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灣最南邊的整形外科醫師
我支援過澎湖外島的山地離島醫療(IDS),像是鳥嶼、望安、吉貝或是七美。在看過外島的醫療後,我覺得其實2021年的台灣,已經沒有偏鄉可言。在外島那裡,才是真正的偏鄉。不過,台灣確實還有醫療資源匱乏,或不便的地區。因緣際會,我來到了這裡。我成為了全台灣最南的整形外科醫師。
在醫院裡,主要從事整形重建的部分。同時間,我也服務於群英整形外科診所,從事醫學美容。我很希望整形外科醫師,可以兼具醫學美容和重建的部分。不用選擇,也不需要偏廢,這也應該是我們的模樣。無奈大環境下,我們只是小孩子,我們被迫選擇。
乘願而來,隨緣而去。我在屏東枋寮醫院服務了四年。這是我在這裡的日記,請讓我娓娓道來,字字都是寫真、是紀實,是散文、也是我心底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沂勳
現任⾼雄群英整形外科診所主治醫師
現任屏東枋寮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外科部開⼑房主任
義⼤醫院整形外科病房主任
嘉義⻑庚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中國醫藥⼤學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台北國泰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國立成⼤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國立臺⼤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台灣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顏⾯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細胞治療技術醫師訓練課程完訓
台灣⼿外科醫學會會員
⼀般醫學(PGY)臨床教師
台北醫學⼤學醫學系畢業
楊沂勳
現任⾼雄群英整形外科診所主治醫師
現任屏東枋寮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外科部開⼑房主任
義⼤醫院整形外科病房主任
嘉義⻑庚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中國醫藥⼤學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台北國泰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國立成⼤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國立臺⼤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台灣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顏⾯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細胞治療技術醫師訓練課程完訓
台灣⼿外科醫學會會員
⼀般醫學(PGY)臨床教師
台北醫學⼤學醫學系畢業
目錄
推薦序 生命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 曾盈娟 4
第一篇 偏鄉醫療 9
一、從都市到偏鄉,第一週 11
二、偏鄉醫療的日常 15
三、被病痛折磨的身軀,和上帝捎來的天使 19
四、屏南公路上的守護 24
五、顯微手術救回了一隻腿 29
六、也許一期一會 32
七、廢文 36
八、不要問別人為你做什麼,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麼? 39
九、尹太志,何許人也? 43
第二篇 我所看到,我所知道 47
一、還在學 49
二、巨輪演進,時代的眼淚 54
三、離開義大前,寫給師長的一封信 58
四、醫學中心輪訓記 64
五、我是整形醫師,我只能做醫美? 86
六、菁英主義教育造就社會的失意 91
七、何為無效醫療? 96
八、再走近一點,你會知道我在幫你 103
九、天道酬勤 111
十、你的苦,到底是不是苦? 117
十一、孩子,這不是我要給你的 122
十二、心流 128
第三篇 那些觸動人的故事 135
一、一日,在六龜育幼院 137
二、走過幽谷 142
三、對,我就是背骨囝仔! 152
四、最後一次的見面 158
五、爸爸,對不起 164
六、褲子越洗越短 170
七、寄生上流 175
第四篇 我最愛的家人們 181
一、給孩子的一封信 183
二、爸爸一直都在這裡 202
三、第一個孩子 210
四、我是康斯坦丁醫生 219
五、給孩子們的家書 224
第五篇 關於愛情 229
一、情書,一封未寄出的 231
二、妳忙得開心,我就開心 239
三、告訴我,你是不是在靠北 244
第一篇 偏鄉醫療 9
一、從都市到偏鄉,第一週 11
二、偏鄉醫療的日常 15
三、被病痛折磨的身軀,和上帝捎來的天使 19
四、屏南公路上的守護 24
五、顯微手術救回了一隻腿 29
