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端.維德志為法國1970至1990年代家喻戶曉的舞台劇導演、演員、教師、譯者與戲院總監。本書繼《向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志1970年代》後,分析維德志八○年代在夏佑國家劇院的建樹及導演作品,附可可士多幅知名舞台與服裝設計圖。與易符里時期相較,夏佑劇院時期之舞台、燈光與音效設計更細緻,更能明確地展現故事情境並兼顧象徵含意,演員對劇中角色的心理揣摩更深入,整體演出散發高度美感,充分發揚「演員劇場」的最大魅力。
本書以維德志在「夏佑國家劇院」時期(1981-88)的導演作品為主要範疇,全書共九章,第一章簡介夏佑劇院歷史、大小兩廳八○年代多樣化的節目、以及維德志和表演團隊的工作。第二章專論維德志的到任大戲《浮士德》,他親自主演老浮士德一角。第三至五章分析設計團隊的工作,概分為白色、彩色、黑色三大系列,包括了《哈姆雷特》、《于比王》、《海鷗》、《交換》、《艾那尼》、《呂克萊絲.波基亞》等重要演出。第六章討論維德志導演之兩齣馬里沃劇本,綜論馬里沃作品特色,並歸納其當代演出趨勢。第七章探究《憤世者》之歷來詮釋,繼之析論維德志如何執導此莫理哀傑作。第八章解析《緞子鞋》第一幕演出,維德志的場面調度喻意深刻,這部克羅岱爾的平生代表作也是維德志的巔峰之作。第九章「邁向藝術劇場」,為維德志在八○年代的法國劇壇定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莉莉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戲劇碩士,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著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2008)、《向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志1970年代》(2012)、《新世代的法國戲劇導演:從史基亞瑞堤到波默拉》(2014),譯作《戈爾德思劇作選》(1997)、《時間與房間》(史特勞斯,2000)、《經典譯注:守財奴》(莫理哀,2016)。
楊莉莉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戲劇碩士,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著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2008)、《向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志1970年代》(2012)、《新世代的法國戲劇導演:從史基亞瑞堤到波默拉》(2014),譯作《戈爾德思劇作選》(1997)、《時間與房間》(史特勞斯,2000)、《經典譯注:守財奴》(莫理哀,2016)。
目錄
序
緣起
目錄
劇照、圖片與可可士設計圖索引
本書常引書籍之縮寫代號
一. 發揚「夏佑國家劇院」的光輝
二. 遍歷宇宙乾坤的《浮士德》
三.空靈的舞台設計:可可士之白色空間系列
四.色彩生動的演出:可可士與拓第埃之舞台與燈光實驗
五.挑戰雨果的浪漫劇:《艾那尼》和《呂克萊絲.波基亞》
六.愛情或語言的勝利?談馬里沃戲劇今日演出
七.孤獨者的形象或女性主義的先驅?論維德志與米蓋爾執導之《憤世者》
八.嘉年華化的《緞子鞋》
九.邁向藝術劇場
附錄 維德志「夏佑國家劇院」任內導演作品表
參考書目
緣起
目錄
劇照、圖片與可可士設計圖索引
本書常引書籍之縮寫代號
一. 發揚「夏佑國家劇院」的光輝
二. 遍歷宇宙乾坤的《浮士德》
三.空靈的舞台設計:可可士之白色空間系列
