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總體經濟的第一本書:想要看懂全球經濟變化,你必須懂這些
- 作者:大衛.莫斯
- 原文作者:David A. Moss
- 譯者:高翠霜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日期:2011-09-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031012
- ISBN13:9789866031014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7堂總經課!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惠林 專文推薦
物價都在漲,只有薪水不漲!
歐美國家爆發債務危機,台灣的國債也越來越高。
這世界是怎麼了?
★通貨膨脹是什麼?
★「名目利率」和「實質利率」有何不同?
★政府的財經措施,目的其實是要影響人們的「預期心理」。預期心理會如何影響經濟情勢?
★美國債台高築,在總體經濟上代表什麼含義?
這些問題,都和總體經濟有關。也和群眾的行為與心理、國內和跨國的經濟行為有關。我們在財經新聞中看到的,幾乎都跟總體經濟有關。從事理財投資、商業決策,也必須了解利率、匯率、物價、債務風險等等課題。
既然總體經濟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市面上的總體經濟書籍都是一大堆難懂的方程式跟圖表。這本書用更簡單的方式,來探討總體經濟,它有兩大特色:
一、強調核心觀念和直覺。
二、說明總體變數(如貨幣供給、利率、匯率、物價等)之間的關係,和如何互相影響。這可以幫助你預期、預估未來情勢。
作者任教於哈佛商學院,本書最先就是在哈佛課堂上使用,經過多次修正,最後成書,並廣受好評。作者把一般人很難搞懂的總體經濟學,鎖定三大重點:
產出(output):如何計算一國所生產的貨品及勞務的價值(GDP),以及為什麼決定我們生活水準的是生產量,而不是貨幣。
貨幣(money):貨幣供給是什麼?貨幣的各種「價格」──利率、匯率及物價水準(與通貨膨脹)──如何影響整體經濟?
預期心理(expectations):人們對於關鍵的總體變數(如通貨膨脹或利率、匯率變化)有時會產生一種預期,這種預期是有可能自我實現的。
書中還會談到政府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GDP(國內生產毛額)如何計算、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這些都直接關聯到一國的經濟體質好壞,以及成長的可能性。
懂一點總體經濟,可以幫助你看懂財經新聞,更能洞悉政府官員或「專家」的言論,建立你自己的看法。
這本書不會提供當下經濟問題的解方,但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基礎知識,幫助你把零散的觀念串連起來。想要看懂全球經濟,這本書是一把鑰匙,讓你在消費、投資、決策時,做更聰明的決定。
作者簡介
大衛.莫斯(David A. Moss)
他是哈佛商學院John G. McLean講座教授。1986年自康乃爾大學畢業,1992年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之後他於麻州一家公共政策顧問公司Abt Associates擔任高級經濟學家,1993年7月到哈佛商學院任教。
莫斯教授之前有兩本著作:《社會安全社會化》(Socializing Security)以及《政府為最終的風險管理者》(When All Else Fails: Government as the Ultimate Risk Manager)。他發表過許多文章及案例研究,過去四年在哈佛商學院教授MBA的第一年課程「企業、政府與國際經濟」,十分受到歡迎。
莫斯教授為「社會安全保險全國學會」( National Academy of Social Insurance)的會員。近期成就包括Robert F. Greenhill Award、《美國破產法期刊》(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編輯獎、哈佛商學院學生會傑出教學教師獎、美國風險及保險協會2004年Kulp-Wright Book Award,得獎原因是「風險管理及保險經濟學類最具影響力的出版教科書」。
譯者簡介
高翠霜
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經濟碩士,曾任職經建會、經濟部國營會、台灣綜合研究院、行政院副院長室、行政院胡勝正政務委員辦公室。譯有《Career關鍵14年》(天下文化)、《績效評估》(天下文化)、《大改變》(先覺)、《新野蠻人宣言》(商周)、《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贏家的詛咒》、《常識經濟學》(以上經濟新潮社出版)等書。
推薦序輕鬆寫意,讀通總體經濟/吳惠林
前言
第一篇 了解總體經濟
第一章 產出
國家總產出的計算方式
跨國的產出交易
是什麼因素造成產出的變動?
