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元典,又是上古時代詩歌藝術的一座高峰。想了解中國文學,就不能不讀《詩經》。
一部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蘊含著大量的詩詞美學及中國文化,但如何能透徹的了解每一首詩歌所隱藏的歡樂與哀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祥征
1938年生,福建省東山縣人,1957年9月在山東大學中文系學習,1962年進山東大學先秦文學研究班,1964年因病退學分到泰安師專(現改為泰山學院),1992年被聘為教授,1998年退休,現為中國詩經學會理事,著有《詩經末議》(合著)、《詩經審美價值的探尋》、《詩經評議》、等,論文40多篇。
林祥征
1938年生,福建省東山縣人,1957年9月在山東大學中文系學習,1962年進山東大學先秦文學研究班,1964年因病退學分到泰安師專(現改為泰山學院),1992年被聘為教授,1998年退休,現為中國詩經學會理事,著有《詩經末議》(合著)、《詩經審美價值的探尋》、《詩經評議》、等,論文40多篇。
目錄
1、《詩經•關雎》審美談
2、《陳風•月初》對意境的開拓(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詩經鑒賞集》)
3、《陳風•澤陂的主題》
4、《秦風•蒹葭》審美談
5、說《小雅•采薇》以上從具體作品入手,對《詩經》藝術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
6、《詩經》心理審美化及其影響(該文收入2010—2011年《走向和諧社會》第五 卷)
7、《詩經》的藝術泛型(該文收入2013年《紀實中國叢書》)
8、《詩經》的虛實美學
9、《詩經》的愛情美學
10、《詩經》的辯證藝術
11、《詩經》的修辭藝術及其影響
12、《詩經》的意境淺說
13、《詩經》的審美價值
14、《詩經》的愛國精神
15、《詩經》戰爭詩的審美價值
16、錢鐘書先生的心理學闡釋
17、姚際恒對《詩經》詩學的開拓
18、王夫之《詩經》詩學研究
19、對《詩經探微》非民歌說的批評
20、村山吉廣教授的《詩經》欣賞為中心的系列研究
21、《詩經》研究中心的庸俗社會學傾向
2、《陳風•月初》對意境的開拓(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詩經鑒賞集》)
3、《陳風•澤陂的主題》
4、《秦風•蒹葭》審美談
5、說《小雅•采薇》以上從具體作品入手,對《詩經》藝術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
6、《詩經》心理審美化及其影響(該文收入2010—2011年《走向和諧社會》第五 卷)
7、《詩經》的藝術泛型(該文收入2013年《紀實中國叢書》)
8、《詩經》的虛實美學
9、《詩經》的愛情美學
10、《詩經》的辯證藝術
11、《詩經》的修辭藝術及其影響
12、《詩經》的意境淺說
13、《詩經》的審美價值
14、《詩經》的愛國精神
15、《詩經》戰爭詩的審美價值
16、錢鐘書先生的心理學闡釋
17、姚際恒對《詩經》詩學的開拓
18、王夫之《詩經》詩學研究
19、對《詩經探微》非民歌說的批評
20、村山吉廣教授的《詩經》欣賞為中心的系列研究
21、《詩經》研究中心的庸俗社會學傾向
內容連載
《詩經》的藝術範型
林興宅先生在談到《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時說: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至今可見的文學創作的原始形態,它孕育並繁衍中國歷代文學傳統。其重要性恰似古希臘的戲劇和史詩之于歐洲文學的傳統。因此要瞭解中國文學,就不能不讀《詩經》,而從文學欣賞的角度看,通過《詩經》的藝術世界,人們可以發現宇宙人生的奧秘和人類心靈的奇幻。人類的基本情感活動幾乎都在《詩經》中得到某種形式的表現。它為歷代詩人提供了表現各種情感的範型。抒清詩在《詩經》時代就達到使人驚奇的地步,這是令人深思的。