四.色彩生動的演出:可可士與拓第埃之舞台與燈光實驗
五.挑戰雨果的浪漫劇:《艾那尼》和《呂克萊絲.波基亞》
六.愛情或語言的勝利?談馬里沃戲劇今日演出
七.孤獨者的形象或女性主義的先驅?論維德志與米蓋爾執導之《憤世者》
八.嘉年華化的《緞子鞋》
九.邁向藝術劇場
附錄 維德志「夏佑國家劇院」任內導演作品表
參考書目
序
序
本書繼前書《向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志1970年代》之後,探討維德志1980年代在「夏佑國家劇院」的建樹及導演作品。與前書內容最大不同處,在於本書花較大篇幅討論其設計團隊的工作,特別是舞台設計師雅尼士.可可士(Yannis Kokkos)的理念和作品,這是因為在易符里時期,限於經費,維德志往往必須空台演出,到了國家劇院之後,視覺設計方面才談得上有發揮空間。
全書共分九章:首章簡述「夏佑國家劇院」歷史、維德志和表演團隊的履歷、再造劇院光輝、任職大戲《浮士德》、八年任內導演的劇目、以及夏佑大小兩廳多樣化的節目,使讀者對本書的主題人物有一全盤了解。
第二章專論《浮士德》演出,維德志於其中盡情探索慾念、自戀和回憶之間的種種糾葛關係。受到奈瓦爾(Gérard de Nerval)熱情奔湧的譯筆影響,維德志明白點出劇中分裂成老、少的兩個自我,暴露了主角╱作者面對己身愛慾的矛盾情緒。此外,死亡╱重生、真╱幻等表演主題一再透過舞台表演畫面透露,旅行、形變、情慾、殺嬰、魔法等子題交織其中,彷彿揮之不去的夢魘。
第三至第五章探討設計團隊的工作,概分為白色、彩色以及黑色三大系列。第三章「空靈的舞台設計:可可士之白色空間系列」,探究可可士做設計的原則和追求的理想,解析《阿爾及利亞工人薩伊德.哈馬迪先生訪談錄》(Entretien avec M. Saïd Hammadi, ouvrier algérien, Ben Jelloun)、《哈姆雷特》、《法爾虛/錯誤》(Falsch, Kalisky)和《于比王》(Ubu roi, Jarry)四齣戲。回應維德志直入作品精髓的導演傾向,可可士先發展出白色表演空間,不僅強調留白的美學,燈光可作更多變化,且仍維持明亮感。演員的身影映照在雪白背景上顯得醒目,導演調度場面的軌跡看來也更鮮明,台詞聽來更明晰、銳利,這些特性吻合維德志導戲的目標。這種美學上的「出清」策略使舞台設計偏向抽象,契合維德志的知性導演本質。
第四章「色彩生動的演出」,剖析從《海鷗》(契訶夫)、《鷺鷥》(Le héron, Axionov)、《紅披巾》(L'écharpe rouge, Badiou)、至《交換》(L'échange, Claudel)及《安娜卡歐娜》(Anacaona, Métellus)等五齣製作。可可士和燈光設計師拓地埃(Patrice Trottier)藉助色彩的情緒渲染力,有時平行發展色彩和音樂的關係,有時反向思考,利用鮮豔奪目的顏色對照悲壯的劇情,有時又透過細膩的燈影效果,透露一個時間悄然流逝的過往,兩人分別針對個別劇本的特質呈現大異其趣的舞台光景。
第五章「挑戰兩齣雨果浪漫劇」探索雨果的《艾那尼》(Hernani)和《呂克萊絲.波基亞》(Lucrèce Borgia)演出,前者為著名詩劇,在垂直高度上凸顯高昂熱烈的情緒,全場仿暗夜的燈光營造了矇矓詩意的美感,雨果劇本的禁忌層面呼之欲出,燈光將夜色作為演出基調,使之濃到幾乎變成觸手可及的實體。後者被歸類為一部通俗劇,在水平面上展開,回歸古典悲劇極簡的表演規制,成功經營撼人的悲劇力量。維德志賦予抒情空間一種激昂的力量,提醒觀眾舞台仍可是一處超越限度的所在,恢復劇場一個已遭人遺忘的重大面相,也因此促成新世代導演對雨果的興趣,近年來屢屢搬演。
第六章「愛情或語言的勝利?」談馬里沃戲劇,綜論他的作品特色,歸納其當代演出趨勢,接著討論尼學(Jacques Nichet)1988年「遠離原鄉」的奇異詮釋,最後析論維德志1983年執導的《喬裝王子》(Le prince travest),以及1985年和米蘭「畢可羅劇院」(Piccolo Teatro)合作之《愛情的勝利》(Il trionfo dell'amor),分別和法國與義大利演員合作,氛圍迥然不同,恰好反映了馬里沃戲劇的兩大表演傳統。
