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去:你有所不知的歷史人物

風流去:你有所不知的歷史人物
定價:380
NT $ 342 ~ 675
  • 作者:鮑鵬山
  • 出版社:本事文化
  • 出版日期:2012-05-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18304
  • ISBN13:9789866118302
  • 裝訂:平裝 / 40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老子、孔子、莊子、商鞅、司馬遷……
他們實則活潑、奸詐、或者是憤世嫉俗,
但原來他們跟我們以為的大不相同!

  老子是個憤青,《道德經》可看成是變態心理學的典型材料?!
  孔子始終參與著後來的歷史,只是他本人沒有到場罷了。
  莊子既激情又超脫,江湖上關於他的消息籠罩在雲霧之中。
  屈原獨自一人站在全世界對面,他的孤獨正是他可愛之處。
  賈誼與漢文帝,賢臣與名君,卻無法相合相得,理由何在?
  司馬遷是有自覺的人類學家,他以異乎尋常的方式處理筆下人物……

  老子、孔子、墨子、屈原、賈誼、商鞅、董仲舒、司馬相如、司馬遷……

  我們自以為很瞭解他們,但其實這些被教科書壓扁的歷史人物,跟我們原先想的大不相同!

  看似嚴肅的孔子其實很可愛,偏激的老子可敬,而風流文人的司馬相如卻只是個痞子。

  鮑鵬山在本書中選了19位人物,還原並活化,
  以人性的角度,呈現他們真實的面貌,
  重新賦予他們生命:
  他們是誰?他們身處什麼樣的時代?
  他們如何面對自己和時代的問題?

作者簡介

鮑鵬山

  安徽六安人,現任上海電視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2009年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創下收視新高。

  主要著作有:《寂寞聖哲》、《論語導讀》、《論語新讀》、《說孔子》、《先秦諸子十二講》、《後生小子——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風雅——第三隻眼看詩經》(合著)、《中國文學史品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通論》(主編)等等。

 

目錄

一,老子:顛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學
二,孔子:黑暗王國的殘燭
三,墨子:向帝國挑戰的劍俠
四,孟子:王者師與大丈夫
五,莊子:永恆的鄉愁/人在江湖
六,荀子:養在深閨人未識
七,仲尼弟子:昨夜星辰
八,商鞅:斯人自殺
九,屈原:無路可走 /面向風雨的歌者
十,賈誼 :沒有席位的發言
十一,晁錯:多情卻被無情惱
十二,司馬相如:A  Playboy
十三,董仲舒:巫師與媒婆
十四,東方朔  : 談何容易
十五,司馬遷 :生存還是毀滅
 

《風流去》臺灣版序

  《風流去》中的文章,寫作開始於上世紀的90年代初,截止於2005年。這組文章得到了讀者的廣泛關注,有關先秦諸子及兩漢部分人物的文章,在1998-2000年將近三年的時間裡,連載于賈平凹先生主持的,在大陸最有影響的散文雜誌《美文》,從連載時間和期數上講,都可能創下了記錄。後來先秦諸子部分結集為《寂寞聖哲》,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在2000年出版,從那以後,這本書及其各種版本,銷量有十多萬冊,算是暢銷書了。2006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又以“思想的歷史”為名,揆集我秉持相同風格和思路寫就的有關先秦、兩漢、魏晉人物的文章,出版了三卷本叢書,分別為《天縱聖賢》、《彀中英雄》和《絕地生靈》。2009年初,又合集為《風流去》,又已售出三萬多冊。一部敘寫遙遠歷史人物的有些沉重的作品,能夠獲得這樣的銷量,我心中頗為感念讀者對這本書的厚愛。

  我想,這本書之能受到讀者的喜愛,應該是它觸及到了歷史的深處,觸及到了現實的本質,喚起了那些善於思考的讀者們的共鳴。

  我曾經這樣說明我的寫作意圖:“我就想寫寫中國古代文人,寫寫他們的命運和痛苦的心路歷程;……描述在中國這一特殊的地域及社會中文人的心靈、心態及其在專制制度下的變態。”當然,後來所寫的人物,已經不局限于文人,但是,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來描述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心靈及其變態,揭示孤獨的個人(哪怕他如何傑出)在強大的體制面前的無奈命運,卻是一以貫之的主題。也許,正是這樣的主題,以及它所涉及到的歷史和現實的本質,觸動了我的讀者們,使得他們心有戚戚。

  現在,這本書又在台灣出版,我非常高興,這個美麗而文明的小島我嚮往已久。有一個細節值得一提:這本寫作時間延續十多年之久的著作,其中最早的一篇,《莊子:永恆的鄉愁》的首次發表,竟然不是在大陸的雜誌,而是臺北的《中國文化》月刊(1994年2月,發表時編輯改題為《永恆的啟思:莊子及其書》)——這簡直可以看做這本書最終在臺灣出版的一個伏筆。當時,這篇寫莊子的文章,在大陸的很多雜誌都不得發表:學術刊物認為它太文學;文學刊物又認為它太學術。最終,臺北的雜誌發表了它,這件事讓我相信,我的這本書,在台灣,應該有著比大陸更好的認同,獲得更多的讀者,找到更多的共鳴。沒有被人為切斷文化傳統的臺灣,在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力和同情心上,理應比大陸這邊更為優秀。而在結合西學以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上,臺灣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社會實踐上,其成績都讓我肅然起敬。

