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融儒、釋、道各派精華於一爐,關注各種不同的人生處境,對於個人修身養性有莫大助益。本書收錄其中雋語超過百則,皆附原文、翻譯、注釋、新解,是編者將《菜根譚》一書處世應物的人生智慧融入生活中,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重新詮釋的力作。從俯拾皆是的家務事到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每篇故事皆扣人心弦,與原文相互印證,是領略《菜根譚》這本流傳四百多年的經典最佳的入門書。
本書特色
你有三大理由閱讀本書:
古今典範:古人為人處世的思想精華,今人行走社會的最佳指南。
處世寶典: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彙集了古代聖賢們的智慧。
圖文並茂:深得原作智慧之道的嶄新闡釋,皆附精美典雅的配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原著/洪應明
明朝人,生卒年不詳,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精通釋、道、儒三家之學的博學之士,是一位隱逸山林的隱者。有《菜根譚》一書傳世,此書約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
編者/諸葛瑾
喜好鑽研中國「古典文學」,性喜以今人視角重新闡釋傳統經典,並從其中歸結出宜於當今所用的「現代精神」,常於報章雜誌發文立論,是一位熱愛傳統文學、歷史,並不忘關懷、回饋社會的優質作家,編有《菜根譚新解》。
原著/洪應明
明朝人,生卒年不詳,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精通釋、道、儒三家之學的博學之士,是一位隱逸山林的隱者。有《菜根譚》一書傳世,此書約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
編者/諸葛瑾
喜好鑽研中國「古典文學」,性喜以今人視角重新闡釋傳統經典,並從其中歸結出宜於當今所用的「現代精神」,常於報章雜誌發文立論,是一位熱愛傳統文學、歷史,並不忘關懷、回饋社會的優質作家,編有《菜根譚新解》。
目錄
第一篇修身
正德
1. 堅守道德,美名永駐/ 3
2. 潔者自潔,高者自高/ 5
3. 志明與澹泊,節失於甘肥/ 7
4. 心地乾淨,方可讀書/ 9
5. 謹德於微,恩於無報/ 10
6. 君子養德,小人謀利/ 12
7. 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14
8. 舍己不處疑,施恩不圖報/ 15
養性
1. 淡中出真味,常裡藏奇人/ 18
2. 動靜相宜,心性得道/ 19
3. 降客氣,消妄心;伸正氣,見真心/ 21
4. 心放下方可脫凡入聖/ 24
5. 心伏魔降,氣平橫馭/ 26
6. 念頭濃淡要適宜/ 28
7. 錯失真趣,咫尺天涯/ 30
8. 心若不淨,難逃塵俗/ 32
端態
1. 德居人前,利在人後/ 34
2. 處世讓一步,待人寬一分/ 36
3. 無過是功,無怨即德/ 38
4. 偏見害心,聰明障道/ 40
5. 施不求,求無功/ 41
6. 不囿於己,開啟便門/ 44
7. 春秋皆容,情趣方見/ 46
8. 天不愛我,我自愛之/ 48
9. 天之機最神,人之巧何益/ 50
自省
1. 坐於靜深,心見真妄/ 52
2. 慎功名,悔孽行/ 54
3. 昭昭無禍,冥冥不罪/ 56
4. 明心青天,暗念厲鬼/ 57
5. 一絲貪念,萬劫不復/ 59
6. 心若無邪,世界亦正/ 62
7. 自適其性,悠然自得/ 64
8. 靜閒淡間,觀心證道/ 66
慎行
1. 勿上欲路,勿止理路/ 68
2. 氣寒則享涼,氣暖則福厚/ 70
3. 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72
4. 惡忌陰,善忌陽/ 74
5. 庸德庸行,招來和平/ 76
6. 勿逞己賢,勿恃己財/ 77
7. 非分之福不享,著眼高些不墮/ 79
8. 一念慈祥致和氣,寸心潔白垂清名/ 81
9. 不染塵煙,野味香冽/ 82
達觀
1. 難出於易,無心自近/ 84
2. 春日繁華,不若秋日空明/ 86
3. 一字不識得真趣,一偈不參悟玄機/ 88
4. 青山自在,時序速替/ 89
5. 人心難降,欲壑難滿/ 90
6. 人生無常,盛衰何恃/ 92
7.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93
8. 騎驢覓驢,終難成佛/ 94
9. 俗眼觀各異,道眼觀是常/ 96
閒適
1. 吾身天地,和致敦睦/ 98
2. 靜見真境,淡識本然/ 100
3. 聽鐘醒夢,觀影見身/ 101
4.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103
5. 雲中世界,靜裡乾坤/ 105
6. 任流水落花,隻身心靜閒/ 107
7. 自然心體,融和無間/ 109
8. 耳淨是非謝,心空物我忘/ 110
9. 春色為幻境,秋光見真吾/ 112
第二篇齊家
克己
1. 誠心和氣,調息觀心/ 117
2. 富者多施,智者宜斂/ 118
3. 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120
4. 富而足,拙而真/ 122
5. 勿羨貴顯,勿慮饑餓/ 123
6. 富可召,禍可遠/ 124
7. 從容處變,剴切規失/ 126
8. 愛重為仇,薄極成喜/ 128
9. 冷腸平氣,無煩惱障/ 130
教子
1. 天地需和氣,人間需喜神/ 132
2. 教弟子,嚴出入,謹交遊/ 133
3. 地穢生物,水清無魚/ 135
4. 念祖宗德澤,思子孫福祉/ 136
5. 家人有過,春風解凍/ 139
6. 富貴之家,心存清涼/ 140
7. 心為根,善是肥/ 142
8. 幼不學,不成器/ 143
9. 為官公廉,居家恕儉/ 144
第三篇立業
