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偶爾放慢腳步,讓自己落在後面好好看看父母的背影,你會看見,現在父母已不像養育你時那麼硬朗,總有一天,逐漸衰老的雙親終會需要子女照顧。
尤其,當父母兩人當中有一位被留下來時,失去老伴,只剩下自己的父母,面對著往後人生的不安和寂寞,這時候,身為子女,要如何照顧他們而不影響目前的生活呢?
父母年過七十歲,就要開始思考的課題
現代社會因為醫療進步,營養充足,年過六十五歲還活力十足,生活獨立自主的人比比皆是,這也讓許多做子女的明明知道自己的父母年紀大了,但多不願意面對現實,用「身體還很硬朗」,「還能四處趴趴走」,「有爸爸/媽媽作伴」…安慰自己。
如果父母已經七十歲了,子女們就不能太放心了。因為雙親就算現在很硬朗,但必然會有一位先離開。那個時候,失去老伴的爸媽需要面對的,不只有高齡的健康照顧問題、有不再工作後的經濟問題、有失去另一半的心理問題和人際問題,還有因為老化而許多日常生活不再方便(例如開車、修家電、打掃等)等等問題,都需要子女陪伴、守護他們。然而,身為子女,知道怎麼照顧好自己的爸媽嗎?
身為子女的我們,可能不放心讓他們獨居,可能健康問題需要天天看護照料、帶他們看醫生,也可能落單父母經濟無法自給自足,又或者失去老伴的傷心和失落讓他悶悶不樂、什麼事情都不願做了……。
《父母落單時》具體介紹了,與七十歲以上落單父母有關的各種支援。書中不光是從被照顧落單父母角度來看,同時也站在需要伸出援手的孩子女立場來設想,不論遇到哪一種問題,本書詳細提供了解決方法和可用資源:
‧父母「落單」時該怎麼辦?──孩子應該留心的事!
‧誰來照顧?該怎麼照顧?──決定同住或分開住的關鍵
‧試著理解失去配偶的父母心情──讓父母從喪失感中振作起來
‧保護落單父母免於深陷危險──困擾的事以及疾病
‧落單父母的居住要如何安排?──如何找到終老的棲身之所
‧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呢?──不想留下悔恨可以這麼做
如何與落單父母親相處的指導手冊
直到今年四月底止,台灣兩千三百四十五萬人口中,年滿六十五歲的老人有兩百八十五萬九千人,比例佔百分之十二。社會人口的老化情形確實相當嚴重,我們應該要正視的,是七十歲以上,失去伴侶的落單父母似乎越來越多了。高齡者隨著年紀的增加,身心會感到不適,如果再加上失去相依為命的伴侶,那麼就更需要別人的關心與幫助了。
但是父母不會開口請孩子幫忙,有些會覺得有失自尊、有些則怕子女為難。即使有些父母想對子女發出SOS的訊號,也會因為個性或環境,有的變得不講道理、有的哭哭啼啼,身為子女,行動前充分思考或充分溝通變得很重要。
本書監修河合千惠子是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研究員,參與多項老人心理諮商輔導計畫,並出版過許多老人心理相關書籍。她在本書提供豐富的情境狀況與案例故事深入探討,並提出因應的對策教導身為子女如何與父母親相處:
.父母的性格七種類型
頑固、任性的父母/不做家事的父母/依賴心很重的父母/感情很好的父母/獨立心太過旺盛的父母/沒有經濟基礎的父母/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
.判斷同住或分開住的七個重點
(1) 落單父母的個性:真的「不想同住」嗎?
