同時推出,兩書可搭配推廣。

專文推薦

  釋證嚴──慈濟基金會董事長
  王本榮──慈濟大學校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簡守信


  整形外科醫師,喜歡將生冷的醫學知識化為豐富多彩的趣味故事,運用多元媒介與大眾分享。長年主持帶狀醫療節目《大愛醫生館》,榮獲第49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曾任臺大醫院主治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副院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院長,現為臺中慈濟醫院院長。喜愛人群也關懷土地,曾陸續獲頒臺灣醫療典範獎、臺中市低碳城市傑出貢獻獎。
 
 

目錄

推薦序 / 證嚴法師
快刀慢析 理重情長 / 王本榮(慈濟大學校長)

自序

一、刀鋒藏情
刀鋒常帶感情──一位外科醫師寫給醫學系新鮮人的一封信
醫院風雲──心臟外科篇
剪不斷 理還亂 是盲腸
在屠宰場遇見心臟外科醫師
病房大閱兵──床邊教學
另類解嚴 知情同意
吃飯配藥
佛祖導航器
開刀房裡的絞肉機
腦袋開天窗
頭骨拼圖
不擠兌、不收費的骨骼銀行

二、談古說醫
打開外科滄桑史
是他,改變了沸油和烙鐵止血的歷史
孔子八分飽
君子怎可遠庖廚
史上最慘的瞌睡──宰予晝寢
史上最嚴峻的醫病關係──曹操vs.華佗
當草莓族遇見紙袋族,一代豈會不如一代?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血糖
人面桃花之醫療篇
烏紗帽與高血壓
蘇東坡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那一年,李鴻章的頭痛
生命的第一個腳印
「血汗」華盛頓
是誰殺了拿破崙?
替馬桶講句公道話
維多利亞女王的祕密
是誰規定一天要吃三餐?

三、優游醫藝
貝多芬師聰交響曲
畫筆下的醫學奧秘
藍色畢卡索 憂鬱現代人
七指畫家夏卡爾?
普普藝術與用藥安全
蒙娜麗莎在笑什麼?
莫內的「印象開刀」
造就野獸派巨擘瑪諦斯的功臣-盲腸炎
蒙娜麗莎在笑什麼
藍色畢卡索 憂鬱現代人
笑傲風溼雷諾瓦
孟克吶喊為TB

四、醫療探祕
我的疼痛會轉彎
豬公的毒口水
阿嬤的鼻子 阿公的腳
口水戰
H7N9的另類受害者
乳房依舊在,只是乳腺無
花枝阿嬤與燈籠阿公
神的掛號單
開刀選農曆七月,安啦!
七年之癢
情人看招
大腸的心事
牠是痛死的
狂牛症省思
戒指緊箍咒
松果體鬧鐘
腦袋裡的綿羊

五、永誌初心
開刀房裡的沉思
醫院與菜市場
杜德偉在開刀房
醫師的型與潮
養「病」千日,用在一「生」
日出東方消昏暗──晨會滌塵
驀然回首,病人卻在燈光闌珊處
診間裡的風水
診間裡想不到的事
拾穗 不忘醫魂
從手術室到勇闖金鐘──一個整型外科醫師的奇幻旅程

附錄
信念深心中有節奏──簡守信的時間觀 / 何姿儀
 
 

自序

輕鬆地閱讀健康


  醫師的臨床生涯裡,總是不斷在與不同的生命故事交會著。診間病人進進出出,有人問題得到了解決,寬心離開;有人則需要更多心理建設,好繼續往後的治療之路。

  面對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病人與心情,醫師努力讓他們在轉身前能心開意解,至少,多幾分踏實與心安。醫師的日常,平凡而又不尋常。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個門診日,診間傳來叩門聲響,少婦牽著一對幼兒走了進來。看到這位曾經熟悉的「戰友」,我們彼此交換了親切的笑容。

  「今天怎麼會來?最近還好嗎?」我瀏覽了掛號名單,並沒有看到她和先生的名字。

  一年多前,她三十多歲的先生來找我時,臉頰已被口腔癌吃穿,病程來到了末期。完成腫瘤切除和皮瓣移植手術後,又經歷多次感染和重建,每一次,無不是一群醫護人員圍繞著一個病人,殫精竭慮搶救拉拔,終於守護到他平安出院。

  記憶深刻的,不只是每次動輒十小時以上的手術,和辛苦的照顧過程,更是守在他病榻旁的妻兒身影。年輕的妻子一手牽著稚齡長子,一手抱著襁褓中的新生兒,面對家中經濟和精神支柱倒下,憂愁與冀盼,都鎖在眉間。