求知
1. 修德忘功名,讀書要深心/ 149
2. 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欲/ 151
3. 學貴有恆,道在有智/ 152
4. 居盈忌欲,處危忌動/ 155
5. 神用非跡用,琴書真妙趣/ 156
6. 見道皆文,觸物有得/ 158
7. 徹見自性,不必談禪/ 160
8. 昏散處提醒,吃緊時放下/ 162
交友
1. 義俠交友,純心做人/ 164
2. 立身高一步,處世退一步/ 166
3. 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168
4. 人之短處毋揚,人之頑固毋疾/ 170
5. 親善防讒,除惡恐禍/ 172
6. 人心一真,金石可鏤/ 174
7. 勿待興盡,適可而止/ 176
8. 交結山翁,得樂更多/ 177
9. 操履嚴明,勿近小人/ 179
人際
1. 留些餘地,涉世樂法/ 181
2. 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183
3. 處世須方圓,待人宜寬嚴/ 184
4. 忘己功念人恩,念己過忘人怨/ 188
5. 甯直惡人忌,毋曲善人譽/ 190
6. 陰者勿交心,傲者須防口/ 191
7. 去害心存防心,甯人欺毋逆人/ 194
8. 寧小人毀而非贊,甯君子責而非容/ 197
9. 厚待故交,禮遇衰朽/ 199
10. 怨因德彰,仇因恩立/ 200
態度
1. 閒時須吃緊,忙處要悠閒/ 203
2. 俗情物累盡除,名流聖境便入/ 205
3. 業不求滿,功不求盈/ 206
4. 人性偏激,業福難建/ 208
5. 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 210
6. 言語助人,亦是功德/ 211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3
8. 毋形氣用事,須性天視物/ 214
選擇
1. 立身處世,是冷是熱/ 216
2. 一事一害,無事為福/ 217
3. 人我合一,雲留鳥伴/ 219
4. 正義路廣,欲情道狹/ 221
5. 功業隨身消,氣節萬古新/ 223
6. 把握現在,消除雜念/ 225
7. 太閒別念生,太忙真性失/ 227
8. 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228
9. 濃處味短,淡中趣長/ 230
素質
1. 立業者虛圓,失機者執拗/ 233
2. 萬鐘一發,在心曠隘/ 234
3. 真誠為人,圓轉涉世/ 236
4. 信人己已誠,疑人己先詐/ 237
5. 貴我侮我,原非真意/ 239
6. 坎坷世道,著一耐字/ 241
7. 不逞才華,肩鴻任钜/ 244
8. 名位聲樂,不可貪圖/ 247
忍術
1. 心事如青天,才華當蘊藏/ 250
2. 潔從汙出,明從晦生/ 252
3. 順勢而為,天亦無伎/ 255
4. 急處站穩,險地回首/ 256
5. 人之詐侮,己不動容/ 258
6. 橫逆困窮,有益身心/ 260
7. 憂死患病,消業長道/ 265
8.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266
9. 零落藏新生,肅殺含生意/ 269
10. 幻中求真,俗中生雅/ 271
辨術
1. 吉人時時和氣,惡人處處殺氣/ 273
2. 小人可以察,偽君子難防/ 275
3. 好利者害顯,好名者害隱/ 276
4. 饞夫阿人,其害漸顯/ 278
5. 休與小人仇,休向君子諂/ 280
6.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282
7. 下愚可共功,中才難共事/ 284
8. 不希榮不憂誘,不競進不畏危/ 287
策術
1. 分名遠害,引咎養德/ 290
2. 事後悔悟,臨事破迷/ 292
3. 居軒冕存山林,處林泉懷經綸/ 294
4. 居卑知高危,守靜知動勞/ 296
5. 大音希聲,大巧似拙/ 299
6. 節操不改,鋒芒不露/ 300
7. 濃夭何如淡久,早秀不如晚成/ 303
8.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305
正德
1. 堅守道德,美名永駐/ 3
2. 潔者自潔,高者自高/ 5
3. 志明與澹泊,節失於甘肥/ 7
4. 心地乾淨,方可讀書/ 9
5. 謹德於微,恩於無報/ 10
6. 君子養德,小人謀利/ 12
7. 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14
8. 舍己不處疑,施恩不圖報/ 15
養性
1. 淡中出真味,常裡藏奇人/ 18
2. 動靜相宜,心性得道/ 19
3. 降客氣,消妄心;伸正氣,見真心/ 21
4. 心放下方可脫凡入聖/ 24
5. 心伏魔降,氣平橫馭/ 26
6. 念頭濃淡要適宜/ 28
7. 錯失真趣,咫尺天涯/ 30
8. 心若不淨,難逃塵俗/ 32
端態
1. 德居人前,利在人後/ 34
2. 處世讓一步,待人寬一分/ 36
3. 無過是功,無怨即德/ 38
4. 偏見害心,聰明障道/ 40
5. 施不求,求無功/ 41
6. 不囿於己,開啟便門/ 44
7. 春秋皆容,情趣方見/ 46
8. 天不愛我,我自愛之/ 48
9. 天之機最神,人之巧何益/ 50
自省
1. 坐於靜深,心見真妄/ 52
2. 慎功名,悔孽行/ 54
3. 昭昭無禍,冥冥不罪/ 56
4. 明心青天,暗念厲鬼/ 57
5. 一絲貪念,萬劫不復/ 59
6. 心若無邪,世界亦正/ 62
7. 自適其性,悠然自得/ 64
8. 靜閒淡間,觀心證道/ 66
慎行
1. 勿上欲路,勿止理路/ 68
2. 氣寒則享涼,氣暖則福厚/ 70
3. 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72
4. 惡忌陰,善忌陽/ 74
5. 庸德庸行,招來和平/ 76
6. 勿逞己賢,勿恃己財/ 77
7. 非分之福不享,著眼高些不墮/ 79
8. 一念慈祥致和氣,寸心潔白垂清名/ 81
