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眼中的法國形象如何?是以香水、葡萄酒、美食、時尚、空中巴士、子彈列車聞名於世,人文藝術發達、風景優美,名勝古蹟散佈全國,是世界上觀光客最多的國家,是歐洲文明的代表與核心。法國是高科技、講求人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先進國家。
在這個膚淺的美麗形象下,一個文化資產豐富、文豪輩出的國度,卻有七百萬名文字殘障者,佔總人口的一成一。服抗憂藥的人口居歐洲之冠,法國人是「追求幸福藥劑」金牌獎得主。失業率高居不下,已突破百分之十。雖然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但在經濟、社會政策上採取的是社會民主主義,追求國家團結(LA SOLIDARITE NATIONALE),而非像英美的自由資本主義。
美國是世界的警察,面對美語、美國文化在國際舞台的霸權優勢,歐洲文明標榜其差異性。根據一項二零零五年以歐盟十國、一萬人為對象,歐洲的價值觀為題的民眾調查:歐洲人形成一個有共同原則的家庭,歐洲諸國享有適度的自由主權,十分提倡競爭與追求利潤,但同時捍衛調整的職業市場、最低薪及義務的社會保險。就經濟政策而言,法國屬於最左派。就道德觀與文化價值觀,歐洲國家具有「容忍」的原則:廢除死刑、墮胎合法、婦女就業與科學研究皆有進展。
法國的賦稅繁重,有人開玩笑說:「在法國從七月開始才真正為自己工作,因前六個月所賺的錢皆繳稅給國家。」在法國很難致富。法國的葡萄酒、香檳酒 享有國家盛譽,但法國的喝葡萄酒人數卻逐年遞減。世界經濟不景氣之際,諸多國家皆延長工時,以促進成長率與消費;法國卻開倒列車,左派政府於一九九七年頒佈一週三十五小時工時的法令,認為縮短工時可減低失業率,此政策令歐洲鄰國大為不解。
法國的大學校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高等學府,它是培養菁英的溫床,其聲譽遠超過公立大學。課程緊湊、課業繁重的中學預備班也是法國高等教育的特色,在預備班經過兩年的嚴格訓練後,也較有機會通過大學校競爭激烈的入學考。
內科醫生的威望與收入不如往昔,社經地位下降。在一片縮短工時的聲浪中,每週工作超過五十小時的內科醫生,越來越難以忍受他們的情況。
法國人極少三代同堂,已婚的年輕夫婦與女方或男方的父母同居是基於經濟考慮的權宜之計,而非親情因素。在法國自發性的親密關係比義務性的親密關係更盛行,對雙方較無拘束,親情包袱較輕。
法國是這麼一個令人嚮往、充滿矛盾的國度。旅居法國三十年,喜愛觀察法國社會經濟現象,法國已成了作者的第二故鄉,作者願以其法國印象與經驗與中文讀者分享。
楊翠屏 法國里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