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本期專題1】
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Ⅵ
浪濤退盡,惟有詩留下
《後浪》與《詩人季刊》
1969年3月,蘇紹連、蕭文煌、洪醒夫於台中師專校內成立「後浪詩社」,1972年9月,《後浪》詩刊(雙月刊)以報紙形式出刊,秉持「長江後浪推前浪,詩壇新人逐舊人」此創刊精神,呈現青年詩人們對於新詩的熱情與期望。在出刊12期後,《後浪》於1974年7月停刊。四個月後,由「後浪詩社」班底,發行《詩人季刊》,以雜誌形式包容更多內容,除現代詩創作,亦有學術文章特載、翻譯作品、詩歌批評等。自許為「衝浪者」的青年詩人,努力建構自我世代價值的意識,試圖為詩壇開創出另一片樂土。
我們邀請當年衝浪於《後浪》詩刊與《詩人季刊》的詩人,透過綜論與回顧、今昔詩作,並收錄座談側記與詩刊封面輯,讓讀者一同體會衝浪者們面對時代與詩壇的高漲熱情。同時,6月1日~25日將於紀州庵古蹟舉辦「後浪.詩人季刊特展」,讓我們一起在炎炎夏日感受大浪襲來的清爽吧!
【本期專題2】
巴金和他的朋友們
──七十年前的台灣之行
1947年6月下旬,中國著名作家巴金來台一個月,除了為當時在上海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尋覓可能的台北分址外,也拜訪了黎烈文、吳克剛等多位友人。今年六月,適逢巴金訪台70周年,《文訊》與巴金故居合作,藉此專題,回顧他70年前的寶島遊,與友人的交往和情誼,也邀請不同世代台灣研究者、作家,暢談閱讀巴金或接觸其人其事的經驗。
除了紙上專題,6月17日至7月16日,更將在紀州庵古蹟舉辦特展,展出巴金及友人的珍貴影像與書信手稿,一覽一代文化人超過半世紀的互動,許多珍藏文獻為首次公開。
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Ⅵ
浪濤退盡,惟有詩留下
《後浪》與《詩人季刊》
1969年3月,蘇紹連、蕭文煌、洪醒夫於台中師專校內成立「後浪詩社」,1972年9月,《後浪》詩刊(雙月刊)以報紙形式出刊,秉持「長江後浪推前浪,詩壇新人逐舊人」此創刊精神,呈現青年詩人們對於新詩的熱情與期望。在出刊12期後,《後浪》於1974年7月停刊。四個月後,由「後浪詩社」班底,發行《詩人季刊》,以雜誌形式包容更多內容,除現代詩創作,亦有學術文章特載、翻譯作品、詩歌批評等。自許為「衝浪者」的青年詩人,努力建構自我世代價值的意識,試圖為詩壇開創出另一片樂土。
我們邀請當年衝浪於《後浪》詩刊與《詩人季刊》的詩人,透過綜論與回顧、今昔詩作,並收錄座談側記與詩刊封面輯,讓讀者一同體會衝浪者們面對時代與詩壇的高漲熱情。同時,6月1日~25日將於紀州庵古蹟舉辦「後浪.詩人季刊特展」,讓我們一起在炎炎夏日感受大浪襲來的清爽吧!
