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是中國古代文史名著,是從戰國到秦、漢間縱橫家遊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彙編。《戰國策》全書共有460章,本書選取十分之一文字加以註譯和評析,希望能對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擴大知識領域、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裨益。
1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文史名著,是了解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必讀經典。
2 精選45篇文章,均為《戰國策》中具有代表性、廣為後世傳頌的名篇。
3 古文部分附註釋、譯文,方便讀者領會文章要義,並附相關“擴展閱讀”。
4 在充分尊重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從當代人的視角出發,對文段精髓加以討論解讀,以喚起讀者更多的思索和體悟。
目錄
導言……i
蘇秦以連橫說秦……1
張儀司馬錯論伐韓蜀……8
范雎以遠交近攻說秦王……15
或說秦王毋恃強而驕……21
甘羅說張唐相燕……27
齊人諫靖郭君城薛……33
段干綸說齊王救趙……37
鄒忌諷齊王納諫……41
陳軫為齊說昭陽……46
蘇秦諫止孟嘗君入秦……51
魯仲連諫孟嘗君逐客……55
馮諼客孟嘗君……59
趙威后問齊使……66
齊人譏田駢不仕……71
魯仲連論田單攻狄不下……74
齊君王后之賢……78
江乙論北方畏昭奚恤……83
江乙論楚俗……86
莫敖子華論憂社稷之臣……89
蘇子論進賢……95
鄭袖讒魏美人……99
莊辛論幸臣亡國……103
不死之藥……109
魏加論臨武君不可將……112
汗明見春申君……116
李園進女弟於春申君……121
趙韓魏三家滅知伯……127
馮亭嫁禍於趙……132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137
樂毅為趙畫易地之策……143
虞卿阻割六城與秦……147
魯仲連義不帝秦……153
觸龍說趙太后……159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166
吳起與魏武侯論河山之險……169
公叔痤薦公孫鞅……174
惠施勸魏王朝齊……177
秦楚攻魏圍皮氏……181
孫臣諫魏王割地……185
季梁諫魏攻邯鄲……189
唐且說信陵君……192
唐且不辱使命……195
史疾為韓使楚……200
段干越人說新城君……203
燕昭王復國求賢……206
蘇秦以連橫說秦……1
張儀司馬錯論伐韓蜀……8
范雎以遠交近攻說秦王……15
或說秦王毋恃強而驕……21
甘羅說張唐相燕……27
齊人諫靖郭君城薛……33
段干綸說齊王救趙……37
鄒忌諷齊王納諫……41
陳軫為齊說昭陽……46
蘇秦諫止孟嘗君入秦……51
魯仲連諫孟嘗君逐客……55
馮諼客孟嘗君……59
趙威后問齊使……66
齊人譏田駢不仕……71
魯仲連論田單攻狄不下……74
齊君王后之賢……78
江乙論北方畏昭奚恤……83
江乙論楚俗……86
莫敖子華論憂社稷之臣……89
蘇子論進賢……95
鄭袖讒魏美人……99
莊辛論幸臣亡國……103
不死之藥……109
魏加論臨武君不可將……112
汗明見春申君……116
李園進女弟於春申君……121
趙韓魏三家滅知伯……127
馮亭嫁禍於趙……132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137
樂毅為趙畫易地之策……143
虞卿阻割六城與秦……147
魯仲連義不帝秦……153
觸龍說趙太后……159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166
吳起與魏武侯論河山之險……169
公叔痤薦公孫鞅……174
惠施勸魏王朝齊……177
秦楚攻魏圍皮氏……181
孫臣諫魏王割地……185
季梁諫魏攻邯鄲……189
唐且說信陵君……192
唐且不辱使命……195
史疾為韓使楚……200
段干越人說新城君……203
燕昭王復國求賢……206
序
導言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文史名著,是從戰國到秦、漢間縱橫家遊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彙編。
戰國時期,中國歷史發生劇烈變化。由春秋時期的小國林立變為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爭雄。於是有人專門研究外交策略,講究如何揣摩人主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腕,約結盟國,孤立和打擊敵國,時人稱為縱橫家。縱橫家對遊說之術非常重視,為了切磋說動人君的技藝,他們不斷地收集材料,儲以備用,有的親自擬作,以資練習,《戰國策》中的許多篇章就是這樣產生的。
縱橫家們所寫的權變故事和遊說之辭,大體可分作兩類:一類屬於早期作品,寫作時間距所涉及事件發生的時代不遠,雖然文采較遜,但內容大致符合歷史事實,《戰國策》中的許多中短篇說辭都屬於這一類;另一類是晚出的摹擬之作,寫作時間距所擬託的時代已遠,擬作者對史實已感到茫然,其中許多都是託喻之言、虛構之事,目的只是在於練習雄辯,不能當作史實看待。《戰國策》中的許多長篇說辭,如有名的蘇秦、張儀以合縱、連橫遊說各國之辭,大都屬於這類。
西漢末年,光祿大夫劉向奉詔校書,見到了皇家圖書館中許多記載縱橫家說辭的寫本,內容龐雜,編排體例不一,文字也錯亂難讀。他所見到的有六種本子,有《國策》、《國爭》、《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幾種不同的名稱。劉向認為這些都是戰國時遊士輔佐任用他們的國家提出的策謀,應稱為《戰國策》。他按照國別,略以時間編次,定為三十三篇。《戰國策》在流傳過程中,經過許多次傳抄和翻刻,今天所見到的通行本《戰國策》,為南宋人姚宏搜集整理的版本,通稱「姚本」。它的構成情況是:東周策一卷,西周策一卷,秦策五卷,齊策六卷,楚策四卷,趙策四卷,魏策四卷,韓策三卷,燕策三卷,宋、衛策一卷,中山策一卷。共十二個國別,三十三卷。
