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中國民間,尤其是在東南地區,與劉伯溫有關的傳說故事,幾乎人人都能說上一段。在傳說故事中,劉伯溫的形象與諸葛亮十分接近,但是諸葛亮被神化的程度,似乎還不如劉伯溫。在六百多年的時間洪流中,劉伯溫被漂洗成不沾人間煙火的神仙人物,他不但具有洞察過去與預知未來的超能力,甚至可以與其他傳說中的神仙溝通合作。
但是,真實歷史中的劉伯溫卻與傳說故事中的劉伯溫相去甚遠。歷史中的劉伯溫儘管早慧明睿,足智多謀,博學廣聞,多才多藝,……卻仍然是一位真真實實的「人」,而不是神。他所有的優秀特徵,其實都曾經出現在其他傑出的歷史人物的事蹟中。他之所以值得後人作為楷模,應該是因為他是一位時代更迭中的勇者。劉伯溫的前半生處於元朝,他在元朝末年中進士,在元朝末年經歷過一段坎坷的仕途。元末天下大亂,他一度隱居故鄉,著書明志。不久因朱元璋的徵召,不得已而再入官場,當時他已經年屆半百。但是,無論是在元朝末年的有志難伸,或是明朝初年的不受重用,他都堅持為天下百姓貢獻自己的原則,得罪權貴或得罪小人,都不在他疑慮的範圍之內。而朝代的更替所涉及的名節問題,雖然也曾困擾他,但他最終的取決原則,完全在天下蒼生而不再一己之願,在布衣百姓而不在宮闕帝尊,更在大同社會的理想而不在狹隘的民族意識。身在元朝為官時,雖然人微言輕,但他始終盡心盡力做事,努力為處在風雨飄搖中的百姓多謀福利;身處明朝高位時,雖然遠離江湖,但他依然盡心盡力做事,希望為處在顯為人知的黑暗角落中的苦難者多謀福利。改朝換代的狂風巨浪沒有擊倒他,反而更顯現出他與眾不同的勇者性格。勇於任事,勇於承擔;勇於施展自己的學問才能,也勇於表現自己的剛毅正直。或者,在了解歷史中真正的劉伯溫之後,所有加在他身上的神話色彩都將褪去,但是隨之呈現的才是真正值得景仰、值得傳誦,更值得學習的大智大勇的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