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 11月號/2018 第527期

建築師 11月號/2018 第527期
定價:240
NT $ 228
  • 出版日期:2018-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編者的話

BIM的挑戰

文/廖慧燕

    隨著電腦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雲端服務時代的來臨,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的應用,整個生活、工作環境都有極大的改變,在這波潮流中建築產業也無法置身事外,知識密集的專業服務勢必會是下一波競爭中最重要的籌碼,不管願不願意,建築資訊模型(BIM)都將成為建築服務產業未來的主流趨勢。

    本刊曾於2013、2017年製作「建築資訊模型」及「參數化建築設計」特輯,介紹數位設計的應用與發展,分享國際各大事務所的專業數位經驗。經過這些年來公私部門的努力,國內建築業界實踐應用BIM的情況如何,是已扎實的落地生根、生長茁壯,或仍在摸索前進的階段,國內相關業界究竟如何面對這波挑戰,有哪些可分享的經驗。

    本刊特別在全國建築師公會資訊委員會主任委員許坤榮博士的協助下,再次製作BIM專輯,本專輯除了由許博士撰文探討國內BIM的實踐現況與問題,及介紹世界潮流與未來的發展願景外,特別著重在國內建築業界的實際應用。在設計應用部份,由張國章建築師就建築師角度看BIM的運用,分享事務所引進的經驗與心得;吳成榮建築師、陳清楠建築師等人共同撰文BIM駕齊驅的建築管理模式,探討建築設計的各個階段,如何應用BIM以達到提升效率與服務品質的做法;至於施工應用部分,則由衛武資訊撰文介紹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之BIM運用,由於該案建築的複雜度、跨國團隊及分包廠商眾多,藉由BIM的應用確實發揮了極大效益。

    然而,對應用BIM而言,唯有設計BIM與施工BIM前後串接才能發揮最大優勢,所以設計端與施工端的無縫銜接是BIM應用追求的主要目標,且如能進一步採用整合項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IPD),則可發揮更大效益。在本專輯中,林長勳建築師以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為例,介紹BIM從設計到施工的技術實務應用;另外,林煒郁建築師、黃郅堯建築師共同撰文,以實際案例探討BIM 技術與 IPD 整合應用之可行性。

    BIM不只能運用在計畫分析、建築設計、施工甚至後續維護管理,這些輔助工具的快速介入,其運作與執行方式與傳統作法迥異,加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工具之應用,更讓一向以傳統為主流的營建產業無所適從,有些可能過度迷信他的能量,有些可能會加以抵制。由這些國內實際執行應用的經驗,可發現BIM如應用得當確實可發揮極大的輔助效益,而在衛武營工程中更證明透過同樣軟體的共同語言可協助跨國設計及不同廠商團隊間之溝通無礙;不過,在國內實際執行經驗中,也可發現BIM雖然可以讓很多工作一次到位,但是必須考慮相對的建模時效及成本效益,所以應用前仍應釐清個案之特質與掌握如何高效益的應用BIM。國內這些實務應用經驗,或可有助於減少大家摸索時間,更迅速有效的引入及應用BIM。
 

雜誌目錄

作品
臺北市松山公營出租住宅 / 48
阿曼TIT / 54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花舞館 / 60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遊客中心(探索館) / 66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發現館 / 72
《建築相對論》
社區改造再定位-建築師角色的多元可能性 / 122
BIM應用的全球在地化
BIM全球在地化願景與道路 / 80
BIM工作經驗談 / 84
BIM駕齊驅的建築管理模式 / 88
承續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設計意象-BIM工程規劃運用 / 91
BIM技術實務應用-將捷集團滬尾藝文休閒園區(葛林之森) / 100
BIM技術與 IPD精神之初探 / 106
《建築人物》
早年東海校園的烏托邦 / 114
 

內容簡介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