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機器人工廠

  我們都想打造一臺專屬自己的機器人——但這是項十分艱鉅的任務,需要許多軟硬體技術與機械知識。

  好消息是,擁有這些技能的人發現:製作機器人的門檻遠比過去來得更低。驅動這些創作的馬達、感測器及硬體控制器變得更便宜、更容易取得,更能提供無與倫比的動力。用來為你的機器編寫程式的軟體現在也更加簡單,只要在圖形化介面中拖拉程式方塊即可——就連進階與客製化選項,也能透過像是機器人操作系統(ROS)中的模組輕易創造、修改,並且分享出去。

  過去十年來,藉由巧妙採用Arduino與Raspberry Pi,接觸硬體的途徑也大幅增加。除了擁有大量社群、堅實而簡單的原型平臺外,這樣的趨勢也將種類繁多的微控制器與單板電腦(SBC)——用來控制元件以驅動機器人專題的大腦,推向更為大眾所熟悉的方向。書中的Chip-E專題即使用了名為Geekduino的Arduino相容板;而平衡機器人EddiePlus則是由一片微小而強大的Intel Edison SBC所控制。

  兩個專題都使用了3D列印的框架,這也是另一項協助人們進一步打造客製化機器人的關鍵發展。不過樂高仍是能最快打造出原型的材料之一,已鞏固了其做為進階電子製作關鍵學習平臺的地位。你可透過本書中的TrotBto與色彩感測音序器來了解如何開始使用此平臺。

  而如果你只是在尋找一個包含你所需一切的特定類型機器人套件,那麼,現在你幾乎有無限的選擇。我們透過產品概述來劃分出哪些套件產品適合Maker——你只需要透過本特輯來確定最符合你需求的產品,然後開始動手製作。

本書特色

  《MAKE》是一本協助讀者將「自己動手做」DIY的概念,運用到生活中所有科技領域的雜誌書,內容涵蓋範圍包括:汽車、玩具、電子、機器、樂器、攝影、木工家具與戶外活動等產品的製作。此外,每本《MAKE》都有著令人興奮且多樣化的專題,讓你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創意充分活用各種科技,盡情享受改造、破解與重組科技的成就感。

  本書透過生動的實物照片、精美的插圖與簡單易懂的文字描述,深入淺出地一步步教你如何做出這些專題企劃作品。更把製作所需的材料、金額、時間與購買來源等資訊,鉅細靡遺地標示出來。

  這不但是一本適合高中以上大專院校進行科技製作專題的聖經,也是一般社會人士培養休閒嗜好或是假日親子活動的優良讀物。還有,如果你正在尋找科技產品創新的點子卻遍尋不著,《MAKE》裡的精采內容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MAKER MEDIA


  MAKER MEDIA是一個全球性平臺,藉由產品、服務和團隊,讓自造者(Maker)可以互相連接。MAKER MEDIA經由媒體、活動和電子交易,為一群具備DIY觀念和技術的自造者社群提供服務。不管是業餘還是專業的自造者,他們都是有創意、聰明且好奇的,並樂於去探索他們可以用何種方式與他們所處的世界互動。

  《MAKE》雜誌於2005年首次出刊,伴隨著2006年的Maker Faire活動,帶動起一股轉變制度、文化甚至是教育的世界性自造者潮流。MAKER MEDIA是《MAKE》雜誌的出版社與Maker Faire的舉辦單位,另外也研發「開始製作(getting started)」的套件組和相關書籍,並在Maker Shed網路商店上以零售的方式販售。官方網站:makermedia.com/

譯者簡介

Madison

  
2010年開始兼職筆譯生涯,專長領域是自然、科普與行銷。

呂紹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所,自由譯者,愛貓,愛游泳,愛臺灣師大棒球隊,愛四處走跳玩耍曬太陽。

潘榮美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網路雜誌記者、展場口譯、演員等,並涉足劇場、音樂、廣播與文學界。現為英語教師與譯者。

屠建明

  
目前為全職譯者。身為愛丁堡大學的文學畢業生,深陷小說、戲劇的世界,但也曾主修電機,對任何科技新知都有濃烈的興趣。

謝明珊

  
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碩士。專職翻譯雜誌、電影、電視,並樂在其中,深信人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張婉秦

