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的技術——100位天才的9種思考習慣
- 作者:麥可.邁查克
- 原文作者:Michael Michalko
- 譯者:謝佩妏
- 出版社:究竟
- 出版日期:2007-12-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70889
- ISBN13:9789861370880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7 x 21.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創意是未來人才最寶貴的資產!透過思考習慣的養成,人人都能提升自己的創造力。
向100位古今天才學習創意發想的技術,9種千錘百鍊的思考策略,讓你迸發擋不住的創意,提升個人與團隊的生產力!
創意,來自思考的好習慣
◎愛迪生:驚人的生產力
一般認為不世出的天才只有少量凝練的作品,這其實是明顯錯誤的觀念。愛迪生最為人知的發明是電燈泡和留聲機,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九三項專利。他規定自己,十天要有一個小發明,六個月要有一項大發明。
◎達文西:變化與組合
從達文西筆記本裡的奇怪頭顱和諷刺畫可看出,他將不同五官組合成各式各樣的臉孔。一開始先列出臉部特徵(頭、眼睛、鼻子等),接著在每種特徵下方列出各式各樣的變化。他會將各種變化混合搭配,畫出面目一新又稀奇古怪的人形。
◎愛因斯坦:以不同方式呈現問題
愛因斯坦思索問題時,一定會盡可能用不同方式來呈現問題。有次他被問到,如果有顆巨大彗星將在一小時之內撞上地球,徹底毀滅地球,他會怎麼做。愛因斯坦回答,他會用五十五分鐘思考要怎麼呈現這個問題,再用五分鐘解決問題。
◎畢卡索:讓自己被填滿
畢卡索到林中散步時,會全心全意想著「綠色」直到「消化不良」為止。他認為,畫畫就是為了把這種「滿滿的」感受宣洩出來。他有大量繪畫作品都是這種不斷填滿又清空的心理過程下的產物。
天才之所以為天才,不在於他們思考了「什麼」,而在於他們知道「如何」思考。
什麼是創造力?為什麼有些人點子一籮筐?祕訣在哪裡?
本書不但回答了這些問題,還把效果驚人的創意思考技術呈現給你。
國際知名創造力專家麥可.邁查克,《創意思考玩具庫》的作者,在書中探討並分析逾100位古今天才的思考習慣,如達文西、迪士尼、畢卡索、愛迪生、達爾文、瑪莎.葛蘭姆等。他歸納出這些天才奇人的9種創意發想技術,整理成簡明的步驟,讓人人都可據以演練執行。
無論你現在幾歲,念什麼科系或從事什麼行業,運用創意思考策略,將提升你的思考力,活化你觀察事物的敏銳度,助你更輕鬆面對學習與工作上的挑戰。
作者簡介
麥可.邁查克(Michael Michalko)
頂尖的創造力專家,在世界各地帶領創意思考工作坊、研討會和智囊團課程。他在美國陸軍服務時,曾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情報專家和學者組成團隊,一同研究、蒐集並分類所有已知的創造性思考方法,為軍事、情報和政治情勢的各種問題,提供了突破性的構想和創新的解決方案。
退役之後,邁查克將這些創意思考技術用來解決政府和企業的問題,成效卓著。著有《創意思考玩具庫》。
他目前與太太安(傑出的藝術家)、小狗派西,還有他最好的朋友傑克貓咪,住在紐約州柴徹維爾的寧靜村落。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業,譯有《美的歷史》《狂野之旅》等十餘本書,現為專職譯者。
前言 創意,來自思考的好習慣
第一部分 創新觀點
策略一 看問題的方法
策略二 將思考化為圖像
第二部分 創意思考
策略三 思考泉湧
策略四 創新的組合
策略五 不相干的連結
策略六 翻轉想法
