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現代人類,是食氣者的退化後代
不管人們對希爾頓.赫特瑪的《人本食氣》這本書的評價如何,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他為那些尋找人類真相的人提供了所需要的訊息,而且這些訊息已經、正在、而且即將影響更多這樣的人。他的書把我們已經遺忘的,關於人類的古代科學,重新展現在我們面前。
你會看到,本書作者在自序一開頭就強調(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瞭解身體的簡單需求,並做到自然自如」,那麼你就會比多數人長壽。
赫特瑪寫這本書時,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及蒐集了大量資料,書中所含訊息意義重大。事實上,這對一位作家來講,並沒有那麼不尋常,真正不尋常的是,赫特瑪在書中闡述的觀點。
他很有勇氣,敢於真實描述並解釋人體各個部位及其功能,絕不盲從主流科學。他直覺地知道,那些解釋食物及人體器官的科學有多麼荒謬,而這類科學則產生錯誤的論斷及信念。
赫特瑪詳細闡釋了他的發現,並用很多科學真相加以佐證,而且敢於以完全不同的觀點、理解及信念來公開闡明—這使得本書無比珍貴,也使它三度暢銷一空。他把大眾的視角引向一個新的領域,而這個領域一度被掩蓋。
同時,赫特瑪的訊息闡釋得簡單明瞭,甚至連小學生都能讀懂。無非就是關於人類的基本知識,人類是如何長養身體,並自然活上千年之久的。即使孩童閱讀本書,也會理解並從中受益,這是肯定的。
他所提供的訊息讓我們的認知有了一個大躍進,那就是:人並非由飲食所滋養,所謂的「食物」其實是一種毒藥;而人之所以非得吃東西,只是因為對食物上癮。在一個人的有生之年,這種毒藥會一直毒害著他的身體,直到身體承受不住,徹底崩潰、退化並分解。這就是人如何用「食物」殺死自己的過程。
本書字裡行間一直在告訴讀者兩大重點:其一是飲食「並非先天」,其二是現代人類是「食氣者的退化後代」—我們遠古的祖先只以空氣維生。
赫特瑪傳達的訊息看起來如此奇特、令人震撼,同時又那麼真實,是研究食物、人體器官及其功能等領域的人及試驗者必須參考的重要依據。值得一提的是,赫特瑪六十多年前寫的內容,目前讀來依然鮮活如初。比如,食品危機、環境污染、現代醫學對健康的摧殘、人類各種不良習性等等。實際上,今天的情況甚至更為糟糕,這印證了他的另一個論斷,人類文明完全是在自尋死路。
讀完此書的讀者將會看到,赫特瑪提供的訊息—即使在六十年之後—依然不可多得,依然比正統科學遠勝一籌。他的訊息是,人體是由空氣滋養的,並由宇宙輻射賦予能量。假如他現在來寫這本書,可能會站在更高的角度,也就是,人體不過是真我的幻象,並由人的意志(神)賦予能量。
《人本食氣》為《魏鼎看辟穀禁食》做了很好的鋪墊,赫特瑪提供理論基礎,而我則告訴大家如何切實實踐,以回歸到人類的本來狀態—食氣。
假如你確實想改善健康狀況,最好讀讀赫特瑪的這本書,來瞭解一些基本真相。你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我敢肯定—接收此書所蘊含的訊息並加以實踐,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所以,趕快開始閱讀受益吧。
魏鼎(Joachim M Werdin)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波蘭食氣者,《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的作者。)
作者序
人人都可訂製一個健康又長壽的人生
生命是上帝賦予肉體人類一件最偉大的禮物,多數人其實本應活得更久。想長壽也很簡單,瞭解身體的簡單需求,並做到自然自如即可。
現在有些人也能活到一百二十歲、一百五十歲、二百歲,甚至更久。只要有人能做到,那麼代表其他千百萬人也能做到。佛羅里達的查理.史密斯(Charlie Smith)一百一十九歲,依然精力充沛,他說他還能活更久。一九四三年,印裔的瑟威艾特(Santiago Surviate)在亞利桑那州過世,享年一百三十五歲;一九三六年,土耳其人左拉.艾格哈(Zora
Agha)享年一百六十二歲;一九二一年,墨西哥人喬斯.卡維里歐(Jose Calverio)享年一百八十五歲;一七九五年,英國人湯瑪斯.卡恩(Thomas Carn)享年二百零七歲;一九三三年,中國人李青雲享年二百五十六歲;一五六六年,印度人紐姆斯.庫格納(Numes De Cugna)享年三百七十歲(他自然換牙四次,頭髮也自然由黑變灰四次)。
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弗蕾德.米勒(Fred Miller)才兩歲,她的媽媽在巴爾的摩住家附近,發現了一隻快凍僵的小烏龜,就把牠帶回家養,取名「佩蒂」。現在這隻烏龜應該有一百多歲了,仍活得好好的,而且沒有一點衰老的跡象。
