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顧亭林文集(二版)

新譯顧亭林文集(二版)
定價:530
NT $ 419 ~ 477
  • 作者:顧炎武
  • 譯者:劉九洲
  • 出版社:三民
  • 出版日期:2020-08-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467987
  • ISBN13:9789571467986
  • 裝訂:平裝 / 704頁 / 15 x 21 x 3.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內容簡介

清代學風的開山祖師――顧炎武經典作品選集

  顧炎武生在學者「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的時代。他認為明代的滅亡,與明代道學先生空談「明心見性」直接有關。基於這種看法,他從實用的觀點出發,對做學問與寫文章的目的,表明自己的主張。這一方面固然是對儒學所謂「文以載道」的傳統觀念的繼承,但是另一方面則與他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無關係。與學術觀點相一致的是,顧炎武採取了注重實際調查和確切證據的治學方法,他的考證方法不僅在對漢代經學及古代音讀的研究上糾正前人理解上的諸多錯誤,而且在地理、風俗乃至禮儀等方面的辨析中,因為據史而論,引證充分,所以他的結論也就成了毋庸置疑的定論。《顧亭林文集》即是顧炎武嚴謹的治學精神與學術成就展現在後人面前的櫥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顧炎武


  生於明代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卒於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初名絳,字忠清,明朝亡後,他就改名炎武,字寧人;又曾叫圭年,別號蔣山傭;學者稱他為亭林先生。其著作《音學五書》、《日知錄》、《金石文字記》、《石經考》等數十種著作,涉及到諸多學術領域,對清代學者產生過極大影響,直至今天,人們仍然不只是把他視為明清之際的著名愛國者,更推崇他是中國近代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和國學大師。

注譯者簡介

劉九洲


  197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90-1994年任中文系副主任。1994年文學院成立之後,任新聞系主任。現擔任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湖北省廣電學會副會長、武漢市廣電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及教材有《中國古代寫作理論》、《藝術意境概論》、《寫作學教程》、《新譯洛陽伽藍記》、《新聞學範疇引論》、《新譯顧亭林文集》。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卷 一
北嶽辨
革除辨
原 姓
郡縣論一
郡縣論二
郡縣論三
郡縣論四
郡縣論五
郡縣論六
郡縣論七
郡縣論八
郡縣論九
錢糧論上
錢糧論下
生員論上
生員論中
生員論下

卷 二
音學五書序
音學五書後序
初刻日知錄自序
左傳杜解補正序
營平二州史事序
金石文字記序
鈔書自序
西安府儒學碑目序
儀禮鄭注句讀序
唐宋遺民錄序
朱子斗詩序
程正夫詩序
萊州任氏族譜序
呂氏千字文序
勞山圖志序

卷 三
與友人論學書
與友人論易書一
與友人論易書二
與友人論父在為母齊衰期書
與友人論服制書
與友人論門人書
與友人辭祝書
病起與薊門當事書
與李湘北書
答湯荊峴書
與葉訒菴書
與史館諸君書
與公肅甥書一
與公肅甥書二
答原一、公肅兩甥書
與彥和甥書
與施愚山書
答汪苕文書
答俞右吉書
與戴楓仲書
與李星來書
答李紫瀾書
答曾庭聞書
復陳藹公書

卷 四
答李子德書一
答李子德書二
答李子德書三
與潘次耕書
答次耕書
與潘次耕書一
與潘次耕書二
與李中孚書一
與李中孚書二
答王山史書
與王山史書
與王仲復書
復張又南書
與三姪書
與李霖瞻書
與王虹友書
與周籀書書
與人書一
與人書二
與人書三
與人書四
與人書五
與人書六
與人書七
與人書八
與人書九
與人書十
與人書十一
與人書十二
與人書十三
與人書十四
與人書十五
與人書十六
與人書十七
與人書十八
與人書十九
與人書二十
與人書二十一
與人書二十二
與人書二十三
與人書二十四
與人書二十五

