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經典作家及作品解讀成美麗的散文──寫在柔之的《窗內》出版之前
文/王潤華(作家)
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是作者將經典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讀,寫成美麗的散文。
這本書不單單是一本知性的分析,作者跨越理知的解讀經典作家及其作品,把論析升華成感性的美學之旅。所以我第一次閱讀柔之的這本書時,我是在閱讀一本關於經典名作家及作品的論析。第二次,我的閱讀感覺變了,我發現這是一本純散文集,可讀性很高,每一篇作品都是一篇創作。
每篇論文的題目,柔之都以詩歌或散文創作的手法來處理,因此都成為可讀性的、吸引人的題目,如〈美麗的空氣精靈〉(論希薇雅)、〈架空敘述一朵哀愁的故事〉(論亨利詹姆斯)、〈意識流花園裡的吳爾芙〉(論吳爾芙)。柔之通過自己的詩歌散文的文字,個人獨特的文學理解與品味,釋放出迷人的經典作家與作品的魅力。
在論述英國作家佛斯特時,柔之指出,佛斯特自幼常和母親旅遊異國,對異國文化產生高度的敏感。柔之閱讀外國文學,猶如旅遊異國,也對異國文化產生高度的敏感,這是本書各篇具有獨特非凡的見解,最迷人的地方。柔之常常以寫詩的驚人的語言與意象,把她的解讀包裝。她讀希薇雅的人生與詩歌,發現「詩對她而言就像空氣存在一樣自然」,佛斯特跨越文化的情調與思考。另外論吳爾芙的時候,她又說吳爾芙受過眾多文學作品的熏陶,日後培養出獨樹一格的文學風格,寫出曠世的女性意識流小說。論詹姆斯與吳爾芙這兩篇,代表本書各篇的精華,思路與文筆都是在異國文化產生高度的敏感與女性意識下所產生的佳作。
柔之在閱讀珠兒詩歌時指出,她作品裡的女人「多半隱藏有她自己的影子」,詩中往往有驚人的,耐人尋味的結局,如下面的句子:
她手中
乾淨的伏加酒瓶
發亮了起來
像一盞水提燈
柔之讀珠兒的詩歌,她說「首首流暢可讀,時時流露出令人驚喜的乍見……語意蘊涵豐富,處處都是啟示」,我讀柔之的這本書也有同樣的感覺,處處都有柔之作為詩人的影子。我得到的,不只是經典作家與作品的知識,令人驚喜的見解,同時「處處都是啟示」。此外我也閱讀具有柔之獨特的充滿詩意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