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廖義男大法官主編,國內行政法學者專家聯合執筆,經共同研討而成。有系統介紹行政罰法的各項問題,內容涵蓋行政罰法的適用範圍、行政罰種類、行政罰的處罰原則、行政處罰對象、違法性與有責性、行政處罰的共犯問題、裁罰及沒入、一行為不二罰、處罰時效、處罰程序以及管轄機關等各項行政罰法上重大問題,內容相當精闢豐富,頗具學術及實務參考價值。
.本次改版,因行政罰法配合刑事訴訟法增定緩起訴規定而有所修正、行政法院相關行政罰法之裁判陸續出現,及司法院大法官對其他行政作用法規中有關罰鍰規定亦作出多號解釋等,內容上依最新法規及實務見解之動態而作相應之調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廖義男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
李震山
前司法院大法官
陳清秀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陳愛娥
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陳春生
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林明鏘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蔡萬才講座教授
蔡茂寅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林明昕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陳慈陽
考試院考試委員、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吳志光
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教授
葛克昌
東吳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台灣稅法學會理事長
張永明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教授
蔡震榮
真理大學法律學系講座教授
廖義男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
李震山
前司法院大法官
陳清秀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陳愛娥
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陳春生
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林明鏘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蔡萬才講座教授
蔡茂寅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林明昕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陳慈陽
考試院考試委員、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吳志光
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教授
葛克昌
東吳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台灣稅法學會理事長
張永明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教授
蔡震榮
真理大學法律學系講座教授
目錄
再版序/廖義男
序 言/廖義男
第一章 行政罰法之制定與影響/廖義男
壹、行政罰法制定之緣起/1
一、行政作用法律之罰則規定/1
二、除去「行政刑罰」或「附屬刑法」部分之罰則規定為行政罰之範疇/1
三、欠缺行政罰總則之規定/2
四、人權保障與行政法制完備之要求/3
貳、行政罰法制定之經過及修正/4
參、行政罰法之規範內容及建制原則/5
一、在處罰原則方面/5
二、在處罰對象方面/12
三、沒入之原則與追繳不當利益/14
四、行使裁罰之管轄機關/15
五、明定裁罰應依正當法律程序/17
六、裁罰程序中之調查權/18
肆、行政罰法之施行及其影響/19
一、行政罰法在法體系中之地位/19
二、行政罰法與行政程序法之適用關係/20
三、行政罰法與行政執行法之相互關係及區別/21
伍、結 語/24
第二章 行政罰法之適用範圍/李震山