(2) 落單父母的健康狀態:分開住需具備的條件
(3) 經濟狀況:不要太過在意父母留下的財產
(4) 父母和孩子、家人合不合:相互有無共識
(5) 孩子們的狀況:同住最好趁孫子還小的時候
(6) 父母希望的「居住」條件:對他們來說是否是良好的環境
(7) 離開熟悉的環境:父母是否希望生活起變化
.和落單父母同住的八種同住規則
(1) 盡量在父母身體健康時就同住
(2) 生活費盡可能要分開分擔
(3) 先預想可能發生的婆媳問題
(4) 不要讓落單父母感到孤獨
(5) 生活方面幫落單父母規定所有細節
(6) 了解父母的心情
(7) 重視房子的隔間
.父母落單後的六類轉變
(1) 心的變化:變得做什麼都提不起勁;想起過世老友的事,注意力渙散;生活步調容易打亂……。
(2) 行為模式的變化:失去好奇心、害怕跟人見面、變得十分謹慎……。
(3) 健康狀態的變化:睡眠障礙、疲勞感、憂鬱症……。
(4) 日常生活的變化:落單的一人需要作原本兩人分擔的事情,例如打掃、修電器、洗衣服、跑銀行或區公所等等……。
(5) 人際關係的變化:夫妻一同往來的朋友聚會不再參加、可能朋友也會刻意迴避……。
(6) 經濟基礎的變化:只靠一個人的年金可能日子就變不好過、沒有做過家事的落單父親可能需要請人幫忙做家事、可能需要申請看護服務……。
※原書名:如何照顧失去老伴的爸媽
本書特色
★完整整理父母的「居住」問題和解決方案:
父母的個性不同,子女的條件不同,也不一定和父母同住就一定對他比較好,作者從父母性格、經濟、看護等不同情況,告訴讀者同住或分住要考慮的問題:
.同住避免兩代衝突最好先說好同住的規則。包含要不要幫忙照顧小孩、要不要幫忙家務。
.住宅改建兩代同居,或者繼續住在老家要注意的安全、設備、空間安排、防範犯罪問題。
.高齡者居住的住家或設施有那些選擇和費用:如果子女不和落單父母同住,那們可以有那些選擇?除了老家改建、租屋之外,目前也有許多提供給高齡者居住的專屬公寓或設施,本書告訴你:獨立自主的父母適合的;喜歡有同伴同住的;需要看護的;患有失智症的父母,有哪些需求和選擇。
★豐富案例說明照顧父母的「經濟」問題和解決方案:
即使是同住,也必須思考可能會出現醫療、看護等等支出,長期都是一筆可觀的費用,作者以許多案例說明身為子女可能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和其他兄弟姊妹討論「由誰負責照顧父母(同住)」、「費用如何分攤或支付」、如何和父母商討是否有能力幫忙、父母財產想如何支配。除此之外,也可以思考保險和政府的各項補助等方式來解決。
★提醒子女各種小貼心,讓落單父母過得快樂:
失去一位父母不是只有子女傷心,落單的一方失落感和不安更深,身為子女可以多多和落單的父母吃飯、帶他去旅行、一起看相片、甚至帶他參加諮商團體,讓他振作。同時鼓勵父母參加志工活動、交朋友、發展興趣、活用他們的智慧,甚至無所事事,找到生存價值。
★教你和父母手足溝通,避免煩人的家族爭議:
父母由誰照顧、如何照顧,以及父母的財產支配問題,時常是家族裡引發爭議與不快的來源。要照顧到父母的心情,有些需要讓自己和手足充分表達想法,才能討論、得到共識,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開口,作者又許多案例故事告訴大家可以怎麼做!
★台灣銀髮族資源:
本書特別附錄,針對台灣銀髮族的健檢、看護等資源,彙整提供讀者參考。
名人推薦
陳靜敏 成功大學護理學系老年研究所教授
劉 芳 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林依瑩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杜敏世 財團法人獎卿護理展望基金會執行長
華天灝 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導演
關懷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監修者/河合千惠子
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千葉大學人文學部(心理學專攻)、日本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心理學專攻。
目前是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的協助研究員,以及櫻美林大學增齡‧發達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主要以老人心理學、臨床發達心理學為研究主題。而其研究成果以實際的活動造福了喪失伴侶,以及面對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人。另外也成立了「微笑網站悲傷輔導」,協助失去伴侶的人從悲傷中站起來。著作有《伴侶先離開》(合著,春秋社)、《失去伴侶時》(廣濟堂出版)、《伴侶先離世》(海龍社)、《從夫、妻過世的悲傷中站起來》(編著,三省堂)、《支持你度過悲傷,你要如何幫助面對死別悲傷的人》(合著,學習研究社)等。
譯者簡介
張秀慧
• 日本國立宇都宮大學日本語學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 曾任日文主編,目前從事日文翻譯及日文教師工作。
• 譯有《醫食同源》、《尿酸完全控制的最新療法》、《滑手機不再痠麻痛》、《轉轉腳踝:一分鐘足部穴位健康法》等暢銷書。
監修者/河合千惠子
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千葉大學人文學部(心理學專攻)、日本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心理學專攻。
目前是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的協助研究員,以及櫻美林大學增齡‧發達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主要以老人心理學、臨床發達心理學為研究主題。而其研究成果以實際的活動造福了喪失伴侶,以及面對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人。另外也成立了「微笑網站悲傷輔導」,協助失去伴侶的人從悲傷中站起來。著作有《伴侶先離開》(合著,春秋社)、《失去伴侶時》(廣濟堂出版)、《伴侶先離世》(海龍社)、《從夫、妻過世的悲傷中站起來》(編著,三省堂)、《支持你度過悲傷,你要如何幫助面對死別悲傷的人》(合著,學習研究社)等。
譯者簡介
張秀慧
• 日本國立宇都宮大學日本語學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 曾任日文主編,目前從事日文翻譯及日文教師工作。
• 譯有《醫食同源》、《尿酸完全控制的最新療法》、《滑手機不再痠麻痛》、《轉轉腳踝:一分鐘足部穴位健康法》等暢銷書。
目錄
推薦序 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 陳靜敏
前 言 家有七十歲父母落單時
第1章 父母「落單」時該怎麼辦?
