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武學=?
念詩也練武,吟詩也打拳。
武動身體背唐詩,
融合南北拳派各家精華,武學醫學兼修,
對症招式,獨創十大保健國學武功!
練身、養生、防身一次到位。
不囿於唐詩,國學選材最多元。
萬丈高樓平地起,詳解五大基本功「靜、鬆、柔、腿、樁」。
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 VS. 武狀元韓慶堂韓氏長拳第三代掌門
深入淺出,由入門到進階……
聯手帶領親子一同領略文武合一新境界。
培養文武兼備,德術兼修的好孩子。
國學武術,動靜相養如太極一般的完整與協調,不僅是個人生命修養基礎,也是中華文化的呈現。——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李章智
「國學」結合「功夫」,讓孩子們透過文化的洗禮,培養出「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與浩然正氣。——武狀元韓慶堂第三代嫡孫(韓門武集功夫學苑館長)‧韓基祥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章智
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
明日醫學基金會董事
行政院國家級武術教練
僑務委員會海外巡迴教師
中華古傳陳式太極拳協會副理事長
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理事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暨同類療法醫師
海峽兩岸論壇傳統武術南北拳金牌
世界傳統武術協會副主席暨武術九段
荷蘭文化交流國際大學(IOU)武術學院院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
國際學士院亞太健康醫學研究所專任講師
著作:
《中國功夫—猴爺!》、《禽流感防治手冊》、《太極太流行》、《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樂慢活》、《太極DNA》以及在中國大陸出版《極簡太極》。
韓基祥
韓氏長拳第三代嫡系 掌門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館長
中華民國螳螂拳協會板橋分會會長
台北市國術會教練委員
韓門武集表演藝術團團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課程規劃委員
新北市社區大學太極氣功指導教練
新北市婦女大學武當劍法指導教練
台灣大學國術社指導教練
板橋高中國術社指導教練
南港高工武藝社指導教練
辭修中學武術校隊指導教練
辭修中學晨操活動全校打拳總教練
辭修中學國、高中部辭修拳教材設計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戲劇系雙學位
中等教育學程體育科教師證照
李章智
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
明日醫學基金會董事
行政院國家級武術教練
僑務委員會海外巡迴教師
中華古傳陳式太極拳協會副理事長
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理事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暨同類療法醫師
海峽兩岸論壇傳統武術南北拳金牌
世界傳統武術協會副主席暨武術九段
荷蘭文化交流國際大學(IOU)武術學院院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
國際學士院亞太健康醫學研究所專任講師
著作:
《中國功夫—猴爺!》、《禽流感防治手冊》、《太極太流行》、《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樂慢活》、《太極DNA》以及在中國大陸出版《極簡太極》。
韓基祥
韓氏長拳第三代嫡系 掌門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館長
中華民國螳螂拳協會板橋分會會長
台北市國術會教練委員
韓門武集表演藝術團團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課程規劃委員
新北市社區大學太極氣功指導教練
新北市婦女大學武當劍法指導教練
台灣大學國術社指導教練
板橋高中國術社指導教練
南港高工武藝社指導教練
辭修中學武術校隊指導教練
辭修中學晨操活動全校打拳總教練
辭修中學國、高中部辭修拳教材設計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國術系&戲劇系雙學位
中等教育學程體育科教師證照
目錄
文武兼修不悖離 中國文化才能真正扎根 /李章智
國學功夫 立下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 /韓基祥
第一篇 了解國學與功夫的好
孩子遠超出你想像的優秀
對症下藥 改變性格改變命運
吟詩打拳,開發左右腦
第二篇 五大基本功,萬丈高樓的根基!