《戰國策》的價值,從史學方面看,戰國時期,波翻雲詭,策士縱橫,政治、軍事和外交鬥爭錯綜複雜。但我們在研習這段歷史時,卻感到材料異常缺乏,其原因一是當時各國對文獻的銷毀,更為嚴重的是秦始皇焚書,六國的史籍是焚燒的重點,竹帛煙消,典籍散亡,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戰國二百數十年間的歷史,全靠《戰國策》保存了一個梗概,這是極其難得的。我們今天去古已遠,尤其應該珍視。
在文學方面,《戰國策》也是千古傳誦的名著,歷代許多知名的文學家都受其影響,從中汲取了寶貴的營養。本書創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各種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在語言方面,《戰國策》的文風別具一格,鋪張揚厲,雄渾恣肆,行文波瀾起伏,筆勢縱放,絕無平鋪直敘之筆;《戰國策》中還運用了許多寓言,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南轅北轍」、「驚弓之鳥」等等,如今它們已經變成成語,廣為人們使用。
《戰國策》全書共有四百六十章,這裏選取十分之一文字加以註譯和評析,希望能對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擴大知識領域、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裨益。
此外,還需附帶說明的有兩點:
一、各章的標題都是編選者加上的。
二、據文義校訂增入的字加「[ ]」、刪去的字加「[ ]」。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文史名著,是從戰國到秦、漢間縱橫家遊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彙編。
戰國時期,中國歷史發生劇烈變化。由春秋時期的小國林立變為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爭雄。於是有人專門研究外交策略,講究如何揣摩人主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腕,約結盟國,孤立和打擊敵國,時人稱為縱橫家。縱橫家對遊說之術非常重視,為了切磋說動人君的技藝,他們不斷地收集材料,儲以備用,有的親自擬作,以資練習,《戰國策》中的許多篇章就是這樣產生的。
縱橫家們所寫的權變故事和遊說之辭,大體可分作兩類:一類屬於早期作品,寫作時間距所涉及事件發生的時代不遠,雖然文采較遜,但內容大致符合歷史事實,《戰國策》中的許多中短篇說辭都屬於這一類;另一類是晚出的摹擬之作,寫作時間距所擬託的時代已遠,擬作者對史實已感到茫然,其中許多都是託喻之言、虛構之事,目的只是在於練習雄辯,不能當作史實看待。《戰國策》中的許多長篇說辭,如有名的蘇秦、張儀以合縱、連橫遊說各國之辭,大都屬於這類。
西漢末年,光祿大夫劉向奉詔校書,見到了皇家圖書館中許多記載縱橫家說辭的寫本,內容龐雜,編排體例不一,文字也錯亂難讀。他所見到的有六種本子,有《國策》、《國爭》、《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幾種不同的名稱。劉向認為這些都是戰國時遊士輔佐任用他們的國家提出的策謀,應稱為《戰國策》。他按照國別,略以時間編次,定為三十三篇。《戰國策》在流傳過程中,經過許多次傳抄和翻刻,今天所見到的通行本《戰國策》,為南宋人姚宏搜集整理的版本,通稱「姚本」。它的構成情況是:東周策一卷,西周策一卷,秦策五卷,齊策六卷,楚策四卷,趙策四卷,魏策四卷,韓策三卷,燕策三卷,宋、衛策一卷,中山策一卷。共十二個國別,三十三卷。
《戰國策》的價值,從史學方面看,戰國時期,波翻雲詭,策士縱橫,政治、軍事和外交鬥爭錯綜複雜。但我們在研習這段歷史時,卻感到材料異常缺乏,其原因一是當時各國對文獻的銷毀,更為嚴重的是秦始皇焚書,六國的史籍是焚燒的重點,竹帛煙消,典籍散亡,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戰國二百數十年間的歷史,全靠《戰國策》保存了一個梗概,這是極其難得的。我們今天去古已遠,尤其應該珍視。
在文學方面,《戰國策》也是千古傳誦的名著,歷代許多知名的文學家都受其影響,從中汲取了寶貴的營養。本書創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各種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在語言方面,《戰國策》的文風別具一格,鋪張揚厲,雄渾恣肆,行文波瀾起伏,筆勢縱放,絕無平鋪直敘之筆;《戰國策》中還運用了許多寓言,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南轅北轍」、「驚弓之鳥」等等,如今它們已經變成成語,廣為人們使用。
《戰國策》全書共有四百六十章,這裏選取十分之一文字加以註譯和評析,希望能對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擴大知識領域、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裨益。
此外,還需附帶說明的有兩點:
一、各章的標題都是編選者加上的。
二、據文義校訂增入的字加「[ ]」、刪去的字加「[ ]」。
繆文遠
內容連載
蘇秦以連橫説秦
蘇秦始將連橫説秦惠王曰1:「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2,北有胡貉、代馬之用3,南有巫山、黔中之限4,東有肴、函之固5。田肥美,民殷富6,戰車萬乘,奮擊百萬7,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8,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9,兵法之教10,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11,不可以誅罰12;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13,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14,願以異日。」……