──孩子應該留心的事!
1 父母親總有一天會「落單」
──父親或母親過世時,就是你做出抉擇的時候了
其實你也很擔心「那一天」的到來
無法置之不理,卻又沒信心能好好照顧
2 父母落單前,孩子們要先做好準備
──為了能做出最佳選擇,平時就要好好思考
必須面對的幾個問題
對生活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
最重要的是「了解父母親」
有些事情只有孩子才能辦得到
第2章 誰來照顧?該怎麼照顧?
──決定同住或分開住的關鍵
1 不要忽視父母的個性及生活習慣
──不尊重落單父母的意見及考慮其個性,是沒法談是否要同住的
父母不一定會說真心話
了解父母的個性
○1頑固、任性的父母
○2不做家事的父母
○3依賴心很重的父母
○4感情很好的父母
○5獨立心太過旺盛的父母
○6沒有經濟基礎的父母
○7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
落單後可能會變身為「麻煩父母」
2由哪一個兄弟姊妹來照顧呢?
──等「那一天」到了再商量就太晚了
照顧父母是長男長女的責任?
無法避免的「經濟」和「繼承」問題
手足間最好能先訂定協議
3同住還是分開住?
──只要父母幸福就好了!
同住不一定就會幸福
同住、分開住的優缺點
判斷同住或分開住的七個重點
判斷重點1落單父母的個性:真的「不想同住」嗎?
判斷重點2 落單父母的健康狀態:分開住需具備的條件
判斷重點3 經濟狀況:不要太過在意父母留下的財產
判斷重點 4 父母和孩子、家人合不合:相互有無共識
判斷重點 5 孩子們的狀況:同住最好是趁孫子還小的時候
判斷重點 6 父母希望的「居住」條件:對他們來說是否是良好的居住環境
判斷重點 7離開熟悉的環境:父母是否希望生活起變化
事先訂下對同住的共識規則
同住規則 1 可能的話,在父母身體健康時就同住
同住規則 2 生活費盡可能要分開負擔
同住規則 3 先預想可能發生的婆媳問題
同住規則 4 不要讓落單父母感到孤獨
同住規則 5 在生活方面,幫落單父母規定所有細節
同住規則 6 了解父母的心情
同住規則 7 重視房子的隔間
同住規則 8 利用二代住宅的優惠
第3章 試著理解失去配偶的父母心情
──讓父母從失落感中振作起來
1理解落單父母的不安與失落感
──即使是見面就吵架的夫婦,伴侶過世也會帶來很大的打擊
不可以這麼說!
落單父母面對的六種變化
心的變化/行為模式的變化/健康狀態的變化/日常生活的變化/人際關係的變化/經濟基礎的變化
如何克服伴侶過世的悲傷
第一階段:驚嚇/第二階段:承認喪失/第三階段:逃避/第四階段:恢復/第五階段:重生
2 孩子要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從失落感振作起來
──就算無法不再悲傷,但是卻能夠克服悲傷
振作的關鍵在於「子女和孫子的鼓勵」
一起吃飯
帶他去旅行
一起看以前的相本
傾聽
參加諮商團體
3 希望他每天都過得快樂
──讓落單父母過著充實的老後生活,子女可以這麼做!