靜功
1.單盤腿靜坐功法
2.雙盤腿靜坐功法
3.壓腳背跪姿靜坐功法
鬆功
1.托天按地
2.運轉乾坤
3.躬身作揖
4.隨風擺柳
5.金雞啄米
6.翻江倒海
柔功
1.活胯吻靴
2.靈猿攀足
3.大字前趴
4.背滾式(輔助功法)
腿功
1.正溜腿
2.十字溜腿
3.擺蓮腿
4.二起提膝
樁功
第一勢——騎馬勢
第二勢——登山勢
第三勢——伏虎勢
第四勢——作盤勢
第五勢——玄機勢
第六勢——太極勢
第七勢——麒麟勢
第八勢——金雞獨立勢
第三篇 用國學練功夫,養好品德又健康
伸展保健功──詠鵝詩
脊椎保健功──弟子規
眼睛保健功──登鸛雀樓
口腔保健功──落齒
活腦保健功──靜夜思
呼吸保健功──金匱要略
腸胃保健功──鄉黨
臟腑保健功──華佗傳
抒壓保健功──竹里館
親子保健功──遊子吟
國學功夫 立下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 /韓基祥
第一篇 了解國學與功夫的好
孩子遠超出你想像的優秀
對症下藥 改變性格改變命運
吟詩打拳,開發左右腦
第二篇 五大基本功,萬丈高樓的根基!
靜功
1.單盤腿靜坐功法
2.雙盤腿靜坐功法
3.壓腳背跪姿靜坐功法
鬆功
1.托天按地
2.運轉乾坤
3.躬身作揖
4.隨風擺柳
5.金雞啄米
6.翻江倒海
柔功
1.活胯吻靴
2.靈猿攀足
3.大字前趴
4.背滾式(輔助功法)
腿功
1.正溜腿
2.十字溜腿
3.擺蓮腿
4.二起提膝
樁功
第一勢——騎馬勢
第二勢——登山勢
第三勢——伏虎勢
第四勢——作盤勢
第五勢——玄機勢
第六勢——太極勢
第七勢——麒麟勢
第八勢——金雞獨立勢
第三篇 用國學練功夫,養好品德又健康
伸展保健功──詠鵝詩
脊椎保健功──弟子規
眼睛保健功──登鸛雀樓
口腔保健功──落齒
活腦保健功──靜夜思
呼吸保健功──金匱要略
腸胃保健功──鄉黨
臟腑保健功──華佗傳
抒壓保健功──竹里館
親子保健功──遊子吟
序
序1
文武兼修不悖離 中國文化才能真正扎根
文/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李章智
中國武術在千年傳承下有其豐富的文化與知識內涵。在身體的部分有各種關於力學及解剖的獨特技擊技巧,並與中醫醫學理論結合的養生保健;在心靈部分則有關於品德修養以及天地自然的生命哲理。
中國武術文化蘊含強韌的生命力,當社會不安動盪時,武術的技擊防身躍升為習武的首要目的;而當人民安居樂業時,人們開始改而追求武術的保健養生,增強體能與健康;在文化不斷地提升下,武術的品德修身養性,則儼然成為時代使命。
古人文武兼修,春秋戰國時的「士大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所以至聖先師——孔子也有配劍。三國的武聖——關羽,其夜讀《春秋》的故事也是流傳千古的美事。唐朝的詩仙李白〈俠客行〉注1以及詩聖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注2,兩人更是將武學、文學與仙學表現得淋漓盡致,每每讀來,豪氣沖天,迴腸盪氣!