壹、適用本法行為之性質/25
一、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26
二、違反行政法義務須受「行政秩序罰」之行為/27
貳、行政罰之性質與種類/29
一、行政罰係具「裁罰性」之不利處分/29
二、行政罰種類/32
參、本法與其他有裁罰規定法律之適用關係/36
一、本法作為行政罰之一般總則性規定/36
二、本法作為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關係/37
三、修法建議/45
肆、本法有關地域的適用範圍/46
一、領域內/46
二、跨領域/49
第三章 處罰法定主義/陳清秀
壹、概 說/51
貳、處罰要件法定主義/52
一、處罰構成要件應由法規規定/52
二、行為的構成要件合致性/62
參、處罰明確性原則/63
一、行政罰法規所使用不確定法律概念,必須使人民能預見其何種作為或不作為構成義務之違反及所應受之處罰為何/63
二、必須人民可自授權之法律規定中得預見其行為之可罰/66
肆、類推適用的禁止與法律漏洞補充之情形/68
一、概 說/68
二、禁止以法規命令創設處罰類型/70
三、有利人民之類推適用/71
四、不利人民之類推適用/72
伍、處罰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法律溯及生效之禁止/73
陸、從新從輕原則/75
一、立法目的/75
二、適用範圍/76
三、從新從輕原則之適用/79
四、限時法問題/87
柒、程序法上合法性原則與便宜原則/89
一、程序法上合法性原則/89
二、便宜原則/90
捌、結 語/98
第四章 行政罰的違法性與責任/陳愛娥
壹、緒論:處理架構的考量/99
貳、行政罰的違法性認定與行政罰法規定之阻卻違法事由/101
一、行政罰之違法性的認定/101
二、依法令及依職務命令之行為/102
三、正當防衛之行為/103
四、緊急避難之行為/104
參、行政罰中的責任能力/106
一、行政罰法責任能力相關規定的一般性說明/106
二、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的立法安排/107
三、行政罰法第九條第三項、第四項所定不罰、減輕處罰要件之認定/108
四、行政罰法中之原因自由行為的認定/109
肆、行政罰中的責任條件/110
一、故意、過失的概念與類型/110
二、「禁止錯誤」與「構成要件錯誤」:故意與過失行為的進一步分辨/116
三、信賴保護原則對判斷是否違反一般性注意義務的影響/120
四、判斷主觀過失有無的最高行政法院裁判實務/125
五、委由第三人履行行政法上義務衍生之與責任條件相關的問題/127
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違法性與責任/132
陸、結 論/138
第五章 論行政罰法中之共同違法/陳春生
壹、前 言/139
貳、行政犯與刑事犯之區別/140
一、行政罰與行政制裁之意義/140
二、行政制裁之語意不一/140
三、行政犯與刑事犯之區別/140
四、行政刑罰與行政秩序罰/141
參、行政罰法第十四條之意涵/142
一、立法目的/142
二、共同違法之要件/143
肆、結 論/157
第六章 論行政罰之處罰對象/林明鏘
壹、緒論:由行為人概念談起/159
貳、自然人/161
一、未滿十四歲之人/162
二、滿十四歲未滿十八歲之人/163
三、滿十八歲之人/164
參、法 人/165
一、私法人/165
二、公法人與行政機關/170
肆、非法人團體/174
伍、其他組織/176
陸、處罰對象優劣順序問題/179
一、行為人與所有權人彼此間/180
二、自然人與法人彼此間/184
三、法人與法人之代表權人(§15)/185
柒、結 論/187
第七章 沒 入/蔡茂寅
壹、沒入之概念/189
一、沒入之機能與性質類型化/190
二、沒入之主體與客體/192
三、沒入之要件及效果/194
四、準沒入之概念?/197
五、沒入與沒收/199
貳、沒入之種類/200
一、一般沒入/200
二、擴大沒入/203
三、追徵沒入/204
參、沒入之裁處、執行與救濟/207
一、沒入之裁處/207
二、沒入之執行與救濟/208
第八章 裁處之審酌加減及不法獲利之追繳/林明昕
壹、前 言/209
貳、裁處之審酌加減/211
一、罰 鍰/211
二、處罰定有期間之其他種類行政罰/224
參、不法獲利之追繳/225
肆、過渡期間問題/229
第九章 行政罰法行為數認定問題之研究/陳慈陽
壹、問題提出/231
貳、「一行為」概念分析/232
一、「自然一行為」之認定/233
二、「法律一行為」之認定/233
三、行為單一之類型化/235
參、法規競合與想像競合/236
一、法規競合/236
二、想像競合/237
