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魯達的十四行詩,
融合了優雅與鄙俗,永恆與當下
讓愛與死,光與影共同執政。
拉丁美洲國寶詩人聶魯達,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無數,《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可謂其最膾炙人口的雋永情詩。
聶魯達與第三任妻子瑪提爾德曲折的愛的旅行,負載著光,也負載著陰影。《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寫於一九五五至一九五七年間,和上一本《船長的詩》同樣,皆是他與瑪提爾德愛情的紀錄與信物。其中許多詩作,更可視為《船長的詩》詩集中某些主題的變奏或發展、再現,思維細膩,詩想華美。愛情並非全然的浪漫甜美,儘管帶有苦澀,卻是唯一可與死亡、挫折、孤寂等人世黑暗相抗衡的力量,在光與陰影間,構築永恆的愛的共和國。
比諸古典大師如義大利佩脫拉克,英國莎士比亞,聶魯達的十四行詩大多未依循傳統骨架。傳統十四行詩對韻腳的講求,格律的設計,強化了十四行詩情感的密度與辯證的張力。聶魯達的十四行詩則每每鬆弛如一段散文,結構開放,思緒自然流動,發展。如他在書前獻辭所言:「我十分謙卑地,以木頭為質料創作這些十四行詩,賦予它們那不透明的純粹物質的音響,傳送到你耳邊……」這些詩是木頭的,是質樸的,然而詩人說話的聲音卻自有一種黏合的力量,將這些詩行結構成完整的有機體——一間間包容詩人廣博、遊動的情思,「以十四塊厚木板」搭蓋起來的愛的小屋。
整本《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分成早晨,中午,傍晚,和夜晚四部份,季節變動的光影,死與生的形貌,愛之喜與悲的色澤,不斷閃現其中。這是詩人一日之作息,也是一生之作息。它神奇地將最屈從、最封建的詩體(十四行詩裡常可見為討贊助者歡心的騎士似的克己無私以及慇勤恭維)轉變成為一個丈夫日常作息、悲苦、隱私、憂思的備忘錄。它將一度忽而羞怯、忽而冷酷的情人,從中世紀城堡的高塔,帶進以「蠟,酒,油,╱大蒜」為武器,以「杯子,盛滿黃油的油壺」以及湯杓、鐮刀、肥皂泡為盔甲的中產階級廚房,聽著她「上樓,唱歌,奔跑,行走,彎腰,╱種植,縫紉,烹飪,鎚打,寫字……」。
聶魯達的十四行詩融合了優雅與鄙俗,永恆與當下,讓愛與死,光與影共同執政。
本書特色
★聶魯達經典情詩名作,與《船長的詩》為姊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