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機器人工作坊

  自己開始動手打造人形機器人的現象,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一件事。人形機器人曾經屬於複雜又昂貴的高級品,只有資金雄厚的實驗室才有辦法研發、生產,藉此展現企業與機構的工程實力。雖然打造仿人製品的慾望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這種先進的機器直到1970年代才開始出現實際、功能性的形式;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15年前Honda推出的ASIMO。

  快轉到2015年,業餘機器人愛好者的技術在地下室和車庫中取得長足的進步,突破各種挑戰,成功結合機械、電子和軟體。有些自造者社群也成功研發人形機器人,成品令人嘆為觀止,不過價格只要專業版本的零頭。

  本期中會介紹幾款人形機器人。其中有InMoov人形機器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專題,自造者共同努力的成果,結合了可3D列印的元件、通用電子元件和開放程式碼計劃,功能強大,可以說話和做動作回應聲音指令。其他還包括如何逐步打造自主導航、自我平衡的機器人,導入尖端機器人研究成果的「張拉整體結構」(tensegrity)震動機器人,以及突破傳統機械手臂限制的機械圓臂。

  當然還有格鬥機器人──非常開心看到他們回來了!

本書特色

  《MAKE》是一本協助讀者將「自己動手做」DIY的概念,運用到生活中所有科技領域的雜誌書,內容涵蓋範圍包括:汽車、玩具、電子、機器、樂器、攝影、木工家具與戶外活動等產品的製作。此外,每本《MAKE》都有著令人興奮且多樣化的專題,讓你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創意充分活用各種科技,盡情享受改造、破解與重組科技的成就感。

  本書透過生動的實物照片、精美的插圖與簡單易懂的文字描述,深入淺出地一步步教你如何做出這些專題企劃作品。更把製作所需的材料、金額、時間與購買來源等資訊,鉅細靡遺地標示出來。

  這不但是一本適合高中以上大專院校進行科技製作專題的聖經,也是一般社會人士培養休閒嗜好或是假日親子活動的優良讀物。還有,如果你正在尋找科技產品創新的點子卻遍尋不著,《MAKE》裡的精采內容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MAKER MEDIA


  MAKER MEDIA是一個全球性平臺,藉由產品、服務和團隊,讓自造者(Maker)可以互相連接。MAKER MEDIA經由媒體、活動和電子交易,為一群具備DIY觀念和技術的自造者社群提供服務。不管是業餘還是專業的自造者,他們都是有創意、聰明且好奇的,並樂於去探索他們可以用何種方式與他們所處的世界互動。

  《MAKE》雜誌於2005年首次出刊,伴隨著2006年的Maker Faire活動,帶動起一股轉變制度、文化甚至是教育的世界性自造者潮流。MAKER MEDIA是《MAKE》雜誌的出版社與Maker Faire的舉辦單位,另外也研發「開始製作(getting started)」的套件組和相關書籍,並在Maker Shed網路商店上以零售的方式販售。官方網站:http://makermedia.com/

譯者簡介

Madison


  2010年開始兼職筆譯生涯,專長領域是自然、科普與行銷。

Karine

  成大外文系畢業,專職影視和雜誌翻譯。視液體麵包為靈感來源,相信文字的力量,認為翻譯是一連串與世界的對話。

曾吉弘

  CAVEDU教育團隊專業講師(www.cavedu.com)。著有多本機器人程式設計專書。

謝孟璇

  畢業於政大教育系、臺師大英語所。曾任教育業,受文字召喚而投身筆譯與出版相關工作。

屠建明

  目前為全職譯者。身為愛丁堡大學的文學畢業生,深陷小說、戲劇的世界,但也曾主修電機,對任何科技新知都有濃烈的興趣。

謝明珊

  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碩士。專職翻譯雜誌、電影、電視,並樂在其中,深信人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張婉秦

