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作者幾十本筆記中,摘錄二四〇篇,裒輯、編纂成書,
不僅呈現金大十七年創校歷程的蓽路藍縷,
亦是放眼金門的大歷史、金大的千秋萬世,
讓後世子孫了解創校者的苦心孤詣,以及它的時空背景與歷史環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金振 博士
1949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法學博士
專長:
土地經濟學、國父思想、管理科學、憲法
現任:
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歷任: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長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主任秘書
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主任
編者簡介
李福井
一九五○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南山村。
資深媒體人,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退休,先後服務於中國時報、美洲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自立晚報、大成報、麗台運動報、馬祖日報、金門日報;二○○六年返鄉,從事口述歷史寫作;現為金門書院道藝學會理事長、金門大學駐校作家、金酒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著有
《古寧頭歲月》、《古寧頭戰紀》、《與心靈有約》、《他們怎麼說歷史》、《丹心》、《A.T.檔案大解碼2630》、
《金色年代》、《風雨江山》、《以狗為師》、《1949古寧頭戰紀》、以及《烽火甘泉—金門高粱酒傳奇》等書。
專欄有「聽濤隨筆」、「浯江夜話」以及「台北夜未眠」。
《他們怎麼說歷史》一書獲第一屆國家出版奬及國史館文獻獎。
李金振 博士
1949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法學博士
專長:
土地經濟學、國父思想、管理科學、憲法
現任:
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歷任: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長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主任秘書
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主任
編者簡介
李福井
一九五○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南山村。
資深媒體人,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退休,先後服務於中國時報、美洲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自立晚報、大成報、麗台運動報、馬祖日報、金門日報;二○○六年返鄉,從事口述歷史寫作;現為金門書院道藝學會理事長、金門大學駐校作家、金酒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著有
《古寧頭歲月》、《古寧頭戰紀》、《與心靈有約》、《他們怎麼說歷史》、《丹心》、《A.T.檔案大解碼2630》、
《金色年代》、《風雨江山》、《以狗為師》、《1949古寧頭戰紀》、以及《烽火甘泉—金門高粱酒傳奇》等書。
專欄有「聽濤隨筆」、「浯江夜話」以及「台北夜未眠」。
《他們怎麼說歷史》一書獲第一屆國家出版奬及國史館文獻獎。
目錄
推薦序╱傳承大學 成就鄒魯 鄭愁予
推薦序╱我的老戰友李金振 吳清基
推薦序╱弦歌不絕──金門之戀 鄭貞銘
作者序╱眾志成城 諦造金大創校之歷史新頁 李金振
編者序╱振衣千仞崗 李福井
披荊斬棘 一步一腳印( 2007-2010 )
金門的抉擇
改名金門大學,暗中使力
改大之舉,勢在必行
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金門之省思
馬總統裁示,改大露曙光
學術交流,遠赴海參崴
為升格改大,整日奔波忙
建體育館與宿舍,與委員舌戰
校地發展,採區段徵收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改大審查意見,擬定回覆策略
改大理念,選擇挑擔子
以最短時間,達成翻身目標
初識丘成桐,專函致謝
升格改大,馮達旋強力支持
改大複審會議,先行外交運作
圓滿達陣,完成跨世紀任務( 2010-2014 )
金門大學掛牌籌備委員會成立
眾志成城,改大一舉成功
陸生猶如本校之嘉庚學院或民辦學院
本校與富士康科技集團IE學院合作草案
本校馬祖分班的回顧與展望
跨世紀的創校特質
訪郭台銘總裁,答謝捐款
成大、金大、廈大之校訓
閩南語「過身」的意涵
放眼民國二百年,為金門大學奠基
競選與當選,權位之比喻
六天內環繞東海、黃海、渤海周邊大學一圈
猛進如潮,感懷殊深
招收陸生,要在敗中求勝
壽與國同紀念碑的構想
近朱則赤策略
得道者多助
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曹爾忠立委關心馬祖分班
「壽與國同」碑文
介紹劉兆玄前行政院長認識東南亞僑領
任期倒數計時,把握關鍵性校務
金大模式,值得尊敬
當洛夫遇見鄭愁予
為金大付出,只是克盡本份
學院之冠名,情法兼顧
把日曆調快一年
工程構建,化不可能為可能
壽與國同紀念碑揭幕,意義非凡
百年好合在金大
一次只請求一事
一年樹穀,五重意義
蒔花種樹,誰知箇中辛苦
放眼金大百年,應怎麼栽?