經濟成長的來源
經濟不景氣的原因(衰退與蕭條)
財富不是比產出重要嗎?
第二章 貨幣
貨幣及其對利率、匯率及通貨膨脹的影響
名目v.s.實質
名目GDPv.s.實質GDP
名目利率v.s.實質利率
名目匯率v.s.實質匯率
貨幣幻覺與工資的僵固性
貨幣與金融
央行業務的藝術與科學
貨幣政策的三項基本工具
理論v.s.實務:一個警告
第三章 預期心理
預期心理與通貨膨脹
預期心理與產出
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
預期心理與其他總體變數
第二篇 精選主題──背景與技術性問題
第四章 美國的貨幣及貨幣政策簡史
定義出計價單位及貨幣的價格
金本位:一個自我規範的機制?
聯準會的創立
在浮動匯率下找出正確的貨幣法則
美國貨幣政策的轉型
第五章 GDP會計帳的基本原理
三種衡量產出的方法
支出法的具體細節
折舊
GDPv.s.GNP
跨時間與跨國的比較
調整物價變動因素
調整購買力上的差異
投資、儲蓄及海外借款
第六章 看懂國際收支報表
典型的國際收支報表
了解貸方和借方
BOP會計帳的威力與陷阱
第七章 了解匯率
經常帳餘額
通貨膨脹及購買力平價
利率
理解匯率的意義
結論總體經濟學的完整圖像
產出
貨幣
預期心理
總體經濟學的使用與誤用
注釋
名詞解釋
附錄一中華民國國民所得資料,2000-2010年
附錄二中華民國國際收支簡表,2000-2010年
致謝
前言
總體經濟的力量,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通貨膨脹率影響我們購買貨品及勞務的價格,並進而影響到我們的所得及儲蓄的價值。利率決定了借貸的成本,以及銀行存款與債券的收益,而匯率則影響到我們購買進口品的能力,以及我們海外資產的價值。這些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其他諸多的總體變數──包括從失業到生產力──對我們經濟環境的塑造,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大部分的企業經營者如果能對總體經濟學有基本的了解,他們對市場狀況,不論是需求面還是供給面,就可以有更完整──以及更細微──的概念。同時這樣的知識,也能讓他們更有能力預測及回應重大的總體經濟事件,例如實質匯率的突然走貶,或是聯邦資金利率的急遽升高。
雖然經營者即使不是真正了解這些總體經濟變數,也能享有成功。但是如果能將基本的總體觀念及經濟關聯性,融合進他們的經營工具中,他們就有可能贏過競爭對手──他們能看到潛藏的機會,並能避免不必要(有時代價極高)的錯誤。舉例而言,1990年代那些知道如何閱讀及解讀國際收支報表的經營者,在應付墨西哥及亞洲貨幣危機時,肯定比別人更為成功。
總體經濟學在現實上的價值,不只是在企業經營方面。對於我們身為消費者、工作者、投資人、甚至是選民,這個領域的基本知識也非常重要。我們選出來的公職人員(以及他們任命的重要部會首長,例如聯準會主席及財政部長),這些人管理國家總體經濟的能力,很顯然都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產生重大的影響,影響的不只是現在,還有未來。而龐大的預算赤字,在特定的時候是有利的或是不利的,選民都應該要能自己做評估。
不幸的是,許多公民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從來不曾研讀過總體經濟學。至於那些修過這門學科的人,常常學的是如何解答編造出來的習題,而不是總體經濟的真實基本面。總體經濟學的教學常常高度集中在方程式和圖形上,以致許多學生模糊了核心觀念與直覺,而那才是這個學科有意義之處。這本書想要做的是,提供總體經濟學一個觀念性的總覽,強調核心原理及關聯性,而不是數學模型及公式。目的則是在傳達基本原理,並且以實際可得及切身相關的方式來進行。
這裡所採用的方法,是我過去十年在哈佛商學院協助開發出來的。事實上,我所寫的這本書第一版,用來當作學生的入門書,從那之後,哈佛商學院的許多學程都把它當作必修課本。雖然這個方法,與標準的總體經濟學教科書(研究所或大學部)的方法有相當大的差異,但是我們發現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且學生和企業主管們的接受度也很高。