卷 五
聖慈天慶宮記
裴村記
齊四王冢記
五臺山記
拽梯郎君祠記
復菴記
貞烈堂記
楊氏祠堂記
華陰王氏宗祠記
書孔廟兩廡位次考後
書廣韻後
讀宋史陳遘
吳同初行狀
汝州知州錢君行狀
書吳潘二子事
山陽王君墓誌銘
歙王君墓誌銘
富平李君墓誌銘
謁欑宮文一
謁欑宮文二
謁欑宮文三
謁欑宮文四
華陰縣朱子祠堂上梁文

卷 六(補遺)
軍制論
形勢論
田功論
錢法論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
顧與治詩序
方月斯詩草序
天下郡國利病書序
肇域志序
下學指南序
吳才老韻補正序
書故總督兵部尚書孫公清屯疏後
廣 師
與盧某書
答友人論學書
與友人辭往教書
答徐甥公肅書
規友人納妾書
與楊雪臣
與戴耘野
與潘次耕
答毛錦銜
與毛錦銜
先妣王碩人行狀
 
 



  一、顧炎武的家世及其生平

  顧氏的先世在吳郡(今江蘇東南部),為江東四大姓之一。在三國東吳孫權朝,就有一位名叫顧雍的任過丞相(參見〈與毛錦銜〉)。五代時,顧氏遷居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縣)。南宋時,有名顧慶的,從滁州遷居海門姚劉沙(今上海市崇明縣)。顧慶的次子伯善,又從姚劉沙遷居崑山縣(今屬江蘇)的花浦邨,其後又移家到千墩,顧氏便定居下來。

  從顧伯善傳十一世到顧濟,是顧炎武的高祖。顧濟字舟卿,號思軒,是明代正德年間的進士,官至江西饒州知府,著有《諫垣疏》一卷。曾祖顧章志,字子行,號觀海,是嘉靖癸丑年間的進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性極清介,獨愛藏書(見〈鈔書自序〉)。本祖父顧紹芳,字實甫,號學海,萬曆丁丑年的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贊善,著有《寶庵集》十二卷。《靜志居詩話》稱他「工於五律,不露新穎,矜鍊以出之,頗有近於孟襄陽、高蘇門者」。嗣祖父顧紹芾,字德甫,號蠡源,是太學生。他天才俊逸,工詩及古文,奇奧秀拔;尤善於書法,極為董其昌所稱許(見《崑新合志》)。本生父顧同應,字仲從,官蔭生;性極闊達,好施與;善詩文,其詩「詞澹意遠,有白雲自出,山泉冷然之致」(見《明詩綜》引王平仲語)。著有《藥房》、《秋嘯》等集(見《蘇州府志》)。嗣父顧同吉,早卒,聘王氏,是太僕寺卿王宇的孫女,諸生王述的女兒。她十七歲未婚守節,因此以顧炎武為後嗣,性極孝,曾斷指以療姑病;又「晝則紡績,夜觀書至二更乃息」,「有奩田五十畝,歲所入,悉以散之三族」(見〈先妣王碩人行狀〉)。上述家世,無疑對顧炎武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顧炎武生於明代萬曆四十一年(西元一六一三年),卒於清代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初名絳,字忠清,明朝亡後,他就改名炎武,字寧人;又曾叫圭年,別號蔣山傭;學者稱他為亭林先生。

  顧炎武由其嗣祖父顧蠡源、嗣母王氏撫養成人。他自幼性情耿介,落落有大志。十四歲時,與同里友人歸莊參加主張改良政治的知識分子組織復社;因其瞳子中白邊黑,相貌怪異,時人稱他和歸莊為「歸奇顧怪」。他雖年少,但詩文俱佳,在當時的文士中頗有聲名(見〈答原一、公肅兩甥書〉)。二十七歲時,秋試被廢除,於是「退而讀書」,遍覽二十一史、明代十三朝實錄、天下圖經、前輩文編以及公移邸鈔之類共千餘部,輯錄有關材料,旁推互證,撰寫《肇域志》和《天下郡國利病書》兩書。這兩部書,前者著重於記述地理形勢和山川要塞,後者詳細記錄了各地疆域、形勝、水利、兵防、物產、賦稅等資料。

