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重整六日談

企業重整六日談
定價:250
NT $ 225
  • 作者:八城政基
  • 譯者:曾文怡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3-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48662
  • ISBN13:9789573248668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八城政基曾任跨國企業花旗銀行副總裁與埃索石油的董事長。

  這兩家公司藉著流程變革與組織整併應變有方,分別克服了呆帳赤字與兩次石油危機。而作者以自身目睹並歷經埃索石油與花旗銀行企業重整過程後,在一系列六天的MBA客席講座上,直指兩國勝負易手的問題核心。

  書中指出:美國的汽車業在八○年代後半期,還得向豐田汽車學習「豐田式管理」管理才得以恢復競爭力。但到了九○年代,面對已經開始方興未艾的全球化經濟流動,日本公司竟然可以絲毫不改以往的經營方法來應付。日本企業界對於「引進外部董事稽核公司經營」,或者是開放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等議題,不只是保守,甚至是陌生。

  這六天MBA課程紀錄的不只八城政基實務經營的經驗分享;他更以日本人的身份觀察文化以及民族積習對於企業經營者欲進行改革造成的阻礙。

作者簡介

  八城政基(Masamoto Yashiro)1929年出生於日本東京。54年日本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58年東京大學研究所(國際關係論)博士課程修了。之後進入標準系列石油公司日本分司(艾索石油公司的前身)工作。72年擔任董事長特別助理。74年成為艾索石油公司的董事長。89年花旗銀行駐日代表。92年兼任花旗銀行的董事與副總裁。97年擔任日本花旗集團董事長。99年4月RHJ �Industrial Partners董事長。 同年9月兼任New LTCB Partners 代表。2000年3月就任於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最高負責人。著作有《日本的經營 美國的經營》、《甦醒吧!日本企業》。

譯者簡介

  曾文怡,實踐大學國貿系畢業,日本神戶大學經營學研究科碩士。現任職於資訊業。

 

目錄

  • 第一章 對症下藥的危機處理
    「日本不能像美國那樣執行外科手術,我們用的是中藥。」我笑著說,若在喝中藥的期間病患就死了,那該如何是好?
  • 第二章 有效的企業監察制度
    我相信沒有人會在一開始就做出損害公司的事。問題是出在系統上。企業應該要有一個檢視的功能,防止醜聞發生。
  • 第三章 人事與人才
    日本企業必須即早識別、培育未來的幹部。而非讓員工在大學畢業後十年都做相同的工作,花上十年再考慮個人差異問題。
  • 第四章 放下形式主義
    日本人說「面從腹背」,意思是表面上回答:「是的,我明白了。」實際上,卻是什麼也不做,開始罷工。這是必須避免的事。
  • 第五章 全球化的經營思考
    重要的不是東西是在那個國家做,而是消費者對商品的印象是怎麼樣,這才是我們選擇品牌時會考慮的因素。
 

  這本書是總結整理自一九九九年的夏天,我在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為MBA課程所做的講義。講義的時間是從八月九日至十三日,每天下午六點至九點十五分(中間休息十五分鐘),加上十四日早上三個小時自由討論,總共是十八個小時。

  MBA課程的學生有些是從大學直升上來,但其實大部分都有過工作經驗。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利用晚上及周末所謂賺外快的時間來上課。學生的年齡層非常廣,甚至有已退休人士。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女性,頗有二十年前美國商學院的氣氛(我想美國現在應該有一半是女性吧)。

  為什麼我會到青山學院大學任教?這就得從我的老友--太田浩教授--邀請我來之前說起。

  那時,我和二女兒及兩歲的雙胞胎孫子住在倫敦,因身為日本花旗銀行代理會長,我必須時常回日本。在倫敦的時候,常有一些英國學者、商界人士、外交官等,向我詢問關於日本經濟發展方向、日式經營型態等問題,也有幾次受邀發表演說。當日本銀行界的問題上了全球新聞時,我接受BCC專訪,也多虧這次的經驗,讓我比以前住在東京時更清楚地釐清日本的問題。也因為如此,太田教授一句「我們非常需要清楚日本問題的人,為研究所學生講授企業環境與經營革新的課程。」打動了我,於是接受他的邀請回國講課。

  八月九日,授課的第一天,出席的學生約有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人。剛開始,我聽說選課的學生只有二十人左右,後來大概是因為課開在暑期,短期又集中,學生人數才會突然增加這麼多。此外,學生們大概也衡量過,覺得上這門課是有益的吧。上課期間我從來沒點過名,只要求學生在八月十四日最後一天上課時要交一篇報告(打字稿),分量是兩張紙,題目自訂。