【本期專題2】
巴金和他的朋友們
──七十年前的台灣之行
1947年6月下旬,中國著名作家巴金來台一個月,除了為當時在上海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尋覓可能的台北分址外,也拜訪了黎烈文、吳克剛等多位友人。今年六月,適逢巴金訪台70周年,《文訊》與巴金故居合作,藉此專題,回顧他70年前的寶島遊,與友人的交往和情誼,也邀請不同世代台灣研究者、作家,暢談閱讀巴金或接觸其人其事的經驗。
除了紙上專題,6月17日至7月16日,更將在紀州庵古蹟舉辦特展,展出巴金及友人的珍貴影像與書信手稿,一覽一代文化人超過半世紀的互動,許多珍藏文獻為首次公開。
編者的話
以文字立碑
◆封德屏
戰爭都哭了 偉大它為什麼不笑 七萬朵十字花 圍成園 排成林 繞成百合的村 在風中不動 在雨裏也不動 沉默給馬尼拉海灣看 蒼白給遊客們的照相機看……
這是詩人羅門著名詩作〈麥堅利堡〉的片段。今年2月18日,在羅門追思會上,蓉子唯一指定朗誦的就是這首詩。麥堅利堡(FortMckinly)在馬尼拉城郊,占地遼闊,七萬座十字碑羅列整齊,用來紀念二戰期間太平洋地區陣亡的美軍。直至今日,每年都有不少美國來的親屬,到此瞻仰、緬懷他們的先人,短暫憶起戰爭帶來的殘酷與沉痛。
五月初,首度訪菲律賓。早年台灣文壇和菲華文壇往來甚密,《文訊》又兩次大篇幅製作「菲華文學專題」,也持續關注菲華文學動態。此次應菲華文經總會邀請到馬尼拉演講,可說是一次「文學探親之旅」。接觸的人,聽到的名姓,談論的往事,久遠以來在文字中相見,腦海中縈繞,溫馨親切,一點都不陌生。
此行感人之處,除了幾位男士,跟我密切聯絡的莊杰森,機場裡外接送的蔡錦郎,導遊「麥堅利堡」的詩人王勇,幾天來照顧陪伴我的多是姊姊妹妹們。楊美瓊姊提供舒適豪華的飯店,翁淑理忙著打點我回去的伴手禮芒果乾;那夜,謝馨姊在古典華麗的餐廳請吃飯,王自然姊引見一位女士:「月曲了的太太王錦華。」久仰外,一見如故。席間大家唱著懷舊歌曲,王錦華和陳瓊華又一人朗誦、一人唱月曲了寫給王若的詩〈天色已靜〉,思憶枕邊人,歡樂氣氛滲入些許感傷。幾日尋幽勝、品佳餚,專車接送款待我的是幾位氣質高雅的姊妹:陳若莉還在持續當年林忠民心心繫念「華青文藝社」的工作,幽蘭、陳瓊華、王錦華、陳紫霞、李文蘅,何嘗不是?儘管生命中最親愛的伴侶已不在,但因為文學、因為愛,支撐她們繼續無悔的前行;因此,我更加堅信,菲華文學永不凋零!
1947年6月,作家巴金一趟從上海來台灣之行,整整一個月,見了多位好友,到過台北、台中、台南,也曾想在台北為「文化生活出版社」找一處分社所在……然而1949年終究阻絕了兩岸往來。整整70年過去,今年六月,《文訊》和上海巴金故居共同策畫了「巴金和他的朋友們」展覽及專題,換個方式實現了巴金重訪台灣的心願。雖然巴金和他那個時代的人物俱已遠去,當我們展卷回首,卻看到他們友誼的光華從不曾褪逝。
近十年來的文壇和學界,陳芳明教授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文學創作、學術論著、教學研究、社會批判,甚至臉書、生活,都動見觀瞻。今年六月,陳教授自政大榮退,70歲生日,幾本著作同時出版。做為觀察、推動台灣文學發展的媒體,《文訊》製作特輯,對一位熱愛家國,堅信只有實踐台灣人文精神,國家命運才可長久的知識分子,表達我們的敬意。
本期人物春秋,除了介紹80後新生代作家蔡文騫,另外幾篇都是懷念已故作家、學者,長久來已形成特色。部分為約稿,大多是作家主動來稿。一生從事創作、翻譯、教學或研究的作家、學者,身後只留幽遠哀思,鮮少殊榮;用文字為他們作傳、立碑,記錄過往努力的軌跡,對文壇、杏壇的貢獻,理所當為。
可貴的是:作家懷念作家的真情,誰說文人相輕、同行相嫉?受業學生感念師長的教誨,何言人心不古、師道不存?他們未必都是明星作家、著名學者,但在筆墨耕耘的園圃,以言立身的天地,只有事蹟入碑,長在人心,才能永不磨滅!