有關父母的生存價值
參加志工活動
交朋友的方法
尊重父母的興趣和意願
活用落單父母的智慧
無所事事也是有意義的
第4章 保護落單父母免於深陷危險
──困擾的事以及疾病
1 威脅著落單父母的三種危險
──疾病、犯罪以及老化
疾病、事故的危險
捲入犯罪的危險
日常生活的危險
2 孩子能如何協助父母免於陷入「疾病、事故」危險中
──比起事後後悔,事前預堤防最重要
定期帶落單父母去做健康檢查
身體狀況突然惡化的因應
懷疑有失智症時
懷疑患有憂鬱症
懷疑罹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預防高溫症候群
避免成癮症發生
避免發生臥病不起
避免發生火災
3 不讓父母與犯罪有所牽扯
──提供落單父母有關詐欺、犯罪案件的資訊
以高齡者為對象的惡質推銷,以及拜訪推銷手法
以年邁父母為對象的熟識詐騙手法
以年邁父母為對象的推銷手法
以年邁父母為對象的再婚詐騙手法
4 別讓落單父母面臨「日常生活」的危險
──對年邁的父母來說,處辦理一些日常小事也是負擔
幫忙辦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手續
活用經濟補助和長期生活補助金制度
庭院樹木的照顧和需要力量的工作支援
修理電燈等雜事
預防健忘
開車可以開到幾歲呢
第5章 落單父母的居住要如何安排?
──如何找到終老的棲身之所
1 同住或繼續住在老家
──了解改建的重點
改建房屋需要注意的四個重點
○1防範犯罪
○2安全
○3設備
○4空間安排
需要看護時
改建費用
挑選業者的重點
2 搬到新租的房子時
──也要考慮萬一需要看護的話
需要特別注意的三個重點
○1「租金」最好是用父母的收入(年金)就可支付
○2「地點」要以前往醫院及兄弟姊妹探望的方便性來考量
○3選擇租屋處也要考慮「看護可能性」
3 住進適合高齡者居住的處所和設施
──找適合父母居住的處所
適合父母的住家或設施及費用
○1獨立心強的父母
○2不需要看護,但一個人住會感到不安
○3需要看護的父母
○4患有失智症的落單父母
第6章 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呢?
──不想留下悔恨可以這麼做
1 需要看護時
──盡早接受看護認定!
什麼樣的情況需要看護?
善加利用看護保險制度
看護保險提供的服務
遠距離看護的訣竅
2 要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那天到來」的事呢?
──子女難以啟齒的事要如何說出口呢?
難以啟齒的「萬一那天到來」
3 為了面對「萬一那天到來」,要先問落單父母的事
──趁父母還健康時要先確認的事
住院時的醫院選擇以及費用要如何支付?
如何告知病情
希望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
是否想要器官捐贈或大體捐贈?
想舉辦什麼樣的喪禮
希望埋葬在哪裡
想要通知誰呢
保險要如何處理
財產要如何處理
後 記 守護年邁的落單父母是身為子女的責任
附 錄 台灣銀髮族醫療、保險及照護資源快速導覽
前 言 家有七十歲父母落單時
第1章 父母「落單」時該怎麼辦?
──孩子應該留心的事!
1 父母親總有一天會「落單」
──父親或母親過世時,就是你做出抉擇的時候了
其實你也很擔心「那一天」的到來
無法置之不理,卻又沒信心能好好照顧
2 父母落單前,孩子們要先做好準備
──為了能做出最佳選擇,平時就要好好思考
必須面對的幾個問題
對生活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
最重要的是「了解父母親」
有些事情只有孩子才能辦得到
第2章 誰來照顧?該怎麼照顧?
──決定同住或分開住的關鍵
1 不要忽視父母的個性及生活習慣
──不尊重落單父母的意見及考慮其個性,是沒法談是否要同住的
父母不一定會說真心話
了解父母的個性
○1頑固、任性的父母
○2不做家事的父母
○3依賴心很重的父母
○4感情很好的父母
○5獨立心太過旺盛的父母
○6沒有經濟基礎的父母
○7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
落單後可能會變身為「麻煩父母」
2由哪一個兄弟姊妹來照顧呢?
