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4年,我在完成本書之際,厚生勞動省將十五種三百七十一件產品從一般用醫藥品改為醫藥部外品(譯註:醫藥部外品指不屬於醫藥品,但功效卻接近醫藥品的衛生保健產品),也就是俗稱的「開放便利超商售藥」時期。如今藥物羅列在超商架上的光景,已融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此後歷經了四年時光,人人皆可輕易取得藥物的趨勢愈益加速。從2009年四月起,2004年暫緩開放的感冒藥及鎮痛劑也朝超商上架的方向研擬政策。而在維他命藥劑方面,政府機構也在商討如何規範透過網路及型錄來郵購的交易行為。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看,想必對這些提升便利性的措施是樂見其成。
開放超商售藥的背景跟引進代謝健診(譯註:代謝健診的正式名稱為「特定健診與特定保健指導」,是藉由防治代謝症候群及現代文明病的措施,來降低整體醫療成本的健康檢查制度)一樣,是為了滿足抑制醫療費用的社會趨勢。也就是說,改制的目標是要民眾在罹患輕微疾病時,能自行選用市售成藥進行早期治療,而不是交給醫師來處理。
然而實施的先決要件,卻在於消費者本身必須充分了解藥物的功效和風險,並有選擇的空間。
在醫療現場當中,因服用改善睡眠品質的成藥及感冒藥而罹患藥物性肝炎,以及以為營養劑是健康食品無危險性,而與處方藥混飲後所造成的危害,已成為實務上的問題。
由於服用者不疑有他,深信「喝下有益健康的東西應不至於出問題」,因此在問診之際會忘了向醫師報告這件事,沒有經過諮商就加以攝取。
實際上,混飲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能夠藉由閱讀說明書得知,也可以跟醫師和藥劑師密切溝通來因應。然而藥物和食品混食後累積的長期弊害,卻沒有受到太多的矚目。
服用女性荷爾蒙來治療更年期障礙的女性,要是攝取了維他命會怎麼樣?使用口服香港腳藥的上班族,要是吃了油膩的料理會怎麼樣?而假如讓一個罹患感冒的人服用止咳藥後再喝下蛋酒又會怎樣……
你能指出這些行為的危險之處嗎?感冒藥及專治慢性病的處方藥有什麼樣的危險?請各位讀者務必閱讀本書的內容。只要能喚醒你的警覺心,留意藥物和食品混合食用的風險,這就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了。
還有,除了本書所探討的藥物食品混食毒害外,以下也將指出食品添加物的危險,希望這番呼籲能夠傳進各位的耳裡。
現在我們就以食品添加物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亞硝酸鉀)為例,列舉混食後所產生的各種致癌物質。
亞硝酸鹽是一種食品添加物,用來當作保色劑和防腐劑,添加在肉類及鮭魚卵粒、鮭魚卵串和鱈魚子內。這種化學物質本身具有強烈的急性毒性(以致死量來換算後也不遜於氰化鉀)。
當然,亞硝酸鹽拿來當作食品添加物時,用量並不足以致死。問題在於混食後有可能會產生各種具有危險性的物質。即使已有專家指出這點,不過亞硝酸鹽至今依舊廣泛運用在食品上。
.魚類和肉類燒焦後所產生的物質叫二級胺(Secondary Amine),一旦與亞硝酸鹽起化學反應,就會形成亞硝胺。這種變異原性物質(致癌物質)在香煙的煙內也有。
.胡椒及其他辛香料含有一種辣味成分叫胡椒鹼(Piperine),假如和亞硝酸鹽起了化學反應,就會產生強烈的變異原性物質(致癌物質)6-硝基-3,4-亞甲二氧苯甲醛(6-Nitropiperonal)。
.人造奶油和果醬等製品中含有的防腐劑山梨酸(Sorbic acid),要是與亞硝酸鹽起化學反應,就會產生強烈的變異原性物質(致癌物質)1,4-二硝基-2-甲基□咯(1,4-Dinitro-2-Methylpyrrole)。
.醬汁及醬油等調味料中含有的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Para Hydroxy Benzoic Acid),假如跟亞硝酸鹽起化學反應,就會產生丁基-3-硝基-4-羥基苯甲酸(Butyl-3-Nitro-4-Hydroxybenzoate)。這種物質具備突然變異誘發作用,有些專家懷疑這可能是致癌物質。
記者渡邊雄二介紹了一種觀點,指出「日本胃癌病患眾多的原因就在於亞硝胺」。目前在探討食品添加物的危險性時,仍然留下一些現代科學方法難以解釋的問題。假如食品添加物不在實驗室測量而是存於人體當中,會產生何種化學反應?而複數的化學物質混合後,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複合作用?
出現化學物質過敏症及其他類似疾病,以及過敏患者連年增加的現象,都和以上問題有所關連。即使尚未得出科學上的結論,但這牽涉到每一個人的健康與人生,絕不能放棄不去想因應之道。
假如本書能幫助大眾自行篩選資訊而不必假手他人,並成為推動企業改良和施政革新的契機,這就是我這個作者最開心的一件事了。
山本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