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行為經濟學是認知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的新領域,探討人在什麼認知之下做了什麼決定,不管是在臉書上按了「讚」,還是決定購買(或不買)某個東西,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也有經濟學的意義。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與普林斯頓認知心理學教授埃爾達‧夏菲爾聯手探索了「行為經濟學」, 在《匱乏經濟學》中,兩位作者回到了經濟學的基本命題:在資源有限的時候,人要如何根據需求與供給來做抉擇?在心理的層面上,人的經濟行為是一種「匱乏」 的表現,但是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供給被無限擴大,需求也被無限擴大,但是個人的資源並沒有相應提高,人的「匱乏感」因而大幅提昇。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於是,追趕「最後期限」(deadline) 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最後期限」能讓人集中精神,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大質量的工作,獲得「專注紅利」。但是,因為人把心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工作 上,忽略了長遠來看更重要的事。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以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這些問題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在背後,作者看到同樣的原因:人不斷處於匱乏之中。

  《匱乏經濟學》以「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案例,提供了理解的新方式,也告訴個人與組織要如何管理匱乏。
 
【名人媒體推薦】

  一位是行為經濟學家,加上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兩人在各自的領 域都是領頭羊,然後讓他們的創造心靈互相激盪,就一定會寫出一本好書。讀者眼前是一本充滿創見、易讀又發人深思的書。一個想在法律事務所晉升合夥人的單親 媽媽和一個把半數收入用在繳利息的農婦有什麼共通之處?答案就是「匱乏」。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匱乏以種種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推力》作者、芝 加哥大學教授  塞勒(Richard H. Thaler)
 
  兩位作者的合體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組合。他們試圖把科學的嚴謹與人類的困局結合起來……在我們的領域中,他們那心腦合一的出色組合,是我看過最優秀的。——《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一本非讀不可的重要書籍……。對於那些給自己挖了洞又爬不出來的人,尤其要把《匱乏經濟學》帶在身邊。──《波士頓環球報》
 
  這本書另闢蹊徑,探討貧窮對人的認知以及選擇能力的影響。──《華爾街日報》
 
  本書統整各家探討匱乏心智架構的理論,其範圍之廣、企圖心之大,尚屬少見。──《經濟學人》
 
  《匱乏經濟學》巧妙融會了故事與學術研究,讓讀者瞭解到匱乏的感受會窄化眼界、扭曲判斷。它對個人發展與公共政策極有啟發。──《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品克(Daniel H. Pink)
 
  那些想看書卻沒時間看書的人絕對要看這本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作者、哈佛大學教授  吉伯特(Daniel Gilber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森迪爾‧穆蘭納珊Sendhil Mullainathan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獲頒麥克阿瑟「天才」獎,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著迷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並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現實中,協助創立了非營利組織ideas42。工作之餘的嗜好包括打棒球、上Google瀏覽搜尋和修理古董濃縮咖啡機。

埃爾達‧夏菲爾 Eldar Shafir

  出生在以色列,長居美國,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開設決策、認知科學與行為經濟學的課程。他是ideas42的共同創立者兼科學總監。

  曾任判斷與決策學會會長(Society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羅瑟‧塞吉基金會行為經濟學圓桌會議(Russell Sage Foundation Behavioral Economics Roundtable)成員,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Research)資深研究員。他也是美國白宮與財政部顧問。夏菲爾是古根漢獎學金得主,被《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 Magazine)選為二○一三年「全球百大思想人物」(100 Leading Global Thinkers)。

譯者簡介

謝樹寬


  彰化員林人,一九六八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新聞節目製作人。喜歡跑步、看棒球、掛網路、填字遊戲。現任職某科技公司從事新媒體研究。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匱乏的思維模式
1.    聚焦與隧道效應
2.    認知頻寬稅負

第二部分 匱乏製造匱乏
3.    打包與寬鬆
4.    專業
5.    借貸與近視症
6.    匱乏陷阱
7.    貧窮

第三部分 針對匱乏的設計
8.    改善窮人的生活
9.    組織的匱乏管理
10.    每日生活中的匱乏

結語
致謝
 

導言  

忙到非寫不可的一本書


  既然說螞蟻是忙碌的工人,為什麼還能每逢野餐必不缺席?
  ——瑪麗・杜絲勒
  奧斯卡金獎影后

  我們寫作此書,因為我們忙到非寫不可。

  森迪爾對著埃爾達發牢騷。他的待做事項已經塞爆了時間表。進度距離完成的期限已經從「落後」階段發展到「極端嚴重落後」。會議不得不順勢重擬時程。電子郵箱裡該注意的訊息已多到滿出來。他可以想像自己母親老是接不到他電話的受傷表情。他的汽車行照已經過期。而且情況越變越糟。半年前擬定的國外研討會在當時似乎是個好主意,但如今看來卻未必。進度落後已經成了惡性循環。補登記汽車行照讓待做事項又多了一件。一個計劃案因為電子郵件延遲回覆而多走冤枉路;讓它重回正軌意味著更多的工作。生命中延遲未完成的事件堆積如山已陷入崩塌的危機。

