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這個名稱的由來,和漢聲有極深的淵源。
民國65年時,英文版的漢聲雜誌介紹了13種中國基本結藝,吸引了當時在故宮博物院任職、對傳統技藝很熱中的陳夏生女士注意,也因而和陳夏生女士結識。但是,此時並沒有「中國結」這個名詞,因此文章多半以中國傳統編結藝術之類的說法來統稱。
「中國結」這個名詞的誕生,始於民國70年漢聲和陳夏生合作出版《中國結》一書之時。當時,為了給新書和歷代流傳下來的各式繩結起個好記又好聽的名字,漢聲編輯和陳夏生思考良久。
「就叫它中國結吧!」漢聲雜誌發行人黃永松一句話拍板定案。
「中國結」一舉打響了中國編結藝術名號,原本只是服飾、首飾上配角的中國結,一躍而為獨當一面的藝術項目。《中國結》一書掀起了民間學習編結的熱潮,很多學校甚至直接引用為教授中國轡的範本,於是陳夏生再接再厲在往後數年陸續出版了《中國結2》、《中國結3》。這本《手打中國結》算是中國結系列的第四本專著,但它有別於前面三本。前三本都以釘板法來教授編打中國結,但這本要回歸更人性、更原始的傳統編結技術,教大家用靈巧的雙手「手打中國結」。
《手打中國結》一書,分為手藝篇、論述篇和圖錄篇三大部份。手藝篇以圖解的方式,教導你如何徒手編打十三種基本中國結;論述篇收錄了南京張道一教授撰寫的《中國的繩與結》一文;圖錄篇則展示出71件精致的中國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