武術結合國學,早在中國武術的招式名稱可見雛型,如「推窗望月」、「寒芒衝霄」、「天王托塔」、「迎風展翅」……等等,民國初期中央國術館的「滿江紅拳」或後來的「滿江紅劍」搭配岳飛〈滿江紅〉的詞曲演練招式更是國學結合武術動作的典範。
然而若僅僅是文字與動作的結合,實不足以展現國學與武術於萬一,必須深入了解國學及武術,甚而對於品格或個性有何深邃的影響?方能將武術與相應的國學做深層的連結,達到薰陶氣質,陶冶品德的功效。
讀者必須了解,文字、聲韻與動作皆能陶冶個性,而個性也會反過來影響人對文字、聲韻與動作的喜愛。
從朗讀國學可以發現喜愛讀誦《論語》者,有中規中矩的氣質;喜讀《詩經》的人多浪漫;多愁善感的人喜好宋詞。武術亦然,剛猛的八極拳可以使人消除膽怯,柔和的太極拳能使人放鬆心情,腦筋靈活的人喜愛多變化的八卦掌,動作敏捷快速的人喜歡翻子拳。
武術與國學互為表裡,兩者緊密的連結不言可喻,此外更可應用中醫陰陽與五行的原理,達到身心合一的養生保健,拓展延伸國學與武術結合的效益。
近來許多的教學為推廣武術將其遊戲化,希望能將武術往下扎根,因此著重遊戲與趣味而忽略了練習的正確性,輕忽品德與內涵的薰陶性,無異於「買櫝還珠」或是「引鴆止渴」,看似習武者年齡層下降,但學到錯誤的伸展方式與訓練模式,也種下錯誤的習武種子,日後想導正或是鍛鍊正確的武術時,必須另外花一番功夫校正,但是學習的態度卻是影響一輩子。
觀察市面上標榜國學與武術合一的兒童教學,韓基祥老師的教學法理念是有趣又不失正確性,練習之餘又不流於嚴苛,本人與韓基祥老師為精益求精,賦予國學武術更深層的文化精髓,因此於本書特別增列功效性的說明,設計十大保健功效,並附加相對應的穴位保健按摩法提升功效,這些內容非常適合現代人,尤其親子之間建立共同的話題與語言。
健康的身體以及修養的品德是一生重要的資產,沒有健康的身體,財富沒有意義;沒有修養的品德,生命是不完美。國學如太極的陰,代表著靜、心靈;武術如同太極的陽,象徵著動、身體。國學武術,動靜相養如太極一般的完整與協調,不僅是個人生命修養基礎,也是中華文化的呈現,如此的推廣與耕耘,便能往下扎根,向上發展,廣布全球。
序2
國學功夫 立下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
文/韓門武集功夫學苑館長‧韓基祥
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但與其說是「工作」,我更喜歡以「弘道」自居。時至今日,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面臨了不易被大眾接受的命運,在無後人可銜接傳承的情況下,許多優質文化被迫凋零。因此,早在讀書時期,我就一直思考如何重新包裝老祖宗的智慧卻又能不失其精髓?
二OO六年我在三峽辭修中學擔任實習教師時,受到武俠小說金庸大師《連城訣》中的「唐詩劍法」啟發,再以先祖父所編創的「滿江紅劍」做為編拳參考,嘗試將「唐詩」結合「武術」,延伸出了「唐詩拳法」。後因開館教授幼兒武術而將動作簡易化,卻因此大受歡迎。在教學過程中,赫然發現一旦將武術動作與唐詩的字、音及畫面做連結,竟能加速增加孩子的學習記憶,也因此「唐詩拳法」成為了我幼兒武術、兒童武術功夫教學的啟蒙教材。後有館內昔日助教離職後,竟依唐詩拳法之概念重新編串動作,並註冊商標,標榜自己為創始者,但教材早已南轅北轍,在此不願多做批評。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每每觀看新聞不禁感嘆,身為教育者的我們,除了給予學生書本上的知能外,還能給予什麼?名作家九把刀在作品《功夫》中提到,「世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正義』,『正義』是需要高強功夫的。」而我則認為「正義」是必須要有莫大勇氣的,沒有力量的正義是空談,沒有正義的力量則是暴力,倘若人人心中都有正義,世上豈有暴力?很遺憾,現今的社會似乎已逐漸地喪失了正義與捍衛正義的勇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漸漸消逝,我認為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在「教育」。由於現代孩子生得少,有愈來愈多孩子因為事事都被父母打點得好好的,只需要讀書就行了,反而不會去思考為人處事最根本的學習態度與做人道理,他們很有主見,卻往往忽略彼此互動所需的尊重與禮儀;加上現代的教育雖然愈見多元,資訊的獲得也愈來愈容易,卻導致孩子反而因選擇性變多,難以察覺自己真正適合的是什麼?久而久之便讓孩子產生自我感覺良好或是觀念偏差的現象。