9. 不染塵煙,野味香冽/ 82
達觀
1. 難出於易,無心自近/ 84
2. 春日繁華,不若秋日空明/ 86
3. 一字不識得真趣,一偈不參悟玄機/ 88
4. 青山自在,時序速替/ 89
5. 人心難降,欲壑難滿/ 90
6. 人生無常,盛衰何恃/ 92
7.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93
8. 騎驢覓驢,終難成佛/ 94
9. 俗眼觀各異,道眼觀是常/ 96
閒適
1. 吾身天地,和致敦睦/ 98
2. 靜見真境,淡識本然/ 100
3. 聽鐘醒夢,觀影見身/ 101
4.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103
5. 雲中世界,靜裡乾坤/ 105
6. 任流水落花,隻身心靜閒/ 107
7. 自然心體,融和無間/ 109
8. 耳淨是非謝,心空物我忘/ 110
9. 春色為幻境,秋光見真吾/ 112
第二篇齊家
克己
1. 誠心和氣,調息觀心/ 117
2. 富者多施,智者宜斂/ 118
3. 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120
4. 富而足,拙而真/ 122
5. 勿羨貴顯,勿慮饑餓/ 123
6. 富可召,禍可遠/ 124
7. 從容處變,剴切規失/ 126
8. 愛重為仇,薄極成喜/ 128
9. 冷腸平氣,無煩惱障/ 130
教子
1. 天地需和氣,人間需喜神/ 132
2. 教弟子,嚴出入,謹交遊/ 133
3. 地穢生物,水清無魚/ 135
4. 念祖宗德澤,思子孫福祉/ 136
5. 家人有過,春風解凍/ 139
6. 富貴之家,心存清涼/ 140
7. 心為根,善是肥/ 142
8. 幼不學,不成器/ 143
9. 為官公廉,居家恕儉/ 144
第三篇立業
求知
1. 修德忘功名,讀書要深心/ 149
2. 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欲/ 151
3. 學貴有恆,道在有智/ 152
4. 居盈忌欲,處危忌動/ 155
5. 神用非跡用,琴書真妙趣/ 156
6. 見道皆文,觸物有得/ 158
7. 徹見自性,不必談禪/ 160
8. 昏散處提醒,吃緊時放下/ 162
交友
1. 義俠交友,純心做人/ 164
2. 立身高一步,處世退一步/ 166
3. 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168
4. 人之短處毋揚,人之頑固毋疾/ 170
5. 親善防讒,除惡恐禍/ 172
6. 人心一真,金石可鏤/ 174
7. 勿待興盡,適可而止/ 176
8. 交結山翁,得樂更多/ 177
9. 操履嚴明,勿近小人/ 179
人際
1. 留些餘地,涉世樂法/ 181
2. 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183
3. 處世須方圓,待人宜寬嚴/ 184
4. 忘己功念人恩,念己過忘人怨/ 188
5. 甯直惡人忌,毋曲善人譽/ 190
6. 陰者勿交心,傲者須防口/ 191
7. 去害心存防心,甯人欺毋逆人/ 194
8. 寧小人毀而非贊,甯君子責而非容/ 197
9. 厚待故交,禮遇衰朽/ 199
10. 怨因德彰,仇因恩立/ 200
態度
1. 閒時須吃緊,忙處要悠閒/ 203
2. 俗情物累盡除,名流聖境便入/ 205
3. 業不求滿,功不求盈/ 206
4. 人性偏激,業福難建/ 208
5. 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 210
6. 言語助人,亦是功德/ 211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3
8. 毋形氣用事,須性天視物/ 214
選擇
1. 立身處世,是冷是熱/ 216
2. 一事一害,無事為福/ 217
3. 人我合一,雲留鳥伴/ 219
4. 正義路廣,欲情道狹/ 221
5. 功業隨身消,氣節萬古新/ 223
6. 把握現在,消除雜念/ 225
7. 太閒別念生,太忙真性失/ 227
8. 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228
9. 濃處味短,淡中趣長/ 230
素質
1. 立業者虛圓,失機者執拗/ 233
2. 萬鐘一發,在心曠隘/ 234
3. 真誠為人,圓轉涉世/ 236
4. 信人己已誠,疑人己先詐/ 237
5. 貴我侮我,原非真意/ 239
6. 坎坷世道,著一耐字/ 241
7. 不逞才華,肩鴻任钜/ 244
8. 名位聲樂,不可貪圖/ 247
忍術
1. 心事如青天,才華當蘊藏/ 250
2. 潔從汙出,明從晦生/ 252
3. 順勢而為,天亦無伎/ 255
4. 急處站穩,險地回首/ 256
5. 人之詐侮,己不動容/ 258
6. 橫逆困窮,有益身心/ 260
7. 憂死患病,消業長道/ 265
8.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266
9. 零落藏新生,肅殺含生意/ 269
10. 幻中求真,俗中生雅/ 271
辨術
1. 吉人時時和氣,惡人處處殺氣/ 273
2. 小人可以察,偽君子難防/ 275
3. 好利者害顯,好名者害隱/ 276
4. 饞夫阿人,其害漸顯/ 278
5. 休與小人仇,休向君子諂/ 280
6.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282
7. 下愚可共功,中才難共事/ 284
8. 不希榮不憂誘,不競進不畏危/ 287
策術
1. 分名遠害,引咎養德/ 290
2. 事後悔悟,臨事破迷/ 292
3. 居軒冕存山林,處林泉懷經綸/ 294
4. 居卑知高危,守靜知動勞/ 296
5. 大音希聲,大巧似拙/ 299
6. 節操不改,鋒芒不露/ 300
7. 濃夭何如淡久,早秀不如晚成/ 303
8.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305