在這本書中將會闡明,總體經濟學是建立在三個基本支柱上:產出、貨幣及預期心理。因為產出是中心支柱,第一章我們就從這個主題開始,然後在第二及第三章分別談貨幣及預期心理。第一章到第三章是本書的第一篇,涵蓋了總體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盡量精簡的形式來說明。
有興趣進一步鑽研的讀者,第四章到第七章(第二篇)在許多重要主題上有更詳盡的說明。這幾章的目的不是要涵蓋總體經濟的全部內容,而是針對課堂上最常被提出來的一些總體經濟問題,予以說明。
第四章對於美國貨幣政策作簡短的歷史回顧,追蹤從建國以來到現在,美國貨幣供給的管理方式。經驗告訴我們,在貨幣政策及中央銀行業務的邏輯性及局限性的表達上,歷史方法被證明是特別有效的。第五章及第六章涵蓋總體經濟會計的基本知識。就如同你若要評估一家公司,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是基本知識;閱讀GDP帳(第五章)及國際收支表(第六章),對於評估一個國家及其經濟表現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最後,第七章的主題是匯率,聚焦在那些被認為會導致通貨升值或貶值的因素上。雖然匯率的走向,就像股票的軌跡一樣是出了名的難以預測,但是,當你不管是為了個人或是業務需要,必須做預測時,還是有一些重要的經濟關聯必須要納入考量。
和標準的教科書不同的是,這本書的設計是要讓讀者很快可以讀完。雖然有時讀者會想要回顧特定的章節(例如複習一下匯率或財政政策),但如果能先完整地將全書看完一遍(或至少讀第一篇),將可以得到最多的收穫──這本書的目標就是在對各個主題、其關鍵部分及它們是如何組成的,讓讀者有通盤性的了解。
因此,我們從總體經濟學的觀念核心開始,在第一章我們將討論一國的產出。
推薦序
輕鬆寫意,讀通總體經濟 吳惠林
2011年的爸爸節是一個黯淡的日子,因為全球發生「股災」,所謂的「股市投資人」哀嚎不已,各種媒體都顯著報導「資產大縮水」、「市值大蒸發」。一時之間全球有關機構和專家們大動員,商討如何拯救,而美國會不會實施「第三次量化寬鬆」(QE3)備受關切,至於會不會發生「二次衰退」更是專家們的熱議課題。
在台灣,「國安基金」應不應進場護盤、有沒有進場也是吵嚷不休,而政府首長一邊說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要人民有信心,一邊卻是頻頻聚會、憂心忡忡;而台灣民眾對於台灣經濟的高成長,但薪水、工資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怨聲載道,眼見物價飆漲、房價居高不下,各項理財工具又都風險奇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至於政府該不該運用政策工具,以及該應用金融貨幣政策或是財政政策,而政策的影響究竟如何?則是霧裡看花、一片茫然。
經濟亂象v.s.總體經濟學
這些情況大概是1930年代以後才產生的現象,因為「總體經濟學」在那個時候誕生了,製造者是名叫凱因斯(J. M. Keynes, 1883-1946)的這位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經濟學家的大名人。也從那個時候起,經濟學才成為顯學,最大功臣則是1970年第二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遜(P. A. Samuelson, 1915-2009),他在1948年出版的《經濟學》(Economics)這一本暢銷全球的教科書,將凱因斯的理論以數學式和圖形詮釋,奠定經濟政策的必要,而政府也從此踏上經濟舞台當主角,充當「精密調節」經濟體系的總舵手,而且從此以後「經濟新聞」也充斥各種媒體,經濟學家也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不但是政府單位的座上賓,也是經濟疑難雜症的醫生。
不過,經濟醫生和政府政策卻沒能讓各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穩定下來,經濟風暴時不時地發生,迄今似乎愈來愈嚴重,不但頻率愈高,衝擊力也愈大、範圍愈廣。可怪的是,經濟醫生們和政府的角色非但沒削弱、褪色,還愈見重要呢!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世事難料,且「總體經濟學」太困難、複雜、難學而迷惑世人之故也!