  一個病人的健康,牽動著整個家庭的未來,不論情況有多困難,只要還有機會,醫療團隊都不輕言放棄。當病人康復,回到診間輕聲言謝,總能讓醫師忘卻辛苦,再大的壓力都煙消雲散。

  「先生已經往生了,今天我是特地來向你道謝的,謝謝簡醫師的照顧,讓你們大家這麼辛苦……」少婦眼眶泛紅,語氣卑微而誠懇,帶給我巨大的錯愕與不捨。

  病人諱疾忌醫,延誤治療時機,醫療團隊依然盡全力救治,撐起一線希望。但儘管醫術再精湛、手術再成功,也不過是延長了一年多的壽命,沒能為這個家延續更多的幸福和笑語。

  唯一欣慰的是,先生最後的人生路雖然坎坷,但溫暖的醫病互動,卻讓他們在困頓中感受到力量,因此她無論如何要來表達一分感恩。

  看著少婦與孩子離開診間的背影,多年來,成為我心頭永遠揮之不去的提醒。

  身為外科醫師,透過精進的手術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本分;若能透過醫學研究找出疾病治癒之鑰,則能造福更多未來的病人。然而,醫師除了被動治療病人,能不能走在疾病之前,讓遺憾不再發生?能不能透過殷勤的述說與教育,讓更多人知道這些生命故事,而能為自己的健康做把關?

  種種因緣際會和心願共振,二○○一年起,帶狀醫療衛教節目「大愛醫生館」在大愛電視臺開播。耕耘十餘年至今,豐碩的成果背後,有著毅力、心血與汗水的灌溉。

  對忙碌的現代臨床醫師而言,這些短時間內不易見效的付出,著實耗神費力,停播的念頭不是沒有過。然而病人家屬等待希望的身影,和觀眾們對正確醫療知識的渴望,一路支持著我堅定向前,莫問過程是孤獨,還是幸福。

  製播電視節目之餘,積極參與平面媒體、社區演講及多元媒介的互動連結,都是為了提高醫學知識的可近性,讓衛教的影響力加成。這本書集結了我過去曾發表於平面媒體的醫療札記,有行醫歷程的感懷,有常見的醫療迷思與正解,也有在診間、開刀房所得見聞與啟示。

  有別於一般衛教的平鋪直敘,這些文章大量引用了藝術、歷史、文學典故,和真實的案例故事,一路從拿破崙之死,探討消化道病症;從蒙娜麗莎的微笑,解讀高血脂的訊號;從貝多芬的失聰,認識耳朵構造和耳疾;從曹操的頭風症狀,推敲他是腦部創傷的後遺症……

  那些看似與醫學八竿子打不著的鋪陳,為的是引發讀者興趣,進而帶領大家與背後的醫學知識接軌,而能夠「輕鬆地閱讀健康」;以Entertainment(娛樂)為手段,傳遞Education(教育)的目的,激發出Edutainment(寓教於樂)的火花。

  於是,專業知識不再生冷、遙遠,而容易被記憶、被聯想、被傳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若你能從這些節目與文章裡,感受到這分來自於醫療的關懷,以及對於當今社會的責任與承擔,那就離我們的初發心不遠了。

推薦序

快刀慢析 理重情長


  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是整形外科的名醫,也是大愛電視臺「大愛醫生館」的館主。以往的簡院長刀法細密、思維周密、行事慎密、有化繁為簡的本事、有破涕為笑的幽默、是名符其實的「笑裡藏刀」。而現在簡院長在慈濟精神的薰陶下,更變身為「五簡大夫」。進行醫療開刀時稱為「簡刀」;參與慈善賑災時稱為「簡愛」;勵行節能騎單車時稱為「簡單」;在感恩戶家中打掃時稱為「簡潔」;上電視傳播健康資訊稱為「簡訊」。「最簡單的事,也有最深刻的法」,其實也是簡院長最簡單,也是最深刻的寫照。

  臺大醫學院吳寬墩教授在其著作《永遠的二號館──重現臺灣醫界的人文精神》一書,推介「緩效知識」(slow knowledge)。由生活、人文和藝術的體驗來進行深層心智的洗滌和淬煉,對於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醫學知識與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之醫療人員,有助於提升人文素養,豐富生命內涵。而簡院長的「大愛醫生館」更透過電視無遠弗屆,穿牆入家的功能,完美結合理性邏輯、博瀚精深的「醫學知識」與感性入心,源遠流長的「緩效知識」,以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剖析解說,成了最長壽,最叫座的教科文節目。簡院長也實至名歸地榮獲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獎肯定。