  西元一六四五年五月,清兵渡過長江,顧炎武糾合同志,發動義兵,堅守蘇州,但最後歸於失敗,他的友人大多戰死,他自己也差點喪命。此戰失敗後,他並沒有放棄抗清的行動,而是扮作商賈模樣,奔走於江、浙,來往於山東、河北、陝西等地,聯絡抗清志士,觀察中原地理形勢,以圖恢復明室。他在北方結識了李中孚、王宏撰等愛國人士。曾經六次往謁昌平的明十三陵和五次往謁南京的明孝陵。他的活動受到清政府的注意。康熙七年(西元一六六八年)二月,他被山東姜元衡告發入獄,後因李中孚、朱彝尊等人的盡力營救,才被釋放。後來定居於陝西的華陰,因為他認為華陰「綰轂關、河之口,雖足不出戶,而能見天下之人,聞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險,不過十里之遙;若志在四方,則一出關門,亦有建瓴之便」(見〈與三姪書〉)。在華陰,他置田五十畝自給,並在他處開墾荒地,其收入則另外存儲,以備恢復之用。其矢志不渝,由此可見。

  顧炎武在奔走南北,遊覽九州五嶽過程中,閱歷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這有助於他的學術研究。他所撰寫的《音學五書》、《日知錄》、《金石文字記》、《石經考》等數十種著作,涉及到諸多學術領域,對清代學者產生過極大影響,直至今天,人們仍然不只是把他視為明清之際的著名愛國者,更推崇他是中國近代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和國學大師。

  二、顧炎武的民主思想及愛國精神

  顧炎武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這不僅表現在他對黃宗羲《明夷待訪錄》這部批判封建君主制的著作的推崇上,更表現在他的一系列政論文中。他寫了九篇〈郡縣論〉,其中首先對封建君主的專制行為予以揭露,他說:「古之聖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國;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見〈郡縣論〉一)同時又提出了改革郡縣制的主張,他說:「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而天下治矣。」(見〈郡縣論〉一)他所謂「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其實質就是分權地方,實行宗法自治。他說:「人君之於天下,不能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窮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中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於閏門之內。」(見《日知錄‧愛百姓故刑罰中》)又說:「惟一鄉之中,官之備而法之詳,然後天下之治,若網之在綱,有條而不紊。」(見《日知錄‧鄉亭之職》)「尊令長之秩,而予以生財治人之權,罷監司之任,設世官之獎,行辟屬之法,……而二千年以來之敝可以復振矣。」(見〈郡縣論〉一)他的這種主張,著眼於「厚民生,強國勢」,在當時可能不失為救弊之良劑,在今天則可看出它與現代民主精神有相合之處。

  顧炎武的民主思想還表現在他對當時一些經濟政策的看法上。比如,清初陝西關中一帶的田賦,是向農民徵收銀錢。由於道路不通,關中本來就銀少錢貴,農民為了繳納稅銀,只得以低價賣出糧食,去換取銀兩,從而導致穀賤銀貴,農民貧困日甚一日,以致到了豐年賣子的境地。針對這種情形,顧炎武寫了〈錢糧論〉,深刻揭露其弊病,同時又考證了歷代經濟政策的得與失,對那些使民窮而姦吏富的作法進行了嚴厲的抨擊。

  顧炎武的愛國精神也表現得相當突出,這從我們對他的生平的介紹中已經可以得到證明。他的這種愛國精神,與他遵循嗣母遺訓分不開。他的嗣母王氏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剛烈女子。當清兵南下,崑山城破時,她絕食十五天而死,臨死前對顧炎武說:「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瞑目於地下!」(見〈先妣王碩人行狀〉)對於嗣母的這些叮囑,顧炎武銘刻在心。他一生都不與清朝統治者合作。就在清廷因纂修《明史》,特開博學鴻詞科時,朝中大臣屢次想推薦,都被他嚴辭拒絕。他曾對朋友說,如果真的強他出仕,就準備「以身殉之」(見〈與葉訒菴書〉)。可見他不違母訓、忠於先朝的態度是何等堅決。