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15,黑貂之裘弊16,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17,負書擔橐18,形容枯槁19,面目犁黑20,狀有歸色21。歸至家,妻不下紝22,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23,陳箧數十24,得太公《陰符》之謀25,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26。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27,血流至(足)〔踵〕28。曰:「安有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29,見説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30。趙王大悦,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31,錦繡千純32,白璧百雙33,黃金萬溢34,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秦策一》)
【説文解字】
1蘇秦(?—前284):字季子,戰國時東周洛陽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連橫:秦國聯合東方的某一國,攻打其他的國家。 説(○粵seoi3○普shuì):遊説。戰國時策士們用談話説動國君採納自己的主張。 秦惠王:名駟,前337—前311年在位。
2巴、蜀:地名,巴指今重慶一帶,蜀指今四川西部。 漢中:地名,今陝西南部及湖北西部。 利:富饒。
3胡貉(○粵hok6○普hé):北方遊牧民族,分佈在今內蒙古南部。代馬:地名,代郡、馬邑,在今山西東北部。 用:資財。
4巫山:山名,今重慶巫山東。 黔中:郡名,今湖南西部常德地區一帶及貴州東北部。 限:險阻。
5肴(○粵ngaau4○普xiáo):或作「崤」「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寧北。 函:關名,即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
蘇秦始將連橫説秦惠王曰1:「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2,北有胡貉、代馬之用3,南有巫山、黔中之限4,東有肴、函之固5。田肥美,民殷富6,戰車萬乘,奮擊百萬7,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8,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9,兵法之教10,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11,不可以誅罰12;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13,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14,願以異日。」……
説秦王書十上而説不行15,黑貂之裘弊16,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17,負書擔橐18,形容枯槁19,面目犁黑20,狀有歸色21。歸至家,妻不下紝22,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23,陳箧數十24,得太公《陰符》之謀25,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26。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27,血流至(足)〔踵〕28。曰:「安有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29,見説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30。趙王大悦,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31,錦繡千純32,白璧百雙33,黃金萬溢34,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秦策一》)
【説文解字】
1蘇秦(?—前284):字季子,戰國時東周洛陽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連橫:秦國聯合東方的某一國,攻打其他的國家。 説(○粵seoi3○普shuì):遊説。戰國時策士們用談話説動國君採納自己的主張。 秦惠王:名駟,前337—前311年在位。
2巴、蜀:地名,巴指今重慶一帶,蜀指今四川西部。 漢中:地名,今陝西南部及湖北西部。 利:富饒。
3胡貉(○粵hok6○普hé):北方遊牧民族,分佈在今內蒙古南部。代馬:地名,代郡、馬邑,在今山西東北部。 用:資財。
4巫山:山名,今重慶巫山東。 黔中:郡名,今湖南西部常德地區一帶及貴州東北部。 限:險阻。
5肴(○粵ngaau4○普xiáo):或作「崤」「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寧北。 函:關名,即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69折$192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2
-
新書85折$238
-
新書9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