內容連載
《菜根譚》原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餘以抱病在山,禁足閱。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譚》書命予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
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還岫雲。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有大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譚》,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今授於爾,應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後曆理常往事務,俱忝要職,當空華之在前,不識元由眼裡之魔,認水月以為真,豈知唯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來及於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鬱,因追憶往事,三複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於老人授書時之言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蛀,原板無從稽得,於是命工繕寫,重為刊刻。請井言於首,啟迪天下後世,憚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
余聞琮公之說,撫卷歎曰:「夫洪應明者,不知何許人。其首命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似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昧由根發,故凡種萊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乃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書,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於原人,聊將以侯教於來哲。即此序。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後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謹識。
「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餘以抱病在山,禁足閱。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譚》書命予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
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還岫雲。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有大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譚》,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今授於爾,應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後曆理常往事務,俱忝要職,當空華之在前,不識元由眼裡之魔,認水月以為真,豈知唯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來及於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鬱,因追憶往事,三複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於老人授書時之言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蛀,原板無從稽得,於是命工繕寫,重為刊刻。請井言於首,啟迪天下後世,憚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
余聞琮公之說,撫卷歎曰:「夫洪應明者,不知何許人。其首命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似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昧由根發,故凡種萊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乃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書,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於原人,聊將以侯教於來哲。即此序。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後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謹識。
「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折$196
-
新書79折$221
-
新書85折$238
-
新書88折$246
-
新書9折$252
-
新書9折$252
-
新書$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