肆、我國過去學說與實務之操作/238
一、學說區分/238
二、實務見解/242
伍、行政罰法第五章單一行為及數行為處罰之要件分析/248
一、第二十四條規定要件分析/248
二、第二十五條規定要件分析/249
三、第二十六條要件規定之分析/250
陸、過渡條款/251
柒、結 語/252
第十章 行政罰之裁處權時效/吳志光
壹、行政罰裁處權時效之概念及其區別/253
貳、行政罰法施行前之行政罰裁處權時效/254
參、行政罰裁處權「時效」立法之得失/256
肆、行政罰裁處權時效之起算/258
伍、行政罰裁處權時效過渡條款之起算/262
陸、行政罰裁處權時效之停止/263
柒、行政罰範圍之界定與行政罰裁處權時效/264
一、非裁罰性不利處分與行政罰之區隔──以禁止一定業務之執行為例/266
二、押標金之不予發還或追繳/266
三、政府採購法第一百零一條拒絕往來廠商之公告/268
捌、結 論/269
第十一章 行政罰之裁處程序/葛克昌
壹、正當法律程序下之裁處程序/271
一、以正當法律程序架構程序基本權/271
二、正當法律程序於行政罰裁處程序之落實/272
貳、裁處程序之發動/274
一、職權進行主義/274
二、便宜原則/275
參、事實之調查/276
一、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之義務/276
二、對於現行犯之處置/279
三、即時處置之救濟與處理/285
四、陳述意見或聽證程序/287
五、協力義務/292
肆、裁處處分之作成與送達/294
一、行政處罰標準化作業流程/294
二、裁處處分之送達/297
伍、結 論/298
第十二章 裁處程序之扣留/張永明
壹、扣留之基本概念/299
一、扣留之法律定性/300
二、扣留之作用/310
三、扣留之客體/310
四、扣留之種類/315
貳、扣留之要件/317
一、「得」沒入之物/318
二、「可」為證據之物/318
三、扣留要件之強化/318
參、扣留之程序/319
一、先要求提出或交付扣留物/319
二、製作書面扣留紀錄/319
三、在場人士簽名/320
四、製作與交付扣留收據/320
肆、扣留物之處理與發還/321
一、加封緘等公示公權力機關占有的標識與適當之處置/321
二、自行保管或命令保管/322
三、拍賣、變賣與毀棄/322
四、發還扣留物或價金/322
五、公告與逾期不領回歸入公庫/323
伍、扣留之救濟/323
一、聲明異議作為救濟管道/324
二、聲明異議之提出時間與處理期間/324
三、聲明異議之受理機關/326
四、不服異議決定之救濟/327
五、聲明異議之效力/327
陸、過渡規定/328
柒、結 論/329
第十三章 行政罰之管轄權確定原則/蔡震榮
壹、刑事罰與行政罰之競合/331
一、刑事罰與行政罰競合之處理原則/331
二、行政機關之處置/337
貳、行政罰與行政罰之競合/341
一、事務管轄處罰權歸屬/341
二、土地管轄權認定/348
參、道路交通違規舉發與裁處機關權限之分配/357
一、道路交通違規管轄分配原則之規定/357
二、逕行舉發與裁決機關之管轄權劃分/357
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與其他法規競合的探討/359
序 言/廖義男
第一章 行政罰法之制定與影響/廖義男
壹、行政罰法制定之緣起/1
一、行政作用法律之罰則規定/1
二、除去「行政刑罰」或「附屬刑法」部分之罰則規定為行政罰之範疇/1
三、欠缺行政罰總則之規定/2
四、人權保障與行政法制完備之要求/3
貳、行政罰法制定之經過及修正/4
參、行政罰法之規範內容及建制原則/5
一、在處罰原則方面/5
二、在處罰對象方面/12
三、沒入之原則與追繳不當利益/14
四、行使裁罰之管轄機關/15
五、明定裁罰應依正當法律程序/17
六、裁罰程序中之調查權/18
肆、行政罰法之施行及其影響/19
一、行政罰法在法體系中之地位/19
二、行政罰法與行政程序法之適用關係/20
三、行政罰法與行政執行法之相互關係及區別/21
伍、結 語/24
第二章 行政罰法之適用範圍/李震山
壹、適用本法行為之性質/25
一、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26
二、違反行政法義務須受「行政秩序罰」之行為/27
貳、行政罰之性質與種類/29
一、行政罰係具「裁罰性」之不利處分/29
二、行政罰種類/32
參、本法與其他有裁罰規定法律之適用關係/36
一、本法作為行政罰之一般總則性規定/36
二、本法作為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關係/37
三、修法建議/45
肆、本法有關地域的適用範圍/46
一、領域內/46
二、跨領域/49
第三章 處罰法定主義/陳清秀
壹、概 說/51
貳、處罰要件法定主義/52