第七章「孤獨者的形象或女性主義的先驅?」,比較維德志1988年、米蓋爾(Jean-Pierre Miquel)2000年,兩次成功的《憤世者》演出。事實上,本劇之所以優於莫理哀其他相同主題的喜劇,即在於作者首度讓女方有較多表述立場的機會,維德志與米蓋爾正巧從相對立場為出發導戲。夏佑製作的精采處盡在於詮釋的細節上,觀眾能充分體會到對白的精妙,這是維德志此時期導戲的一大特質。
第八章論「嘉年華化的《緞子鞋》」,維德志從克羅岱爾(Paul Claudel)的自傳觀點切入解讀,凸顯對白的戲劇化╱嘉年華化層面,藉之淡化瀰漫整部作品的宗教氣息,並使之貫穿全戲成為表演主軸之一,系統化地和兩大主軸─政治–宗教以及自傳/情慾並轡而行,以形塑戲劇性對照先驗性(transcendance)的表演主論述。之所以重用嘉年華傳統,一方面符合《緞子鞋》的戲劇化表演層面,另一方面,則是因嘉年華種種突破壓抑與禁忌的作法促成下意識浮現,從而暴露了主要角色/劇作家的內、外在衝突。「一齣拓展到世界的自我演出」,是維德志對本戲的解讀。
第九章「邁向藝術劇場」,剖析維德志在夏佑任內的最後一齣戲《魔法師的學徒:和梅蘭芳的一次相遇》(Les apprentis sorciers : Une rencontre avec Mei Lan Fang, Kleberg),以了解他在八○年代末期的思維。1980年代實為「導演劇場」的黃金時代,相較於六○至七○年代的政治變動時期,八○年代的法國相對平靜,改革社會的理想幻滅,戲劇工作者傾向琢磨演出的藝術層面。最後一節總結維德志和可可士工作的核心、思維之精髓;夏佑劇院在他們領軍的團隊努力下果真化為一座「演練的大劇場」。
書末附錄維德志在「夏佑國家劇院」任內舞台導演作品表。
本書繼前書《向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志1970年代》之後,探討維德志1980年代在「夏佑國家劇院」的建樹及導演作品。與前書內容最大不同處,在於本書花較大篇幅討論其設計團隊的工作,特別是舞台設計師雅尼士.可可士(Yannis Kokkos)的理念和作品,這是因為在易符里時期,限於經費,維德志往往必須空台演出,到了國家劇院之後,視覺設計方面才談得上有發揮空間。
全書共分九章:首章簡述「夏佑國家劇院」歷史、維德志和表演團隊的履歷、再造劇院光輝、任職大戲《浮士德》、八年任內導演的劇目、以及夏佑大小兩廳多樣化的節目,使讀者對本書的主題人物有一全盤了解。
第二章專論《浮士德》演出,維德志於其中盡情探索慾念、自戀和回憶之間的種種糾葛關係。受到奈瓦爾(Gérard de Nerval)熱情奔湧的譯筆影響,維德志明白點出劇中分裂成老、少的兩個自我,暴露了主角╱作者面對己身愛慾的矛盾情緒。此外,死亡╱重生、真╱幻等表演主題一再透過舞台表演畫面透露,旅行、形變、情慾、殺嬰、魔法等子題交織其中,彷彿揮之不去的夢魘。
第三至第五章探討設計團隊的工作,概分為白色、彩色以及黑色三大系列。第三章「空靈的舞台設計:可可士之白色空間系列」,探究可可士做設計的原則和追求的理想,解析《阿爾及利亞工人薩伊德.哈馬迪先生訪談錄》(Entretien avec M. Saïd Hammadi, ouvrier algérien, Ben Jelloun)、《哈姆雷特》、《法爾虛/錯誤》(Falsch, Kalisky)和《于比王》(Ubu roi, Jarry)四齣戲。回應維德志直入作品精髓的導演傾向,可可士先發展出白色表演空間,不僅強調留白的美學,燈光可作更多變化,且仍維持明亮感。演員的身影映照在雪白背景上顯得醒目,導演調度場面的軌跡看來也更鮮明,台詞聽來更明晰、銳利,這些特性吻合維德志導戲的目標。這種美學上的「出清」策略使舞台設計偏向抽象,契合維德志的知性導演本質。
