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天堂的巴士

開往天堂的巴士
定價:260
NT $ 229 ~ 234
  • 作者:魯益師
  • 原文作者:C. S. Lewis
  • 譯者:魏啟源
  • 出版社:校園書房
  • 出版日期:2014-09-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83988
  • ISBN13:9789861983981
  • 裝訂:平裝 / 192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說天堂的故事,有很多種方法,
其中有一種結局是抱憾的。
但願你我搭上的,是開往天堂的巴士,
而且我們選擇的是單程票。

  這個選擇,不僅關乎生死,
  更擴及生前與死後的一切。

  幽冥城──人死後靈魂的居住地,濕冷蒼茫,廣大無邊。據說幽冥城裡的幽靈,遇假日可以出外旅行,這傳說可信度不小,君不見有的幽靈選擇旅行回到塵世,戲弄靈媒;有的去維護從前房子的主權,所以房子鬧鬼。另有些幽靈,則是搭上開往天堂的巴士,進行「天堂一日遊」。如果你喜歡,可以留下來;如果你不願,可以原車返回。

  是什麼樣的天堂,讓嚮往的幽靈望之卻步?是誰在那端等待,令幽靈又憤又惱?是什麼樣的執念,讓整批幽靈不惜折返?是什麼樣的天境,只留得住一縷靈魂?隨著故事一幕幕展開,讀者似也如縷針氈,被迫作出留下或返回的艱難抉擇……

  「人若選擇了塵世而非天堂,終將發現塵世一向都只是地獄的一部分;而塵世若被置於天堂之次,則一開始就是天堂本身的一部分。」

  「對得救的人而言,不單這山谷,
  就連他們過去在世的一切都是天堂。
  而在墮入地獄的人眼中看來,不僅幽冥城裡充滿幽暗,
  連他們在世的生活也都是地獄。」──摘自第9章

名人推薦

  康來昌(信友堂牧師)
  陳小小(網路作家)
  毛樂祈(《小老百姓神學》作者)
  約翰•厄普代克(小說家&詩人)
  珍•卡隆(小說家)
  ──鄭重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魯益師(C. S. Lewis)


  先後任教於英國牛津與劍橋大學,三十三歲成為基督徒,自稱是全英國最不情願的歸信者,後來卻成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護教家。

  從未受過神學訓練的魯益師,談論教義的方式反而跳脫傳統思維,在他那「土法煉鋼」的解析之下,同樣的神學命題,卻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例如在本書中,他便充分發揮文學長才,以小說體裁闡明他獨特的「天堂觀」。

  魯益師以其靈巧的想像力,跳脫聖經中黃金街、碧玉城的天堂印象,反而建構出一個草堅如剛鑽、雨滴若槍彈、堅不可摧、真實無比的天堂場景;再將塵世的是非恩怨一齣齣搬到天堂邊境。藉著一對對角色的對話,魯益師不僅用力劃出善惡真假的界線,你我所以為的天堂面貌,恐怕也將徹底被顛覆。

譯者簡介

魏啟源


  大學主修英美文學,曾任中學英文教師。後來赴美、英攻讀神學,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譯作有:《成為神蹟》、《新人》(與陳宗清合譯)、《當代講道藝術》(與劉良淑合譯)、《讀經的藝術》(與饒孝榛合譯)。
 

目錄

推薦序一    魯益師的地獄與天堂            007
推薦序二    踏上壯實人生的天堂路        011
推薦序三    天堂地獄跟你想得不一樣    015
自        序                                                    019

第1章           025
第2章         031
第3章         045
第4章         051
第5章         059
第6章         073
第7章         079
第8章         087
第9章         095
第10章         123
第11章         131
第12章         153
第13章         165
第14章         181
 

推薦序三

踏上壯實人生的天堂路毛樂祈


  天堂和地獄,其實在生活中就常常能夠有充分的體會。天堂:孩子們彼此扶持、一同玩耍、在簡單的泥土花草上找到興致而開懷,父母得以忙裡偷閒並露出會心的微笑。地獄:轉瞬間,孩子們大打出手,用言語互相激怒對方,父母則抓狂大吼。在工作、生活中,若是處於一個互相信任、互相體諒、彼此支持、無條件被接納的環境,我們彷彿能夠先嚐天堂的喜悅;但在時有爭執、彼此怨懟、勾心鬥角的環境當中,我們對地獄之黑暗、醜陋也多有體悟。

  天堂和地獄,似乎不只是生命彼岸的去處,不只是屬於來生,而是現在就可以體會到的真實。

  魯益師認為,天堂或地獄是你當下生活的延續。在每個抉擇當中,我們面對了「走向天堂」或是「走向地獄」的抉擇(你無法同時擁有兩者)。尤其,地獄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我們不斷自欺的決定所鑄成的。天堂則是上帝的禮物,但前提是我們要願意回頭。