給馬總統的一封信
杜鵑花的啟示
與金防部共創雙贏
開發大學城,土地問題最棘手
踏破鐵鞋,只招到四名陸生
忍受多少挫折,才看到一次成功
金門版的庚子賠款
興建「國際學舍」,時勢所趨
「金」字招牌,打響招生名號
鴿子的「生育」與「養育」「教育」
轉身跳投得分,令人稱羨
大陸同胞,綽號不脛而走
台生、陸生、港生、僑生,生生相惜,其樂融融
有心曰忙,無心曰亡
金門16年國教不是夢
校務發展――一路闖綠燈
捐資興學,成為學習典範
校長兼郵差,限時專送
緊急後送之親身體驗
重生的意義
病中體悟,先從關鍵性事著手
心臟裝支架,向上帝借時間
教學特色,應讓學子挖金礦
但願一天的時間,能活出兩天的生命價值
做事像拚命三郎,病後舊習不改
登高望遠,校級發展九大指標
朱經武院士來訪,激起漣漪
發展與穩定,兩者要兼籌並顧
馬拉松的最後一哩
開啟「金廈成功」之門――先金廈,再成功
學術交流,接踵前賢朱熹腳程
體制內的運作能力,可學蕭何
金大新生報到率再創新高
奔走南洋,抱病再去募款
打造金門第一所大學,海外鄉親沒有缺席
設停車場,有了新方案
大師身影,重現海濱鄒魯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誕生誌
國立金門大學誕生誌
議會與國會,疲於奔命
招生人數成績超標,罰30萬元
主持校務,心中自有定見
燕南啟道,振鐸浯洲
瞬間與永恆
美哉校園,公共藝術造景緣起
滿級分學生放棄台大,選讀金大
卸任在即,卻當新官上任幹
不遠千里,行萬里路
附錄一《圖表》
圖表1 國立金門大學發展歷程圖
圖表2 創校後臨時校區的借用與新校區的開發期程
圖表3 國立金門大學學院、系、所發展歷程圖
圖表4 國立金門大學歷年具博士學位暨助理教授以上師資百分比成長圖
圖表5 國立金門大學2013年(102學年度)教師學歷及等級統計圖
圖表6 國立金門大學2013年(102學年度)教師學歷比例圖
圖表7 國立金門大學2013年(102學年度)教師等級比例圖
圖表8 國立金門大學歷年各學制學生人數成長統計圖 280
圖表9 校務發展推手英雄榜
圖表10 本校行政主管一覽表
附錄二 《大事紀要》
推薦序╱我的老戰友李金振 吳清基
推薦序╱弦歌不絕──金門之戀 鄭貞銘
作者序╱眾志成城 諦造金大創校之歷史新頁 李金振
編者序╱振衣千仞崗 李福井
披荊斬棘 一步一腳印( 2007-2010 )
金門的抉擇
改名金門大學,暗中使力
改大之舉,勢在必行
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金門之省思
馬總統裁示,改大露曙光
學術交流,遠赴海參崴
為升格改大,整日奔波忙
建體育館與宿舍,與委員舌戰
校地發展,採區段徵收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改大審查意見,擬定回覆策略
改大理念,選擇挑擔子
以最短時間,達成翻身目標
初識丘成桐,專函致謝
升格改大,馮達旋強力支持
改大複審會議,先行外交運作
圓滿達陣,完成跨世紀任務( 2010-2014 )
金門大學掛牌籌備委員會成立
眾志成城,改大一舉成功
陸生猶如本校之嘉庚學院或民辦學院
本校與富士康科技集團IE學院合作草案
本校馬祖分班的回顧與展望
跨世紀的創校特質
訪郭台銘總裁,答謝捐款
成大、金大、廈大之校訓
閩南語「過身」的意涵
放眼民國二百年,為金門大學奠基
競選與當選,權位之比喻
六天內環繞東海、黃海、渤海周邊大學一圈
猛進如潮,感懷殊深
招收陸生,要在敗中求勝
壽與國同紀念碑的構想
近朱則赤策略
得道者多助
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曹爾忠立委關心馬祖分班
「壽與國同」碑文
介紹劉兆玄前行政院長認識東南亞僑領
任期倒數計時,把握關鍵性校務
金大模式,值得尊敬
當洛夫遇見鄭愁予
為金大付出,只是克盡本份
學院之冠名,情法兼顧
把日曆調快一年
工程構建,化不可能為可能
壽與國同紀念碑揭幕,意義非凡
百年好合在金大
一次只請求一事
一年樹穀,五重意義
蒔花種樹,誰知箇中辛苦
放眼金大百年,應怎麼栽?