「學習功夫」將有機會改變這個現象,若能讓孩子學會「吃苦」與「互重」,這將比給予他再多的物質享受來得更為重要。很多人常問我,「功夫」究竟在學什麼?是華麗的拳腳招式,還是駭人的分筋挫骨術?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武術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武德」。何謂「武德」?容人、尊重人,如此而已。正所謂「拳腳小功夫,容人大丈夫」。學習武術得學會吃苦、學會忍耐、學會專注、學會包容、學會互助、學會尊重、學會和諧。
學習武術講究倫理道德,「對上以尊、對下以敬、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簡單幾個字對照現在社會,不免發現很多人容易因為年齡的增長,造成貪、嗔、癡相互牽引,使得知易行難,知行難合一。因此我們常說「練拳如同照鏡子」。修練愈深愈能照出深處的自我。隨著功夫的修練,會發現人是如此地渺小,雖然武學功夫的本質是「攻防應對、止戈為武」,但我認為止戈之道不僅是制止干戈,而是如何不動干戈、不生干戈,一切由心而起,有所爭,有所執,方有爭執;無所爭,無所執,如何爭執?這時我們將會發現,「練拳」不只是練拳,而是「煉拳」。當拳愈煉愈精時,卻也愈煉愈深愈有內涵,所謂「功夫」,不再僅是自強不息或是爭強奪勝,而是人生的修行。
真正的中國功夫,講究的是「以武入道」、「拳禪合一」。武術是一條尋求自我的道路,亦是學習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的哲理,學的是思維,學的是智慧,學的是透過身體與心志的修練來重新整合自己、了解自己、在這寰宇塵世中懂得和諧地運用自己,進而體悟人生開拓智慧,這就是武術在學的東西。武術練的不只是單純毫無感情的肢體動作排列組合,而是探究生命最初的心靈飽滿動力與身體適應外在能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韌性,好讓自己能在這現實社會與人生的矛盾衝擊下,完成更高層面的和諧智慧。因此武術的練習可以照映出習武者的本心,亦能修正自身的不足。透過武術的修練,能夠從中檢測自己、反省自己、明辨是非、包容互重,人人若能如此,社會自然太平。
衷心感謝李章智老師的協助,令「唐詩拳法」的概念得以持續延伸,當「國學」結合「武學」,這在「文化意義」來看,不僅只是「文創」或是運動的多元發展,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身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薪傳」二字是我畢生的使命,我願是傳承大道上的苦行僧,衷心期盼復興傳統文化,令國學與武學能向下扎根,讓孩子們透過文化的洗禮,逐漸地培養出「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與浩然正氣。
文武兼修不悖離 中國文化才能真正扎根
文/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李章智
中國武術在千年傳承下有其豐富的文化與知識內涵。在身體的部分有各種關於力學及解剖的獨特技擊技巧,並與中醫醫學理論結合的養生保健;在心靈部分則有關於品德修養以及天地自然的生命哲理。
中國武術文化蘊含強韌的生命力,當社會不安動盪時,武術的技擊防身躍升為習武的首要目的;而當人民安居樂業時,人們開始改而追求武術的保健養生,增強體能與健康;在文化不斷地提升下,武術的品德修身養性,則儼然成為時代使命。
古人文武兼修,春秋戰國時的「士大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所以至聖先師——孔子也有配劍。三國的武聖——關羽,其夜讀《春秋》的故事也是流傳千古的美事。唐朝的詩仙李白〈俠客行〉注1以及詩聖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注2,兩人更是將武學、文學與仙學表現得淋漓盡致,每每讀來,豪氣沖天,迴腸盪氣!