  蘇格蘭史崔克萊大學國際行銷碩士,輔大影像傳播系學士,一直在媒體與行銷界打滾,喜歡學語言,對新奇的東西毫無抵抗能力。

孟令函

  畢業於師大英語系,現就讀於師大翻譯所碩士班。喜歡音樂、電影、閱讀、閒晃,也喜歡跟三隻貓室友說話。

黃涵君

  兼職中英日譯者,有口譯經驗,喜歡不同語言間的文字轉換過程。
 

目錄

COLUMNS
Welcome   
Made on Earth  

FEATURES
創新中國
新科技時代
3Doodler開發者的經驗談

SPECIAL SECTION
機器人工作坊
化為人形
全球合作的InMoov
ARDUROLLER自體平衡機器人
彈性佳的機器人
萬用機械圓臂
第二回合,開始!
厚紙板上的概念搏鬥

PROJECT
高速水滴攝影
方形光環
機械哥吉拉
自製低成本自動餵魚器
手工鉤針美人魚尾
小孩的DIY「玩俱」組
誰在監視你?
Raspberry Pi家庭遊戲機臺
DIY手電筒腳架
123:用積木製作拼圖
Remaking History
亂數產生器
9伏特電極夾
整人電話
使用日光光度計
123:神奇三秒摺衣板
玩具發明家的筆記本

SKILL BUILDER
烙鐵頭
銼刀
剝線鉗
定位中心點
PVC管
真空計
Flusor核融合反應爐

TOOLBOX
工具評論
New Maker Tech
3D印表機評論
好書推薦
 

內容連載

【想打造更強的機器人?先從團隊開始!】
 
文:戴爾.多爾帝 Maker Media創辦人兼執行長
譯:謝孟璇
 
四月時,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的FIRST、加州安納罕的Vex等機器人大賽,陸續出現了一些機器人團隊。去年夏天,我認識凱特.安札(Kate Azar)時,她興高采烈地談著FIRST大賽。即使她的參賽經驗很正面,她還是感受到,年輕女孩在這領域裡的確需要花費一番心力,才能獲得參賽者與隊友的重視。我邀請她分享一下看法。
 
我去年從高中畢業,在高中生涯,我都是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女子機器人競賽團隊「蘿貝塔」(the Robettes)的成員。在切割金屬與焊接零件的過程中,我很快地發現,工程學科的男生很容易認定我一定比較無知,而且看輕我的成果,不過這些男生,其實也迫切希望有更多女性自造者一同加入。
 
兩種心情的落差還真大!輕蔑、厭惡女人的心理,各種標籤、大同小異的偏見,竟不斷出現在明明足以去除性別偏見的團體裡。
 
高中首度參賽前,我的隊友便多番警告,外頭的男生已準備好要修理我,工程領域裡,我這女生不會獲得任何尊重;我必須「嚴陣以待」。這些話聽了還真不吉利。雖然多半時候我置之不理,下意識我還是聽進去了,我以初生之犢的姿態迎接首次挑戰。
 
然而,大家預言的狀況卻沒發生。至少沒在我身上。我確實看到許多男性詆毀自己的女性隊友,然而情況通常是,才智儘管不比男生遜色,女生卻沒適時發揮,為自己挺身而出,反而只哭訴受到性別歧視。我的狀況,是隨時就戰鬥位置,隨時與擋我路者唇槍舌戰,結果根本沒人招惹我。
 
我請教了幾位FIRST機器人大賽上的女性參賽者後,才發現我的經驗很不尋常。2013年FIRST大賽的科技挑戰冠軍得主,「船中之魚」(Fish in the Boat)裡的兩位女性成員告訴我:
 
「身為理工科或全理工學程裡唯一一位女生的感覺,實在糟透了,不只令人挫敗、沮喪,也讓我懷疑自己是否根本不夠格加入……有多少女孩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只因為同課程裡的男生對你充滿偏見、評論苛刻,甚至毫不掩飾地告訴你,他認為你沒資格留在班上呢?」──艾琳.米切爾(Erin Mitchell)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8
    $203
  2. 新書
    79
    $205
  3. 新書
    79
    $205
  4. 新書
    79
    $205
  5. 新書
    85
    $221
  6.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