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國際中文版17

Make:國際中文版17
定價:260
NT $ 205 ~ 288
  • 作者:MAKER MEDIA
  • 譯者:Dana
  • 出版社:馥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5-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050079
  • ISBN13:9789864050079
  • 裝訂:平裝 / 108頁 / 21.3 x 2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自造者的玩具

  玩具不只是玩具!對自造者來說,玩具是刺激創意、模仿學習和原型設計的媒介,不管是在教育、機器人製作還是自然科學領域,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本期《Make》介紹了許多給自造者的玩具,以及示範如何打造製作玩具的工具,並且有專家告訴你該如何把想法化為行動,將你的玩具和遊戲打入市場。

本書特色

  《Make》是一本協助讀者將「自己動手做」DIY的概念,運用到生活中所有科技領域的雜誌書,內容涵蓋範圍包括:汽車、玩具、電子、機器、樂器、攝影、木工家具與戶外活動等產品的製作。此外,每本《Make》都有著令人興奮且多樣化的專題,讓你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創意充分活用各種科技,盡情享受改造、破解與重組科技的成就感。

  本書透過生動的實物照片、精美的插圖與簡單易懂的文字描述,深入淺出地一步步教你如何做出這些專題企劃作品。更把製作所需的材料、金額、時間與購買來源等資訊,鉅細靡遺地標示出來。

  這不但是一本適合高中以上大專院校進行科技製作專題的聖經,也是一般社會人士培養休閒嗜好或是假日親子活動的優良讀物。還有,如果你正在尋找科技產品創新的點子卻遍尋不著,《Make》裡的精采內容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MAKER MEDIA


  MAKER MEDIA是一個全球性平臺,藉由產品、服務和團隊,讓自造者(Maker)可以互相連接。MAKER MEDIA經由媒體、活動和電子交易,為一群具備DIY觀念和技術的自造者社群提供服務。不管是業餘還是專業的自造者,他們都是有創意、聰明且好奇的,並樂於去探索他們可以用何種方式與他們所處的世界互動。

  《Make》雜誌於2005年首次出刊,伴隨著2006年的Maker Faire活動,帶動起一股轉變制度、文化甚至是教育的世界性自造者潮流。MAKER MEDIA是《Make》雜誌的出版社與Maker Faire的舉辦單位,另外也研發「開始製作(getting started)」的套件組和相關書籍,並在Maker Shed網路商店上以零售的方式販售。官方網站:makermedia.com/

譯者簡介

Dana


  自2006年開始翻譯工作,與國衛院、工研院、農委會、Garmin等公司合作,並多次擔任國外會議隨行口譯之職務。

Madison

  2010年開始兼職筆譯生涯,專長領域是自然、科普與行銷。

曾吉弘

  CAVEDU教育團隊專業講師(www.cavedu.com)。著有多本機器人程式設計專書。

謝孟璇

  畢業於政大教育系、臺師大英語所。曾任教育業,受文字召喚而投身筆譯與出版相關工作。

劉允中

  臺灣人,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興趣為語言與認知神經科學。喜歡旅行、閱讀、聽音樂、唱歌,現為兼職譯者。

屠建明

  目前為全職譯者。身為愛丁堡大學的文學畢業生,深陷小說、戲劇的世界,但也曾主修電機,對任何科技新知都有濃烈的興趣。

謝明珊

  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碩士。專職翻譯雜誌、電影、電視,並樂在其中,深信人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張婉秦

  蘇格蘭史崔克萊大學國際行銷碩士,輔大影像傳播系學士,一直在媒體與行銷界打滾,喜歡學語言,對新奇的東西毫無抵抗能力。

孟令函

  畢業於師大英語系,現就讀於師大翻譯所碩士班。喜歡音樂、電影、閱讀、閒晃,也喜歡跟三隻貓室友說話。

劉盈孜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研究生,主修文化研究,學習興致高昂,喜歡探索各樣議題。曾翻譯過科普、社會學、藝術設計相關文章,兼職譯者,朝專業文字工作者邁進。
 

