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真假難辨?
大概十多年前,看過一部名為《絕命大逃亡》的電影,乍看片名以為是動作片,其實是關於一名專門作偽畫的高手仿造荷蘭畫家林布蘭作品的過程。主角倒也高明,畫法摹古,所用圖紙也講究,想盡辦法騙過所謂鑑定名家的眼目。這類貓捉老鼠的情節,若不講究現實可行性,倒是充滿了娛樂性。
仿生瓷,又稱仿真像生瓷或像生瓷,是以陶瓷仿造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器物等不同物體,無論尺寸、外觀、顏色和質感,均酷似實物,僅以肉眼而不能辨。類似概念的工藝品早至唐代便已出現,經過時間遞移,在功用上也由陪葬、擺設等實用性質,漸漸轉為觀賞性,以乾隆朝所產數量最多亦最為精巧,〈清代乾隆仿生瓷探析〉一文有詳盡的整理探究。
提到「仿品」,聽者多半心中已自動標上「次等」的標籤;加以這些仿品多半是掛著名牌而被製作出來販售牟利,有著「欺騙」嫌疑,大眾普遍觀感不佳。然而,十六到十八世紀的蘇州卻以製作「偽古畫」聞名,這些作品遂被命名為「蘇州片」。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偽好物」為名展出院藏蘇州片。這些作品充滿細節、色彩繽紛,細觀之下頗為有趣,不似印象中般不值得一觀。蘇州片目前還存在許多疑問,其精細程度及來歷考究,絕非簡單工匠、作坊可為之;同時,蘇州片的產生與當時古物熱風潮有著極大關聯,不僅是中國,仿古、再製的過程實是全球風潮。透過此次展覽,希望能讓學界正視蘇州片的研究價值,釐清更多製作細節,重塑蘇州片在當時社會脈絡下的地位。
十七、八世紀揭開序幕的大航海時代,使得東西方人員、商品交換日益頻繁,飲茶文化也得以向西傳播,而喝茶所需的茶具更趁此大舉西進。紫砂器不若青花或彩繪器般炫耀美麗,故占外銷瓷比例極小,然從全球史脈絡下觀之,仍有其意義與地位,可參鶯歌陶瓷博物館「紫砂漫遊」展及相關研討會整理報導之〈宜興紫砂的全球史定位〉一文。同時,香港茶具文物館現正展出「藝術背後──中國外銷茶具」,則在紫砂器之外,呈現更為多元的茶具類型,其中廣州織金彩瓷茶具,既保留中國傳統瓷器的特點,又吸收了西方工藝精華,燦爛奪目。
在現今科技幫忙下,以假亂真非難事,與其費盡心思揪出假貨,不如花功夫熟習真貨的各樣特徵,不符真者必為假。說來容易,然要臻至「熟習」,背後需花費多少時間、心力鑽研?莫怪乎在只求快的現代風氣下,多數人不僅難辨真假,甚至也不計較真假了。
編輯部
大概十多年前,看過一部名為《絕命大逃亡》的電影,乍看片名以為是動作片,其實是關於一名專門作偽畫的高手仿造荷蘭畫家林布蘭作品的過程。主角倒也高明,畫法摹古,所用圖紙也講究,想盡辦法騙過所謂鑑定名家的眼目。這類貓捉老鼠的情節,若不講究現實可行性,倒是充滿了娛樂性。
仿生瓷,又稱仿真像生瓷或像生瓷,是以陶瓷仿造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器物等不同物體,無論尺寸、外觀、顏色和質感,均酷似實物,僅以肉眼而不能辨。類似概念的工藝品早至唐代便已出現,經過時間遞移,在功用上也由陪葬、擺設等實用性質,漸漸轉為觀賞性,以乾隆朝所產數量最多亦最為精巧,〈清代乾隆仿生瓷探析〉一文有詳盡的整理探究。
提到「仿品」,聽者多半心中已自動標上「次等」的標籤;加以這些仿品多半是掛著名牌而被製作出來販售牟利,有著「欺騙」嫌疑,大眾普遍觀感不佳。然而,十六到十八世紀的蘇州卻以製作「偽古畫」聞名,這些作品遂被命名為「蘇州片」。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偽好物」為名展出院藏蘇州片。這些作品充滿細節、色彩繽紛,細觀之下頗為有趣,不似印象中般不值得一觀。蘇州片目前還存在許多疑問,其精細程度及來歷考究,絕非簡單工匠、作坊可為之;同時,蘇州片的產生與當時古物熱風潮有著極大關聯,不僅是中國,仿古、再製的過程實是全球風潮。透過此次展覽,希望能讓學界正視蘇州片的研究價值,釐清更多製作細節,重塑蘇州片在當時社會脈絡下的地位。
十七、八世紀揭開序幕的大航海時代,使得東西方人員、商品交換日益頻繁,飲茶文化也得以向西傳播,而喝茶所需的茶具更趁此大舉西進。紫砂器不若青花或彩繪器般炫耀美麗,故占外銷瓷比例極小,然從全球史脈絡下觀之,仍有其意義與地位,可參鶯歌陶瓷博物館「紫砂漫遊」展及相關研討會整理報導之〈宜興紫砂的全球史定位〉一文。同時,香港茶具文物館現正展出「藝術背後──中國外銷茶具」,則在紫砂器之外,呈現更為多元的茶具類型,其中廣州織金彩瓷茶具,既保留中國傳統瓷器的特點,又吸收了西方工藝精華,燦爛奪目。
在現今科技幫忙下,以假亂真非難事,與其費盡心思揪出假貨,不如花功夫熟習真貨的各樣特徵,不符真者必為假。說來容易,然要臻至「熟習」,背後需花費多少時間、心力鑽研?莫怪乎在只求快的現代風氣下,多數人不僅難辨真假,甚至也不計較真假了。
編輯部
雜誌目錄
∕ 編輯劄記 ∕
真假難辨?
