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定價:380
NT $ 342
 

內容簡介

  對病人而言,白袍代表的是權威與信任。但對於尚在學習階段的哈佛醫學生來說,白袍的作用毋寧說是掩飾青澀、遮蔽生疏、罩住不安。他們時時期待自己能快點成長,好配得上那件白袍。本書作者艾倫.羅絲曼醫師以生動的文筆,娓娓道出自己在哈佛醫學院的四年中,如何由懵懵懂懂「白袍加身」的一年級生,歷經不同的學習階段及興奮、驕傲、沮喪甚至是後悔的心路歷程,最終在畢業後正式成為醫生時,意會到這身白袍的意義。而白袍所帶來的沈重責任感,更讓作者了解到,身為醫者的學習成長將永遠沒有止息的一天。

作者簡介

艾倫‧羅絲曼醫師(Ellen Lerner Rothman, M.D.)

  擔任波士頓兒童醫院與波士頓市立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譯者簡介

朱珊慧

  何信治癌中心醫院 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目錄

合作出版總序 樹立典範 黃達夫

序  醫學生的養成 賴其萬

前言  白袍

第一部 第一年

  • 第一章 到達哈佛
  • 第二章 解剖實驗室
  • 第三章 急診室的春天
  • 第四章 記錄性史
  • 第五章大期待
  • 第六章 安寧療護第一部

第二年

  • 第七章 療癒之觸
  • 第八章 第一次檢查
  • 第九章 命名
  • 第十章 價值衝突
  • 第十一章 骨盆腔
  • 第十二章 感情
  • 第十三章 公演
  • 第十四章 國家醫師執照考試
  • 第十五章 恐怖、恐怖
  • 第十六章創傷
  • 第十七章 喪失語言
  • 第十八章 上路

第三部 臨床實習

  • 第十九章 外科
  • 第二十章 醫療程序
  • 第二十一章 難纏的病患
  • 第二十二章 太多
  • 第二十三章 婦產科
  • 第二十四章 治療性墮胎
  • 第二十五章 淒風苦雨的病房
  • 第二十六章 小兒科
  • 第二十七章傑米
  • 第二十八章 愛滋病
  • 第二十九章內科
  • 第三十章大虎第
  • 第三十一章 絕望
  • 第三十二章終身大事
  • 第三十三章鳥人
  • 第三十四章 精神科
  • 第三十五章 潔西卡
  • 第三十六章 問問題的力量
  • 第三十七章 哈薩德
  • 第三十八章 急診室再現
  • 第三十九章 畢業

中英文專有名詞對照

 

  你絕對不可能猜到我剛才做了什麼事,」羅伊在電話那頭說。他在門診跟著一位主治醫師看診,剛從那兒回來。

  羅伊是我們班第一個幫病人做直腸觸診、檢查攝護腺的同學。事實上,除了量血壓之外,那也是大家所執行的第一種檢查程序。那位先生在這次看診中要接受三次檢查──一次由醫師動手,另外兩次由醫學生上陣。這種經驗固然讓病人不太自在,而羅伊也是同樣尷尬。

  我把羅伊的事告訴我母親,她很懷疑病人怎麼會答應讓初出茅廬的生手來動他的攝護腺。「病人真的『願意』嗎?」

  唯一可以解釋病人之所以會願意的理由,就是羅伊那身白袍。在穿了幾個月的白袍之後,我也已經習慣於病人對我的信任,其實我的能力跟病人的信任完全不成比例。我有個同學在看診時,因為對病人被診斷出的那種病症不熟,只好問:「嗯,你可不可以多告訴我一點這種病到底是怎麼回事?」