  三、顧炎武的學術觀點及治學方法

  顧炎武生在學者「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的時代。他認為明代的滅亡,與明代道學先生空談「明心見性」直接有關。他說:「劉石亂華,本於清談之流禍,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談,有甚於前代。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遺其粗;未究其本而先亂其末。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而曰『一貫』曰『無言』,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見《日知錄‧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他把明朝的滅亡歸之於道學先生的空談,未免言之過重,但也有其合理之處。基於這種看法,他從實用的觀點出發,對做學問與寫文章的目的,表明了自己的主張。他說:「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撥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事,何流極而至於斯,則思起而極之。」(見〈與潘次耕書〉)又說:「凡文之不關於六經之指、當事之務者,一切不為。」(見〈與人書〉三)「文之不可絕於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於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勦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於己,無益於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見《日知錄‧文須有益於天下》)他的這種看法,一方面固然是對儒學所謂「文以載道」的傳統觀念的繼承,但是另一方面則與他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無關係。他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又說:「天生豪傑必有所任,如人主與其臣,授之官而與以職。今日者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見〈病起與薊門當事書〉)顧炎武一生之所以重實學,輕空談,雖著作等身,而無一虛妄之文,應當能夠從他的這些話中得到可靠的解答。

  與上述學術觀點相一致的是,顧炎武採取了注重實際調查和確切證據的治學方法。全祖望在〈亭林先生神道表〉中說:「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二騾,載車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顧炎武在談到自己撰述《金石文字記》一書的經過時也說:「比二十年間,周遊天下,所至名山、巨鎮、祠廟、伽藍之跡,無不尋求,登危峰,探 壑,捫落石,履荒榛,伐頹垣,畚朽壤,其可讀者,必手自鈔錄,得一文為前人所未見者,輒喜而不寐。」經過了如此艱苦的探尋工作之後,顧炎武又對此書所錄漢以後碑刻三百餘種各綴跋語,述其本末源流,辨其譌誤,極為精核。

  顧炎武是清代學風的開山祖師,他的考證方法被清代乾嘉以後的學者充分繼承和大力發揚。顧炎武不僅在對漢代經學及古代音讀的研究上成功地運用考證方法,從而糾正了前人理解上的諸多錯誤,而且在地理、風俗乃至禮儀等等方面的辨析中,也因考證有力而澄清了許多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在〈北嶽辨〉中,針對前人懷疑古代帝王祭北嶽恆山於上曲陽這一問題,先從先秦的〈虞書〉考證起,隨後依次引述《周禮》、《爾雅》、《史記》、《漢書》、《後漢書》、《郡國志》、《水經注》、《魏書》、《隋書》、《唐書》等史籍的有關記載予以博證,最後才得出結論說:「於是知北嶽之祭於上曲陽也,自古然矣。」因為據史而論,引證充分,所以他的結論也就成了毋庸置疑的定論。

  《顧亭林文集》有康熙原刻本存世。本書則以此為底本,遇有字句脫誤之處,則據《蔣山傭殘稿》及清光緒張修府、董金鑑諸刻本(見《學古齋金石叢書》)參校補正。

  對本書各篇的研析,本著有話則言、無話則免的原則予以處理。在作研析時,或談其思想內容,或談其藝術特色,或談其所體現出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治學態度等等,沒有定規。

  《顧亭林文集》至今無人進行過完整的注釋和翻譯。本人才疏學淺,在從事這一工作時又無從借鑑,若有錯誤,懇請讀者指正。

劉九洲 於二千年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19
  2. 新書
    85
    $451
  3. 新書
    9
    $477
  4. 新書
    9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