武術結合國學,早在中國武術的招式名稱可見雛型,如「推窗望月」、「寒芒衝霄」、「天王托塔」、「迎風展翅」……等等,民國初期中央國術館的「滿江紅拳」或後來的「滿江紅劍」搭配岳飛〈滿江紅〉的詞曲演練招式更是國學結合武術動作的典範。
然而若僅僅是文字與動作的結合,實不足以展現國學與武術於萬一,必須深入了解國學及武術,甚而對於品格或個性有何深邃的影響?方能將武術與相應的國學做深層的連結,達到薰陶氣質,陶冶品德的功效。
讀者必須了解,文字、聲韻與動作皆能陶冶個性,而個性也會反過來影響人對文字、聲韻與動作的喜愛。
從朗讀國學可以發現喜愛讀誦《論語》者,有中規中矩的氣質;喜讀《詩經》的人多浪漫;多愁善感的人喜好宋詞。武術亦然,剛猛的八極拳可以使人消除膽怯,柔和的太極拳能使人放鬆心情,腦筋靈活的人喜愛多變化的八卦掌,動作敏捷快速的人喜歡翻子拳。
武術與國學互為表裡,兩者緊密的連結不言可喻,此外更可應用中醫陰陽與五行的原理,達到身心合一的養生保健,拓展延伸國學與武術結合的效益。
近來許多的教學為推廣武術將其遊戲化,希望能將武術往下扎根,因此著重遊戲與趣味而忽略了練習的正確性,輕忽品德與內涵的薰陶性,無異於「買櫝還珠」或是「引鴆止渴」,看似習武者年齡層下降,但學到錯誤的伸展方式與訓練模式,也種下錯誤的習武種子,日後想導正或是鍛鍊正確的武術時,必須另外花一番功夫校正,但是學習的態度卻是影響一輩子。
觀察市面上標榜國學與武術合一的兒童教學,韓基祥老師的教學法理念是有趣又不失正確性,練習之餘又不流於嚴苛,本人與韓基祥老師為精益求精,賦予國學武術更深層的文化精髓,因此於本書特別增列功效性的說明,設計十大保健功效,並附加相對應的穴位保健按摩法提升功效,這些內容非常適合現代人,尤其親子之間建立共同的話題與語言。
健康的身體以及修養的品德是一生重要的資產,沒有健康的身體,財富沒有意義;沒有修養的品德,生命是不完美。國學如太極的陰,代表著靜、心靈;武術如同太極的陽,象徵著動、身體。國學武術,動靜相養如太極一般的完整與協調,不僅是個人生命修養基礎,也是中華文化的呈現,如此的推廣與耕耘,便能往下扎根,向上發展,廣布全球。
序2
國學功夫 立下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
文/韓門武集功夫學苑館長‧韓基祥
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但與其說是「工作」,我更喜歡以「弘道」自居。時至今日,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面臨了不易被大眾接受的命運,在無後人可銜接傳承的情況下,許多優質文化被迫凋零。因此,早在讀書時期,我就一直思考如何重新包裝老祖宗的智慧卻又能不失其精髓?
