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待

可待
定價:300
NT $ 270 ~ 300
  • 作者:彭鏡禧陳芳
  • 出版社:台灣學生書局
  • 出版日期:2019-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518131
  • ISBN13:9789571518138
  • 裝訂:平裝 / 156頁 / 15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可待》靈感源自莎士比亞 As You Like It
  附英文翻譯及設計圖稿

  Hold On, Love!
  A Chinese Opera inspired by William Shakeapeare’s As You Like It (With Chinese Text)
  By Ching-Hsi Perng and Fang Che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Ching-Hsi Perng

  《可待》是一齣從莎士比亞《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發想,運用互文和後設手法,來探討愛情本質與人生自主的新戲。同時,也藉戲中戲的扮演,概略反映臺灣當代的劇場生態。

  在《皆大歡喜》中,莎士比亞揭露了各種以「愛」為名的面向。不論最初的動機是情欲、犧牲、想像或衝動,這些融合「傷心、柔弱、善變、渴望、喜愛、傲慢、荒誕、愚蠢、淺薄、花心,以淚洗面、一臉歡顏──各種情緒都有一些,卻沒有一樣是真真實實的」表現,正好印證了試金石(Touchstone)的觀察:「就如同世上萬物難免一死,世上的情人因他們的愚昧而顯出人性」(“. . . as all is mortal in nature, so is all nature in love mortal infolly.” 2.4.43-44);亦如本劇中賀伯所發議論:「愛情原本就是瘋瘋癲癲」。但世間應該還有一種愛情,不一定局限於男女之間,無關乎對錯得失,甚至不必言語,就這樣安安靜靜地凝望。即使過程曲折或沒有報償,也能昇華至某種境界,以同理心「護持、成全」對方真正的願望。而這種心意,乃是浮華人間最溫暖美麗的一抹光影,彰顯了某種個人堅定的信念價值;這才是人生值得追尋的「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彭鏡禧


  臺灣新竹縣人。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臺灣大學傑出校友(2018年,人文藝術類)。現為臺大名譽教授、輔仁大學講座教授。已出版編、著、譯作品四十餘種,包括莎士比亞專書三種、譯注莎劇七種。另與陳芳教授合著莎戲曲五種。

  CHING-HSI PER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Emeritu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s currently a Chair Professor at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Among some forty books to his credit are three studies on Shakespeare, translations of seven Shakespeare’s plays, and (with Professor Fang Chen) five adaptations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er. He is elected the 201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utstanding Alumnus in Literature and the Arts.
 
陳芳

  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臺灣莎士比亞學會理事長。曾任中華戲劇學會理事長、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獲大陸工作委員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學術著作獎助、科技部(國科會)學術著作獎助多次。編、著專書有《抒情.表演.跨文化:當代莎戲曲研究》、《崑劇的表演與傳承》等十餘部。戲曲劇本創作除本劇外,另與彭鏡禧教授合著「莎戲曲」《約/束》、《量.度》、《背叛》及《天問》。

  FANG CHEN is Professor of Chinese Theatre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president of Taiwan Shakespeare Association. She was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Chinese-Taipei Theatre Association, and has done research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 recipient of many grants and awards for her academic achievements, she has authored over a dozen books on Chinese theatre. Other Shake-xiqu she co-scripted (with Ching-Hsi Perng) include Bond (adapted from The Merchant of Venice), Measure, Measure! (adapted from Measure for Measure), Betrayal (inspired by Cardenio) and Questioning Heaven (adapted from King Lear).
 

目錄

序:莎劇變態演戲曲  鄭培凱
弁言:「談情‧說愛」以後
可 待(中文劇本)
首演服裝設計圖(蔡毓芬)
首演舞臺設計圖(高明龍)
 
List of Scenes
Prelude
Scene 1: The Enquiry
Scene 2: Rehearsing Love
Scene 3: Genuine Feeling
Scene 4: Aspects of Love
Intermission
Scene 5: Love Awakened
Scene 6: Love Remembered
Epilogue
 



莎劇變態演戲曲

鄭培凱(耶魯大學博士,著名詩人、書法家、精通詞曲、現任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


  臺灣好友彭鏡禧與陳芳,精研中外戲劇,特別對莎士比亞戲劇的中譯及改編有其特識,曾經聯手創作,以傳統中國戲曲的形式,改編莎劇故事,讓演員在舞臺上呈現四功五法,展示唱做俱佳的表演。故事的原型是莎士比亞劇作,舞臺的展演卻完全是中國的唱作念打,不但唱的是傳統花雅曲調,舉手投足都是程式化的身段,偶爾還穿插些龍套的翻滾、虎跳、前撲、小翻,甚至出現雲裡翻、鷂子翻身那樣的高難動作,惹得觀眾鼓掌叫好。這與莎劇在西方的演出形式,已經完全不同,可稱之為莎劇表演的藝術「變態」。