◆封德屏
戰爭都哭了 偉大它為什麼不笑 七萬朵十字花 圍成園 排成林 繞成百合的村 在風中不動 在雨裏也不動 沉默給馬尼拉海灣看 蒼白給遊客們的照相機看……
這是詩人羅門著名詩作〈麥堅利堡〉的片段。今年2月18日,在羅門追思會上,蓉子唯一指定朗誦的就是這首詩。麥堅利堡(FortMckinly)在馬尼拉城郊,占地遼闊,七萬座十字碑羅列整齊,用來紀念二戰期間太平洋地區陣亡的美軍。直至今日,每年都有不少美國來的親屬,到此瞻仰、緬懷他們的先人,短暫憶起戰爭帶來的殘酷與沉痛。
五月初,首度訪菲律賓。早年台灣文壇和菲華文壇往來甚密,《文訊》又兩次大篇幅製作「菲華文學專題」,也持續關注菲華文學動態。此次應菲華文經總會邀請到馬尼拉演講,可說是一次「文學探親之旅」。接觸的人,聽到的名姓,談論的往事,久遠以來在文字中相見,腦海中縈繞,溫馨親切,一點都不陌生。
此行感人之處,除了幾位男士,跟我密切聯絡的莊杰森,機場裡外接送的蔡錦郎,導遊「麥堅利堡」的詩人王勇,幾天來照顧陪伴我的多是姊姊妹妹們。楊美瓊姊提供舒適豪華的飯店,翁淑理忙著打點我回去的伴手禮芒果乾;那夜,謝馨姊在古典華麗的餐廳請吃飯,王自然姊引見一位女士:「月曲了的太太王錦華。」久仰外,一見如故。席間大家唱著懷舊歌曲,王錦華和陳瓊華又一人朗誦、一人唱月曲了寫給王若的詩〈天色已靜〉,思憶枕邊人,歡樂氣氛滲入些許感傷。幾日尋幽勝、品佳餚,專車接送款待我的是幾位氣質高雅的姊妹:陳若莉還在持續當年林忠民心心繫念「華青文藝社」的工作,幽蘭、陳瓊華、王錦華、陳紫霞、李文蘅,何嘗不是?儘管生命中最親愛的伴侶已不在,但因為文學、因為愛,支撐她們繼續無悔的前行;因此,我更加堅信,菲華文學永不凋零!
1947年6月,作家巴金一趟從上海來台灣之行,整整一個月,見了多位好友,到過台北、台中、台南,也曾想在台北為「文化生活出版社」找一處分社所在……然而1949年終究阻絕了兩岸往來。整整70年過去,今年六月,《文訊》和上海巴金故居共同策畫了「巴金和他的朋友們」展覽及專題,換個方式實現了巴金重訪台灣的心願。雖然巴金和他那個時代的人物俱已遠去,當我們展卷回首,卻看到他們友誼的光華從不曾褪逝。
近十年來的文壇和學界,陳芳明教授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文學創作、學術論著、教學研究、社會批判,甚至臉書、生活,都動見觀瞻。今年六月,陳教授自政大榮退,70歲生日,幾本著作同時出版。做為觀察、推動台灣文學發展的媒體,《文訊》製作特輯,對一位熱愛家國,堅信只有實踐台灣人文精神,國家命運才可長久的知識分子,表達我們的敬意。
本期人物春秋,除了介紹80後新生代作家蔡文騫,另外幾篇都是懷念已故作家、學者,長久來已形成特色。部分為約稿,大多是作家主動來稿。一生從事創作、翻譯、教學或研究的作家、學者,身後只留幽遠哀思,鮮少殊榮;用文字為他們作傳、立碑,記錄過往努力的軌跡,對文壇、杏壇的貢獻,理所當為。
可貴的是:作家懷念作家的真情,誰說文人相輕、同行相嫉?受業學生感念師長的教誨,何言人心不古、師道不存?他們未必都是明星作家、著名學者,但在筆墨耕耘的園圃,以言立身的天地,只有事蹟入碑,長在人心,才能永不磨滅!
