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係荷蘭公共數據實驗室(Public Data Lab)與美國非營利組織初稿(First Draft)合作的結晶,對於假新聞如何傳播及辨識極有助益。目的在透過此一快速演變和高度爭議的議題,促進民眾討論以及催化集體研究,並投入與假新聞和其他虛構訊息流通有關的平台和政策、法律和基礎設施,以及技術和標準的重塑過程。
 

作者介紹

譯者簡介

胡毓容


  胡毓容小姐以志工精神無酬翻譯協助,本書才得以中文形式分享給台灣社會。
 

目錄

書中使用慣例

第一章
測繪FACEBOOK上的假新聞熱點

1.假新聞在FACEBOOK上激勵了那些民眾?
2.如何在FACEBOOK上追踪假新聞報導的軌跡?
3.事實查核倡議是否觸及到FACEBOOK上閱讀假新聞的民眾?

第二章
追踪假新聞在網路上的流通

1.假新聞起源於何處? 他們最初在哪些網站上傳布?
2.哪些是與假報導相關的最明顯來源? 他們在何時以及被誰所提及?

第三章
使用追蹤器簽章來測繪假新聞網站的技術商業基石

1.假新聞網站是否使用和主流媒體網站不同類型的追蹤器?
2.如何根據追蹤器的使用情況描繪假新聞和主流媒體網站的 輪廓?
3.假新聞網站的追蹤器生態如何隨時間演變?
4.其他哪些網站和假新聞網站共用相同的追蹤器IDs?
5.與高度親黨派和誤導性資訊網站相關的追蹤器是否因語言 領域不同而有異?

第四章
研究FACEBOOK上的政治模因

1.如何追踪FACEBOOK上的模因空間?
2.模因如何框架政治和媒體事件?
3.如何研究模因的內容?

第五章
測繪TWITTER上類似網路小白的實踐

1.如何偵測出負面攻擊政治代表人物的Twitter帳戶?
2.如何歸納出類似網路小白活動來源的特徵?
3.如何描述類似網路小白實踐的特性?

結論
詞彙表
貢獻者和致謝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的台灣!優質新聞發展協會


  假新聞(fake news)或假訊息(misinformation/disinformation)課題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引發全球關注之後,世界各國莫不卯勁應對,尋求解決之道,因為假新聞雖然源遠流長,但是立基於新興資訊生態系統的當代假新聞,不僅有其衍生的社會脈絡,更已發展出獨特的次級生態系統。

  儘管假新聞對社會發展與民主制度的傷害為多數人所共認,但「打假」乃是漫漫長路,並無捷徑可由,必須長短兼施、多管齊下,方能抑制假新聞所可能形成的傷害。即使如此,許多歐美國家的非營利或公民團體都挺身而出,積極發展辨識假新聞的方法,尋求提升公眾的數位資訊素養,以期新聞專業工作者擁有破解假新聞的能力,並從根本處培養公眾面對假新聞的「免疫力」。

  台灣社會對假新聞課題雖已有所關注,但相關因應措施仍相當有限,投入對抗假新聞的民間專業組織亦不多見。以媒體與資訊生態健全化為目標的優質新聞發展協會,有鑑於假新聞課題若不積極面對,將對我國的資訊生態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可能摧毀民主社會賴以運作的信任基礎,因此積極推動各種遏制假新聞的行動。

  優質新聞發展協會除了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合作成立我國第一個依循國際規範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進行與公共事務相關的假新聞或假訊息的查核之外,亦決定透過專書出版與舉辦論壇、工作坊等方式,為新聞專業工作者的假新聞查核能力與公眾數位資訊素養的培力盡份心力。

  本書係荷蘭公共數據實驗室(Public Data Lab)與美國非營利組織初稿(First Draft)合作的結晶,對於假新聞如何傳播及辨識極有助益,本會在胡毓容小姐以志工精神無酬翻譯的協助下,得以將此書以中文形式分享給台灣社會。我們除感謝胡小姐的付出之外,也希望台灣社會因此書而增添對抗假新聞的養分。

  假新聞課題的處理雖然沒有單一的解方,亦無立竿見影的特效藥,但民主係人類勞心勞力打造而得,成熟的民主更必須經由持續不懈的鞏固方足以達致。本會將繼續透過出版等各種行動,協力參與台灣公民社會對抗假新聞的行列。因為我們相信: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的台灣!
 
 

內容連載

引言

什麼是“假新聞”?我們可以對它採取什麼行動?取決於你問誰。假新聞被視為資訊戰爭的大躍進 ; 新興的嘲諷式獲利型態 ; 鼓動全世界“另類右派”和其它以數位為媒介的草根型政治動員的引擎動力 ; 呼籲新自由派“真理 (Ministry of Truth)”的黨派之戰;組織我們數位社會的線上平台的無用副產品 ; 或是金絲雀的叫聲,標示既有機構和知識生產流程共識的崩潰,預示政治和公共生活中嶄新的“後真相”時代的來臨。

根據一些評論家的說法,假新聞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而已,類似錯誤訊息現象的存在至少和印刷機及其他促成其流通的通訊技術一樣長久。其他人則認為,新的線上平台加速且 “增壓(supercharge)”了假新聞的流通,從而帶來了迄今為止前所未見的挑戰和動態。有些人甚至聲稱,“假新聞”一詞應該完全予以避免,因為它太過模糊,政治上過於危險; 與過去的虛假資訊形式沒有區別; 帶有將事實視為與現實直接對應的過度簡化的概念,同時該詞忽略了此現象最重要也最危險的特徵描述並不在於其欺騙性,而是它的“可蔓延性(spreadability)”

一般而言,對克服假新聞現象,所建議的回應包括新媒體素養,教育和事實查核倡議; 新的法律,政策和對未能移除違規內容的科技公司的罰款; 以及諸多新創公司和技術修復 - 從認證內容到自動化事實查核計畫。

橫跨這些不同類型的反應,觀察人士同意“假新聞”一詞具有欺騙性,而且這些具有疑問的虛構並不能直接了當地被定義。當我們“跟隨行動者”,並保留這些原已成為公眾關注議題活動的主要名稱,藉以凸顯促使我們進行此一實證調查的爭議,我們認知到聚集在“假新聞” 標籤下的虛構故事呈現出許多不同的色調。這不應被用來證明調查這種現象是徒勞的。相反地:他們的不同色調正是我們調查的關鍵之處,同時接受沒有容易的方式可以區別所有案例中的“虛假”和“非虛假”,反而為我們開創了有意思的研究機會。正因為它的形式和內容被設計來模仿主流媒體的形式和內容-也正因為它在類似的迴路中行進-假新聞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適當時機,這些研究不僅包括虛假性的策略和形式,更廣泛地涵蓋媒體的政治性和組成以及數位時代的資訊環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9
    $220
  2. 新書
    79
    $221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79
    $222
  5. 二手書
    84
    $234
  6. 二手書
    84
    $234
  7. 二手書
    84
    $234
  8. 二手書
    84
    $234
  9. 二手書
    84
    $234
  10. 二手書
    84
    $234
  11. 新書
    85
    $238
  12. 新書
    85
    $238
  13. 新書
    88
    $246
  14. 新書
    9
    $252
  15. 新書
    9
    $252
  16. 新書
    9
    $253
  17. 新書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