  這一百三十位學生不是只有五分鐘熱度,這些決定在炎熱的夏天夜晚來上課的學生,都是盡可能的全程參與。事實上,出席的狀況非常好。有時可能是因為公司有事而延遲吧,我常看學生氣喘噓噓地跑進教室。那時,我正忙著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的合併工作,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還好有這些熱情的學生的鼓勵,才能順利完成六天的MBA講義。

  這本書,是將六天的講義編輯成五天份。會將講義內容編成書,是託日經BP出版中心編輯部第二部長黑澤正俊先生的福。黑澤先生在九八年秋天曾問我:「有沒有考慮出一本關於經營學的書?」九九年我告訴他關於MBA課程的事,我說我決定出一本「大學程度能了解的書」。

  MBA課程的時間表是一節課先上一小時二十分鐘,接著是二十分鐘的Q&A時間,之後休息十五分鐘,再依照前一節的上課方式到九點十五分結束。

  課程的最後一天,交報告的共有一百二十五位,是選課人數的九七%。課程完成的第二天,因為我要去紐約一趟,在去東京成田機場搭機前,我花了十五個小時將學生的報告全都看完。說真的,我被學生的程度及用心給感動了。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多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而且完全命中日本與美國企業經營的核心問題。

  世界的變化有些比我們預想的慢了很多,有些卻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快、更激烈。最近幾個月,日本企業改革的速度比預測快很多。有些日本企業認為,周遭的環境變化只是暫時的,所以仍維持原本的方法。但有些企業為了在變化中求生存,就像面對洩洪時突然來的大水,抱著豁出去的心態而做出相當大改革,這些我們也都看到了。

  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持股比率也比想像中還要快瓦解。以前認為銀行與企業長期的關係是建立在持有資產的投資上,從五、六○年代就開始的習慣,現在也開始崩解。

  此外,日本企業經營的核心--終身雇用制與年功序列制(註:按年齡、年資而定的升職調薪制度),也越來越難維持了。最近十年,公司的年輕職員越來越少有一輩子都待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想法;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若遇到自己更想做的工作,即使把現在的工作辭了沒關係。

  關於企業、子公司與事業部門的購併,這兩年來都在持續進行著。我曾認為對經營者而言,將自己公司的一部分賣給別人是一件失敗的事。但從現在開始,不只是國內公司,連以進入日本市場為目標的國際性企業,也越來越難自由進出市場,而購併可能會有出路。

  經營範圍廣泛的日本企業,為了在日本市場繼續生存,收益繼續成長,必須好好想想關於事業範圍的「選擇」與經營資源的「集中」問題。公司將來要成長,就必須選擇在自己有競爭能力的領域,將資本、人力等經營資源集中投入。

  一九九○年代,日本的經濟被稱作是「遺失的十年」。相對地,美國的經濟卻連續十年都維持好景氣。美日兩國相比,到底有何差異存在?有許多人認為,美日的差異在於,美國的成功是因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與金融服務業(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ies)發達之故,而日本在三年後可望趕上美國。

  沒錯,從越來越多人使用電腦、利用網路,金融機關提供了各種金融服務的情形看來,或許三年內趕上美國是有可能的事。但是,問題不在於形式或工具,而是如何讓公司經營發揮作用,如何跟顧客的便利性結合。

  資訊科技能使成本降低,並更敏捷地反應顧客需求。或者,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性,改變決策的方式或公司組織,公司中高階主管必須對判斷與實行負起很大的責任。

  美國曾經歷過汽車產業崩解的痛苦經驗,後來導入日本豐田汽車的豐田式管理,不但有了改善,恢復了競爭能力,也使產品品質提升了。這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約是八○年代後半期的事了。此外,許多企業亦透過裁員達到「選擇」與「集中」,流程變革範圍包括電腦化,亦成功地削減了成本。

  從八○年代後半起,美國企業開始進行裁員及流程變革。企業的改革行動也是使業績持續不斷上升的因素之一。

  可以確定的是,從現在開始,將會有一個以網路為中心的大改革,它可以與十九世紀中的產業革命相媲美。不知道這對五年、十年後的經濟有何影響?但是日本企業在三年後可趕上美國--我不敢這麼想。對方並非是止步不前的。除非日本企業在兩、三年內達到美國於九○年代,花了十年的時間進行裁員與流程變革的相同成果。而且,經營者也必須與美國一樣,以相同的速度,接受以網際網路為中心的資訊科技革命。

  最後,感謝在青山學院授課時,擔任助教的研究所學生--井村直惠小姐,以及幫我聯絡事情的上田聰子小姐,也感謝很爽快答應出版本書的伊藤文雄、國際政治經濟學系的系主任太田教授,與熱心推薦講義的仙波憲一教授。在學校的錄音機故障時,提供錄音機的同學,我也在此表示感謝。十分感謝大家的幫助。

~~二○○○年二月四日  八城政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