雜誌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人文關懷
〈記憶不迷航〉
死亡遺書的時代光暈──從王尚義到林奕含 ◆晏山農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6〉
迷人的一九二○年代風景(上) ◆陳芳明
青年筆陣
〈抄寫員巴托比〉
一○年代記 ◆言叔夏
〈94狂〉
橄欖與生產 ◆吳億偉
〈百工圖〉
龜爬壁,水崩山 ◆馬翊航
談文論藝
胡琴、嗩吶、柳笛加一些大提琴的鳴音──以一冊詩集《深淵》留下風華的瘂弦 ◆李敏勇
更深邃的婆羅洲──論砂華文學的研究趨勢與成果 ◆鍾怡雯
凝視.陳芳明 特輯
常懷島嶼憂傷的詩人陳芳明 ◆須文蔚
抵達之前,及其回憶 ◆楊佳嫻
像他這樣一個學者──試說陳芳明 ◆楊宗翰
在論述中前行──側寫陳芳明的社會實踐 ◆向陽
期待繼續將內心的火種再次點燃──在生活裡的陳芳明教授 ◆廖玉蕙
人物春秋
〈文壇新秀〉
我不閉關寫作,生活就是我的關──訪詩人蔡文騫 ◆夏夏
蔡文騫作品
〈懷念作家〉
信德堂的餐敘──懷念慕沙 ◆張素貞
劉慕沙翻譯文體的探索之路 ◆鄧敏君
不死的太陽──紀念費啟宇 ◆郭漢辰
〈懷念學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追逐《詩經》老師裴溥言的行吟印記 ◆黃秋芳
園‧緣‧圓──悼念人類學者李亦園院士 ◆胡台麗
〈文壇瑣憶〉
詩畫崢嶸千古秀‧春秋傲岸萬年青──懷念詩人王祿松 ◆楊濤
我們的文學夢 特輯
17年的追尋──從《向左走‧向右走》到《忽遠忽近》 ◆幾米
本期專題1 浪濤退盡,惟有詩留下──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Ⅵ 《後浪》與《詩人季刊》
〈綜論與回顧〉
從封閉到突破,從潛伏到濺起──《後浪》階段的浪花 ◆蘇紹連
純真的浪──《詩人季刊》40年後回顧 ◆陳義芝
詩人季刊社kap我 ◆李勤岸
一事能狂便少年 ◆林興華
政治與詩 ◆廖永來
〈今昔詩作〉
懷司徒門、菅芒搖曳 ◆陳義芝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個人的沙漠 ◆莫渝
入伍生、再逢紹連 ◆掌杉
通河街、Kora ◆廖莫白
獸、在河中漂流的白色塑像 ◆蘇紹連
〈附錄〉
詩的衝浪者──「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後浪詩刊與詩人季刊座談會側記 ◆陳昱文
詩浪:《後浪》與《詩人季刊》封面輯 ◆呂佩珊
本期專題2 巴金和他的朋友們──七十年前的台灣之行
難以忘懷的印象──巴金1947年的台灣之行及其他 ◆周立民
1947年巴金來台,及當時台灣舊友 ◆秦賢次
巴金與黎烈文的交往與友誼 ◆許俊雅
真情與唯情:巴金的「講真話」 ◆彭小妍
巴金譯作在台灣 ◆賴慈芸
站在權勢者的對立面──巴金小說中的上海城市邊緣 ◆郝譽翔
巴金與台灣文學──談兩岸文學共讀的構想與可能 ◆吳明宗
情深往事──馬華的巴金閱讀經驗 ◆顏健富
對於「家」的追尋與緬懷──我讀巴金的散文〈愛爾克燈光〉與〈燈〉 ◆余少君
時代罅隙中的作家身影──訪雷驤談拍攝《巴金──人間三部曲》紀錄片 ◆涂千曼
書的世界
〈書評〉
與潛意識的文化和文明對話──讀《少年凡一》 ◆果子離
風禪‧飛行‧鷺鷥──讀《風、鹽、回望》詩合集札記 ◆張默
從鄉情到「老」的書寫──岩上《變體螢火蟲》讀後 ◆洪淑苓
戰爭與花──利玉芳詩集《燈籠花》之躁動年代 ◆楊淇竹
故事的母親──讀赫拉巴爾「河畔小城三部曲」 ◆朱嘉漢
〈回眸1950年代文學12〉
「紅藍出版社」1955年的三部散文集 ◆應鳳凰
〈序跋〉
寫張錯──序《由文入藝:中西跨文化書寫》 ◆李有成
落葉歸根,魂兮歸來──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新版序 ◆廖振富