  我相信,我們有共同的歷史,還將擁有共同的未來。

  而我們的未來將仰賴於彼此——其實,從命運的角度說,從守望相助的角度說,我們又何曾分過彼此。

  這就是血脈。既是文化的,又是現實的,它讓我們心心相印,讓彼此的言說成為彼此的心聲。

鮑鵬山
2012年4月22日,于偏安齋

 

內容連載

癡人有多種,或因情深而癡,或因智淺而癡,孔子屬於前者,而他的很多徒子徒孫,如宋明之際的理學家們,就屬於後者了,新儒家們當是等而下之。因情而癡的孔子常常沉湎在過去的懷想之中,「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逝者如斯夫!」這時,他就是一位抒情者,抒得很動情,很感人。在一個抽象的、冷酷的、沉悶的老子之後,出現一個一往情深,感懷萬端的孔子,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一種溫軟,一種熨貼,這實在是讓我們大大鬆了一口氣,歷史終於在絕望中咧口而哭出了聲,一些可怕的心理能量在孔子的歌哭、幽默、感喟中被釋放了。孔子使一些無序的暴力變成了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與企望,他使天下英雄入於他的彀中,並帶著這些社會菁英致力於建構新的理想。當混亂的歷史有了理想與方向時,混亂就不再一無是處,相反,倒往往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生機無窮的魅力。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一個流血漂鹵的時代,一個殺人盈城、殺人盈野的時代,但不也是一個充滿理想,充滿激情,充滿公理仁德的時代嗎?誰開闢了這樣的時代?是孔子。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是,當孔子和弟子們周遊列國的時候,他往往自己駕車──他確實是在駕著這個時代的馬車。弟子們在車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連天,一臉淒迷與懷疑,只有他永遠目光炯炯,自信目標就在前方。

有一次,在湯湯而流的小河邊他們又找不到渡口了。遠處的水田中有兩人在耕作,子路便上前去打問。

其中的一個細長個子卻不回答子路的詢問,而是反問子路:

「那個執韁繩的人是誰?」

子路恭敬地回答:「是孔丘。」

「是魯國的那個孔丘嗎?」──可見孔子的知名度頗高。

子路答:「是。」

細高個冷冷的就來了一句:「既然是魯國的那個孔丘,他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嘛。」

沒奈何,已經由綠林好漢改邪歸正到孔子門下的子路,只能按捺住火氣,轉過身去問另一位,這一位魁梧雄桀,是個大塊頭。大塊頭也反問子路:「你是誰?」

子路仍然是恭敬地回答:「我是仲由。」

「你是孔丘的門徒嗎?」

「是。」

現在又輪到大塊頭來教訓子路了:「天下混亂,舉世皆然。誰能改變這種局面?我看你身體強壯,是個好莊稼漢。與其跟隨孔子這樣的避人之士東奔西走,鼓唇搖舌,倒不如跟隨我們這些避世之士,躬耕壟畝的好。」

這裡我先解釋兩個詞。什麼叫「避人」呢?避人就是擇人,就是避開那些昏庸無道的諸侯,而去尋找志同道合的有為之君,一同來重整乾坤。良禽擇木而棲,賢才擇主而事嘛,不擇主,只要給富貴就幫他賣力,那是蘇秦張儀的作為。孔子一心要的是救世,而不是個人富貴,所以他恓恓惶惶地駕車在縱橫阡陌間奔走揚塵,就是要避開身後的昏君而去尋找前面的明君。所以,孔子是「避人之士」。什麼是「避世」?在「避人」的基礎上再跨一步,徹底冷了心,閉了眼,認定天下不可能有什麼諸侯還能與他一起改變這世界,於是徹底絕望,從而徹底不抱希望,回到田園中去,回到自己的內心中去,告別都市、政治與熙熙攘攘的外部世界,就叫避世。

再回頭說子路被這兩人教訓得一愣一愣的,又要注意自己此時的身分,不能發作,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向孔子彙報。孔子聽完,不盡的迷惘,誰說這兩位隱士說的不對呢?這不也是孔子自己內心中常有的感觸嗎?但他歷盡艱辛,學而不厭,「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難道就此卷而懷之嗎?他有教無類,誨人不倦,門徒三千,賢者七十二,就是為了培養一批隱士,或者懂文化的農夫嗎?於是他感慨萬端:「人總不能與鳥獸一起生活在山林之中啊,我不和芸芸眾生生活在一起,與他們共享歡樂共擔不幸,我又能和誰生活在一起呢?他們說天下無道,但不正因為天下混亂無道,才需要我們去承擔責任嗎?假如天下有道,還需要我們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
  2. 新書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