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巧早的人攏是「賺食人」,生活較艱苦,固仔又生得多,飼昧活,只好把查某子給人作「媳婦仔」....。 每一個查某子要給人,作老母的,心裡總是真不甘,但是也沒法度,一雙手在賺,那麼多個要吃,給人,若有惜,總比留在身軀邊餓死巧好....。
目錄
一、探尋媳婦仔的生命歷程
二、清代台灣漢人養媳習俗的形成與盛行
2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特質與養媳之風的盛行
三、南崁地區的媳婦仔風俗
2媳婦仔習俗盛行的原因
3南崁地區的媳婦仔習俗
四、媳婦仔的生活血境遇
2媳婦仔的婚姻
五、媳婦仔習俗的消失
2媳婦仔習俗消失的社經背景
3媳婦仔習俗消失原因之分析
六、開啟台灣婦女生命史
序
呂秀蓮
台灣近代史,確實有充滿悲情、哀怨的﹁媳婦仔﹂宿命。不祇是政治上,台灣長年受到外來者統治,台灣人渴望出頭天,自己當家做主。在庶民社會裡,更有許多佃農、長工、養女、童養媳盼望出人頭地,做自己的主人。
不少人知道我是台灣新女性運動與人權運動的創始者,但是很少人知道,我曾差一點當別人家的「媳婦仔」,而教養我、影響我最大的家母,更是童養媳出身。
二歲那年,台北一對開裁縫店的夫婦,希望家有三個女兒的雙親,能將我這個么女兒送他們當養女。父母起先不忍心,後來認為將我送到經濟情況較好的家庭生活,末嘗不是福氣,於是答應這門親事,但是我約三位兄姊,卻完全不能認同雙親的決定。
當對方帶著一大包爆米香的見面禮,準備領走我的當天,一大早我就被哥哥呂傳勝偷偷揹到鄉下姑媽家去,大人們遍尋不到我,祇好放棄領養的約定。
家母黃勤是地方漢醫的童養媳,因對頭尚未成年就過世,她才有機會嫁給原本也被家人找好童養媳的家父呂石生。我的雙親分別掙脫各自的﹁媳婦仔﹂婚配束縛,自由戀愛而結婚成家。沒唸過書的家母勤儉持家,與家父共同白手創業。家母經常一則以怨,一則以傲地說:「咱家的查某人,沒有一個不在做查甫人的工作。」二、三十年來,我一方面呼籲女人們,要「左手拿鍋鏟,右手拿筆桿」,另一方面更自己練就成了「左手新女性,右手民主人」,這一切豈非傳承自雙親,挑戰「媳婦仔」宿命?
我桃園出身的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曹秋美小姐,也是差一點成為「媳婦仔」的年輕歷史學者。曾小姐獨鍾台灣女性生命史書寫與田野調查,在參與「台灣阿媽」的採訪之後,她又完成《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一書,透過三十四位當事人的口述記錄,探索台灣社會底層婦女的心聲與習俗由來。
「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掌握自己的未。」「要走出歷史悲情,必須先走進悲情的歷史。」基於對台灣女權與人權的疼惜與關懷,我樂於薦並肯定曹秋美小姐的大作。
張炎憲
一本書的完成,作者總扮演極重要的關鍵性角色,作者的風格反應在作品上,成為書籍的特色。
之後,隨著討論次數的增加,對她越來越熟悉,也發覺她思維的溫婉與細膩。為了理解與呈現女性真實的心路歷程,她透過實地的口述訪談結果,細緻地刻畫出媳婦仔的成長經歷與生活遭遇,也描繪了她們的心聲告白。感情世界原本難以捉摸與處理,而披露自己家族、親戚朋友的內心世界,去探索心靈深處的隱晦面,則已非單純的知識理念追求,更需以勇氣去面對。口述訪談時,往往會勾起受訪者不願訴說的傷心往事,牽扯出內心糾葛的錯綜矛盾情緒,這必然也處處可見於媳婦仔身上。我雖然未曾同她前往調查訪問,但能猜想到當她訪問這些人物時,定亦身同感受,心緒隨著受訪對象的談話內容而起伏波動。如此這般地探索與描繪婦女心思,作者非得具備豐沛的情感與細膩的感受力不可,必然亦經歷了幾番的心思轉折。
另一方面,為了得到數據實證,約半年時間,她到戶政事務所抄閱資料,作成表格,以實際數據分析比對出南崁地區媳婦仔的人口成長與衰退時序,配合文獻資料,逐步論證分析媳婦仔風俗的形成及消退背景的原因,以及媳婦仔習俗的內涵。這些因素的探討和論證過程,則又請將感情放置一邊,冷靜地思辨分析,作者需跳脫口述採訪所營造出的情緒氛圍,利用冷血的數字資料,建立解釋架構。這雖然是撰寫論文必然要面對的問題,但她以週遭環境所熟悉的人物作為探討主題,感情與實質論證之間的分際,更是煞費心思折磨。由此,也更體認到她明理與冷靜的一面。
媳婦仔的風俗基於台灣社會的實際需求,又因傳統社會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而盛行一時,之後又在時代變遷與思想觀念衝擊下逐漸消失,表象背後有其複雜與多面的因素,而探尋描繪婦女內心思維與情感的生活世界,亦非屬易事。況且媳婦仔已不只是台灣社會事實存在的現象,同時也被抽象化成台灣人面對強權、任人宰制而無法當家作主的悲台消媳婦仔的生活世界運象徵。研究探討這樣複雜而深刻的問題,作者需要具備纖細的感情、多層的思考方式,才能呈現媳婦仔習俗的原貌,描繪出婦女深奧的心靈世界。秋美以其冷靜理智與細膩感性的雙面性格,交織出這樣一本書,故此書之公諸於世,不僅豐富了女性生活史的面相,亦將激起女性史研究的新課題。
戴寶村
這本媳婦仔冊雖然只是以一個鄉的數個村為研究範圍,可是藉著文獻史料、戶籍資料和口述訪談等材料,整合分析後撰寫養媳習俗的形成背景、南崁地區的媳婦仔習俗、媳婦仔的生活與婚姻、媳婦仔習俗的消失,探討媳婦仔的身體、身分、心理等不同面相的種種樣態。本書運用相當多的口述訪談資料是一大特色,有別於傳統仰賴文本史料的研究方式,這種研究取徑使她和被研究對象建立特別的聯結,進出歷史之際形塑她的史觀與深層的歷史蘊涵。
秋美是南崁在地人,有個姊姊是媳婦仔,連她自己都差點成為「末代媳婦仔」,這種生命史的背景引發她對此課題的高度關懷,兩地出編撰《消失中的台灣阿媽》等書,進而撰寫媳婦仔的專書,也算是階段性的成果,期待這本書的問世能引起更多婦女史的研究,包括婦女史、女史家所寫的婦女史、有女性觀點的婦女史等。
作為秋美的指導老師,陪著她由學術研究養成教育過程一路是來,作出一些成績也培養出一份自信,見她處事待人認真用心,實在頗覺欣慰。聯帶地想到二姊(名招治)就是給人家作媳婦仔,因養家沒有女兒而頗受疼愛,三姊雖育有數女,也收養一名媳婦仔,後來讓她自由婚嫁,這都算是很好的情況。不過昔時鄉間鄰居人家「苦毒」媳婦仔而傳出的哭叫聲也猶然縈繞耳際,因此這篇序不只為秋美的書而寫,也要送給你我週邊的媳婦仔姊妹,並共同懷想那個世代的歷史記憶。
-
二手書19折$66
-
二手書63折$220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