──等「那一天」到了再商量就太晚了
照顧父母是長男長女的責任?
無法避免的「經濟」和「繼承」問題
手足間最好能先訂定協議
3同住還是分開住?
──只要父母幸福就好了!
同住不一定就會幸福
同住、分開住的優缺點
判斷同住或分開住的七個重點
判斷重點1落單父母的個性:真的「不想同住」嗎?
判斷重點2 落單父母的健康狀態:分開住需具備的條件
判斷重點3 經濟狀況:不要太過在意父母留下的財產
判斷重點 4 父母和孩子、家人合不合:相互有無共識
判斷重點 5 孩子們的狀況:同住最好是趁孫子還小的時候
判斷重點 6 父母希望的「居住」條件:對他們來說是否是良好的居住環境
判斷重點 7離開熟悉的環境:父母是否希望生活起變化
事先訂下對同住的共識規則
同住規則 1 可能的話,在父母身體健康時就同住
同住規則 2 生活費盡可能要分開負擔
同住規則 3 先預想可能發生的婆媳問題
同住規則 4 不要讓落單父母感到孤獨
同住規則 5 在生活方面,幫落單父母規定所有細節
同住規則 6 了解父母的心情
同住規則 7 重視房子的隔間
同住規則 8 利用二代住宅的優惠
第3章 試著理解失去配偶的父母心情
──讓父母從失落感中振作起來
1理解落單父母的不安與失落感
──即使是見面就吵架的夫婦,伴侶過世也會帶來很大的打擊
不可以這麼說!
落單父母面對的六種變化
心的變化/行為模式的變化/健康狀態的變化/日常生活的變化/人際關係的變化/經濟基礎的變化
如何克服伴侶過世的悲傷
第一階段:驚嚇/第二階段:承認喪失/第三階段:逃避/第四階段:恢復/第五階段:重生
2 孩子要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從失落感振作起來
──就算無法不再悲傷,但是卻能夠克服悲傷
振作的關鍵在於「子女和孫子的鼓勵」
一起吃飯
帶他去旅行
一起看以前的相本
傾聽
參加諮商團體
3 希望他每天都過得快樂
──讓落單父母過著充實的老後生活,子女可以這麼做!
有關父母的生存價值
參加志工活動
交朋友的方法
尊重父母的興趣和意願
活用落單父母的智慧
無所事事也是有意義的
第4章 保護落單父母免於深陷危險
──困擾的事以及疾病
1 威脅著落單父母的三種危險
──疾病、犯罪以及老化
疾病、事故的危險
捲入犯罪的危險
日常生活的危險
2 孩子能如何協助父母免於陷入「疾病、事故」危險中
──比起事後後悔,事前預堤防最重要
定期帶落單父母去做健康檢查
身體狀況突然惡化的因應
懷疑有失智症時
懷疑患有憂鬱症
懷疑罹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預防高溫症候群
避免成癮症發生
避免發生臥病不起
避免發生火災
3 不讓父母與犯罪有所牽扯
──提供落單父母有關詐欺、犯罪案件的資訊
以高齡者為對象的惡質推銷,以及拜訪推銷手法
以年邁父母為對象的熟識詐騙手法
以年邁父母為對象的推銷手法
以年邁父母為對象的再婚詐騙手法
4 別讓落單父母面臨「日常生活」的危險
──對年邁的父母來說,處辦理一些日常小事也是負擔
幫忙辦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手續
活用經濟補助和長期生活補助金制度
庭院樹木的照顧和需要力量的工作支援
修理電燈等雜事
預防健忘
開車可以開到幾歲呢
第5章 落單父母的居住要如何安排?
──如何找到終老的棲身之所
1 同住或繼續住在老家
──了解改建的重點
改建房屋需要注意的四個重點
○1防範犯罪
○2安全
○3設備
○4空間安排
需要看護時
改建費用
挑選業者的重點
2 搬到新租的房子時
──也要考慮萬一需要看護的話
需要特別注意的三個重點
○1「租金」最好是用父母的收入(年金)就可支付
○2「地點」要以前往醫院及兄弟姊妹探望的方便性來考量
○3選擇租屋處也要考慮「看護可能性」
3 住進適合高齡者居住的處所和設施
──找適合父母居住的處所
適合父母的住家或設施及費用
○1獨立心強的父母
○2不需要看護,但一個人住會感到不安
○3需要看護的父母
○4患有失智症的落單父母
第6章 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呢?
