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注疏及補正

穀梁注疏及補正
定價:820
NT $ 738
  • 作者:范寧楊士勛阮元
  • 出版社:世界書局
  • 出版日期:2020-07-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605863
  • ISBN13:9789570605860
  • 裝訂:平裝 / 482頁 / 19 x 26 x 2.4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穀梁傳》一書原有經文十一卷,傳文十一卷,各為單行。晉范寧作注,將經文與傳文合併,始成注本十二卷。唐楊士勛疏亦為十二卷,初亦單行,宋人始合注與疏為一帙,刊為二十卷,是為《春秋穀梁傳注疏》。本書根據《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春秋穀梁傳注疏》原稿縮印而成。其中包含《春秋穀梁傳注疏》二十卷、《春秋穀梁傳校勘記》二十卷、《穀梁補注》二十四卷,是目前研究《春秋穀梁傳》必備的研究書籍。
 
本書特色
 
  《穀梁傳》為《春秋》三傳之一,相傳春秋時穀梁氏受《春秋》於子夏,穀梁氏作《傳》,以問答體解釋《春秋》原文,並紀錄子夏口授內容,經過學派門人的增益與集結,其成書時間約在漢朝。本書內容包含倫理史、教育史、婦女史、文化史等寶貴資料,是研究儒家從戰國時期到漢朝的演變的重要文獻。
 
  《春秋》三傳各有其價值與特色。晉代范寧評論三傳有言:「《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認為《穀梁傳》解經風格平實,以闡述《春秋》的政治意義為主,過隱微諷刺的言辭,文采清澄委婉,說理透徹,缺點是過於簡略。以文學成就而言,《穀梁傳》勝於《公羊傳》而遜於《左氏傳》。
 
  《穀梁傳》雖成書於漢代,但地位於影響卻遠在《左氏傳》、《公羊傳》之下。漢武帝推崇公羊學,宣帝則重用治《穀梁傳》之學者,並立為學官,使穀梁學曾鼎盛一時,然而注疏者並不多,終究未成顯學。從西漢到魏晉時期,注者只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演、江熙、程闡、徐仙民、徐乾、劉瑤、胡訥之等近十家,卻往往有援引《左氏傳》、《公羊傳》以解《穀梁傳》卻違反文義的情形。晉代范寧「兼採眾說,擇善而從」,兼注《春秋》與《穀梁傳》,又加上自己與其他學者的見解,完成《春秋穀梁傳集解》,是自漢至晉《穀梁傳》研究的集大成著作,也是現存最早的《穀梁傳》注解。此後又有徐邈注,在今本范注《穀梁傳》中,仍保留部分徐邈注。
 
  唐代孔穎達等人修撰《五經正義》時,楊士勛參與了《春秋正義》的編纂,又獨自為范寧《春秋穀梁傳集解》作疏,即《春秋穀梁傳注疏》。楊氏廣徵博引,並盡力保存唐代以前《穀梁傳》研究之舊說,文清義約,頗具意義與價值。
 
  宋人將《穀梁傳》原文與范寧注、楊士勛疏合編為二十卷,收入《十三經注疏》。及至清代阮元刊刻《十三經注疏》,在《春秋穀梁傳注疏》的基礎上重新考訂增補,使內容更加翔實,是研究《春秋》與《傳》的必讀參考資料。另有清人鍾文烝作《穀梁補注》,網羅前人遺說,其內容亦頗為詳博。故本局出版《穀梁注疏及補正》,即包含《春秋穀梁傳注疏》與《穀梁補注》,力求完善地保存漢代至清代的《穀梁傳》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范寧(約339-401
 
  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東晉經學家,曾任餘杭縣令、臨淮太守,封陽遂縣侯,後又改任中書侍郎、豫章太守。晉代徐、兗二州刺史范汪之子,《後漢書》作者范曄之祖父。范寧年少時專心勤學,博覽群書,出仕後,無論在朝在郡,皆大力推行儒學,反對何晏、王弼之玄學。其《春秋》學以《穀梁》為主,以著《春秋穀梁傳集解》名於世。
 
楊士勛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初唐曾擔任國子博士,參與孔穎達監修的《五經正義》,與谷那律、朱長才、馬嘉運、王德韶、蘇德融、隨德素、趙弘智共同編纂《春秋正義》,另在擔任國子四門助教時,又根據晉范寧的《春秋榖梁集解》自行編纂《春秋穀梁傳注疏》。《四庫總目提要》推斷楊士勛為唐太宗貞觀中期時人。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號芸臺、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節性老人,江蘇儀徵(今屬揚州市邗江區)人,乾嘉學派經學家。曾督山東學政、浙江學政,任浙江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漕運總督,任任國史館總輯期間,完成《經集纂詁》、《國史儒林傳》之編纂,以體仁閣大學士致仕,卒諡文達。阮元精通經學,擅於考證,編刻《皇清經解》、《十三經註疏》等,編修《清史儒林傳》、《文苑傳》、《疇人傳》,重修《浙江通志》、《廣東通志》等地方志書,輯有《淮海英靈集》、《續集》、《兩浙輶軒錄》。阮氏購進四庫未收古書一百餘部,每得一書,則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撰《提要》一篇。自著有《揅經室集》。梁啟超推崇阮元為「乾嘉學術的護法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