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對於作者這樣一個長期將自己的學術關切與社會關切,聚焦在科技政策與科技法律領域的公法學者而言,「隱私權」這個橫跨社會科學界與自然科學界的議題,一直是令我難以抗拒的研究對象。這個學術研究生涯中的必然,過去多年來也驅使作者陸續發表了或長或短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和著述,大約數十篇,為了避免生性疏懶的自己繼續放任這些文字累積成果散落各處,於是選擇了最近十年左右發表於國內各法學期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論文,共計十篇,在不更動實質內容的原則下,集結成書,一則便於讀者查閱,再則也為作者下個階段關於隱私權的後續研究,設定向前延伸的起點。
在法學研究的天地中,作者對隱私權的研究興趣,是出自於對「人之所以為人」這個命題的好奇。正因為如此,作者對於隱私權的探索,雖然是從法理學和憲法的起點出發,但是,隨著各種新興科技的興起與普及,作者的研究觸角也就不免在傳統的隱私權與新聞自由出版自由等其他權利之間衝突的分析討論之外,擴及醫療隱私權和資訊科技所引發的種種爭議。同時,由於在隱私保護這個議題上,美國法與歐洲法兩者的規範取徑截然不同,深具參照與比較價值,因此,本書內容也就不免同時包括美國法制與歐洲法制兩者的探索,形成作者嘗試建構隱私權學理架構的基調。
本書所收錄的各篇論文,雖然只是作者科技法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但至少彰顯了作者嘗試有系統地引介比較法內容的努力,也藉著這些論文,使作者針對國內特有的隱私權爭議,提出具體主張的歷程,得以留下實質註解。最後,作者要感謝黃凱紳、陳冠瑋、洪瑞筠、高國祐、
呂胤慶、謝昕宸等幾位向來是作者得力助手的博士後研究員與研究助理,辛苦協助本書各篇論文的整理與錯漏字詞的修正校對工作,也感謝元照出版公司協助本書順利付梓,使作者上述學術研究成果,能夠獲得保存與延伸的機會。
作者過去將近三十年的學術研究之路,由於隱私權爭議內涵與面貌的不斷遞變,因而塗抹上不少社會關切與公共參與的色彩,也使得這條學術研究的漫漫長路,由於有許多基本價值認同相似的學術界與社運界朋友同行,所以不再寂寞,本書或許就是見證之一,以此為記。
劉靜怡
2021年初夏於蘭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