  相對於其他自然科學是以客體為對象,醫學是研究人類自身的學問,而生命現象的認識過程是循序而進,由整體至部分,由宏觀至微觀,由個體至群體,由現象至本質。大體解剖學對於醫學生而言,正是窺探、進入醫學堂奧的第一步。義大利醫師與解剖學家維薩里斯(Vesalius),組裝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人體骨骼標本,並於一五四三年完成了《人體構造》一書,展現當時最精細的解剖技術、觀察記錄,為醫學科學的發展奠下堅實的基礎。而天賜奇才的達文西(Da Vinci)更早於一四八七年就開始進行解剖學的研究,並親自解剖三十多具人體,繪製了二百多幅局部解剖圖,將科學與藝術融合,間接促進人體解剖學的發展。而《最後的晚餐》用遠近法將深度空間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娜麗莎的微笑》,將自己對人物的審美理想傾注其中,他的作品讓西方繪畫進入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而林布蘭(Rembrandt)是一位洞察生命底蘊,能透過人生經驗,具體將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呈現出來的藝術家,他在一六三二年的作品《杜普教授的解剖課》更獲得極高的評價。簡院長不但介紹他們,也如同他們一樣,用藝術走入生命。

  外科是解剖學的延伸,簡院長在本書中提到外科的血汗與滄桑。「內科」其實是從體外看的「外科」,「外科」才是深入體內的「內科」。外科醫師與時間賽跑,與生命拔河,常是「來不及」,不像內科可以是「急不來」的慢郎中。開膛剖腹、開心穿腦、移植器官、置換關節,微創手術,甚至對於痕跡器官(Vestigal organ)的問道於「盲腸」,都充滿了風險。高品質的重症醫療成本高昂,但給付偏低,加上訓練長、技術高、勞力重、自由少、風險大、責任重、賠償多,醫學畢業生很理性的「避重就輕」。臺灣重症醫療體質崩壞,人才斷層,自身淪為「重症」,外科系更是「見外」,已不是危言聳聽,需要大家共同面對。

  人以本身身體小宇宙的感覺接受器攝受的訊息,只是形成人類「自以為是」的宇宙,絕非幻化無常的「宇宙實相」。譬如人類視網膜的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是光的直接感受器,其能感知只是波長400至720mm的可見光,對於不在此波長範圍的電磁波則視而不見,不如昆蟲具有看到紫外線的能力。而人類聽覺的可聞頻率介於20至2萬HZ範圍,非在此範圍則聽而不聞。海豚與蝙蝠可聽到15萬HZ的程度,牠們聽覺所接受的宇宙訊息遠非我們所能想像,所能感知的宇宙也必然與我們不同。所以佛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印象主義」畫派為現代藝術帶來了光與色的革命,而以罹患白內障的莫內(Monet)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義」注重感覺,帶來強烈的主觀色彩。而貝多芬(Beethoven)是推動音樂由古典主義朝向浪漫主義過渡的決定人物。從三十歲時罹患「進行性神經性聽障」的貝多芬,從一八○四至一八一五年完全失聰的情況下,完成了第四至八號交響曲的不朽傑作。這時期作品是從古典樣式銳變為表達內在感情,有著強烈浪漫主義色彩,也創造了他登峰造極的黃金時代。這二個故事不但勵志,也契合《楞嚴經》的六塵圓通。我們常在見色聞聲之時,處處執著。其實根塵結合當下,緣起性空,心淨自然能明心見性。體悟六塵畢竟「唯心所現」,都是隱密圓滿之性顯發的妙境。離塵而知,逆流而上,當聽覺、視覺之窗被關上,從心靈開啓了另一道門。

  由「整人無數」的整形名醫,到「信人有愛」的大愛館主,簡院長彙編了他在「大愛醫生館」延伸,發表在各報章雜誌的文章,集結成書。相信這本超越時空,融貫情理的《來醫生館聽故事》,非常值得品味與典藏。是為之薦,也為之序。

王本榮/慈濟大學校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
    $179
  2. 新書
    79
    $284
  3. 新書
    79
    $285
  4. 新書
    9
    $324
  5. 新書
    9
    $324
  6. 新書
    9
    $324
  7. 新書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