一、處罰構成要件應由法規規定/52
二、行為的構成要件合致性/62
參、處罰明確性原則/63
一、行政罰法規所使用不確定法律概念,必須使人民能預見其何種作為或不作為構成義務之違反及所應受之處罰為何/63
二、必須人民可自授權之法律規定中得預見其行為之可罰/66
肆、類推適用的禁止與法律漏洞補充之情形/68
一、概 說/68
二、禁止以法規命令創設處罰類型/70
三、有利人民之類推適用/71
四、不利人民之類推適用/72
伍、處罰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法律溯及生效之禁止/73
陸、從新從輕原則/75
一、立法目的/75
二、適用範圍/76
三、從新從輕原則之適用/79
四、限時法問題/87
柒、程序法上合法性原則與便宜原則/89
一、程序法上合法性原則/89
二、便宜原則/90
捌、結 語/98
第四章 行政罰的違法性與責任/陳愛娥
壹、緒論:處理架構的考量/99
貳、行政罰的違法性認定與行政罰法規定之阻卻違法事由/101
一、行政罰之違法性的認定/101
二、依法令及依職務命令之行為/102
三、正當防衛之行為/103
四、緊急避難之行為/104
參、行政罰中的責任能力/106
一、行政罰法責任能力相關規定的一般性說明/106
二、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的立法安排/107
三、行政罰法第九條第三項、第四項所定不罰、減輕處罰要件之認定/108
四、行政罰法中之原因自由行為的認定/109
肆、行政罰中的責任條件/110
一、故意、過失的概念與類型/110
二、「禁止錯誤」與「構成要件錯誤」:故意與過失行為的進一步分辨/116
三、信賴保護原則對判斷是否違反一般性注意義務的影響/120
四、判斷主觀過失有無的最高行政法院裁判實務/125
五、委由第三人履行行政法上義務衍生之與責任條件相關的問題/127
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違法性與責任/132
陸、結 論/138
第五章 論行政罰法中之共同違法/陳春生
壹、前 言/139
貳、行政犯與刑事犯之區別/140
一、行政罰與行政制裁之意義/140
二、行政制裁之語意不一/140
三、行政犯與刑事犯之區別/140
四、行政刑罰與行政秩序罰/141
參、行政罰法第十四條之意涵/142
一、立法目的/142
二、共同違法之要件/143
肆、結 論/157
第六章 論行政罰之處罰對象/林明鏘
壹、緒論:由行為人概念談起/159
貳、自然人/161
一、未滿十四歲之人/162
二、滿十四歲未滿十八歲之人/163
三、滿十八歲之人/164
參、法 人/165
一、私法人/165
二、公法人與行政機關/170
肆、非法人團體/174
伍、其他組織/176
陸、處罰對象優劣順序問題/179
一、行為人與所有權人彼此間/180
二、自然人與法人彼此間/184
三、法人與法人之代表權人(§15)/185
柒、結 論/187
第七章 沒 入/蔡茂寅
壹、沒入之概念/189
一、沒入之機能與性質類型化/190
二、沒入之主體與客體/192
三、沒入之要件及效果/194
四、準沒入之概念?/197
五、沒入與沒收/199
貳、沒入之種類/200
一、一般沒入/200
二、擴大沒入/203
三、追徵沒入/204
參、沒入之裁處、執行與救濟/207
一、沒入之裁處/207
二、沒入之執行與救濟/208
第八章 裁處之審酌加減及不法獲利之追繳/林明昕
壹、前 言/209
貳、裁處之審酌加減/211
一、罰 鍰/211
二、處罰定有期間之其他種類行政罰/224
參、不法獲利之追繳/225
肆、過渡期間問題/229
第九章 行政罰法行為數認定問題之研究/陳慈陽
壹、問題提出/231
貳、「一行為」概念分析/232
一、「自然一行為」之認定/233
二、「法律一行為」之認定/233
三、行為單一之類型化/235
參、法規競合與想像競合/236
一、法規競合/236
二、想像競合/237
肆、我國過去學說與實務之操作/238
一、學說區分/238
二、實務見解/242
伍、行政罰法第五章單一行為及數行為處罰之要件分析/248
一、第二十四條規定要件分析/248
二、第二十五條規定要件分析/249
三、第二十六條要件規定之分析/250
陸、過渡條款/251
柒、結 語/252
第十章 行政罰之裁處權時效/吳志光
壹、行政罰裁處權時效之概念及其區別/253
貳、行政罰法施行前之行政罰裁處權時效/254
參、行政罰裁處權「時效」立法之得失/256
肆、行政罰裁處權時效之起算/258
伍、行政罰裁處權時效過渡條款之起算/262
陸、行政罰裁處權時效之停止/263
柒、行政罰範圍之界定與行政罰裁處權時效/264
一、非裁罰性不利處分與行政罰之區隔──以禁止一定業務之執行為例/266
