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學術力作,首次將《三國演義》的成書、文本與傳播作為一個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整體,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考察與研究,力圖在中國文化流變的大背景上,探求這一文學和社會精神現象的形成機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蘊與美學特質,揭示其文化史意義,進而從特定角度與側面觀照中華民族追求真善美的心路歷程,總結中國長篇小說演進的某些規律性內容。中編四章為文本研究,著重剖析《三國演義》的文化意蘊與人物美學特質,也探討了其虛實藝術的獨創模式與成功經驗。
本書特色
本書立意新穎,構架恢弘,視野開闊,資料豐贍,論證嚴謹精當,時有精闢之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多有創新,是《三國演義》與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新收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關四平
祖籍山東省平度市,1953年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1987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四平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上用力尤勤。著作主要有:《后妃的命運》(1991年)、《中國古代文學叢論》(1999年)、《三國演義源流研究》(初版於2001年,再版於2003年,2009年出修訂三版)、《唐代小說文化意蘊探微》(2012年)、《中國古代禁毀小說漫話》(合著,1999年)。校點有:周曰校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合作,1994年)、《中國才子佳人小說精選》(合作,1994年)、《太平廣記》(合作,1995年)。此外,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紅樓夢學刊》、《明清小說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社會兼職主要有: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西遊記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戲曲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文學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紅樓夢學會祕書長。
關四平
祖籍山東省平度市,1953年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1987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四平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上用力尤勤。著作主要有:《后妃的命運》(1991年)、《中國古代文學叢論》(1999年)、《三國演義源流研究》(初版於2001年,再版於2003年,2009年出修訂三版)、《唐代小說文化意蘊探微》(2012年)、《中國古代禁毀小說漫話》(合著,1999年)。校點有:周曰校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合作,1994年)、《中國才子佳人小說精選》(合作,1994年)、《太平廣記》(合作,1995年)。此外,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紅樓夢學刊》、《明清小說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社會兼職主要有: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西遊記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戲曲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文學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紅樓夢學會祕書長。
目錄
第一章 作家創作研究
第一節 羅貫中生平思想考論
一、生平事蹟考
二、思想傾向論
第二節 接受與創造之關係論
一、多層面接受之集大成
二、萬方為我用的新創造
第三節 創作矛盾的辯證處理
一、兩把評價尺度的矛盾統一
二、忠義道德觀念的衝突整合
三、意識與潛意識的表裡互滲
第二章 文化意蘊探微
第一節 思想內涵的動態考索
一、主題研究審視
二、思想內涵縱觀
第二節 理想人格的文化透視
一、理想人格的構成形態
二、理想人格的審美價值
三、理想人格的認識意義
第三節 道德情感的表裡一體
一、道德與情感的辯證關係
二、忠義道德內的情感蘊含
三、道德強化與情感的弱化
第四節 悲劇意蘊的人性深度
一、蜀漢英雄悲劇類型及個性色彩
二、各色人物哀情宣洩的悲劇意味
三、作者、人物與讀者的心靈共鳴
第五節 君臣關係的理想範型
一、君臣關係的多種形態
二、蜀漢君臣的范型意義
三、理想範型的審美價值
四、文化淵源與歷史局限
第六節 人生道路的艱難選擇
一、 入仕方式:以登門相請為高
二、 建功途徑:以獻策得中為能
三、 人生歸宿:以功成身全是求
四、 歸隱林泉:以儒道思想互補
五、 作者心態:以悲憫期待為主
第三章 人物美學新論
第一節 形象系統的宏觀建構
一、歷史原型與藝術建構
二、地域集團形象系列論
三、社會職能形象系列論
第二節 主要人物性格構成論
一、三位一體的「化合」形態
二、「前後相侔」與「前後異態」
三、性格構成比例的失衡
第三節 奇中寓真的美學特徵
一、情節奇.性格真.情理實
二、理論意義與美學價值
三、比較中見其典範意義
第四節 「多層展現」法的美學效應
一、美學內涵與藝術實踐
二、因人而異的多變形態
三、尚奇傳統與初創痕跡
第五節 比較美學的多層面運用
一、外貌與性格的表裡對比
二、相似性格的「犯而能避」
三、行為方式比較中見個性
第四章 虛實藝術研究
第一節 虛實理論之爭溯源
一、崇實與尚虛兩派之爭
二、虛實之爭的史傳淵源
第二節 虛實藝術規律探索
一、諸家觀點的歷史回顧
二、虛實形態的多層透視
三、虛實處理的兩點失誤
第一節 羅貫中生平思想考論
一、生平事蹟考
二、思想傾向論
第二節 接受與創造之關係論
一、多層面接受之集大成
二、萬方為我用的新創造
第三節 創作矛盾的辯證處理
一、兩把評價尺度的矛盾統一
二、忠義道德觀念的衝突整合
三、意識與潛意識的表裡互滲
第二章 文化意蘊探微
第一節 思想內涵的動態考索
一、主題研究審視
二、思想內涵縱觀
第二節 理想人格的文化透視
一、理想人格的構成形態
二、理想人格的審美價值
三、理想人格的認識意義
第三節 道德情感的表裡一體
一、道德與情感的辯證關係
二、忠義道德內的情感蘊含
三、道德強化與情感的弱化
第四節 悲劇意蘊的人性深度
一、蜀漢英雄悲劇類型及個性色彩
