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主義地理學」為橋梁,跨接科學與人文,解讀古代神話所隱含的世界意象。
◎藉《淮南子》神話,管窺古人的「環境識覺」。
◎以「人文主義地理學」的視角,整合自然與人文兩大知識領域,重新審視上古典籍中的材料。
◎有系統的梳理與詮釋「古地理知識學」,交融科學與神話的理性與感性。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淮南子‧天文訓》
「共工」、「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先民以神話故事的形式保留了他們對於上古自然現象、地理樣貌的認識,雖然這些透過幻想加工後的史料藝術化成了天馬行空的故事,儘管它們不符合當代「科學的」思考邏輯,但事實上並無損作為「知識」的價值。以「神話」作為研究素材,除了可以就其指涉的內容,推論遠古地理環境的變遷之外,更可以將神話視為古老的地理知識的一部分,理解其素樸原貌。
地理學博士高麗珍教授,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及其處境的方式,重新梳爬古人時空系絡中的神話隱喻和地理知識學。
本書透過討論《淮南子》神話的「解釋功能」及其所傳衍的「世界意象」:首先,以「共工」、「女媧」神話為例,探討神話的「解釋功能」;其次,以「時間與空間」概念,理解古代神話所隱含的世界意象,並且藉助地形學與氣候學知識,詮釋古代神話所指涉的環境變遷;再則,從人文主義地理學觀點,探討古代神話所隱喻的時空,描摹古人的世界觀,勾勒古代地理知識的古樸風貌。期使現代科學所傳述的具象世界,與古代神話所隱喻的世界圖象相互輝映。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52644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