  病人回他:「我還在等你告訴我咧。」

  我們的白袍(胸前印著深紅色書寫體「哈佛醫學院」)是在醫學院新生訓練第一天的白袍典禮上領到的。我們霍姆斯學會(Holmes Society)的白袍典禮一點也不莊嚴隆重。為了行政上的理由,我們班被隨意分成四組(編按:哈佛醫學院實施小班教學制。這四組依美國醫學史上有名的四巨頭Canon、Castle、Peabody和Holmes而命名),每組舉辦各自的典禮,之後一起午餐。大家第一次穿上嶄新的實驗室白袍,都有點忸怩,不時打量別人穿袍的模樣。之前在學會辦公室外大家歪歪斜斜的排隊領白袍,我排在倒數幾個。等輪到我時,所有小號的都發完了,我領到的那件大了好幾號。

  「你可以自己跟別人換,」行政助理說。

  穿著剛拆封、還有折痕的白袍一天之後,我們以醫療界正式成員的身分,首次參與門診。

  白袍典禮是學校行政單位想出來的新點子,目的是希望在我們踏入醫學院的第一天,為我們宣示醫學生涯就此開展。雖然這件白袍不像一般醫師或住院醫師的那麼長,但它標誌著我們與醫學的密切關係,同時把我們與一般民眾及義工區分開來。

  身為一年級的醫學生,我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種關係。上了一整年的課(包括解剖學、藥理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遺傳學與胚胎學)之後,我的感想是「學,然後知不足」。但是在每個禮拜一的「醫病課程」(Patient-Doctor course)中,我發現自己還是穿著白袍繼續訪談著一個又一個的病人。

  儘管我在醫學界中的定位不明,但我的白袍依舊引領我走入醫病之間變幻莫測的陌生國度。對我的病人而言,白袍代表的就是一般大眾賦予醫師的權威與信任。大部分的病人並不了解,不同的白袍長度代表著不同的醫療階級。白袍就是白袍。大家壓根兒就不管我的白袍明白地昭示著我只不過是個醫學生。我覺得自己好像被烙上了「紅字」〔編按:出自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小說《紅字》(The Scarlet Letter)〕,但沒有人知道那代表什麼意思。

  每個禮拜的訪談是醫病課的一部分,目的是學習面對病人時的重要詢問技巧、正確的態度以及適切的回應。老師教我們有條不紊、仔細地記錄病史,這一點我每週都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如法炮製,多少有點熟練了。雖然每個禮拜與病人互動的目的是要問出病人的病史,但實際上不如說是我們藉著訪談來學習。上完醫病課,和同學從醫院走回醫學院的途中,安蒂亞發表感想:「實在很討厭耶。我老是在想接下來要問病人什麼問題,根本沒辦法專心聽病人講病情。你想這個情況有沒有可能改善?」

  我每次和病人訪談時,他們都會看著我的白袍。我的許多病人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二十二歲的我,在他們眼裡一定像個孩子一樣,但這身白袍掩飾了我的青澀,遮蔽了我的生疏,也罩住了我的不安。然而,在醫學的世界裡,我並不因為能夠藏身在白袍之後而覺得輕鬆,白袍反而迫使我去行使我還沒準備好要接受的權力。

  穿上白袍,我可以恣意地發問,病人也會覺得自己有義務要回答。他們相信我會不帶批判地傾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症狀與痛苦,並且心懷同情。我從他們私人的問題中收集資訊,詢問他們身心生活中最深沈私密的部分。然而他們卻對我一無所知。

  此外,這種每週的互動雖然賜予我們權力,卻沒有附帶任何責任。每個禮拜,我帶著幾頁胡亂塗寫的潦草筆記離開病人的房間,然後一去不復返。病人的生活,以及我們之間的互動,最後都濃縮在我的塗鴉中。我完全不需要負責照顧病人,我往後的義務就僅限於保守病人的祕密而已。

  在進醫學院之前,要我答應讓醫學生幫我檢查直腸,這種事根本想都別想。不過那一襲白袍可能也愚弄過從前的我。雖然我非常感謝這些病人,讓我有機會可以學會如何訪談以及執行簡單的檢查程序,但我更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具備真才實學來服務他們。我期待能快點成長,配得上我的白袍。

(本文為作者序, 艾倫‧羅絲曼為波士頓兒童醫院與波士頓市立醫院小兒科住院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