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性敬上:行為經濟學家為你解答專業工作、消費生活、愛情婚姻的迷思

不理性敬上:行為經濟學家為你解答專業工作、消費生活、愛情婚姻的迷思
定價:320
NT $ 60 ~ 288
 

內容簡介

向人性的古怪、複雜、美妙致敬!
掌握不理性,生活更容易!

  繼《誰說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力量》,以及《誰說人是誠實的!》之後,暢銷書作家暨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將徹底改變我們看待自己心智以及行為的方式。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最新力作!
  ★《華爾街日報》「請問艾瑞利」(Ask Ariely)85篇專欄文章集結及10篇新的讀者投書,與《紐約客》雜誌知名插畫家哈菲利(William Haefeli)聯手合作,以社會科學回答生活上的各種疑難雜症。


  2012年,艾瑞利在《華爾街日報》開設「請問艾瑞利」(Ask Ariely)專欄,開放讀者投書,以駐報行為經濟學家的身分,回覆讀者各式各樣的問題。如:

  ‧身陷動盪不安的股市中,要做些什麼來保持冷靜?
  ‧讓人戒菸的最好方法是?
  ‧要怎樣才能在吃到飽的自助餐中回本?
  ‧有可能為一個人的靈魂訂價嗎?
  ‧你是否能為自己消費數千美元在勞力士上的行為合理化?

  本書收錄了發表及未發表過的專欄文章,並配上知名插畫家哈菲利的插畫作品,哈菲利的插畫更添書中答覆的深度與廣度。

  關於世俗瑣碎的惱人問題,艾瑞利的解答,有些能讓你輕鬆一笑而過,有些能為你打開理解問題的新觀點。本書能讓讀者在笑過讀過之後,更能以全然不同的角度,深層思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

★各界熱情推薦!

  美聯社、出版觀察網站Shelf Awareness、ABC News、《丹佛郵報》、
  安東尼‧羅賓(Anthony Robbins),暢銷書《激發心靈潛力》(Unlimited Power)作者、
  美國潛能大師阿爾文‧羅斯(Al Roth),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特里‧瓊斯(Terry Jones),導演、演員、作家
  泰勒‧科文(Tyler Cowen),《再見,平庸世代》作者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親愛的臥底學家》作者

專家推薦

  「人類大腦是世上最難解的謎團之一。試圖了解大腦的複雜性,並藉此改善我們的行為,更是社會面對的主要挑戰。在本書中,艾瑞利與我們分享這些謎團,並提供工具,讓我們盡快完成改善行為的挑戰。」—安東尼‧羅賓(Anthony “Tony” Robbins),暢銷書《激發心靈潛力》(Unlimited Power)作者、美國潛能大師

  「全身70%皮膚燒燙傷、三年的醫院生活,以及數十年社會科學的實驗研究,對於生活,艾瑞利有著與眾不同的觀點與見解。在這本有趣的書中,艾瑞利針對廣大讀者所提出的各式各樣問題,提出有見地的建議。我很喜歡這本書。」—特里‧瓊斯(Terry Jones),導演、演員、作家

  「艾瑞利善於觀察人性的弱點。他的建議有趣、善解人意,且有理有據。我的建議是:讀它、享受它,然後好好思考。」—艾文‧羅斯(Al Roth),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佛大學經濟系教授

  「艾瑞利無疑是你所見過最具挑釁、最有趣,同時也是能給出最適當建議的專欄作家,無論你的問題是工作、愛情生活、孩子,或是你那腦人的惡鄰居。」—泰勒‧科文(Tyler Cowen),《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作者,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主任

  「沒有人能比丹‧艾瑞利更能解決你的問題。他是深諳人類理性與不理性的大師,絕對夠格為身在任何處境的人們提供建議。這是本有趣、令人讀來愛不釋手,能改變生活的好書。」—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艾瑞利 Dan Ariely


  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高階後見之明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Hindsight)創辦人。其研究常發表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等重要媒體。著有《誰說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力量》、《誰說人是誠實的!》,均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現居北卡羅萊納州。

繪者簡介

威廉‧哈菲利(William Haefeli)


  享譽全球的漫畫家,服務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作品亦常發表於國際其他媒體。哈菲利擁有杜克大學心理學學位,以及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學位。