六、也許一期一會 32
七、廢文 36
八、不要問別人為你做什麼,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麼? 39
九、尹太志,何許人也? 43
第二篇 我所看到,我所知道 47
一、還在學 49
二、巨輪演進,時代的眼淚 54
三、離開義大前,寫給師長的一封信 58
四、醫學中心輪訓記 64
五、我是整形醫師,我只能做醫美? 86
六、菁英主義教育造就社會的失意 91
七、何為無效醫療? 96
八、再走近一點,你會知道我在幫你 103
九、天道酬勤 111
十、你的苦,到底是不是苦? 117
十一、孩子,這不是我要給你的 122
十二、心流 128
第三篇 那些觸動人的故事 135
一、一日,在六龜育幼院 137
二、走過幽谷 142
三、對,我就是背骨囝仔! 152
四、最後一次的見面 158
五、爸爸,對不起 164
六、褲子越洗越短 170
七、寄生上流 175
第四篇 我最愛的家人們 181
一、給孩子的一封信 183
二、爸爸一直都在這裡 202
三、第一個孩子 210
四、我是康斯坦丁醫生 219
五、給孩子們的家書 224
第五篇 關於愛情 229
一、情書,一封未寄出的 231
二、妳忙得開心,我就開心 239
三、告訴我,你是不是在靠北 244
序
推薦序
生命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
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每當接收到一批新的孩子,看著他們各具特色的面貌、天差地遠的個性,我總會好奇:「當初在嬰兒室揮動小手的嬰孩們,是怎樣的家庭,造成這些孩子成長面向各有不同呢?」
後來,常常在親自家訪、電訪、精密自編的家庭調查表中,得到了答案。
即使家庭背景不同,「教育」尚能啟發孩子不同面向的學習,我的任務,就是在短短幾年中,確實作到因材施教,務必讓他們具備英語能力、開闊胸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
所有教學目標中,「恆毅力Grit」( 註1) 最難傳授,通常得經由各式活動,多次訓練,才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擁有恆毅力的好處,我發現,天生具備此項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怎樣才算有恆毅力?明明在醫學中心裡過得舒適的生活,卻想接受挑戰、協助偏鄉地區醫院創建前所未有的整形外科,這絕對不是一般人會做的決定。
放棄都市內方便的交通,每日五點四十五起床,汽車、火車、機車,輪番上陣,每日一百四十公里以上的通勤,計以千日,這不是恆毅心是什麼?甚至,在這距離與時間都長的通勤生活中,持續想辦法優化,小到連可能可以,少走幾公尺、省下幾秒鐘,去找到一個新的收費亭,也都躍躍欲試,從大而小的進化,也從小而大的優化,楊醫師自己樂在其中。解鎖成功之後的成就感,已非小確幸可以形容,而是對自己生活的改善、愈臻完美。
愈臻完美,但何時止於至善?對擁有「恆毅力」的學習者來說,似乎沒有這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練習與進步。
我想到賽門.西奈克的著作「無限賽局」,裡面提到,有一群人和百年企業,他的目標不是和別人競爭奪得第一,而是持續在跟自己競爭,讓每個今天的自己,都比昨天更好,後續而能開創出真正的「無限賽局」!
我問到楊醫師為什麼能夠如此、願意如此,他謙虛說從前也懞懞懂懂,直到「高二時候,見到一群住宿的同學,玩得瘋狂、但唸書也同樣瘋狂!」,讓他跟父母說想搬出去住,全面為自己負責,楊醫師的原生家庭,一樣充滿了自由的氣氛,在這氣氛之下,年輕的生命提出想望,是真正「想為自己認真」的行為。
後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一起,成績提升、快樂提升,生活中充滿正向回饋,讀書時產生心流(Mindflow)( 註2), 這是第一次改變的契機。
大學到了醫學系,人才更是濟濟,楊醫師的定位在哪裡?
強記醫學名詞的同時,面對的是無止盡的考試,楊醫師初期只求自己一定要順利畢業,尚未到達學習上的心流境界,直到大五接觸了臨床,發現自己擅長解釋、口頭報告,與病人真誠互動,這是第二次改變,至此,一位醫者的行醫之旅,正式展開。
「生命,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以教育觀點來看,人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絕非國小時某課習作字體寫太歪、國中第五冊現在完成式句型沒學好,而是人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如何正面看待每日的眾多挑戰,最後具備成長型思維,與每日生活的艱難一起練習、一起進步。
如果拿鄧寧克魯格效應( 註3),跟楊醫師說:「朋友啊,我看你已經到達開悟之坡,已經是大師囉,可以放輕鬆了喔〜」我想,楊醫師一定會回我:「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然後,繼續虛心的,往更精進的地方持續追尋。
僅以此文,將此書推薦給正在人生追逐中的每一個你。
試著感受一下,全台灣最南端的熱血整外醫師,對生命的熱忱!
