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2003年10月,靜儀從臺北來到北京燕園。2008年,寒暑五渡,論文《清末民初中國家產制度的演變》通過答辯,順利取得了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20世紀90年代,我曾兩次應邀訪問臺灣,結識兩位臺灣學者。一位是我的忘年交師友、聯合法律事務所的創始人,當年
臺灣中國法制史學會理事長黃靜嘉先生;一位是後來的臺灣中國法制史學會理事長、政治大學黃源盛教授。在臺灣,靜儀是聯合法律事務所的律師(用通俗的話說黃先生是她的老闆),同時又是黃源盛教授的學生。他們向我推薦靜儀,盛讚靜儀的碩士論文《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是一篇好論文,已由臺灣有關部門評定為當年數量很少的優秀論文之一,準備出版。
讀過她的論文,我很贊同靜嘉先生和源盛教授的意見,並與北京大學出版社聯繫,用簡體字出版。在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李霞支持下,2004年大陸版與讀者見面。在此過程中,通過進一步討論,我們都覺得,古代中國由「立嗣」而來的「爭嗣」,承嗣者「爭嗣」的最重要目的並不是對被承嗣人的祭祀權,而是被承祀人遺留的財產(通常發生在戶絕財產)。而就家產而言,戶絕財產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項而已。這是我們的共識。她的博士論文就在這種討論中形成。
張偉仁教授是我的另一位臺灣忘年交師友。記得某年在他的臺灣中央研究室裡,我向他講述我喜歡「小題大做」的論文。他對我說,他也是這種主張。不但他,當年傅斯年先生就是這樣的主張。靜儀的這篇博士論文,我個人認為就是這樣一篇「小題」,而又需要大做、做細、做透的課題。
我惻身中國法史研究三十多年,2009年已在北大退休。我很慚愧,當年我進入北大的時候,北大法律學系的法律史研究人才濟濟,法律思想史不但是中國最早的法思想史博士點,也是法律學系最早的三個博士點之一。三十年後,法律學系變成法學院,其間變化毋須多言。而法律史的教學研究也有了「大發展」,由三十年前的十多人「發展」而成剩下兩個人。對此,我這個退休老人無話可說,也不想說。我想說一點的是,積我三十年的經歷,我對法律史的研究的體驗只有十五個字,叫做「通古今之變,明中外之異,究當世之法」。靜儀的這篇論文,我認為可以用這十五個字來評定。
在家產的傳承上,我國古代的法律用語是「分家析產」、「承繼」等。近代的法律用語是「繼承」、「遺囑」、「遺贈」等。這是古今用詞之變。這種用詞之變,向我們展示的不是簡單的文字表述的變異,而是深刻的社會轉型。而就「繼承」、「遺囑」、「遺贈」等等近現代法律用語而言,它們都有與之對應的外國語言文字。這些現代中文法律用語,是早期翻譯者,從中國文字中挑選的、用於對應外國語言文字而創造出來的新詞。這些新詞與原有的中文之義既有差異。桔枳因地而變,與外國語言文字對應的這些中文新詞,與原來的外國語言文字,內涵也不能完全相同。中外因對譯而產生的某些變味,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中西之異。靜儀的這篇論文闡述的就是中國家產制度的古今之變、中外之異。最後探討,在傳統和外來之間,中國法下出路。
本文通過答辯,得到答辯委員們的一致好評。我退休後,經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的推薦,參與優秀博士論文的評選,2010年獲北京大學優秀論文獎。臺灣元照出版公司決定出版,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靜儀要我寫序。老病交加,我就寫這幾個字,聊以代序吧!
李貴連
2011.9.5
後 記
— 致謝 —
由於SARS的嚴峻情勢,使得2003年的港澳台研究生考試延後舉行,也讓正在為台灣大學碩士論文忙到焦頭爛額的我,還有餘力準備,並順利考取北京大學的博士資格考試。在聯合法律事務所的黃靜嘉所長、政大法律系黃源盛教授的引薦,及已在北京大學求學的黃章一師兄(大陸同門都以師兄弟、師姐妹相稱)的鼎力相助之下,我和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李貴連教授通過國際電話,希望老師能夠接納我為博士研究生,當時的緊張情緒被電話那頭傳來的和善言談和爽朗笑聲一掃而空。2003年10月第一次到北京燕北園拜訪李老師,受到俞江師兄及李啟成師兄的熱情款待,讓我對北京留下美好的初次印象。
2004年早春我正式開始在北京大學的求學生活,北方冷冽而乾燥的空氣、騎著腳踏車在陽光普照卻寒風刺骨的校園裡馳騁、初次踏上未名湖結冰湖面的奇妙感覺,以及一夕間春暖花開,百花爭艷的景象……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對於學業,李老師除了適時的提點及指導外,完全放任我自由發展。但生活上卻相當的留意關懷,李師母、同門的師兄姐、大陸學友們及張若梅、趙世聰等台灣同學們,都像家人一般,對於身處異鄉的我都是極大的安慰與支持。
原本計畫半年完成必修學分後,即返台撰寫論文並重操律師舊業的我,因為意料之外的人生發展,而在北京落地生根。要同時兼顧家庭與學業並不容易,尤其對於需要絕對安靜與專注的研究工作,更是困難。在延畢多次之後,終於在2008年完成博士論文。除李老師之外,答辯委員羅玉中老師、賀衛方老師、徐愛國老師、劉廣安老師、易繼明老師、俞江老師,都對論文有所指正並提供諸多建議,在此特別表示感謝之意。
畢業之後,我又陷入忙碌的家庭生活中,無暇顧及研究工作。去年年底得知獲得2010年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的肯定,讓我興起將論文重新整理並出版的念頭。受到高明士教授的鼓勵,並透過黃源盛教授及陳登武教授的推薦,決定交由元照出版公司出版。重拾論文資料並著手修改,又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三個月的修改時程拖延到九個月才勉強完成,雖然仍有不滿意或想再補充之處,最後都不得不放棄。
畢業至今已三年餘,生活已與初入北京大學時預想的完全不同,每每在理想與現實間猶豫、徘徊。出版此書,可以說是對自己短暫研究生涯的一個總結。感謝家人們的支持(特別是常常跨海幫忙搜集資料的三姐),盼有朝一日能繼續朝自己的理想邁進。
盧靜儀
於北京2011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