二OO六年我在三峽辭修中學擔任實習教師時,受到武俠小說金庸大師《連城訣》中的「唐詩劍法」啟發,再以先祖父所編創的「滿江紅劍」做為編拳參考,嘗試將「唐詩」結合「武術」,延伸出了「唐詩拳法」。後因開館教授幼兒武術而將動作簡易化,卻因此大受歡迎。在教學過程中,赫然發現一旦將武術動作與唐詩的字、音及畫面做連結,竟能加速增加孩子的學習記憶,也因此「唐詩拳法」成為了我幼兒武術、兒童武術功夫教學的啟蒙教材。後有館內昔日助教離職後,竟依唐詩拳法之概念重新編串動作,並註冊商標,標榜自己為創始者,但教材早已南轅北轍,在此不願多做批評。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每每觀看新聞不禁感嘆,身為教育者的我們,除了給予學生書本上的知能外,還能給予什麼?名作家九把刀在作品《功夫》中提到,「世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正義』,『正義』是需要高強功夫的。」而我則認為「正義」是必須要有莫大勇氣的,沒有力量的正義是空談,沒有正義的力量則是暴力,倘若人人心中都有正義,世上豈有暴力?很遺憾,現今的社會似乎已逐漸地喪失了正義與捍衛正義的勇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漸漸消逝,我認為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在「教育」。由於現代孩子生得少,有愈來愈多孩子因為事事都被父母打點得好好的,只需要讀書就行了,反而不會去思考為人處事最根本的學習態度與做人道理,他們很有主見,卻往往忽略彼此互動所需的尊重與禮儀;加上現代的教育雖然愈見多元,資訊的獲得也愈來愈容易,卻導致孩子反而因選擇性變多,難以察覺自己真正適合的是什麼?久而久之便讓孩子產生自我感覺良好或是觀念偏差的現象。
「學習功夫」將有機會改變這個現象,若能讓孩子學會「吃苦」與「互重」,這將比給予他再多的物質享受來得更為重要。很多人常問我,「功夫」究竟在學什麼?是華麗的拳腳招式,還是駭人的分筋挫骨術?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武術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武德」。何謂「武德」?容人、尊重人,如此而已。正所謂「拳腳小功夫,容人大丈夫」。學習武術得學會吃苦、學會忍耐、學會專注、學會包容、學會互助、學會尊重、學會和諧。
學習武術講究倫理道德,「對上以尊、對下以敬、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簡單幾個字對照現在社會,不免發現很多人容易因為年齡的增長,造成貪、嗔、癡相互牽引,使得知易行難,知行難合一。因此我們常說「練拳如同照鏡子」。修練愈深愈能照出深處的自我。隨著功夫的修練,會發現人是如此地渺小,雖然武學功夫的本質是「攻防應對、止戈為武」,但我認為止戈之道不僅是制止干戈,而是如何不動干戈、不生干戈,一切由心而起,有所爭,有所執,方有爭執;無所爭,無所執,如何爭執?這時我們將會發現,「練拳」不只是練拳,而是「煉拳」。當拳愈煉愈精時,卻也愈煉愈深愈有內涵,所謂「功夫」,不再僅是自強不息或是爭強奪勝,而是人生的修行。
真正的中國功夫,講究的是「以武入道」、「拳禪合一」。武術是一條尋求自我的道路,亦是學習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的哲理,學的是思維,學的是智慧,學的是透過身體與心志的修練來重新整合自己、了解自己、在這寰宇塵世中懂得和諧地運用自己,進而體悟人生開拓智慧,這就是武術在學的東西。武術練的不只是單純毫無感情的肢體動作排列組合,而是探究生命最初的心靈飽滿動力與身體適應外在能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韌性,好讓自己能在這現實社會與人生的矛盾衝擊下,完成更高層面的和諧智慧。因此武術的練習可以照映出習武者的本心,亦能修正自身的不足。透過武術的修練,能夠從中檢測自己、反省自己、明辨是非、包容互重,人人若能如此,社會自然太平。
衷心感謝李章智老師的協助,令「唐詩拳法」的概念得以持續延伸,當「國學」結合「武學」,這在「文化意義」來看,不僅只是「文創」或是運動的多元發展,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身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薪傳」二字是我畢生的使命,我願是傳承大道上的苦行僧,衷心期盼復興傳統文化,令國學與武學能向下扎根,讓孩子們透過文化的洗禮,逐漸地培養出「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與浩然正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77
-
新書79折$277
-
新書85折$298
-
新書9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