二、各色人物哀情宣洩的悲劇意味
三、作者、人物與讀者的心靈共鳴
第五節 君臣關係的理想範型
一、君臣關係的多種形態
二、蜀漢君臣的范型意義
三、理想範型的審美價值
四、文化淵源與歷史局限
第六節 人生道路的艱難選擇
一、 入仕方式:以登門相請為高
二、 建功途徑:以獻策得中為能
三、 人生歸宿:以功成身全是求
四、 歸隱林泉:以儒道思想互補
五、 作者心態:以悲憫期待為主
第三章 人物美學新論
第一節 形象系統的宏觀建構
一、歷史原型與藝術建構
二、地域集團形象系列論
三、社會職能形象系列論
第二節 主要人物性格構成論
一、三位一體的「化合」形態
二、「前後相侔」與「前後異態」
三、性格構成比例的失衡
第三節 奇中寓真的美學特徵
一、情節奇.性格真.情理實
二、理論意義與美學價值
三、比較中見其典範意義
第四節 「多層展現」法的美學效應
一、美學內涵與藝術實踐
二、因人而異的多變形態
三、尚奇傳統與初創痕跡
第五節 比較美學的多層面運用
一、外貌與性格的表裡對比
二、相似性格的「犯而能避」
三、行為方式比較中見個性
第四章 虛實藝術研究
第一節 虛實理論之爭溯源
一、崇實與尚虛兩派之爭
二、虛實之爭的史傳淵源
第二節 虛實藝術規律探索
一、諸家觀點的歷史回顧
二、虛實形態的多層透視
三、虛實處理的兩點失誤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作家創作研究
第一節 羅貫中生平思想考論
一、生平事蹟考
羅貫中的出現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大幸事,他創作出了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它不僅是中國古典名著,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名著,為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有相當傑出的貢獻。如此這般的偉大作家,其生平事蹟卻記載甚少,且眾說紛紜。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國志演義》文本,在前人與時賢研究羅貫中成果的基礎上,對其生平事蹟略考之如下:
(一)明清時期的記載。
明代一些文人,如郎瑛、高儒、田汝成、王圻、林瀚、胡應麟、楊爾曾,與清代的周亮工、雷琳、顧苓、徐渭仁等人,都記有羅貫中的簡況。綜其所述,可知下列的基本資料:羅貫中,名本,字貫中,錢塘(杭州)人。他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並參與了《水滸傳》的創作。這些資料雖不多,但貢獻頗大,它確鑿無疑地證明了,羅貫中真有其人,且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由此奠定了羅貫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再者,確定了他是錢塘人,雖不一定生於此,但在此處住過當無問題。
(二)二十世紀的新發現。羅貫中生平事蹟有關資料的新發現主要有三次:
二十世紀二○年代末,天一閣舊藏明藍格鈔本《錄鬼簿續編》被鄭振鐸等人發現了,上面記有羅貫中的小傳,全文為:
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風雲會〉(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連環諫〉(忠正孝子連環諫)
〈蜚虎子〉(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發現,是迄今所知有關羅貫中生平最早、最全面、最可信的記載,它告訴人們,羅貫中是一位雜劇家、散曲家和詩人,其作品有「清新」的風格。雖然未提到《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小說的創作,頗令人遺憾,但還是可以看出他多方面的文學才能,可以作為其小說創作的旁證。「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與「湖海散人」相印證,說明他在「亂世英雄起四方」的元末曾浪跡湖海,漂泊四方。「與人寡合」又說明他孤芳自賞的傲僻性格。
第一節 羅貫中生平思想考論
一、生平事蹟考
羅貫中的出現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大幸事,他創作出了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它不僅是中國古典名著,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名著,為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有相當傑出的貢獻。如此這般的偉大作家,其生平事蹟卻記載甚少,且眾說紛紜。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國志演義》文本,在前人與時賢研究羅貫中成果的基礎上,對其生平事蹟略考之如下:
(一)明清時期的記載。
明代一些文人,如郎瑛、高儒、田汝成、王圻、林瀚、胡應麟、楊爾曾,與清代的周亮工、雷琳、顧苓、徐渭仁等人,都記有羅貫中的簡況。綜其所述,可知下列的基本資料:羅貫中,名本,字貫中,錢塘(杭州)人。他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並參與了《水滸傳》的創作。這些資料雖不多,但貢獻頗大,它確鑿無疑地證明了,羅貫中真有其人,且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由此奠定了羅貫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再者,確定了他是錢塘人,雖不一定生於此,但在此處住過當無問題。
(二)二十世紀的新發現。羅貫中生平事蹟有關資料的新發現主要有三次:
二十世紀二○年代末,天一閣舊藏明藍格鈔本《錄鬼簿續編》被鄭振鐸等人發現了,上面記有羅貫中的小傳,全文為:
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風雲會〉(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連環諫〉(忠正孝子連環諫)
〈蜚虎子〉(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發現,是迄今所知有關羅貫中生平最早、最全面、最可信的記載,它告訴人們,羅貫中是一位雜劇家、散曲家和詩人,其作品有「清新」的風格。雖然未提到《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小說的創作,頗令人遺憾,但還是可以看出他多方面的文學才能,可以作為其小說創作的旁證。「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與「湖海散人」相印證,說明他在「亂世英雄起四方」的元末曾浪跡湖海,漂泊四方。「與人寡合」又說明他孤芳自賞的傲僻性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58
-
新書85折$170
-
新書9折$180
-
新書95折$190
-
新書95折$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