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無法預知的未來
時值酷暑,人們的心也在色彩紛呈的氣象圖中擺盪,一個個氣旋轉啊轉,轉的是道不清也說不明的心情;大自然呈現多變卻直觀的天氣型態,投射在城市中卻總是多了許多曖昧不明、牽扯不清的人事角力。無妨,還有一個怎麼也無法預測的災難——地震,不斷讓人經歷「天地不仁」、「人事無常」的感概。
人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但我們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建築中的防震設計往往是在歷經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後,不斷的經驗累積下越來越成熟的技術。經歷過大地震的地區,重生的建築除了抗震的設計,另一方面也要藉此帶來穩定人心的作用;先天環境不良、與自然爭地的荷蘭,在綠建築工法運用嫻熟的基礎下,也意識到防震的重要性並早已融入設計之中。而新建建築物的耐震方式與老舊建築物的抗震補強的多元方法,高、低層建築適用的耐震、制震、免震設計,都應依建築的種類與特性而考慮納入設計。
現今,許多災害的發生與極端氣候有很大的關係,颱風、颶風的增多、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容易導致洪水的災變。在防洪的議題上,低碳永續、防洪抗災的超級任務常在公共空間裡上演,比起地震,洪水的無差別攻擊是較可以預見的,所以總體規劃往往比單打獨鬥更加重要也更有成效,必須針對問題多管齊下,發展出盡可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同時提高後續使用效能的方法。不論現在或未來,防洪設計已與城市規畫有很大程度的關聯,像是丹麥蘭德斯(Randers)即將啟動的自然公園改造案,就是設計為城鎮與河流間的緩衝帶,希望穩定的自然環境,可以有效減少洪水危害的風險;而且作為公園,居民可以享受景觀,也是良好的城市規畫的一環。
「適應」、「保護」,與「尊重」,是我們面對災害、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需要長久思考、不斷學習的課題。學會適應、尊重自然,才能找回美好的生活環境,
才能長治久安、永續發展。
時值酷暑,人們的心也在色彩紛呈的氣象圖中擺盪,一個個氣旋轉啊轉,轉的是道不清也說不明的心情;大自然呈現多變卻直觀的天氣型態,投射在城市中卻總是多了許多曖昧不明、牽扯不清的人事角力。無妨,還有一個怎麼也無法預測的災難——地震,不斷讓人經歷「天地不仁」、「人事無常」的感概。
人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但我們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建築中的防震設計往往是在歷經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後,不斷的經驗累積下越來越成熟的技術。經歷過大地震的地區,重生的建築除了抗震的設計,另一方面也要藉此帶來穩定人心的作用;先天環境不良、與自然爭地的荷蘭,在綠建築工法運用嫻熟的基礎下,也意識到防震的重要性並早已融入設計之中。而新建建築物的耐震方式與老舊建築物的抗震補強的多元方法,高、低層建築適用的耐震、制震、免震設計,都應依建築的種類與特性而考慮納入設計。
現今,許多災害的發生與極端氣候有很大的關係,颱風、颶風的增多、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容易導致洪水的災變。在防洪的議題上,低碳永續、防洪抗災的超級任務常在公共空間裡上演,比起地震,洪水的無差別攻擊是較可以預見的,所以總體規劃往往比單打獨鬥更加重要也更有成效,必須針對問題多管齊下,發展出盡可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同時提高後續使用效能的方法。不論現在或未來,防洪設計已與城市規畫有很大程度的關聯,像是丹麥蘭德斯(Randers)即將啟動的自然公園改造案,就是設計為城鎮與河流間的緩衝帶,希望穩定的自然環境,可以有效減少洪水危害的風險;而且作為公園,居民可以享受景觀,也是良好的城市規畫的一環。
「適應」、「保護」,與「尊重」,是我們面對災害、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需要長久思考、不斷學習的課題。學會適應、尊重自然,才能找回美好的生活環境,
才能長治久安、永續發展。
雜誌目錄
綠建築雜誌
Vol. 054 / 2018 8
【NEWS】
移動式垃圾微型回收系統
沉澱身心的冥想之亭
【MATERIAL】
更新防震建築知識 守護愛與被愛
大震不倒的建築免制震裝置
【COLLECTION】
book
信仰建於洞窟之下,寄於孔縫之間|寄生之廟
從跨學科的角度考量城市的發展|城市讀本
[COVERSTORY]
防災建築
新建建築物耐震方式與老舊建築物抗震補強介紹
緩緩小山坡 納能舒壓
歐洲能源學院
樹林間的光教堂
泰國災後學校重生
柔能成剛而勝鋼
小松精練織料實驗大樓fa-bo
永續低碳與防洪抗災的超級任務
常青磚廠園區16 號窯廠
水上屋築陸計畫
兩棲功能的海濱小屋
適應、保護、尊重
濕地草甸的逆襲
借力使力的實驗性防颱建築
自力挖掘颶風住宅
[ARCHITECTURE]
space
與地景的溫柔相遇
鹿特丹中央車站
Future
天空之塘
農園浮於城市之上
[ENVIRONMENT]
ecology
都市景觀主義:線性景觀共享通道
鄂霍次克海的省思(上)─
前往日本最後一塊淨土
technology
2018「冷氣之亂」,政府應以兩策回應
[PAPER]
文化景觀:在全球意義和價值觀影響下對亞洲的一些思考(上)/ Ken Taylor
Vol. 054 / 2018 8
【NEWS】
移動式垃圾微型回收系統
沉澱身心的冥想之亭
【MATERIAL】
更新防震建築知識 守護愛與被愛
大震不倒的建築免制震裝置
【COLLECTION】
book
信仰建於洞窟之下,寄於孔縫之間|寄生之廟
從跨學科的角度考量城市的發展|城市讀本
[COVERSTORY]
防災建築
新建建築物耐震方式與老舊建築物抗震補強介紹
緩緩小山坡 納能舒壓
歐洲能源學院
樹林間的光教堂
泰國災後學校重生
柔能成剛而勝鋼
小松精練織料實驗大樓fa-bo
永續低碳與防洪抗災的超級任務
常青磚廠園區16 號窯廠
水上屋築陸計畫
兩棲功能的海濱小屋
適應、保護、尊重
濕地草甸的逆襲
借力使力的實驗性防颱建築
自力挖掘颶風住宅
[ARCHITECTURE]
space
與地景的溫柔相遇
鹿特丹中央車站
Future
天空之塘
農園浮於城市之上
[ENVIRONMENT]
ecology
都市景觀主義:線性景觀共享通道
鄂霍次克海的省思(上)─
前往日本最後一塊淨土
technology
2018「冷氣之亂」,政府應以兩策回應
[PAPER]
文化景觀:在全球意義和價值觀影響下對亞洲的一些思考(上)/ Ken Taylor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