  
蘇格蘭史崔克萊大學國際行銷碩士,輔大影像傳播系學士,一直在媒體與行銷界打滾,喜歡學語言,對新奇的東西毫無抵抗能力。 

孟令函

  
畢業於師大英語系,現就讀於師大翻譯所碩士班。喜歡音樂、電影、閱讀、閒晃,也喜歡跟三隻貓室友說話。

花神

  從事科技與科普教育翻譯,喜歡咖啡和甜食,現為《MAKE》網站與雜誌譯者。

葉家豪

  國立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畢。在瞬息萬變的金融業界翻滾的同時,更享受語言、音樂產業的人文薰陶。
 

目錄

COLUMNS
Reader Input
Welcome
Made on Earth

FEATURES
小艘船,大驚奇!
Maker ProFile:種下種子

SPECIAL SECTION
機器人工廠
打造一臺機器人
我的迷你火星探測車
百萬機器人大軍
用ROS順暢控制伺服機
可編程機器人    
EddiePlus:自平衡機器人
Chip-E:雙足機器人
TrotBot:更勝仿生獸
色彩感測音序器

SKILLBUILDER
如何手縫皮革
認識萬用電表

PROJECTS
樹莓派魔法學院
自製GIF相機
LED矩陣手提包2.0
Remaking History:一個超冷的傢伙
猴子復甦術
第一人稱樹莓派網頁遙控車
領帶眼鏡包
黑心決策器
改造復古喇叭

FUN ZONE
123:彩虹花
123:Makey跳跳玩偶
實驗靈感

TOOLBOX
工具評論
3D印表機評測

SHOW&TELL
 

內容連載

養隻機器人
 
文:麥可・西尼斯,《MAKE》雜誌主編
譯:Madison
 
去年在準備堪薩斯Maker Faire上用的簡報時,我重溫了一遍《MAKE》雜誌的文庫,複習我們最早提到的幾個Maker相關名詞和概念。我們記錄Maker界的發展已有10年時間,這樣的追尋逐漸變成一趟充滿驚喜和歡樂的旅程。我觀察到幾個現象:《MAKE》第一次介紹Arduino這個Maker界最有影響力的開發工具之一是在英文版Vol.5;第一次提到3D列印的概念是在英文版Vol.10的RepRap運動文章中——當時文中甚至沒有寫到「3D列印」這個詞(這個詞一年後才在英文版Vol.14出現)。無人機第一次出現也是在英文版Vol.5;Maker Faire出現在英文版Vol.2(當時還拼成「Fair」)。
 
「機器人」(Robot)則完全不同。從文庫中我發現這個詞從英文版Vol.1就出現,之後每一期都有提到。聽起來很有趣,但對我們來講說再合理不過了。機器人是一個意義廣泛的詞,可以應用在我們探討的所有科技領域。它甚至超越了我們對此詞彙的典型結合應用,如同英文版Vol.52(國際中文版Vol.27)中札克‧蘇帕拉(Zach Supalla)所說:「我們不會說『麵包加熱機器人』(robotic bread warmer),而會說『烤麵包機』(toaster)」。
 
我們天生對機器人有好感。這種好感來自我們DNA中的繁衍本能,就像動物園中的母老虎會養育穿著幼虎服裝的小豬一樣,我們的大腦會被看似能夠自主行為和思考、有創造和成長能力的物體所刺激。不管是最簡單的循跡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那種會奔跑的機器人、我客廳中使用了Alexa語音辨識技術的的Echo機器人,還是去年11月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和卡爾‧貝斯(Carl Bass)的自動車賽道上奔馳的神經網路1/10等比例縮小賽車,看起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近乎生物的東西讓人覺得神奇,甚至可愛。
 
我在《MAKE》文庫中找到的所有詞彙都能成為機器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硬體大腦、經過製造的身體、感測器輸入和動作輸出的控制程式。本期的機器人特輯涵蓋這些元素,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每一期都有。隨著工具的演進,《MAKE》 讀者社群的專題展現出的創造力,不斷跌破我們的眼鏡。我們很高興能參與這樣的歷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驚人之作出現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05
  2. 新書
    79
    $205
  3. 新書
    85
    $221
  4. 新書
    9
    $234
  5.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