──不想留下悔恨可以這麼做
1 需要看護時
──盡早接受看護認定!
什麼樣的情況需要看護?
善加利用看護保險制度
看護保險提供的服務
遠距離看護的訣竅
2 要如何跟落單父母談「萬一那天到來」的事呢?
──子女難以啟齒的事要如何說出口呢?
難以啟齒的「萬一那天到來」
3 為了面對「萬一那天到來」,要先問落單父母的事
──趁父母還健康時要先確認的事
住院時的醫院選擇以及費用要如何支付?
如何告知病情
希望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
是否想要器官捐贈或大體捐贈?
想舉辦什麼樣的喪禮
希望埋葬在哪裡
想要通知誰呢
保險要如何處理
財產要如何處理
後 記 守護年邁的落單父母是身為子女的責任
附 錄 台灣銀髮族醫療、保險及照護資源快速導覽
序
推薦序
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
年近半百後,每每聽到江蕙的「家後」就要和先生爭辯是應該「讓他先走」還是「我該先走」,擔心的無非是留下來的沒人照顧,又會增加子女的負擔。
我很幸運的出生在六個子女的家庭中,作為一個么女,在結婚離家多年後成為「失去配偶的落單父母的子女」。傳統台灣家庭,自然而然將關於照顧父母親的責任,推給長男、長女帶頭安排處理、由兒子們接落單的父母一起同住。但隨著公婆年紀漸長,媳婦也需要扮演照顧鰥寡公婆的角色。可惜當時沒有這本《爸媽落單時》可參考,一切都在未知中,揣測、摸索、學習。
本書是由心理專家河合千惠子就其多年來輔導喪失伴侶,以及面對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人的經驗所著。內容詳列如何面對喪偶父母、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如何從中做出最佳的決策,更一步步從落單父母的居住安排、照顧規劃、預防意外,到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從失落感振作起來,如何跟他/她談起「萬一」後的身後事安排。我想,這本書絕對是本「教導我們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能協助失親者從悲傷中站起來,更讓死者無憾,生者無爭。
我特別喜歡書中解析父母個性、教導做子女的要如何應對的那一章節。我的母親就是典型的「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多跟她說說工作上的成就、多在她跟朋友聚會時噓寒問暖,在她八十大壽時,子女承膝、兒孫滿堂,風光地為她辦場壽宴,就是她最大的快樂了!
本書特別推薦給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更祝福失去配偶的落單父母,單身快樂。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老年研究所教授 陳靜敏)
前言
家有七十歲父母落單時
自古以來,七十歲稱為「古稀」,所以只要滿七十歲就會慶祝(正確來說應該是滿六十九歲)。會有古稀的說法,是因為古時候活到七十歲的人非常稀少。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九五六年將年滿六十五歲的人定義為高齡者。而這一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就是六十五歲。
過了半世紀之後的二○一二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女性是八十六‧四一歲,男性則是七十九‧九四歲(厚生勞働省調查)。隔了兩年,女性的平均壽命則是世界第一,而男性則是從二○一三年的第六名躍升到世界的第五名,日本堪稱是長壽之國。
你的身邊,是否有著還想繼續工作,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七十幾歲的人呢?
然而,若父母已經七十歲了,那你就不能太放心。即使現在雙親看起來還很硬朗,但總是會有一位先離開,也總有一位會被留下來。身為子女的我們,遲早都要面對要跟落單的父母同住還是分開住等問題。
假設你是個社會新鮮人,或是需養育幼子,我想你應該沒有餘力讓生活轉變太大。此時,你不但會煩惱要如何安慰落單的父母,也會為了要是請父母到窄小的家裡同住,他會不會太可憐了等,種種莫名的不安而感到無所適從。
難道我們能夠做的,就只有想像萬一父母離開人世自己會有多傷心,而不願意面對現實,假裝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呢?
