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與幸福人生:道德哲學導論
- 作者:E. J. Bond
- 譯者:洪如玉,王俊斌,黃藿
- 出版社:學富文化
- 出版日期:2012-08-1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24765
- ISBN13:9789866624766
- 裝訂:平裝 / 339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一件事誠實卻無益,或者有益卻不誠實,是最有害的缺點。
而所有優點中最具毀滅性的就是窺視人們的心靈。」
-西塞羅《論職責》(De Officiis, II, 3)
這是一本適合道德哲學初學者閱讀的倫理學導論,無論是初次接觸哲學的大學生或是一般讀者,本書都是一本理想的入門書,內容探討經常出現的日常生活議題,以及隱藏在一般人對這些議題所表達意見背後的哲學理論,邀請讀者一起來徹底檢視這些理論。
龐德教授在本書內使用了大量的實例與圖表,來導引讀者掌握倫理學理論的關鍵問題,設法用普遍的實踐理性為道德勾勒一個實質性的觀點架構,他在結論中則設法證明:一套可行的普遍道德只能夠與社會中個人的成功致富、事業有成,或幸福人生相關。
亞馬遜書店網路讀者書評
本書被讀者給予四顆星的評價(滿分五顆星)★★★★☆
首先應恭賀龐德(E. J. Bond)教授,能在本書內將倫理學的艱澀內容處理得這麼生動有趣。如果讀者要找一本真正可讀,而且夠優的教科書,真的非本書莫屬了。作者在本書內以清晰的邏輯思考導引讀者優游於各種倫理學理論主張之間,指出各種理論的優劣得失,讓讀者能從各種倫理重要議題的不同觀點與論證的優劣比較中,輕鬆地掌握倫理學中各種基礎理論的重要概念與主張。作者將倫理學的目標定位在追求共善與幸福,明顯受到亞理斯多德倫理學觀點的影響。
譯者簡介
洪如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英國巴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王俊斌
國立臺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陳伊琳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但昭偉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現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兼人權教育中心主任。
黃 藿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育哲學碩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暨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合聘教授。
作者序 vii
致謝辭 ix
譯者序 xi
導論:何謂道德哲學? 1
第一篇 道德懷疑論 5
第一章 心理利己主義 7
第二章 文化相對論 25
第三章 主觀相對論 61
第四章 主觀論與非認知主義 81
推薦閱讀書目 123
第二篇 倫理學的理性基礎 127
第五章 實踐理性與價值 129
第六章 道德價值 153
推薦閱讀書目 171
第三篇 何謂道德 175
第七章 倫理學的三種不同取向 177
第八章 品格的善(德行論道德) 197
第九章 避免犯錯(義務論道德) 219
推薦閱讀書目 241
第四篇 倫理學理論間的聯繫 245
第十章 德行倫理與義務倫理之間的關係 247
第十一章 正義與權利 261
第十二章 適合眾人最美好的生活 277
推薦閱讀書目 309
倫理學術語解釋 313
索引 333
作者序
本書的完成是基於作者對大一新生進行倫理學或道德哲學超過25年成功教學經驗所累積的思考、觀念的交流。本書與一般倫理學導論的標準版本有若干重大的不同。首先,它並不屈尊就卑降低格調,而假定讀者都很聰明,有相當文化素養,對倫理學這個主題擁有認真的態度與興趣,而且願意努力研讀。其次,我從開頭就毫不保留,提出我個人認為這個主題真正重要的看法,我在寫作時已經認定讀者對哲學有些涉獵。
因此本書並非道德理論之概覽,而是從一開始就採取立場,專注於特定結論。然而在發展特定道德理論的過程中,也會接觸到其他重要的道德理論。本書會試著從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了解本書呈現的觀點。本書在本質上是一種揭露(這顯然是借用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不過無須因此致歉)。希望本書不僅是本有用的導論性教科書,也能引導其他對此主題有興趣的學生入門。
