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媒體尚未成功 記者仍須努力
十年可以磨一劍,也可以完成一本電視新聞「鉅著」。這本書從提筆到完稿,經歷物換星移幾度秋。
從一個世紀前的黑白螢幕,到無所不在又無遠弗屆的移動平臺,「電視」的樣貌千變萬化,已經很難具體地定義它。但是它最重要的內容始終沒變,一世紀來都在紀錄宇宙發生的事,真實的、虛擬的,和揑造的。技術不是電視新聞的精髓,它易學易忘,三十年前踏進實務界所學的攝影、剪接、特效、導,全都變了;但是感動人的元素和影響力始終不變。
這本書集合了我三年新聞學生、三年主播、兩年新聞製作人、一年電視臺總經理、三年公廣集團董事、十五年新聞所教授,和三年政論節目主持人的點點滴滴,鉅細靡遺、毫無保留。
謝謝歷任在臺大新聞所的助理憲文、永彬、釗東、偉真和士翔;他們不只貢獻智慧和勞力,也鞭策著我在新聞學術的路上勿忘初衷。
完稿這天,正是小女兒的生日,也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謝謝家人的支持。
這本書獻給天上的天父和天上的父親。
彭文正
2016年12月31日
於臺北
序
沉浸影音的魅力 感受多頻的氛圍
休閒的時候,總是懷念週末的綜藝節目,假日的偶像劇。政局動盪時,總會想起電視機前,關心的政治評論、社會運動。求學的時候,從社團活動到進入研究所,乃至於出社會,我都在鑽研「電視」這門學問。比起平面媒體擲地有聲的華麗詞彙,電視媒體那令人目眩神迷的聲光效果,更刺激我學習的熱情。
從高中、大學時期的電視臺社團,到大學時期輔修傳播學程,之後進入臺大新聞所、東京大學,還有現在在電視臺服務的經驗。這段過程中,我不斷從做中學,在學界、在業界,都要感謝許多老師、長官,有了貴人的鞭策與鼓勵,才能讓我有這個機會,與各位分享電視新聞的美妙。
學習電視新聞,研究電視新聞,第一線製播電視新聞,回到學校教電視新聞,每一段經驗都讓我很有感觸。從老三臺時代,到現在數十家新聞臺的激烈競爭,加上新媒體的浪潮,電視的定義不斷被改寫,電視新聞似乎成了夕陽工業。即便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但我必須逆風高飛,勇往直前。
因為時代是自己開創的!
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壤的時代。」2006年,《時代》雜誌評選的年度風雲人物,就是「你」。因為在這個時代,不論電視新聞,或是創製媒體的門檻都降低許多,靠電視、網路暴紅,已非遙不可及。新一代名人、網紅頭角崢嶸,善用媒體優勢,再加上純熟的技術,只要準備好,運氣到了,相信舞臺就是你的。
影音人人會拍,剪接人人能做。要怎樣做出高質感的影音,甚至是經營自己的媒體,成為「出頭」的關鍵。希望透過這本書,不只是分享經驗,更重要的,希望能讓您了解電視的魅力,而且還能運用同樣的技巧,跳脫傳統「電視」的定義,在無垠無涯的網路世界中,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藍海。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研究所的指導教授,彭文正老師的拔擢,讓我有這個機會,完成我人生第一本教科書著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更要感謝許多業界的前輩幫忙,包括台灣電視公司公共事務室的李偉國主任、壹電視「正晶限時批」前團隊、客家電視新聞記者潘成旺先生、昔日在臺大新聞所共事的蔡永彬學長,以及徐偉真、王釗東同學,提供許多珍貴的照片,並於本書撰寫過程中不吝指教、給予幫助。還有,一路以來教導我的教授、老師們,指點我的長官們,以及過去相互配合的製播團隊,沒有大家的愛護,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在此,我要向各位,致上最深的謝意。
小時候,我看電視。學生時代,我學傳播,也教技術。現在,我報新聞,也做節目,甚至教新聞。
期望你我能藉此教學相長,一同徜徉這個「滿滿的影音大平臺」。
廖士翔
2016年12月31日
於臺北市北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