請不用擔心。因為只要在發生這些事情之前,深入了解父母的狀態,就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不安感也會減輕。
本書為了幫各位解決「家有七十歲父母落單時」這個問題,會從各方面做深入的探討,並且想出因應的對策。或許讀過這本書之後,有人會覺得「這是教導我們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
現在父母應該不像養育你時那麼硬朗。而且總有一天,逐漸衰老的雙親會需要子女照顧。
失去老伴,只剩下自己的父母,當然會對往後的人生感到不安和寂寞。這時候,身為子女,要如何照顧他們而不影響目前的生活呢?
希望本書能幫助各位讀者和父母親建立良好關係,而且我認為這對各位來說一點也不困難。
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
年近半百後,每每聽到江蕙的「家後」就要和先生爭辯是應該「讓他先走」還是「我該先走」,擔心的無非是留下來的沒人照顧,又會增加子女的負擔。
我很幸運的出生在六個子女的家庭中,作為一個么女,在結婚離家多年後成為「失去配偶的落單父母的子女」。傳統台灣家庭,自然而然將關於照顧父母親的責任,推給長男、長女帶頭安排處理、由兒子們接落單的父母一起同住。但隨著公婆年紀漸長,媳婦也需要扮演照顧鰥寡公婆的角色。可惜當時沒有這本《爸媽落單時》可參考,一切都在未知中,揣測、摸索、學習。
本書是由心理專家河合千惠子就其多年來輔導喪失伴侶,以及面對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人的經驗所著。內容詳列如何面對喪偶父母、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如何從中做出最佳的決策,更一步步從落單父母的居住安排、照顧規劃、預防意外,到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從失落感振作起來,如何跟他/她談起「萬一」後的身後事安排。我想,這本書絕對是本「教導我們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能協助失親者從悲傷中站起來,更讓死者無憾,生者無爭。
我特別喜歡書中解析父母個性、教導做子女的要如何應對的那一章節。我的母親就是典型的「藉由孩子來提升自我評價的父母」,多跟她說說工作上的成就、多在她跟朋友聚會時噓寒問暖,在她八十大壽時,子女承膝、兒孫滿堂,風光地為她辦場壽宴,就是她最大的快樂了!
本書特別推薦給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更祝福失去配偶的落單父母,單身快樂。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老年研究所教授 陳靜敏)
前言
家有七十歲父母落單時
自古以來,七十歲稱為「古稀」,所以只要滿七十歲就會慶祝(正確來說應該是滿六十九歲)。會有古稀的說法,是因為古時候活到七十歲的人非常稀少。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九五六年將年滿六十五歲的人定義為高齡者。而這一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就是六十五歲。
過了半世紀之後的二○一二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女性是八十六‧四一歲,男性則是七十九‧九四歲(厚生勞働省調查)。隔了兩年,女性的平均壽命則是世界第一,而男性則是從二○一三年的第六名躍升到世界的第五名,日本堪稱是長壽之國。
你的身邊,是否有著還想繼續工作,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七十幾歲的人呢?
然而,若父母已經七十歲了,那你就不能太放心。即使現在雙親看起來還很硬朗,但總是會有一位先離開,也總有一位會被留下來。身為子女的我們,遲早都要面對要跟落單的父母同住還是分開住等問題。
假設你是個社會新鮮人,或是需養育幼子,我想你應該沒有餘力讓生活轉變太大。此時,你不但會煩惱要如何安慰落單的父母,也會為了要是請父母到窄小的家裡同住,他會不會太可憐了等,種種莫名的不安而感到無所適從。
難道我們能夠做的,就只有想像萬一父母離開人世自己會有多傷心,而不願意面對現實,假裝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呢?
請不用擔心。因為只要在發生這些事情之前,深入了解父母的狀態,就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不安感也會減輕。
本書為了幫各位解決「家有七十歲父母落單時」這個問題,會從各方面做深入的探討,並且想出因應的對策。或許讀過這本書之後,有人會覺得「這是教導我們如何與落單父母相處的指導手冊」。
現在父母應該不像養育你時那麼硬朗。而且總有一天,逐漸衰老的雙親會需要子女照顧。
失去老伴,只剩下自己的父母,當然會對往後的人生感到不安和寂寞。這時候,身為子女,要如何照顧他們而不影響目前的生活呢?
希望本書能幫助各位讀者和父母親建立良好關係,而且我認為這對各位來說一點也不困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5折$130
-
新書79折$205
-
新書79折$205
-
新書79折$205
-
新書79折$206
-
新書85折$221
-
新書88折$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