  我用「變態」兩字,形容舞臺表演的藝術轉型,是有深意的,強調了東西方戲劇各有其演劇傳統,故事可以襲用,表演形式則迥然不同。西方的莎劇演出傳統,主流是話劇形式,雖然吐字咬腔講究特殊的抑揚頓挫,但畢竟不是載歌載舞的舞臺表演,更別說戲曲遵循的「有聲皆歌,無動不舞」了。即使是改編莎劇成歌劇或芭蕾形式,有唱有跳,也都各循其特殊的演藝傳統,與中國的戲曲大異其趣。因此,以戲曲形式展演莎劇故事,的確是文化傳統與藝術形式的「變態」。

  說到文化傳統的變態,不禁令人想到日本江戶時代儒學學者林春勝(號鵞峰)與其子林信篤(號鳳岡)所編的《華夷變態》一書。這本書編於明清易代之際,主要記錄了滿清入關,取代明朝的中華正統,是蠻夷改變了華夏,是天崩地裂的歷史文化現象。林春勝在1674 年(延寶二年)所撰序言中寫道:「崇禎登天,弘光陷虜,唐、魯才保南隅,而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從日本旁觀的角度看中原板蕩,除了觀察到改朝換代的紛亂,發現滿清入關後南方依然擾攘不定,有鄭成功的反清復明活動,有三藩之亂,鹿死誰手還在未定之際。但是,日本學者已經十分感慨「華夷變態」的情況,是文化發展的「非常態」。

  這種「文化變態」現象,到了二十世紀,因為西方列強「諸夷」的侵略與西方文化的東漸,更在東方出現了井噴式的「用夷變夏」趨勢,甚至導致中國精英階層呼籲「全盤西化」。莎劇在中國的流行與演出,也基本遵循西方的話劇形式,成為中國戲劇界的主流演出方式。一直到二十世紀末期,以傳統戲曲形式演出莎劇,才逐漸在演藝界占有一席之地,有了京劇、崑曲、豫劇、粵劇各個劇種,在舞臺上展演莎劇故事。因此,就中國傳統戲曲的演出而言,演出莎劇是一種「演藝變態」;而就莎劇的主流表演形式而言,莎劇在中國的戲曲演出也是一種「文化變態」。放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趨勢之中來看,則是無可避免的文化交流與藝術融匯現象,變態或許就成了可持續的非常態。

  近來彭鏡禧與陳芳又改編了莎劇故事,推出一齣《可待》,以傳統戲曲的形式搬上舞臺。有趣的是,這次改編的動作很大,故事情節取材自不同的莎劇劇本,有《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的片段,有《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的片段,還穿插了《哈姆雷》(Hamlet)劇中劇的橋段,簡直像陸象山「六經註我,我註六經」,倒是別開生面。劇本文辭的創作,則毫不依傍莎劇原文的中譯,而是遵循中國傳統曲文的格式,展現情節的發展,讀起來就像傳奇戲文。這種劇本撰寫的轉化過程,是化莎劇為中國戲曲的「變態」,使得舞臺呈演不至於出現劇本文辭與表演程式的扞格,讓觀眾感到看的是戲曲,而非拼湊不中不西的戲詞,演出不倫不類的莎劇,感受不明不白的跨境演出。

  且舉《可待》開頭的一段為例,演鄔酉國王賞賜禮物給雪蓮公主,派遣宮女呈送寶物,唱詞如下:

  宮女甲:(捧金盤過場,唱)珍珠雙環八寶鍊,
  雪 蓮:(接唱)我一生愛好是天然。
  宮女乙:(捧銀盤過場,接唱)五色雲霞織錦緞,
  雪 蓮:(接唱)素服淡妝久經年。

  熟悉崑曲的觀眾,一眼便可看出,這樣的戲詞是有所本的,靈感並非來自莎士比亞,而是來自湯顯祖《牡丹亭》的《驚夢》一折,演杜麗娘走出香閨,出現在小庭深院,唱【醉扶歸】一曲: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莎士比亞與湯顯祖地下有知,當撫掌頷首,讚歎二十一世紀東西文化的糅合,以湯公文辭演述莎翁故事,搬上戲曲舞臺,居然變態變得順暢,不顯山不露水,圓融流行,皆大歡喜。

  這齣戲還利用不同劇團分別上場的安排,混搭了不同的戲曲劇種,演出崑劇、搖滾京劇(或嘻哈京劇、京劇歌唱劇),出現了解構性的戲曲展演,讓莎劇出現多重「變態」,呈現當前中國戲曲演藝的後現代追求,不但衝決網羅,融合中西,而且多元多樣,大膽創新,也算是莎劇中國化與本土化的努力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70
  2. 新書
    9
    $270
  3. 新書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