第四章「色彩生動的演出」,剖析從《海鷗》(契訶夫)、《鷺鷥》(Le héron, Axionov)、《紅披巾》(L'écharpe rouge, Badiou)、至《交換》(L'échange, Claudel)及《安娜卡歐娜》(Anacaona, Métellus)等五齣製作。可可士和燈光設計師拓地埃(Patrice Trottier)藉助色彩的情緒渲染力,有時平行發展色彩和音樂的關係,有時反向思考,利用鮮豔奪目的顏色對照悲壯的劇情,有時又透過細膩的燈影效果,透露一個時間悄然流逝的過往,兩人分別針對個別劇本的特質呈現大異其趣的舞台光景。
第五章「挑戰兩齣雨果浪漫劇」探索雨果的《艾那尼》(Hernani)和《呂克萊絲.波基亞》(Lucrèce Borgia)演出,前者為著名詩劇,在垂直高度上凸顯高昂熱烈的情緒,全場仿暗夜的燈光營造了矇矓詩意的美感,雨果劇本的禁忌層面呼之欲出,燈光將夜色作為演出基調,使之濃到幾乎變成觸手可及的實體。後者被歸類為一部通俗劇,在水平面上展開,回歸古典悲劇極簡的表演規制,成功經營撼人的悲劇力量。維德志賦予抒情空間一種激昂的力量,提醒觀眾舞台仍可是一處超越限度的所在,恢復劇場一個已遭人遺忘的重大面相,也因此促成新世代導演對雨果的興趣,近年來屢屢搬演。
第六章「愛情或語言的勝利?」談馬里沃戲劇,綜論他的作品特色,歸納其當代演出趨勢,接著討論尼學(Jacques Nichet)1988年「遠離原鄉」的奇異詮釋,最後析論維德志1983年執導的《喬裝王子》(Le prince travest),以及1985年和米蘭「畢可羅劇院」(Piccolo Teatro)合作之《愛情的勝利》(Il trionfo dell'amor),分別和法國與義大利演員合作,氛圍迥然不同,恰好反映了馬里沃戲劇的兩大表演傳統。
第七章「孤獨者的形象或女性主義的先驅?」,比較維德志1988年、米蓋爾(Jean-Pierre Miquel)2000年,兩次成功的《憤世者》演出。事實上,本劇之所以優於莫理哀其他相同主題的喜劇,即在於作者首度讓女方有較多表述立場的機會,維德志與米蓋爾正巧從相對立場為出發導戲。夏佑製作的精采處盡在於詮釋的細節上,觀眾能充分體會到對白的精妙,這是維德志此時期導戲的一大特質。
第八章論「嘉年華化的《緞子鞋》」,維德志從克羅岱爾(Paul Claudel)的自傳觀點切入解讀,凸顯對白的戲劇化╱嘉年華化層面,藉之淡化瀰漫整部作品的宗教氣息,並使之貫穿全戲成為表演主軸之一,系統化地和兩大主軸─政治–宗教以及自傳/情慾並轡而行,以形塑戲劇性對照先驗性(transcendance)的表演主論述。之所以重用嘉年華傳統,一方面符合《緞子鞋》的戲劇化表演層面,另一方面,則是因嘉年華種種突破壓抑與禁忌的作法促成下意識浮現,從而暴露了主要角色/劇作家的內、外在衝突。「一齣拓展到世界的自我演出」,是維德志對本戲的解讀。
第九章「邁向藝術劇場」,剖析維德志在夏佑任內的最後一齣戲《魔法師的學徒:和梅蘭芳的一次相遇》(Les apprentis sorciers : Une rencontre avec Mei Lan Fang, Kleberg),以了解他在八○年代末期的思維。1980年代實為「導演劇場」的黃金時代,相較於六○至七○年代的政治變動時期,八○年代的法國相對平靜,改革社會的理想幻滅,戲劇工作者傾向琢磨演出的藝術層面。最後一節總結維德志和可可士工作的核心、思維之精髓;夏佑劇院在他們領軍的團隊努力下果真化為一座「演練的大劇場」。
書末附錄維德志在「夏佑國家劇院」任內舞台導演作品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66折$315
-
新書74折$356
-
新書85折$408
-
新書9折$432
-
新書9折$432
-
新書9折$432
-
新書95折$456
-
新書95折$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