給馬總統的一封信
杜鵑花的啟示
與金防部共創雙贏
開發大學城,土地問題最棘手
踏破鐵鞋,只招到四名陸生
忍受多少挫折,才看到一次成功
金門版的庚子賠款
興建「國際學舍」,時勢所趨
「金」字招牌,打響招生名號
鴿子的「生育」與「養育」「教育」
轉身跳投得分,令人稱羨
大陸同胞,綽號不脛而走
台生、陸生、港生、僑生,生生相惜,其樂融融
有心曰忙,無心曰亡
金門16年國教不是夢
校務發展――一路闖綠燈
捐資興學,成為學習典範
校長兼郵差,限時專送
緊急後送之親身體驗
重生的意義
病中體悟,先從關鍵性事著手
心臟裝支架,向上帝借時間
教學特色,應讓學子挖金礦
但願一天的時間,能活出兩天的生命價值
做事像拚命三郎,病後舊習不改
登高望遠,校級發展九大指標
朱經武院士來訪,激起漣漪
發展與穩定,兩者要兼籌並顧
馬拉松的最後一哩
開啟「金廈成功」之門――先金廈,再成功
學術交流,接踵前賢朱熹腳程
體制內的運作能力,可學蕭何
金大新生報到率再創新高
奔走南洋,抱病再去募款
打造金門第一所大學,海外鄉親沒有缺席
設停車場,有了新方案
大師身影,重現海濱鄒魯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誕生誌
國立金門大學誕生誌
議會與國會,疲於奔命
招生人數成績超標,罰30萬元
主持校務,心中自有定見
燕南啟道,振鐸浯洲
瞬間與永恆
美哉校園,公共藝術造景緣起
滿級分學生放棄台大,選讀金大
卸任在即,卻當新官上任幹
不遠千里,行萬里路
附錄一《圖表》
圖表1 國立金門大學發展歷程圖
圖表2 創校後臨時校區的借用與新校區的開發期程
圖表3 國立金門大學學院、系、所發展歷程圖
圖表4 國立金門大學歷年具博士學位暨助理教授以上師資百分比成長圖
圖表5 國立金門大學2013年(102學年度)教師學歷及等級統計圖
圖表6 國立金門大學2013年(102學年度)教師學歷比例圖
圖表7 國立金門大學2013年(102學年度)教師等級比例圖
圖表8 國立金門大學歷年各學制學生人數成長統計圖 280
圖表9 校務發展推手英雄榜
圖表10 本校行政主管一覽表
附錄二 《大事紀要》
序
序
向歷史負責!──編纂源起──李福井
金門人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統。
有宋一朝,陽翟人首先發科,六個人先後考上進士,在那種窮鄉僻壤的時代,鄉民都以農耕為主,還能夠延師課讀,追求功名,不是重視教育怎麼會有這樣傲人的成果呢?