  花時間哀嘆時間不夠,埃爾達已看出這其中的諷刺意味。但森迪爾似未完全領會,不為所動地描述他的脫身計劃。

  首先他決心力挽狂瀾。舊的承諾必須要履行,新承諾則可設法避免。他要對每個新的提案說不。對於舊的方案,他要一絲不苟地確實進行以避免更進一步的延誤。到頭來,這個緊縮措施必將顯現成效。待做事項會縮小到可控管的程度。唯有到那個時候他才會再考慮新的案子。而且他的再出發也必然將更加謹慎。答應「Yes」的情況會變少,而且事先會經過深思熟慮。這件事做起來不容易,卻是非做不可。

  擬定計劃讓人感覺愉快。這是必然的。伏爾泰老早就說過:「幻覺乃至高的歡樂。」

  一個星期之後,森迪爾又打電話過來:兩個同事正準備出一本書討論低收入美國人的生活情況。他說:「這實在是個好機會,我們應該可以寫一章。」他的聲音,根據埃爾達的回想,完全聽不出有諷刺的意思。

  不出預期,這一章「好到不應該放棄」,所以我們決定寫了。同樣不出預期,這又是一個錯誤,我們寫得匆匆忙忙而且進度延遲。不過沒有預期到的是,它是個有價值的錯誤,導出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連結,最終出現這本書。

謝誌

  本書寫作過程中的協助與好建議不曾受匱乏之苦。幾位令人讚嘆的同事們協助我們理念的構築並著手進行至為關鍵的研究,其中包括Chris Bryan, Lisa Gennetian, Anandi Mani, 和Jiaying Zhao。Anuj Shah為這個計劃案投注額外的心力,自始至終提供了美妙的洞見和具體的協助。我們也要特別感謝一群研究助理: Annie Liang與Shannon White孜孜不倦其充滿創意地找尋相關研究與圖表。

  Jessica Gross找尋了一些早期的資料,LilyJampo

主編的話

  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這個問題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消費最充裕的時代!只要口袋夠深、時間夠多,這個世界享受不完。

  弔詭的是,這也是匱乏感最為強烈的時代。在豐裕的物質之海,人因匱乏而窒息。

  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人為何總是在「最後期限」(deadline)之前才把事情完成?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
 

內容連載

*匱乏是一種思維模式
 
當我們告訴一位經濟學家,說我們正在研究匱乏時,他如此回答:「早就有一門關於匱乏的科學。你們應該也聽過。它就叫經濟學。」當然,他說的沒錯。經濟學就是在研究如何運用我們有限的管道和資源,來達成我們無止境的欲望;人與社會如何去管理實際生活上的匱乏。如果你花錢買一件新外套,你就沒有更多的錢可以上餐廳吃飯。如果政府把錢用在實驗性的前列腺癌治療研究,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的錢就要變少。
 
我們對匱乏的研究採取的是不同的處理方式。在經濟學中,匱乏是無所不在的。我們每個人的財富都是有限的;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也不可能買下全世界。不過我們認為,實質上的匱乏雖然無所不在,匱乏的感受卻並非如此。想像你在某一個上班日,你的行程表上排的會議不至於太緊湊,而待做清單的工作內容也在掌控範圍內。你可能把行程表之外多的時間用在吃午餐、開一場會議或是打電話給同事催他進度。現在,你再想像另一個上班天,你的行程表裡會議滿檔。你僅剩下的些許時間必須投入在一個已經延誤的計劃案。在這兩個情況裡,實際時間的多寡是一樣的。你有同樣的上班時數,而這個時間也都不足以把所有該做的活動做完。不過其中一個案例,會讓你敏銳感受到匱乏,感受到時間的有限;而另一個案例裡,即使你感受到匱乏,也只不過是距離還很久遠的現實。匱乏的感受與實質上的匱乏完全是兩回事。
 
這種匱乏感從何而來?實際生活中的侷限,當然是因素之一——我們戶頭裡的存款數、積欠的債務、需要完成的工作。不過同時也要看我們主觀認知中什麼是重要:我們心裡多想要將它完成?買某個東西到底有多重要?這類的欲求是由我們的文化、教養環境、甚至是基因學所塑造而成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7
    $160
  2. 二手書
    49
    $165
  3. 二手書
    53
    $179
  4. 二手書
    62
    $210
  5. 二手書
    63
    $214
  6. 二手書
    68
    $231
  7. 二手書
    71
    $240
  8. 新書
    79
    $269
  9. 新書
    79
    $269
  10. 新書
    79
    $269
  11. 新書
    79
    $269
  12. 新書
    9
    $306
  13. 新書
    9
    $306
  14. 新書
    $513
  15. 新書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