這段精彩的論述,既講清了《詩經》的價值,又指出其重要影響表現在「為歷代詩人提供了表現各種情感的範型」這一方面。可謂獨具慧眼,遺憾的是林先生並沒有對《詩經》的藝術範型作深入的探討,我們認為「人類的基本情感活動幾乎都在《詩經》中得到某種形式的表現,」恰恰表現在《詩經》所提供的藝術範型上。歷史向前-步的進展,要求伴隨著向後的探本溯源。在《詩經》學告別20世紀,而走上21世紀的今天,對《詩經》的藝術範型進行探討是必要的。
所謂「藝術範型」,它是藝術手法的基元。是一種超越時空,具有情境的心理結構形式。自它誕生之日起,就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例如,淚是人情的流露,雨是天上水汽的降臨,而詩人把它們構成一個範型,以抒發連綿不絕的悲傷之情。《北夢瑣言》記載徐月英詩「枕前淚與階前雨,隔個窗前滴到明」,並成為「雨與淚共滴」的藝術范型的祖構。後代劉媛《長門怨》:「伴我枕頭雙淚濕,梧桐秋雨滴」。一個「伴」字把雨寫活了,使該範型更有情趣。白仁甫《梧桐雨》第四折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斟酌來這一宵雨和人緊廝煞,伴銅壺。點點敲;雨更多,淚不少。雨濕寒梢,淚染龍袍,不肯相饒,共隔著一樹梧桐直滴到曉」。把這個範型鋪寫得更加具體生動。
它說明藝術範型能喚回人對生活的更深切的感受,是體驗人的情感的創造性的形式。那麼,《詩經》的藝術範型有哪些?並給後代以影響呢?
林興宅先生在談到《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時說: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至今可見的文學創作的原始形態,它孕育並繁衍中國歷代文學傳統。其重要性恰似古希臘的戲劇和史詩之于歐洲文學的傳統。因此要瞭解中國文學,就不能不讀《詩經》,而從文學欣賞的角度看,通過《詩經》的藝術世界,人們可以發現宇宙人生的奧秘和人類心靈的奇幻。人類的基本情感活動幾乎都在《詩經》中得到某種形式的表現。它為歷代詩人提供了表現各種情感的範型。抒清詩在《詩經》時代就達到使人驚奇的地步,這是令人深思的。
這段精彩的論述,既講清了《詩經》的價值,又指出其重要影響表現在「為歷代詩人提供了表現各種情感的範型」這一方面。可謂獨具慧眼,遺憾的是林先生並沒有對《詩經》的藝術範型作深入的探討,我們認為「人類的基本情感活動幾乎都在《詩經》中得到某種形式的表現,」恰恰表現在《詩經》所提供的藝術範型上。歷史向前-步的進展,要求伴隨著向後的探本溯源。在《詩經》學告別20世紀,而走上21世紀的今天,對《詩經》的藝術範型進行探討是必要的。
所謂「藝術範型」,它是藝術手法的基元。是一種超越時空,具有情境的心理結構形式。自它誕生之日起,就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例如,淚是人情的流露,雨是天上水汽的降臨,而詩人把它們構成一個範型,以抒發連綿不絕的悲傷之情。《北夢瑣言》記載徐月英詩「枕前淚與階前雨,隔個窗前滴到明」,並成為「雨與淚共滴」的藝術范型的祖構。後代劉媛《長門怨》:「伴我枕頭雙淚濕,梧桐秋雨滴」。一個「伴」字把雨寫活了,使該範型更有情趣。白仁甫《梧桐雨》第四折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斟酌來這一宵雨和人緊廝煞,伴銅壺。點點敲;雨更多,淚不少。雨濕寒梢,淚染龍袍,不肯相饒,共隔著一樹梧桐直滴到曉」。把這個範型鋪寫得更加具體生動。
它說明藝術範型能喚回人對生活的更深切的感受,是體驗人的情感的創造性的形式。那麼,《詩經》的藝術範型有哪些?並給後代以影響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342
-
新書9折$342
-
新書93折$353
-
新書95折$361
-
新書95折$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