金門人有讀書的種子,金門古時候隸屬同安,在那個科舉時代,有所謂「無金不成同」之譽,可見金門人多會讀書,多重視教育,把同安一縣的科考成績撐了起來。
因此,福建沿海四島;廈門、金門、東山與平潭,古時候就有富、貴、貧、賤之稱。金門取得一貴字,大抵以金門人重視教育,歷代以來有四十四人中進士有關。
金門這樣的一個蕞爾小島,承平的時候,大家安居樂業,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天高皇帝遠,有如世外桃源;戰亂的時候,金門常常居於戰爭的樞紐地位,被綁上鬥爭的十字架上,所以金門人的性格 : 和平時代出士,戰亂時代出將。可說人才濟濟。
從晚明的鄭成功舉兵抗清,到一九四九之後兩岸的分裂對抗,金門四百年來走入一種歷史循環套。金門是在戰亂的時候,才更能顯示出它的價值。
一九四九大陸風雲變色,金門首攖其鋒,歷經了古寧頭大戰、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然而金門還是挺住了;雖然戰亂頻仍,民不聊生,但是金門人刻苦耐勞、淬礪奮發的本性仍在,所以能愈挫愈勇,守到雲開見月明。
一九九二年解除戰地政務之後,金門已然從戰地前哨轉型,社會開始鬆綁,兩岸和平互訪的潮流在湧動,金門有識之士開始發出呼聲,爭取在金門設立大學,起初也許大家並不看好,認為不可行,但是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政策在變,台灣教育普及化的情勢因應而生,金門因此搭上了這一波列車。
一九九七年首先成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從二專到二技,主要是以收容高職畢業生為主,只有一紙公文,一切因陋就簡,沒有校園,沒有教室,沒有宿舍,都是向人商借,慘淡經營。
二○○二年獨立設校,成立金門技術學院,經過大家不斷的奔走與努力,二○一○年再從技術學院升格為金門大學,其中有天時、地利、人和所串起的創校與興學的歷程,前後歷時十七年,橫跨兩岸三地、南洋與世界各地。整個就是一部金門的變遷史,兩岸的演進史。
萬事起頭難,創始者遭遇的挑戰格外大,但是金門大學的成立,絕不是某一個人單獨的功勞,而是群策群力的結果,不僅要有中央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財力的支援,海內外金門鄉親的力挺,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李金振因緣際會,剛好擔任創校者的角色,這是他的歷史機遇,他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經過戰火的洗禮與生活磨練的人,受到金門文化的薰陶,挑起金門人傳統重視教育、發展教育的擔子。
金門人一向刻苦耐勞,這是土地孕育的特性,都可以勞苦挑重擔。因此整個辦學與創校十七年的歷程,李金振每天巨細靡遺的寫筆記,寫成洋洋灑灑的幾十大冊,其中都記錄他所思所感,以及遇到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雖然原始而粗糙,但是卻是樸實而純粹,是整個金門大學從醞釀到成立的最忠實筆記。
一國不能無史,一校也不能無史。金門發展大學教育,要立足金門,放眼兩岸與世界,發揮金門地理區位與文化特性,不僅要可長可久,而且要可大可榮,使金門島嶼結合金大的教育,向世界綻放光芒。
讓金門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金門。金門大學的誕生,就是這一句話具體的體現。
因此,我們今天裒輯、編纂這些史料,是放眼金門的大歷史、金門大學的千秋萬世,為讓後世子孫了解創校者的苦心孤詣,以及它的時空背景與歷史環境,而不是專為某一個人表功。這是我們編纂者的認知、器識與高度。
這一書兩冊經過很短暫的時間整理與篩選,我們不多作雕飾,儘量保持它的原貌,集合很多人的智慧與心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我們向歷史負責,也向自己負責。因此要特別感謝內人邱英美女士的規劃與協調,以及鄭大行先生、崔春華女士、符宏智先生、陳思豪先生與黃銘鴻先生等,從事繕打、校定、潤稿與搜集照片,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在讀者眼前。
金門大學正如旭日東升,有無限的發展可能,回顧金大創校蓽路藍縷,昔日的樹林,就是明日的儒林,希望後起之人,能夠瞭解這段歷史,所謂鑑往而知來。因此,書成之日,我人謹獻上祝福與謝忱,祝福金大校譽蒸蒸日上,遠近馳名;也感謝這一群工作伙伴,不辭勞瘁,刻日完成付梓。
向歷史負責!──編纂源起──李福井
金門人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統。
有宋一朝,陽翟人首先發科,六個人先後考上進士,在那種窮鄉僻壤的時代,鄉民都以農耕為主,還能夠延師課讀,追求功名,不是重視教育怎麼會有這樣傲人的成果呢?