「十個經濟學家有十一種不同的意見,凱因斯本人就有兩個」,已故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就說過他「只需要一隻手(one hand)的經濟學家」,因為經濟學家針對問題一開口往往是“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不過,這也凸顯出現實世界的複雜,變數太多,而總體經濟學原本應該是教人如何疏理頭緒,讓行為人認清情勢做最佳決策。可是,市面上儘管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各種國內外版本充斥,卻不好唸、不好學,這是極為普遍的反應,實在很需要有化繁為簡的版本出現。哈佛商學院教授大衛.莫斯(David A. Moss)著作的這本《了解總體經濟的第一本書》正合乎所求。
提綱挈領的簡要總體經濟學讀本
這本書將總體經濟學提綱挈領,簡約為產出、貨幣,以及預期心理三大基本支柱,各以一章的篇幅作介紹。說白了,「產出」才是核心,貨幣只是衡量、計算各種產品的產出價值,並做為交易媒介,但因其衍生出「物價」、「利率」、「匯率」等等當前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事物,更成為誘引「人的行為」之標的,讓它的本質逐漸銷蝕,如今衍生出的各色各樣「金融(有毒)商品」,攪亂了經濟、腐化了人心,於是「投機」當道,貪婪、爭權奪利充塞人間,「預期心理」又推波助瀾,終於演變成地球資源被濫用、掏空、氣候突變、天災頻仍是當今人間寫照。
儲蓄終究是美德
很佩服作者抓對了重點,他一再告訴讀者:是「產出」──而不是「貨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也再三強調「名目」和「實質」的區別,要行為「人」不要被貨幣所迷惑,不要有「貨幣幻覺」,也才不會受到錯誤政策的誤導,更要避免出現錯誤的預期。更難得的是,作者雖在凱因斯學派大本營任教,卻能夠跳脫凱因斯強調「消費」、輕視「儲蓄」的思維,回頭強調「儲蓄」的重要,「沒有儲蓄就沒有明天的消費,明天當然不會更好,甚至沒有明天」,這也是陷在先消費後付款、量出為入、舉債消費的當代人最大的迷思,肇因是錯誤的總體經濟理論導致的錯誤政策,正需要有正確的淺顯易懂教科書來導正,這本書來的正是時候。
一般人只要好好讀本書第一篇的三章就夠了,也就不至於被坊間報導迷惑、也不會懾於所謂「專業權威」人士的言論,更不會自慚形穢。當然,若想了解更透徹,本書第二篇四到七章的進一步更詳盡解說可以好好看一看。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許多公民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從來不曾研讀過總體經濟學。至於那些修過這門學科的人,常常學的是如何解答編造出來的習題,而不是總體經濟的真實基本面。總體經濟學的教學常常高度集中在方程式和圖形上,以致許多學生模糊了核心觀念與直覺,而那才是這個學科有意義之處。這本書想要做的是,提供總體經濟學一個觀念性的總覽,強調核心原理及關聯性,而不是數學模型及公式。目的則是在傳達基本原理,並且以實際可得及切身相關的方式來進行。」他的確做到了!而庶民們也有幸有機會得救呢!
(本文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