策略七 跨領域的探索
策略八 意外的發現
策略九 合作力量大
後記
前言 創意,來自思考的好習慣
天才是如何孕育想法的?《蒙娜麗莎》和相對論的作者在思考方式上有何相似之處?愛因斯坦、愛迪生、達文西、達爾文、畢卡索、米開朗基羅、伽利略、佛洛依德、莫札特,這些曠世奇才的思考模式有何特別?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探討這些人的思考方式,看看我們能如何將這種思考方式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上,使思考更具創造力。
學術界一直力圖找出天才和智商之間的關連。然而,光有高智商並不夠。例如瑪莉蘭.福斯.莎凡是金氏世界紀錄最高智商的保持人,智商高達二二八,但她只是《炫耀》雜誌的問答專欄作家,在科學及人文上並無特殊的貢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是大家公認美國近代的大天才,但他的智商不過一二二,還比不上一般的物理學家。
那些在性向測驗拿高分、七歲就精通七國語言、以破紀錄的最短時間解出《紐約時報》字謎,或智商高人一等的人,不見得就是天才,甚至連聰明與否也很難說。六○年代,傑出心理學家桂爾福呼籲大家將研究焦點轉至創造力上,引發了一連串的討論,心理學家才得出「聰明不等於有創意」的結論。
一般人很習慣參考過去遇到的類似問題,找出既定的答案。也就是,一遇到問題,腦筋就鎖定過去的經驗,並問自己「求學、工作或生活中,有沒有人曾教我解決這種問題?」然後我們就從過往經驗歸納出最適當的解決方法,把其他方法一律排除,心無二想地朝著答案邁進。由於過往的經驗能給人清楚便利的解答,我們就對這解答信心十足,不疑有他。
但是相反的,天才是以創造性,而非既定的方法來思考問題。遇到問題時,他們不會直接套用過去所學,而是會問自己,可以用幾種方式來看問題、可以如何重新思考問題、又有幾種不同的解決方式。這麼一來,解答就不只一種,而其中有些還不按常規,甚至獨創一格。
創造性的思考者會去構思不同的解題方法,從最常見到最不常見的都不放過。重點在於,思考者願意探索各種不同的方式,即使已經找到最適合的一種也一樣。曾經有人問愛因斯坦,他覺得自己跟一般人有何差別。他的回答是,同樣在雜草堆裡找一根針,一般人找到一根就會罷手,但他卻會翻遍乾草堆,把可能的針都找出來。
既定的思考會導致思想僵化,使我們在碰到表面上與過去經驗相似,實質上卻迥然不同的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以過去的眼光來看新問題,當然會迷失方向。既定的思考導向的是一般的觀念,而非嶄新的觀念。如果你一直用一成不變的方式思考事情,你的收穫同樣會一成不變,你的想法和觀念只會原地踏步,難以突破。
1968年,瑞士主導著世界鐘錶業。瑞士研究員在本國魯查特爾的研究中心發明了電子錶的運轉裝置,然而卻遭到當時所有瑞士鐘錶製造商的群起反對。他們基於過去的經驗,認為電子錶不可能流行,因為電子錶靠電池驅動,既無軸承也無發條,而且幾乎沒有齒輪。沒想到,日本精工錶在世界鐘錶大會看上瑞士同業不屑一顧的電子錶裝置,從此全球鐘錶業龍頭易主。在電腦剛問世時,電腦公司認為電腦只能供科學家使用,沒有商業上的用途,因此不願與表示興趣的商業人士洽談。後來IBM問世,但IBM也曾依過去經驗,認為市場上沒有個人電腦的需求,甚至還宣稱全世界需要個人電腦的人不會超過五、六個。於是後來又有了蘋果電腦。
轉變想法才是成功之道。在自然界,一成不變的基因庫無法適應變化莫測的環境,即使良好的遺傳基因也終將退化,甚至威脅到物種的存活。我們每個人的腦中也有類似的運作過程:過去的經驗累積了豐富的想法和概念,幫助我們存活、成長。然而,如果想法守成不變,也會漸漸削弱或喪失原本的優勢,最後使我們不堪一擊,失去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