金門人有讀書的種子,金門古時候隸屬同安,在那個科舉時代,有所謂「無金不成同」之譽,可見金門人多會讀書,多重視教育,把同安一縣的科考成績撐了起來。
因此,福建沿海四島;廈門、金門、東山與平潭,古時候就有富、貴、貧、賤之稱。金門取得一貴字,大抵以金門人重視教育,歷代以來有四十四人中進士有關。
金門這樣的一個蕞爾小島,承平的時候,大家安居樂業,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天高皇帝遠,有如世外桃源;戰亂的時候,金門常常居於戰爭的樞紐地位,被綁上鬥爭的十字架上,所以金門人的性格 : 和平時代出士,戰亂時代出將。可說人才濟濟。
從晚明的鄭成功舉兵抗清,到一九四九之後兩岸的分裂對抗,金門四百年來走入一種歷史循環套。金門是在戰亂的時候,才更能顯示出它的價值。
一九四九大陸風雲變色,金門首攖其鋒,歷經了古寧頭大戰、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然而金門還是挺住了;雖然戰亂頻仍,民不聊生,但是金門人刻苦耐勞、淬礪奮發的本性仍在,所以能愈挫愈勇,守到雲開見月明。
一九九二年解除戰地政務之後,金門已然從戰地前哨轉型,社會開始鬆綁,兩岸和平互訪的潮流在湧動,金門有識之士開始發出呼聲,爭取在金門設立大學,起初也許大家並不看好,認為不可行,但是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政策在變,台灣教育普及化的情勢因應而生,金門因此搭上了這一波列車。
一九九七年首先成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從二專到二技,主要是以收容高職畢業生為主,只有一紙公文,一切因陋就簡,沒有校園,沒有教室,沒有宿舍,都是向人商借,慘淡經營。
二○○二年獨立設校,成立金門技術學院,經過大家不斷的奔走與努力,二○一○年再從技術學院升格為金門大學,其中有天時、地利、人和所串起的創校與興學的歷程,前後歷時十七年,橫跨兩岸三地、南洋與世界各地。整個就是一部金門的變遷史,兩岸的演進史。
萬事起頭難,創始者遭遇的挑戰格外大,但是金門大學的成立,絕不是某一個人單獨的功勞,而是群策群力的結果,不僅要有中央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財力的支援,海內外金門鄉親的力挺,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李金振因緣際會,剛好擔任創校者的角色,這是他的歷史機遇,他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經過戰火的洗禮與生活磨練的人,受到金門文化的薰陶,挑起金門人傳統重視教育、發展教育的擔子。
金門人一向刻苦耐勞,這是土地孕育的特性,都可以勞苦挑重擔。因此整個辦學與創校十七年的歷程,李金振每天巨細靡遺的寫筆記,寫成洋洋灑灑的幾十大冊,其中都記錄他所思所感,以及遇到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雖然原始而粗糙,但是卻是樸實而純粹,是整個金門大學從醞釀到成立的最忠實筆記。
一國不能無史,一校也不能無史。金門發展大學教育,要立足金門,放眼兩岸與世界,發揮金門地理區位與文化特性,不僅要可長可久,而且要可大可榮,使金門島嶼結合金大的教育,向世界綻放光芒。
讓金門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金門。金門大學的誕生,就是這一句話具體的體現。
因此,我們今天裒輯、編纂這些史料,是放眼金門的大歷史、金門大學的千秋萬世,為讓後世子孫了解創校者的苦心孤詣,以及它的時空背景與歷史環境,而不是專為某一個人表功。這是我們編纂者的認知、器識與高度。
這一書兩冊經過很短暫的時間整理與篩選,我們不多作雕飾,儘量保持它的原貌,集合很多人的智慧與心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我們向歷史負責,也向自己負責。因此要特別感謝內人邱英美女士的規劃與協調,以及鄭大行先生、崔春華女士、符宏智先生、陳思豪先生與黃銘鴻先生等,從事繕打、校定、潤稿與搜集照片,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在讀者眼前。
金門大學正如旭日東升,有無限的發展可能,回顧金大創校蓽路藍縷,昔日的樹林,就是明日的儒林,希望後起之人,能夠瞭解這段歷史,所謂鑑往而知來。因此,書成之日,我人謹獻上祝福與謝忱,祝福金大校譽蒸蒸日上,遠近馳名;也感謝這一群工作伙伴,不辭勞瘁,刻日完成付梓。
內容連載
金門的抉擇