  「朋友,你能不能就只那麼一會兒暫時不想自己呢?」故事中一位光明的靈想要挽回一位不斷自欺的高貴婦人時,說了這句話。

  那些持續走向地獄的,其實是自己固執,堅持「想著自己」而不想上帝。那些走向地獄的,是抱持著一種心理狀態──一種把自己刻意隔絕在真實上帝之外的狀態;不願意悔改、不願意停止抱怨、不願意忘卻自己而敞開自己、讓上帝之愛把我們滲透、刺透、剖開。他們為了保護自己不再痛苦、不再受傷,已經為自己包紮一層層的砂布和石膏,心靈表皮也長出一層厚厚的繭,把自己關在愈來愈小的世界中;以為安全、不再痛了,但卻不知不覺把上帝給隔絕了。

  其實,我們每一刻都可以回頭的──回到現實(上帝的真實);只是我們太頑固、太自憐、太自以為是(自以為義)、太自我關注、自我悲憫。有時基督徒就像故事中的大主教,甚至更是如此:想傳揚基督教、而從不想著基督;證明上帝的存在,卻從不在乎上帝。我們非常樂於把上帝當作自己所欲求的手段。

  在這樣的自我當中,那無法馴服的欲望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就像故事中那隻爬蟲類一樣(在黝黑油滑的幽靈身上的狡猾蜥蜴),牠騎在我們肩上,對我們喋喋不休,應許我們各種虛幻的夢想。牠是我們虛假人生中的共犯結構──「我們要」完成神國大業、「我們要」教會如何如何、看「我」多愛你……。那還是關乎「我」的欲望,那個「我」沒有真正地捨去。

  「上帝幫助我、上帝幫助我」這個似乎被爬蟲生物纏累住的黝黑油滑的幽靈,最後竟是故事中唯一獲救的一位。在不斷的掙扎中,他終於願意放手,放手讓神來處置。這樣的放手呼求,卻使他往天堂邁進──開始成為一個新造之人,愈來愈壯實,愈來愈強壯光明;而那隻爬蟲在掙扎中竟也成為一匹駿馬──當欲望被神重新導向,便成為邁向天堂的重要載具。不再是一人(猥瑣之人)一蟲在虛假當中共生、鄉愿,而是一人(新造的人)一馬,雄壯、喜樂地邁向天堂的真實。

  魯益師藉著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真實悔改的重要性;不僅是一次悔改信耶穌就拿了天堂的門票,而是每天生命的抉擇,是最基礎、也是最深沉的生命功課。他提醒我們耶穌說過的話:「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或許天堂和地獄不如我們所想像相隔十萬八千里,而是一線之隔、一念之間──當我們棄詭詐而選擇良善,當我們棄苦毒埋怨而選擇接納寬恕,當我們棄自我而選擇上帝時……。

(本文作者為文字工作者,著有《小老百姓神學》)
 

內容連載

3
 
前面隱約可見一片絕壁,黝黑光滑,峭立千仞,深不見底。我們一直騰空而上。絕壁頂喘終於在望,細細的一線翠綠,宛若拉緊的琴弦。不久我們就滑過了壁頂,飛臨一片平坦的草原。草原上有一條寬闊的河流經其間。我們正往下降落,距離下面一些最高的樹梢只有二十呎。然後驀地停住。大家都跳了起來。這時同行的旅客爭著下車,連打帶罵的喧鬧聲傳到我耳中。一會兒之後,他們都下去了。只有我一人在車裡,清靜之中,雲雀的歌聲從敞開的車門飄了進來。
 
我出到外邊。天光和涼意迎面襲來,就和夏日清晨破曉前一兩分鐘給人的感覺一樣,只是仍有些微差異。我覺得自己置身於一片極其廣袤的空間,或竟可說是一種較我以前所知更為廣大的空問。比起渺小的地球來說,這裡的天空好像遼闊得多,綠野平疇也更加寬廣。我已經出到「外邊」,就某種意義而言,這使得太陽系似乎成了斗室之物。我感到自由,卻也覺得暴露──可能暴露於某種危險之下──這種感覺後來始終伴著我。我無法表達這種感受,繼續描述時也不可能使你記得這種感受,因此我不敢奢望能將我所見所聞的真實本質傳達出來。
 
起初我當然先注意那些與我同行的遊客。他們依舊三三兩兩聚在巴士附近。
 
有些人則開始試著以猶疑的步伐走向前邊的風景。我看著他們,不禁大吃一驚。如今在光中,他們的身子是透明的。站在我與光之間的時候,通體透明;站在樹蔭底下,就朦矇朧朧,模糊不清。原來他們是幽靈──在明亮空氣中的人形陰影。你可以在意他們,也可以不理睬他們,就如你看待玻璃窗上的灰塵一般。我注意到他們腳下的草並沒有彎曲,連露珠也未受攪動。
 
然後我的心靈發生了某種調整、不然就是我的眼光重新聚焦,於是我看這一切現象的方式完全不同了。這些人就是他們原來的樣子,或許與我所認識的人也一樣,只因為這裡的光、草、樹木是由某種截然不同的物質做成的,比世上的東西堅實得多,所以相形之下,人就成了幽靈。我靈機一動,彎下身來想摘腳下的一朵雛菊,卻怎麼也折不斷。我試著扭斷它,也無法動它分毫。我使勁兒拉,弄得滿頭大汗,雙手也脫去了一大片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229
  2. 新書
    9
    $234
  3. 新書
    9
    $234
  4.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