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法國陷落 卷二 和平主義的幻夢

1940法國陷落 卷二 和平主義的幻夢
定價:500
NT $ 260 ~ 440
 

內容簡介

  「法國在馬恩河和凡爾登展現的勇氣跑哪去了?法國社會主義分子滿懷和平主義,法國右派不是法西斯分子,就是失敗主義者。」

  1938年,在希特勒煽動下,捷克境內蘇台德區內的德國人紛紛要求「回歸德國」,德軍頻頻在邊境騷動,捷克也軍事動員,作好開戰的準備。但英法兩國還守在和平的幻夢之中,張伯倫與達拉第緊急前往慕尼黑開會。諷刺的是,這場會議攸關捷克的命運,「在希特勒的堅持下」,捷克代表卻不能列席。

  慕尼黑會議是二十世紀外交史上最令人難堪的妥協。英法強迫捷克人交出蘇台德,還自詡為帶來世界和平。法國政府、國會、軍方、報界、人民在最後一刻退縮,不敢履行對捷克的承諾,不敢對抗希特勒。

  更嚴重的是,法國人徹底不相信蘇聯人,不瞭解唯有聯合蘇聯才能箝制德國。希特勒也知道這一點,隔年在處理波蘭問題時,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簽下《德蘇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德國進軍波蘭,蘇聯也發兵進入波蘭,引起西方國家驚恐。一個月後,兩軍在布列斯特會師。

  當時巴黎仍是藝文之都,兩位年輕的法國作家崛起——沙特與卡繆。法國人正從大蕭條中復甦,不願相信戰事到來,但其實那是錯覺。他們深陷癱瘓狀態,無法評估自己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們也無法評估結盟的力量,西方民主國家本可和俄國及東方小國結成強大的同盟,徹底摧毀納粹德國的侵略野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


  1904年出生於芝加哥,1925年,成為《芝加哥論壇報》駐歐特派員,在歐洲遊歷了十五年,因此身歷歐洲史上最動盪的時代。他親見第三帝國的興起與覆亡,也看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如何從文明中心走向失敗主義之路。1960年,他以美國軍方繳獲的納粹文件(包括高層的日記),加上他個人在柏林的親身所見,完成名著《第三帝國興亡史》,由此奠定大眾史學家的地位。

  解開了納粹德國的身世之謎後,他以同樣的精神去探究:「法國為何六週就投降了?」他深入法國外交部、軍事高層,訪問重要的當事人,從堆積如山的文獻中,拼湊出第三共和國崩潰的圖像,最終於1969年出版《1940法國陷落》。他想要藉此告訴世人:「一個偉大的國家,就算遭遇滔天大禍,也不會突然覆亡,一定是老早就種下了禍根。」

  除了宏觀的國別史之外,夏伊勒親歷的歷史現場與個人回憶,也是讀者津津樂道的名著,其中包括《甘地與我》、《柏林現場》等。

譯者簡介

高紫文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畢,義務役步兵少尉排長退役,專職翻譯,特別喜愛戰爭歷史文學。譯有《甘地與我》、《NASA博士教你認真做防災》、《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
 

目錄

第十九章  通往慕尼黑的道路之一(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九月十三日)
第二十章  通往慕尼黑的道路之二(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
第二十一章  慕尼黑會議(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
第二十二章  輪到波蘭(一九三九年)
第二十三章  夏季巴黎插曲(一九三九年五月至七月)
第二十四章  與俄國會談(一九三九年夏天)
第二十五章  戰爭前夕(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
第二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至三日)
第二十七章  「怪戰」(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至一九四○年四月九日)
第二十八章  真戰前夕──挪威戰爭對比利時的威脅和巴黎危機(一九四○年春)
第二十九章  法國戰役,第一階段──敵軍從四面八方逼近(一九四○年五月十日至十五日)
 

內容連載

第二十三章  夏季巴黎插曲(一九三九年五月至七月)

在美麗的法國首都,六月總是最宜人的,儘管戰雲盤旋地平線,但夏季依舊如以往一樣光彩奪目。共和國正在歡慶光榮革命一百五十週年,教育部長尚.日燁負責籌劃週年慶典,希望慶典能「象徵所有正危及國境的事物」。五月五日慶祝活動在凡爾賽展開,大批達官顯要、外國外交官先是齊聚歡樂菜單公館(一百五十年前,三大階級齊聚於此,敲響古帝制的喪鐘),接著移師路易十四的大宮殿,在鏡廳聆聽鏗鏘有力的演說,演講人愛德華.赫里歐不只是眾議院院長、知名史學家,也是共和國裡詞藻最華麗、聲音最宏亮的演說家。

除了愛國慶祝活動外,還有許多高級社交活動,有些人後來回憶說,巴黎上流社會女性似乎從沒打扮得如此美艷。出色的女裝設計師像是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馬姬.胡夫(Maggy Rouff)、浪凡(Jeanne Lanvin)、羅伯特.貝格(Robert Piguet)、馬塞爾.侯夏(Marcel Rochas),店裡都賓朋滿座。男性都很欣賞這些女性衣著,報界用「充滿女人味」來形容那年夏天的時尚。對跳舞的狂熱似乎和一九二五年有得比,夜總會水泄不通。那年夏天的熱門電影是《翠堤春曉》,那一季戲院也出現數年來最多的人潮,連古老的莫里哀之家,也就是法蘭西喜劇院,也一反常態推出新劇,不演出古典戲劇,新劇是保羅.黑納(Paul Raynal)所寫的《彼拉多的懲罰》。路易.究維(Louis Jovet)和新夥伴瑪德蓮.歐澤黑(Madeleine Ozeray)在雅典娜劇院演出尚.季洛杜(Jean Giraudoux)所寫的《水精靈》,大獲好評。

在法國,包括低層百姓,幾乎人人都認為環境日就月將,無法接受經過將近十年蕭條,還讓戰爭來破壞成果。大豐收即將到來,六月時,工業生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十七;在同樣那段期間,失業人口減少了兩萬人,剩三十四萬三千人;過去十二個月,生活成本只增加百分之三,但時薪卻增加了百分之五,工資則增加更多。浮動不定的法郎終於穩定,黃金停止輸出,收支達到平衡,證券交易所股票比去年同期漲了百分之十六。罷工潮徹底平息,五月一日歐洲勞動節,法國勞工放棄這天例假日,照常上班,多數人都在期待八月的兩星期有薪假。在夏季陽光中,生活如日方升,但報紙頭條和電台報導卻強調,希特勒似乎決心攻打遠方的波蘭,因此一般法國人實在無法理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2
    $260
  2. 新書
    79
    $395
  3. 新書
    79
    $395
  4. 新書
    79
    $395
  5. 新書
    79
    $395
  6. 新書
    85
    $425
  7. 新書
    88
    $440
  8. 新書
    88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