對於各種形式的道德懷疑論或產生道德懷疑論的觀點,本書將仔細處理,否則就我過去經驗得知,沒人聽得下去。我有九成以上的學生都懷疑非利己道德的普遍有效性。我從檢視心理的利己主義開始,因為許多反對論證相當有力而具哲學性,心理的利己主義出自於一種輕易可分辨出的思想混淆,而從長久經驗可知,這是引發學生興趣與注意力之最佳途徑。
我的經驗告訴我,較明智的做法是:先教學生瀏覽全部章節(或者像比較長的第二章或第四章,先看重要部份)以掌握大意,然後再放慢步調仔細精讀,記下要提出的問題與批判。閱讀文本本身極為重要,章節摘要只是幫助記憶而已,而且必須在閱讀完文本後才真正奏效。圖表對於較複雜的章節,以及全書而言,也有同樣的幫助。
致謝辭
我首先要感謝位於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哲學中心與公共事務處,及其校長海丹博士(Dr. J. J. Haldane),我榮獲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資助,得以訪問學人的身份於1993年春季與冬季,在此訪問研究兩個學期,感謝他們慷慨提供各項設備,本書才得以問世。我還要向京斯頓皇后大學致謝,容許我在1992-3學年中休假。
也感謝位於京斯頓(安大略省)的弗洛中學(Floyd Switzer of Frontenac Second School)數度邀請我演講,並與其學生討論哲學,給予本書許多靈感。那是極為愉快而有益的機緣。
我要向我的紅粉知己,雪莉雅.卡娜(Shelia E. Carnall)致上最深謝意,她是京斯頓貝立吉中學的英文教師,她協助設計本書中的圖表,並給予許多編輯上的幫助,讓這些艱澀的主題對哲學入門者變得明白易懂,對她的感謝遠非讚美之詞所能表達。
譯者序
本書中譯本的翻譯歷經相當冗長的過程,大約在2002年即接受學富出版社老闆于雪祥先生的委託著手本書的翻譯。因為在同一時期也進行該出版社所委託另一本書《教育意義的重建》(Making Sense of Education)的翻譯,因此本書的翻譯就拖延下來,直到2007年前述書出版。其實在起初,為了工作效率,本書的中譯仍依循過往的模式,採取團隊的方式來進行,最先邀約的是嘉義大學的洪如玉與當時服務於暨南大學的王俊斌兩位年輕學者共同參與。本書共分四部分,前兩篇共六章的初譯由洪如玉負責,第三篇由王俊斌負責,第四篇由筆者直接負責。他們兩位都如期完成初譯稿,筆者部分也先委請中大哲研所研究生嘗試做初譯的工作,但因學生的原文理解力與翻譯的文字功力畢竟無法達到水準,最後還是由筆者重新來過,親自翻譯。2006年又由於筆者接掌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行政主管職,行政服務加上教學,以及中心承接的教育部顧問室通識教育中綱計畫的執行,忙得不可開交,本書初稿的校譯與校閱工作也就一再拖延下來,直至今年2011年的五月,于先生打電話來,說明該書翻譯版權的授權即將終止,形同給筆者下了最後通牒,因此排除一切萬難,全力用兩個月最短的時間內來完成校譯與總校閱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為達成這項艱鉅的任務,筆者懇切邀約學術上長期的夥伴兼好友北市教育大學的但昭偉教授幫忙,承蒙他鼎力相助接下第三篇第六章至第九章的校譯工作。另外也委請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陳伊琳協助,幫忙校譯第四章與第六章。自己則負責其餘的各章。其實無論初譯或校譯,都是相當辛苦的過程,一方面要對中英兩種語文的精通與熟悉,另一方面要有倫理學專業背景知識與英語世界社會文化背景的熟稔度。要達到翻譯大師嚴復先生信達雅的境界與理想,似乎並非我輩能夠做到,因此退而求其次,中文譯文至少要做到忠於原文,可讀性高,這兩項條件。也就是至少要讓讀者在閱讀本書的時候,不會有英文的語法與看不懂的句子,能夠輕易地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倫理學是當代西方學界相當重視的研究領域,在美國各知名大學中,包括哈佛大學,倫理學都是核心通識課程中最重要的一門課。國內近年來各大學院校也開始重視倫理學的教學,各大學學院與系所都規畫有相關的專業倫理的課程,相關的倫理學教科書也紛紛出籠,這當然是個好現象。但是基礎倫理學的教科書其實數量還不算多,本書的中譯本當可提供教授倫理學的哲學教師多一本選擇,而修習倫理學與對此一領域有興趣的大學生,將有一本比一般倫理學入門的導論教科書稍有深度的一本書可供參考或自我進修,這也是本書對中文讀者的貢獻。
筆者還要感謝中大哲研所幾位研究生先後的幫忙,其中助理梁奮程協助處理了部分章節註釋部分的翻譯。最後還是要為本書在翻譯過程上的拖延,以及本書中譯本的面世,向學富的老闆于雪祥先生致上誠摯的歉意與謝意。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合聘教授
黃 藿 謹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