譯者簡介

連育德


  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所畢業,曾任東吳大學口筆譯兼任講師、證券業內部譯者。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檢定通過,亦曾獲梁實秋翻譯評審獎,譯有《第一眼就看出問題》、《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自造者時代》、《什麼才是最難的事?》、《Google超級用人學》等書。
 

目錄

前言

《華爾街日報》「請問艾瑞利」精彩專欄文章集結
當習慣變成壓力
拒絕的藝術與喜悅
Netflix不滿足
節食
借錢不還
婚姻與經濟模型
社群網站與社會規範
麝香貓咖啡這檔事
婚戒大小
背叛與告密
多樣化有助回憶
擁擠場所的好處
請人給意見,不收錢的那種
大蒜效應
施捨窮人
祖父母與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上廁所鬥智
八卦是社會協調機制
友達以上,結婚未滿
邊跑步邊思考
完成工作的快樂
一心多用的藝術
打電話回家
敬酒與一百分的迷信
搭訕台詞與讚美
誤把苦勞當功勞
痛苦與共通的人性
高檔車
穿著隨性
探索未知
戀情試水溫
離婚與好決定
理專行不行
公平正義與松鼠偷食
社交生活與網路
約會與招募的預期
學習提升決策力(盡量啦)
預期的力量
安全距離
完美的禮物
吃東西與生小孩
有用的抱怨
價格與搶標
壓力轉移與照顧長者
好運來自不停嘗試
襪子與靈異心理學
什一稅
中年危機
偷情與不在場證明
早餐的遺憾
夜間活動
為人父母
共同帳戶
酒國戰場
塞車善行
空等
丟銅板決定
垃圾規範
加深抽菸的危機感
人生冒險如投資
不理性行為看質不看量
「助人」退休
知錯不報
真實我與理想我
分開結帳
釘書機與銅板
花時間運動
記憶
書籍與有聲書
靈魂與帕斯卡賭注
公開價格
學科與老師
自制力
凡事求平衡
浪費時間做決定
吃到飽自助餐的投資報酬率
問對問題
甜甜圈與自由意志
新年新希望
炒股心情
通勤與適應
把乾衣機當飛機
升遷與進步假象
眼不見為淨
預估快樂

新的讀者投書與建議
知識的詛咒
不「性」福
老鼠與市場
輕鬆一下又何妨
縮水與誠實
高跟鞋
建立規則,克服負面訊號
報稅與猶太教誡命
公牛服務
損失趨避與運動賽事

謝詞
標籤字詞目錄
 

前言

  有個可能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說我懂得觀察人性、分析人性,應該跟當年那場意外脫不了關係。當時我還只是十幾歲的年輕人,卻被人生擺了一道,全身約有七成面積遭到三度灼傷,住院近三年,每天過著痛不欲生的日子。成效不彰的醫療體系讓我一再失望,也因為傷疤遍布全身,不管到哪裡做什麼事,我總是覺得格格不入。先是傷勢,再加上事後對生活的影響,所以我才說這些經歷使得我更懂得洞察人性,也是我投入社會科學的原因。

  請大家別誤會了。我並不是在說,為了成為心理學家,身體再痛苦、心理再煎熬都值得。只能說,那場意外、住院那幾年、背負著傷疤與殘疾的生活,都成了我百感交集的人生經驗,讓我能拿著放大鏡觀察人性,看到人生的莫大痛苦,有人重新站起來,有人卻一蹶不振。我接受過各種不同的醫療過程,也經歷過奇奇怪怪的人際互動。躺在病床上,我看著其他人正常過日子、納悶著人類習慣、思考著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做或不那麼做。

  即使出了院,傷疤與疼痛仍在,再加上得穿醜陋的護具和從頭包到腳的壓力衣,我還是覺得離正常生活好遠。重回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現實生活,我也跟著擴大觀察角度。生活的日常瑣事如買東西、開車、當義工、同事互動、冒險行事、爭論吵架、輕率行徑等等,都成了我的觀察焦點。當然,感情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也沒忽視。