任憑金門自古文風如何鼎盛,人才如何輩出,在歷史上曾扮演光復台灣和光復大陸的基地,但是,擺在眼前的金門,在國軍銳減下,除金酒一業獨大外,可謂百業消滌,惟諸多金門既有的先天優勢及世界潮流和兩岸情勢之運轉,對金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金門如何善加把握,就看當下之抉擇。
今天,成大馮達旋副校長自香港返回台南,立即與我通電話,他指出在香港期間曾與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談了兩個小時,並已有幾項共識,第一,對馮副校長談到金門的發展極為感動與震撼。第二,願意出席九月份之高峯會議,第三,若為籌設朱子學院(有別於閩南學院),他也願意隨行赴南洋訪金門僑領。
7月16、17、18日赴澳門理工學院,住威尼斯人酒店,與江柏煒所長住同一間,三天聊了有關金門的未來發展,他說他在擔任金門縣政府景觀總顧問期間,曾建議要有配套建設。
此刻,鄭愁予教授曾向我提起大學島及輕軌列車,雷倩和周陽山曾在我車上談起金門之發展,現在正是時候,錯失此良機,再也沒了。
另外,海基會前秘書長黃怡騰曾在飛機上談起金門之土地政策和土地問題。
歸納以上之意見,金門之發展方向,大致有下列幾個重點:
一、學術的金門,以朱熹曾到金門講學為基礎,成立「朱子學院」,發展21世紀新儒學思想與華人崛起之支柱。
二、文化的金門:以閩南文化為基礎,輔之中原祭祖民俗,加入福建省文化廳,整合物質和非物質部分,一起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三、僑鄉的金門:以金廈泉為閩南文化之根本,發展出400年的台灣文化及100年的南洋華僑文化,將之串成不可分割的閩南文化。
四、戰地的金門:五十年來戰爭的實戰紀錄,比照法國之諾曼第及馬其諾防線、韓國之板門店,發展出金門之特色。
五、經濟的金門:以金門的地理位置之優勢和生態環境之美,一方面可發展在金廈生活圈扮演著互補之角色。同時,澳門作為中國大陸之賭場,每年2800萬觀光客之壓力,已呈飽和,若在中國大陸以外找一個類似澳門的地方,其有利條件是:一、非中國行政轄區,二、交通鄰近,最好可陸上或橋梁相通,三、土地之提供不成問題,金門有機會分擔澳門的一部分壓力,甚至取而代之,端看金門之取捨。此外,金門既有之特產,亦扮演極為重要的地位。
任憑金門自古文風如何鼎盛,人才如何輩出,在歷史上曾扮演光復台灣和光復大陸的基地,但是,擺在眼前的金門,在國軍銳減下,除金酒一業獨大外,可謂百業消滌,惟諸多金門既有的先天優勢及世界潮流和兩岸情勢之運轉,對金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金門如何善加把握,就看當下之抉擇。
今天,成大馮達旋副校長自香港返回台南,立即與我通電話,他指出在香港期間曾與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談了兩個小時,並已有幾項共識,第一,對馮副校長談到金門的發展極為感動與震撼。第二,願意出席九月份之高峯會議,第三,若為籌設朱子學院(有別於閩南學院),他也願意隨行赴南洋訪金門僑領。
7月16、17、18日赴澳門理工學院,住威尼斯人酒店,與江柏煒所長住同一間,三天聊了有關金門的未來發展,他說他在擔任金門縣政府景觀總顧問期間,曾建議要有配套建設。
此刻,鄭愁予教授曾向我提起大學島及輕軌列車,雷倩和周陽山曾在我車上談起金門之發展,現在正是時候,錯失此良機,再也沒了。
另外,海基會前秘書長黃怡騰曾在飛機上談起金門之土地政策和土地問題。
歸納以上之意見,金門之發展方向,大致有下列幾個重點:
一、學術的金門,以朱熹曾到金門講學為基礎,成立「朱子學院」,發展21世紀新儒學思想與華人崛起之支柱。
二、文化的金門:以閩南文化為基礎,輔之中原祭祖民俗,加入福建省文化廳,整合物質和非物質部分,一起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三、僑鄉的金門:以金廈泉為閩南文化之根本,發展出400年的台灣文化及100年的南洋華僑文化,將之串成不可分割的閩南文化。
四、戰地的金門:五十年來戰爭的實戰紀錄,比照法國之諾曼第及馬其諾防線、韓國之板門店,發展出金門之特色。
五、經濟的金門:以金門的地理位置之優勢和生態環境之美,一方面可發展在金廈生活圈扮演著互補之角色。同時,澳門作為中國大陸之賭場,每年2800萬觀光客之壓力,已呈飽和,若在中國大陸以外找一個類似澳門的地方,其有利條件是:一、非中國行政轄區,二、交通鄰近,最好可陸上或橋梁相通,三、土地之提供不成問題,金門有機會分擔澳門的一部分壓力,甚至取而代之,端看金門之取捨。此外,金門既有之特產,亦扮演極為重要的地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56
-
新書9折$405
-
新書9折$405
-
新書95折$428
-
新書$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