二、押標金之不予發還或追繳/266
三、政府採購法第一百零一條拒絕往來廠商之公告/268
捌、結 論/269
第十一章 行政罰之裁處程序/葛克昌
壹、正當法律程序下之裁處程序/271
一、以正當法律程序架構程序基本權/271
二、正當法律程序於行政罰裁處程序之落實/272
貳、裁處程序之發動/274
一、職權進行主義/274
二、便宜原則/275
參、事實之調查/276
一、執行職務之公務員之義務/276
二、對於現行犯之處置/279
三、即時處置之救濟與處理/285
四、陳述意見或聽證程序/287
五、協力義務/292
肆、裁處處分之作成與送達/294
一、行政處罰標準化作業流程/294
二、裁處處分之送達/297
伍、結 論/298
第十二章 裁處程序之扣留/張永明
壹、扣留之基本概念/299
一、扣留之法律定性/300
二、扣留之作用/310
三、扣留之客體/310
四、扣留之種類/315
貳、扣留之要件/317
一、「得」沒入之物/318
二、「可」為證據之物/318
三、扣留要件之強化/318
參、扣留之程序/319
一、先要求提出或交付扣留物/319
二、製作書面扣留紀錄/319
三、在場人士簽名/320
四、製作與交付扣留收據/320
肆、扣留物之處理與發還/321
一、加封緘等公示公權力機關占有的標識與適當之處置/321
二、自行保管或命令保管/322
三、拍賣、變賣與毀棄/322
四、發還扣留物或價金/322
五、公告與逾期不領回歸入公庫/323
伍、扣留之救濟/323
一、聲明異議作為救濟管道/324
二、聲明異議之提出時間與處理期間/324
三、聲明異議之受理機關/326
四、不服異議決定之救濟/327
五、聲明異議之效力/327
陸、過渡規定/328
柒、結 論/329
第十三章 行政罰之管轄權確定原則/蔡震榮
壹、刑事罰與行政罰之競合/331
一、刑事罰與行政罰競合之處理原則/331
二、行政機關之處置/337
貳、行政罰與行政罰之競合/341
一、事務管轄處罰權歸屬/341
二、土地管轄權認定/348
參、道路交通違規舉發與裁處機關權限之分配/357
一、道路交通違規管轄分配原則之規定/357
二、逕行舉發與裁決機關之管轄權劃分/357
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與其他法規競合的探討/359
序
再版序
本書初版於2007年11月,係行政罰法於2006年2月5日開始施行後之隔年,當時國內討論行政罰領域之文獻不多,適用行政罰法之實務案例及法院裁判尚屬有限。因此當時本書立論,較多傾向於闡明行政罰法之原理及制度、立法背景及比較法之借鏡、規範之體系架構、以及各個法條本身之結構與如何適用之問題。因本書對於行政罰法之認識及適用頗有幫助,廣受學界與實務界之歡迎,初版不久即已售罄。當元照出版公司計畫再版本書時,適逢本書作者群中,多人為適應其職務變動,餘暇相當有限,且其間行政罰法配合刑事訴訟法增定緩起訴規定而有所修正、行政法院相關行政罰法之裁判陸續出現、以及司法院大法官對其他行政作用法規中有關罰鍰規定亦作出多號解釋,使本書再版時,必須注意此最新法規及實務見解之動態而須將原文作相應之改作。雖然如此,但本書全體作者本於對於學術研究之求真熱忱,在餘暇有限之情況下,仍各自努力完成其原撰稿部分之增補及修正工作,使本書再版,得以順利完成。在此非常感謝大家齊心協力之合作,並感謝陳清秀教授之熱心聯絡及元照出版公司之大力協助。
主編 廖義男 謹誌
2017年4月10日
本書初版於2007年11月,係行政罰法於2006年2月5日開始施行後之隔年,當時國內討論行政罰領域之文獻不多,適用行政罰法之實務案例及法院裁判尚屬有限。因此當時本書立論,較多傾向於闡明行政罰法之原理及制度、立法背景及比較法之借鏡、規範之體系架構、以及各個法條本身之結構與如何適用之問題。因本書對於行政罰法之認識及適用頗有幫助,廣受學界與實務界之歡迎,初版不久即已售罄。當元照出版公司計畫再版本書時,適逢本書作者群中,多人為適應其職務變動,餘暇相當有限,且其間行政罰法配合刑事訴訟法增定緩起訴規定而有所修正、行政法院相關行政罰法之裁判陸續出現、以及司法院大法官對其他行政作用法規中有關罰鍰規定亦作出多號解釋,使本書再版時,必須注意此最新法規及實務見解之動態而須將原文作相應之改作。雖然如此,但本書全體作者本於對於學術研究之求真熱忱,在餘暇有限之情況下,仍各自努力完成其原撰稿部分之增補及修正工作,使本書再版,得以順利完成。在此非常感謝大家齊心協力之合作,並感謝陳清秀教授之熱心聯絡及元照出版公司之大力協助。
主編 廖義男 謹誌
2017年4月10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64折$288
-
新書95折$428
-
新書95折$428
-
新書$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