  基於這樣的人生視角,我選擇投入心理學研究。沒多久,我的生活與學術工作變得密不可分。我記得當初曾服用安慰劑治療疼痛,所以做相關實驗,希望進一步了解疼痛治療的預期心理。我記得住院時聽到壞消息的心情,所以想摸索出怎麼跟病患說壞消息最好。有許多議題橫跨了我個人生活與工作的界線,久而久之,我愈來愈了解自己為何會做出哪些決定,生活周遭的人又為何有哪些行為。這已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重生之後的我致力於研究人性,尤其聚焦在你我為何會犯錯,又該如何決定與行動,才會有更好的成果。

  撰寫相關議題的學術論文多年後,我開始以生活化的筆觸分享研究成果與心得。或許是提到我的研究乃出於個人慘痛經驗,很多人開始與我分享他們自己的難題。有些人會提出一段經驗,想知道是否能以某個社會科學理論來解釋,但大多數人問的,都與個人的困境和決定有關。

  努力回覆大家的疑問之餘,我漸漸發現,有些問題屬於人人都有興趣的範疇,於是2012年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成立「請問艾瑞利」(Ask Ariely)專欄,在提問者的同意下,回答一些比較大方向的問題。各位手上這本書,內容有的出自專欄,答覆經刪減或補充過,有的則是之前尚未出版的問答。最重要的是,本書還附上知名插畫家哈菲利(William Haefeli)的作品。我個人認為,他的插畫使得書中答覆更添深度與廣度。

  好,報告完畢。除了我的專業之外,我會不會因為人生經歷比較不同,提供的建議就更寶貴、更精準、更有參考價值呢?就請看倌自行評斷了。

不理性敬上
艾瑞利
 

內容連載

丟銅板決定

親愛的艾瑞利:

遇到難以決定的事物時,你有什麼大致的建議嗎?我想買車已經想很久了,但就是打不定主意。

──約翰

算你幸運,有個法寶能夠解決你的難題,而且你已經有了,那就是:銅板。人頭面代表A款車,數字面代表B款車,然後把硬幣拋到空中,看銅板落地後翻到哪一面,讓上天幫你做決定,但我猜銅板還沒掉下來之前,你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拉大層次來看,如果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還是不知道哪個選項最好,表示每個選項的整體價值都大同小異。這不是說每個選項都一樣,而是它們的價值相差不大,很難分辨出孰好孰壞。畢竟,要是很好分辨的話,我們早就下決定了。

既然知道各選項的價值差不多,勢必要考量時間的機會成本。為了不浪費更多時間在這件事上,我們必須逼自己拿定主意,這時銅板就派上用場。銅板一旦離手,我們就得自問到底希望銅板落在哪一面、正視我們的偏好、不再三心兩意。

書籍與有聲書

親愛的艾瑞利:

我身邊偶爾會有人討論最近看過的書,我雖然知道內容,卻不太敢加入討論,因為我是聽有聲書版本。我為什麼會覺得聽有聲書沒面子?第二我想問,該怎麼辦?

──寶拉

我們的聽力和理解力在小時候養成,因此記不得以前聽懂別人說的話曾經是一大挑戰。反觀閱讀與寫作能力,卻是我們長大一點後才學的技巧,學習過程剛開始的痛苦掙扎,我們還歷歷在目。因為這樣的差別,大家容易覺得讀比聽更難,更值得驕傲。

我給妳的第一個建議是,要知道這樣的邏輯未必正確,讀得懂未必比聽得懂更厲害。兩者甚至應該對調才對。看到你的問題後,我特別去買了一本有聲書,搭長途飛機時拿來聽。結果發現書用聽的比用看的更難──不過我聽的是諷刺小說作家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可能內容真的比較艱澀。

我第二個建議是:把妳的感受換句話說。例如,如果討論到妳喜歡的書,不妨說:「我很享受那本書。」就不必說那本書很好看;如果是比較生硬的書,則可以說:「那本書有難度。」就不必說那本書很難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9
    $60
  2. 二手書
    47
    $150
  3. 新書
    7
    $225
  4. 電子書
    75
    $240
  5. 新書
    79
    $253
  6. 新書
    79
    $253
  7. 新書
    79
    $253
  8. 新書
    79
    $253
  9. 新書
    85
    $272
  10. 新書
    88
    $282
  11.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