∕ 清宮擷珍 ∕
巧技奪天工・驟視不類瓷 清代乾隆仿生瓷探析
∕ 大雅可觀 ∕
偽古風潮下的好物 臺北故宮「十六~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展覽介紹
∕ 藏亦有道 ∕
明末清初北方的鑑藏小探 王鐸及家族的收藏及鑑賞觀
∕ 學術話題 ∕
民初視覺語彙的轉變與實踐 由金城〈草原夕陽圖〉至民初視覺語彙分析
宜興紫砂的全球史定位 「紫砂漫遊」特展與「亞洲陶瓷史研討會」精華整理
∕ 畫史叢談 ∕
嶺南福地・代有才人 明清嶺南繪畫的嬗變與演進(上)
∕ 藝林采風 ∕
調和古今・融通中外 張大千潑墨、潑彩山水風格溯源
∕ 古籍碑拓 ∕
《金石書畫》第三卷賞讀(上)
∕ 考古掠影 ∕
撲朔迷離的哥窯辨析(上)
∕ 長物壯觀 ∕
工細形美・粗獷雄渾 四川出土的南宋玉器
∕ 吉金鑑古 ∕
唯所欲化・不失本形 秦鏡中的奇異龍紋
∕ 方寸天地 ∕
流風久彌盛・遺珠任君參 雲間篆刻流變與松江博物館藏印
∕ 市場觀察 ∕
二○一八香港春拍觀察
∕ 藝聞匯觀 ∕
沃土靜靜・兩儀有象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出「張洪與秋麥合作作品展」
方寸之間的高潔風骨 梅潔樓策展人毛岱康專訪
重返黃金時代 香港茶具文物館展出「藝術背後──中國外銷茶具」
初春和服小慶典 走!來去北投文物館賞春吧!
舊時明月照今人 松蔭藝術「南北往事──董橋、趙珩雙人墨跡展」
書法書心・一心不亂 佛濤大師佛道書法
∕ 市場動態 ∕
二○一八國際古玩展載譽重臨
∕ 拍賣精選 ∕
徐悲鴻〈寫仲子全家〉賞析
香港蘇富比五月再呈中國瓷雜專拍
邦瀚斯中國書畫・圓滿收官
中國嘉德香港春拍・圓滿收槌
∕ 展藝錄 ∕
真假難辨?
∕ 清宮擷珍 ∕
巧技奪天工・驟視不類瓷 清代乾隆仿生瓷探析
∕ 大雅可觀 ∕
偽古風潮下的好物 臺北故宮「十六~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展覽介紹
∕ 藏亦有道 ∕
明末清初北方的鑑藏小探 王鐸及家族的收藏及鑑賞觀
∕ 學術話題 ∕
民初視覺語彙的轉變與實踐 由金城〈草原夕陽圖〉至民初視覺語彙分析
宜興紫砂的全球史定位 「紫砂漫遊」特展與「亞洲陶瓷史研討會」精華整理
∕ 畫史叢談 ∕
嶺南福地・代有才人 明清嶺南繪畫的嬗變與演進(上)
∕ 藝林采風 ∕
調和古今・融通中外 張大千潑墨、潑彩山水風格溯源
∕ 古籍碑拓 ∕
《金石書畫》第三卷賞讀(上)
∕ 考古掠影 ∕
撲朔迷離的哥窯辨析(上)
∕ 長物壯觀 ∕
工細形美・粗獷雄渾 四川出土的南宋玉器
∕ 吉金鑑古 ∕
唯所欲化・不失本形 秦鏡中的奇異龍紋
∕ 方寸天地 ∕
流風久彌盛・遺珠任君參 雲間篆刻流變與松江博物館藏印
∕ 市場觀察 ∕
二○一八香港春拍觀察
∕ 藝聞匯觀 ∕
沃土靜靜・兩儀有象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出「張洪與秋麥合作作品展」
方寸之間的高潔風骨 梅潔樓策展人毛岱康專訪
重返黃金時代 香港茶具文物館展出「藝術背後──中國外銷茶具」
初春和服小慶典 走!來去北投文物館賞春吧!
舊時明月照今人 松蔭藝術「南北往事──董橋、趙珩雙人墨跡展」
書法書心・一心不亂 佛濤大師佛道書法
∕ 市場動態 ∕
二○一八國際古玩展載譽重臨
∕ 拍賣精選 ∕
徐悲鴻〈寫仲子全家〉賞析
香港蘇富比五月再呈中國瓷雜專拍
邦瀚斯中國書畫・圓滿收官
中國嘉德香港春拍・圓滿收槌
∕ 展藝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