目錄

COLUMNS
Welcome  
體驗價值重於娛樂  
什麼是「女孩的玩意兒」?  
Made on Earth  

FEATURES
教室裡的實驗室  
電動長頸鹿前進白宮  
破解大腦   
玩出天空夢  

SPECIAL SECTION
自造者的玩具  
遊戲、小工具與小玩意   
電子積木用途無窮  
將玩具變成商品  
超越芭比娃娃  
發射汽水瓶LED煙火  
憤怒怪物夾糖果機  
自製離心鑄造機  
自製射出成型機  

SKILL BUILDER
深入Arduino IDE:AVR USART序列  
電磁感應教學  

PROJECT
無線充電袋  
3D列印針孔相機  
漫畫角色模型DIY  
LED水泥花園桌  
手工印刷八格小書  
通用型CNC真空工作檯  
愈攪愈對味:廚房的氮氣空穴效應  
水中溫度計  
Remaking History  
Archivist書籍掃描器
迷你旋轉藝術製造機  
首席自造者湯瑪斯.傑佛遜  
自製翻轉燈  
用Mylar打造太空時尚

TOOLBOX
工具評論  
New Maker Tech  
好書推薦  

OVER THE TOP
「蜘蛛公主」  
 

內容連載

【為什麼香蕉鋼琴非同小可】

文:戴爾.多爾蒂(Maker Media創辦人兼執行長)
譯:謝孟璇


一位矇上雙眼的兒童坐在桌子前,上頭放著一組玩具積木與一組玩具方塊。有人要他拿起桌前的玩具,將玩具分門別類放好。對3歲小孩而言,這是簡單卻很實際的任務。這種遊戲源自20世紀義大利的醫生與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她發展出一套感官教育法,目的是要幫助兒童整合自身接觸世界的感官經驗。蒙特梭利指出,兒童們「對不用雙眼就能看到事物這一點很自豪,他們會一邊伸出手、一邊驚呼:『我居然可以用手看!』」。

蒙特梭利還有各種鼓勵兒童探索觸覺的練習:像是裝了溫差6度的水的金屬容器;重量互差6公克的3種木材;表面貼有光滑紙質與砂紙相間的木板等。兒童的任務是辨認這些物質之間的差異,並以某種順序加以排列。這可說是史上最早期有關感官的實作課程。

這使我想到,我曾在Mini Maker Faire看過一場觸覺活動。當時小孩們把一團羊毛浸入一鍋肥皂水中,再拉出來重新塑型。我在一旁觀察,發現他們很喜歡玩肥皂水,濺起水花也好,製造泡泡也好,或把水流從這邊猛力搖晃到另一邊。這種經驗既混亂又有趣。讓我最好奇的是,難道他們沒玩過這種遊戲嗎?難道他們從沒在家試過?

我曾半開玩笑地說,這個世代的小孩似乎罹患了「觸覺缺乏症」,旁聽者竟也認同地點頭如搗蒜。現在的幼兒成長環境充斥著觸碰式螢幕;觸碰式螢幕雖對觸碰指令有反應,卻毫無觸覺的反饋。iPad在這方面,更像是無線遙控器,孩子們使用時,其實只運用了雙眼與雙耳來感受世界,與看電視沒有什麼兩樣。

蒙特梭利相信,這類的感官教育其實對孩童接下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已經學會使用各種感官的孩子,在學習上態度非常不同,」她曾寫道,「你交到他手中的任何物體、任何想法,邀請他參與的任何觀察,他都會很感興趣,因為這個孩子對周圍事物之間的微小差別非常敏銳,像是不同葉子之間的形狀、不同花朵的顏色、不同昆蟲的形體等。」這種教育法的特點,在於能建構出讓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環境。這無形中激勵了孩子的動機,不會對外界顯得漠不關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05
  2. 新書
    79
    $205
  3. 新書
    89
    $231
  4. 新書
    9
    $234
  5. 新書
    9
    $234
  6. 新書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