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的由來很簡單。過去3年來,關於機器人普及和人工智慧(AI)發展即將對經濟與社會造成衝擊的報導,如潮水般湧向我,遇到很多人和企業都表示非常關注AI領域,有些人更為此驚慌失措。關注的成員當中,顯然還不乏許多在頂尖AI公司裡從業的人,他們擔憂AI對人類可能造成的影響,但礙於職涯恐遭波及,不敢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的畏懼。
很明顯,AI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經濟問題之一,而且很可能成為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甚至可能吞沒我們所關心的一切。英國莎麗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物理學教授、英國科學協會(British Science Association)會長吉姆‧阿爾-卡利里(Jim
Al-Khalili)近日表示,AI是人類面臨到的最大問題,遠比「氣候變遷、全球貧窮、恐怖主義、流行病威脅和微生物抗藥性還要重要。姑且不論他的排序比較是否正確,例如拿AI與氣候變遷和恐怖主義相比,這樣會讓機器人和AI聽起來似乎一點好處也沒有。但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包含阿爾-卡利里教授本人)AI是有益於人類的。
所以無論這些含意是善是惡,我都想了解機器人和AI的發展,思考其可能帶來的後果,這本書就是我的調查結果。
在花了一年時間埋頭研究文獻資料後,我現在對於這個主題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但讀者無須擔心新知識把我變成極客(geek)。請放心,我沒有因此偏離自己的立場。我在沒有雄厚技術知識背景下研究了這個主題,實際情況或許更糟。在我潛心鑽研AI文獻之前,我的孩子們認為我有點科技恐懼症,而我也敢肯定,凱投巨集觀(Capital
Economics,我創立的公司)的員工也會毫不遲疑地同意這點。我唯一的優勢是經濟學知識,一生都在思考和撰寫與經濟相關的議題。
這項優勢對於理解本書的技術議題沒有帶來直接的好處,也沒有避免我被技術專家說的許多內容搞得暈頭轉向。現在或許能說自己已達到適當的理解程度,但其實我花了很長時間努力領會AI專家們在說什麼。
不過,缺乏先前的技術知識和理解是否有某種間接的優勢,可以抵銷明顯的劣勢?換角度想,至少我和我的大多數讀者處於同樣的起點,就跟我以前一樣,對該主題感到既受挫又困惑。
似乎每當文章出現「機器人」(robots)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兩個詞彙,就會湧現一堆科技碎語(technobabble)。要閱讀這些主題,就要讓自己沉浸在「技術」殿堂裡一片胡扯、驚嘆及崇拜之中。你可能淹沒在一陣語言鬆散、概念薄弱、推斷粗淺、晦澀難解的行話以及欠缺洞察力的洪流中,壟罩在某種理所當然的氛圍裡。
然而,科技界確實發生一些令人讚嘆的事情,不單是數位化程度提高,或是奈米技術、生物科技或3D列印技術,還有機器人跟AI的發展。在這場技術革命的盛大饗宴中,AI特別備受注目。AI可能帶來最大的益處,也可能對個人和整個社會構成最大的威脅,因為AI進入了人類領域,並讓人類開始反思「我們是誰」和「我們可能變成什麼」的根本問題。
我的任務不只是在技術的洪流中站穩腳跟,並確保讀者不會迷失其中,更重要的是,要在這片言過其實的汪洋中打撈寶貴的真相,並找尋對人類未來潛在的影響。AI的影響範圍涉及廣泛,因為AI專家不僅侷限於技術層面,亦涵蓋了經濟、社會結構、政治乃至於生命意義的各個層面。對每個人、每家企業及每個政府來說,這些專家的結論令人困惑又恐懼。
個人、企業及政府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看待及處理這些重大問題,本書將從一位經濟學家的背景、訓練和經驗提供有益的幫助,但最終立場,仍須交由讀者你來評斷。
不過,我必須強調,本書找不到關於技術細節、或機器人和AI本質的啟迪,有這類需求的讀者須另尋高明。這是一本關於機器人與AI對經濟影響的書,我試圖讓任何恐受其影響的人清楚了解這些後果、如何明確看待這些發展、如何明確做出選擇。這些問題非常重要,這裡的「任何人」其實就等於「所有人」。
這些問題相當複雜,牽涉到各種情況,未來的發展也無從而知,因此,無論這個主題探討得多麼透徹,都無法有確定的答案。在窺看未來時,只要睜大雙眼,盡其所能地理解情勢走向。
一如前面幾本著作,我認為這種不確定性並非無所作為的藉口。畢竟,每個人都要憑靠對未來的想法才能做出決定,不僅適用於企業和政府,也適用於個人身上。我們無法逃避不確定性、不能推遲所有決定直到事態明朗為止,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其所能去推敲預測。
當然,在研究和撰寫本書的期間,我欠了不少的人情。感謝羅伯‧耶利波(Robert Aliber)教授、安東尼‧庫拉基斯(Anthony Courakis)博士、朱利安‧傑索普(Julian Jessop)、加文‧莫利斯(Gavin Morris)、喬治‧德‧涅梅絲-基斯(George de Nemeskeri-Kiss)、丹尼爾‧歐布賴恩(Denis
O’Brien)博士、阿利亞‧薩莫克瓦諾娃(AlyaSamokhvalova)博士、克里斯托弗‧斯莫爾伍德(Christopher Smallwood)、馬汀‧韋伯(Martin Webber)以及傑佛瑞‧伍德(Geoffrey
Wood)教授,他們善心幫忙看過不同版本的內文並提供我意見。除了向他們致上最誠摯的感謝之外,也非常感謝2018年12月在維也納圓桌論壇的與會者和主辦單位奧地利銀行OeKB。
我很幸運擁有研究助理莫內利‧霍爾-哈里斯(Moneli Hall-Harris)的協助,他讓我的工作輕鬆許多。凱投巨集觀的許多工作人員提供了有益的數據和圖表,其他人也給予了批評建議,尤其感謝安德魯‧肯尼漢(Andrew Kenningham)、馬克‧普拉格奈爾(Mark Pragnell)、薇姬‧雷德伍(Vicky Redwood)、尼基塔‧薩亞(Nikita
Shah)以及尼爾‧薛琳(Neil Shearing)。此外,感謝凱投巨集觀允許我在本書介紹它近年來發表的一些研究成果,特別是第一章所涉及的主題範圍。
至於我在凱投巨集觀的工作和其它參與的一切事務,我的特助荷莉‧傑克森(Holly Jackson)在整理文字稿和提醒我不偏離正道方面都提供了無比珍貴的協助。
最後同樣重要的,我對我的家人(再次地)感到虧欠,他們包容我投入寫作而無暇顧及家人。
書中如有任何錯誤或疏漏,與以上或接下來提到的任何人無關,均由作者本人承擔所有責任。
羅傑‧布特爾
倫敦,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