生命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
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每當接收到一批新的孩子,看著他們各具特色的面貌、天差地遠的個性,我總會好奇:「當初在嬰兒室揮動小手的嬰孩們,是怎樣的家庭,造成這些孩子成長面向各有不同呢?」
後來,常常在親自家訪、電訪、精密自編的家庭調查表中,得到了答案。
即使家庭背景不同,「教育」尚能啟發孩子不同面向的學習,我的任務,就是在短短幾年中,確實作到因材施教,務必讓他們具備英語能力、開闊胸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
所有教學目標中,「恆毅力Grit」( 註1) 最難傳授,通常得經由各式活動,多次訓練,才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擁有恆毅力的好處,我發現,天生具備此項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怎樣才算有恆毅力?明明在醫學中心裡過得舒適的生活,卻想接受挑戰、協助偏鄉地區醫院創建前所未有的整形外科,這絕對不是一般人會做的決定。
放棄都市內方便的交通,每日五點四十五起床,汽車、火車、機車,輪番上陣,每日一百四十公里以上的通勤,計以千日,這不是恆毅心是什麼?甚至,在這距離與時間都長的通勤生活中,持續想辦法優化,小到連可能可以,少走幾公尺、省下幾秒鐘,去找到一個新的收費亭,也都躍躍欲試,從大而小的進化,也從小而大的優化,楊醫師自己樂在其中。解鎖成功之後的成就感,已非小確幸可以形容,而是對自己生活的改善、愈臻完美。
愈臻完美,但何時止於至善?對擁有「恆毅力」的學習者來說,似乎沒有這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練習與進步。
我想到賽門.西奈克的著作「無限賽局」,裡面提到,有一群人和百年企業,他的目標不是和別人競爭奪得第一,而是持續在跟自己競爭,讓每個今天的自己,都比昨天更好,後續而能開創出真正的「無限賽局」!
我問到楊醫師為什麼能夠如此、願意如此,他謙虛說從前也懞懞懂懂,直到「高二時候,見到一群住宿的同學,玩得瘋狂、但唸書也同樣瘋狂!」,讓他跟父母說想搬出去住,全面為自己負責,楊醫師的原生家庭,一樣充滿了自由的氣氛,在這氣氛之下,年輕的生命提出想望,是真正「想為自己認真」的行為。
後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一起,成績提升、快樂提升,生活中充滿正向回饋,讀書時產生心流(Mindflow)( 註2), 這是第一次改變的契機。
大學到了醫學系,人才更是濟濟,楊醫師的定位在哪裡?
強記醫學名詞的同時,面對的是無止盡的考試,楊醫師初期只求自己一定要順利畢業,尚未到達學習上的心流境界,直到大五接觸了臨床,發現自己擅長解釋、口頭報告,與病人真誠互動,這是第二次改變,至此,一位醫者的行醫之旅,正式展開。
「生命,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以教育觀點來看,人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絕非國小時某課習作字體寫太歪、國中第五冊現在完成式句型沒學好,而是人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如何正面看待每日的眾多挑戰,最後具備成長型思維,與每日生活的艱難一起練習、一起進步。
如果拿鄧寧克魯格效應( 註3),跟楊醫師說:「朋友啊,我看你已經到達開悟之坡,已經是大師囉,可以放輕鬆了喔〜」我想,楊醫師一定會回我:「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然後,繼續虛心的,往更精進的地方持續追尋。
僅以此文,將此書推薦給正在人生追逐中的每一個你。
試著感受一下,全台灣最南端的熱血整外醫師,對生命的熱忱!
Forest Academy 森學院 創辦人 曾盈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