萬物都由同樣的上帝法則所掌控,但不見得都能好好遵循。然而,只要能奉行這些法則,都能活得長久,活到應有的天定壽命。
那麼,為何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死了呢?為什麼醫院裡都是滿滿的病患呢?相反的,也有人很少生病,活得健康又長壽,甚至是一般人壽命的三至十倍。原因不一而足,但很多原因都被掩蓋,普通人根本無從得知。
從邏輯上來講,智慧最高的生物,理應是最能遵循上帝法則生活的;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智慧越高的生物反倒是離道(法則)最遠的,而那小小的、窄窄的道恰是引到永生的。就如《馬太福音》所載:「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大部分所謂的保健作家,其實都不長壽,不比他們的讀者活得長。而有些人,卻能活上一百二十歲,但卻說不出自己為何能活這麼大年紀。就像戴夢德(Captain Diamond)活了一百二十歲,一百零八歲的他寫了一本關於長壽的書,書中還分享了他的每日食譜。立意不錯,但那不是長壽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並不積極推薦。
以科學角度來看長壽,意味著我們必須瞭解身體的需求,並給予滿足。禁食體驗的結果顯示,活著就是呼吸。只要我們還在呼吸,就死不了——呼吸停止,生命才會終結。
呼吸是身體的基本功能,幾個星期不吃,幾天不喝,我們都還能活下去,但要是停止呼吸幾分鐘,我們就會死掉。然而,醫學界最常忽略這一點。怎麼會這樣呢?首先,那是由於無知;其次,科學聲稱人必須吃東西才能活下去;第三,目前尚未有人發現把空氣及呼吸商業化的方法。
這是我在六十年前就已察覺的令人沮喪的狀況。六十年前,我決定開始研究如何能夠活得健康、長壽,於是自行研究身體與生命的呼吸之道。
當你看到下面這段話,第一個寶貴的建議就誕生了:「假如我們能夠讓血液保持在正常狀況及正常循環,想生病都很難。血液是肉體的生命,只有血液循環暢行全身,我們才能好好活著。」以上摘錄自伯納爾.麥克法登(Bernarr Macfadden)的著作《活力至上》(Vitality Supreme)。
然後我們又有一個驚人發現:血液是由氣體構成的。空氣中的氣體構成了血液的全部成分。我們知道,水是氫和氧的結合,我們喝水時,其實是喝液態的氣體。同樣的,血液也是液態的氣體。所有東西一加熱,都可以轉化為氣體。地球本身就是由厚厚的氣體所構成,而這些氣體就是萬物之源,萬物之本始。
我們都聽說過沼氣、鬼火或磷火,這種火樣的元素就是所有飲食的生命之氣。那種生命之氣,就是身體從攝取的食物中所要獲取的。血液就是來自那種生命之氣。
這是第一堂寶貴的營養學課程。科學家談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核酸、脂肪等等,好似非常博學,但其實愚蠢得很。他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牛、大象、馬及駝鹿只吃草、綠葉,但每天都健康無病。
第二堂營養課是,不要加熱食物,否則會把寶貴的、易揮發的氣體逼出來,而我們的身體恰恰需要這些氣體來製造它所需要的血液及其他物質,包括以上提及的所有元素。
我們的身體只需要生命之氣,其餘都是無用的垃圾,最後只會形成糞便,排出體外。因此,人吃進去的大部分食物,其實都會隨著排泄系統排出。
既然氣體是身體用來製造血液、骨肉的唯一來源,那麼好好想想血液、骨肉目前的情況吧。它們都是由充斥於現代文明空氣中的有毒氣體滋養著,所以在現代文明中,健康罕有、不常見。假如藥劑師去化驗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出具化驗報告,我們將會非常震驚地得知,生活在受污染的環境中,身體必須承受的各種毒素數量有多麼驚人。
這個議題如此廣博、如此重要,需要寫厚厚的一本書才能夠充分探討。但是,本書提到的,已經足夠讓一個會思考的人對於所呼吸的空氣多加留意,尤其是住家的臥房空氣品質。密閉的臥室會使得空氣不流通,污染更加嚴重。
事實上,人之所以容易在睡眠中死亡,原因之一就是臥室裡污染的、不流通的空氣。它們會麻痹大腦的呼吸中心,然後人就會停止呼吸。
不流通的空氣會發臭,像一潭死水。要保持家中及臥室內的空氣流通,使用電風扇保持通風是一個方法。假如臥室裡開著電風扇,很少有人會在睡眠中死去。
一個聰明的、沒有偏見的人,假如他能夠思考,而且確實會去認真思考,那麼此書包含的資訊對他來說,可能並不難理解。但是,恰恰是這些最基本的簡單事實,總是很難被世人接受。因為這些事實太簡單了,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