詩的交流電──序方耀乾教授《我踏腳的所在就是台灣》詩集 ◆岩上
細節,藏在故事裡──序徐望雲《味蕾下的詩想──平民菜譜及其他》 ◆王健
捲起千層浪──《詩潮》創辦40周年紀念特刊編輯前言 ◆高準
采風誌
樹立典範,啟迪後進──嘉義文學步道 ◆諸羅生
活動報導
潛入光影之所在──「2017台北文學季國際作家」今野敏訪台側記 ◆路那
銀光副刊
〈詩〉
浣溪紗 ◆葉言都
太空人──給陳建忠 ◆林梵
且聽 ◆曹介直
夏威夷紀行八首(七絕) ◆古華
航海日記 ◆綠蒂
逍遙篇 ◆向明
彩色圍巾 ◆一信
對白在戀的無語中 ◆碧果
短詩兩首 ◆余崇生
〈散文〉
喜剩人生記事之一 ◆陌上塵
咱這个年歲 ◆劉靜娟
也近也遠 ◆愛亞
我的終老之鄉 ◆古蒙仁
老病晚年的隨想 ◆趙玉明
一面之緣的友情 ◆郁思
人文關懷
〈記憶不迷航〉
死亡遺書的時代光暈──從王尚義到林奕含 ◆晏山農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6〉
迷人的一九二○年代風景(上) ◆陳芳明
青年筆陣
〈抄寫員巴托比〉
一○年代記 ◆言叔夏
〈94狂〉
橄欖與生產 ◆吳億偉
〈百工圖〉
龜爬壁,水崩山 ◆馬翊航
談文論藝
胡琴、嗩吶、柳笛加一些大提琴的鳴音──以一冊詩集《深淵》留下風華的瘂弦 ◆李敏勇
更深邃的婆羅洲──論砂華文學的研究趨勢與成果 ◆鍾怡雯
凝視.陳芳明 特輯
常懷島嶼憂傷的詩人陳芳明 ◆須文蔚
抵達之前,及其回憶 ◆楊佳嫻
像他這樣一個學者──試說陳芳明 ◆楊宗翰
在論述中前行──側寫陳芳明的社會實踐 ◆向陽
期待繼續將內心的火種再次點燃──在生活裡的陳芳明教授 ◆廖玉蕙
人物春秋
〈文壇新秀〉
我不閉關寫作,生活就是我的關──訪詩人蔡文騫 ◆夏夏
蔡文騫作品
〈懷念作家〉
信德堂的餐敘──懷念慕沙 ◆張素貞
劉慕沙翻譯文體的探索之路 ◆鄧敏君
不死的太陽──紀念費啟宇 ◆郭漢辰
〈懷念學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追逐《詩經》老師裴溥言的行吟印記 ◆黃秋芳
園‧緣‧圓──悼念人類學者李亦園院士 ◆胡台麗
〈文壇瑣憶〉
詩畫崢嶸千古秀‧春秋傲岸萬年青──懷念詩人王祿松 ◆楊濤
我們的文學夢 特輯
17年的追尋──從《向左走‧向右走》到《忽遠忽近》 ◆幾米
本期專題1 浪濤退盡,惟有詩留下──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Ⅵ 《後浪》與《詩人季刊》
〈綜論與回顧〉
從封閉到突破,從潛伏到濺起──《後浪》階段的浪花 ◆蘇紹連
純真的浪──《詩人季刊》40年後回顧 ◆陳義芝
詩人季刊社kap我 ◆李勤岸
一事能狂便少年 ◆林興華
政治與詩 ◆廖永來
〈今昔詩作〉
懷司徒門、菅芒搖曳 ◆陳義芝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個人的沙漠 ◆莫渝
入伍生、再逢紹連 ◆掌杉
通河街、Kora ◆廖莫白
獸、在河中漂流的白色塑像 ◆蘇紹連
〈附錄〉
詩的衝浪者──「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後浪詩刊與詩人季刊座談會側記 ◆陳昱文
詩浪:《後浪》與《詩人季刊》封面輯 ◆呂佩珊
本期專題2 巴金和他的朋友們──七十年前的台灣之行
難以忘懷的印象──巴金1947年的台灣之行及其他 ◆周立民
1947年巴金來台,及當時台灣舊友 ◆秦賢次
巴金與黎烈文的交往與友誼 ◆許俊雅
真情與唯情:巴金的「講真話」 ◆彭小妍
巴金譯作在台灣 ◆賴慈芸
站在權勢者的對立面──巴金小說中的上海城市邊緣 ◆郝譽翔
巴金與台灣文學──談兩岸文學共讀的構想與可能 ◆吳明宗
情深往事──馬華的巴金閱讀經驗 ◆顏健富
對於「家」的追尋與緬懷──我讀巴金的散文〈愛爾克燈光〉與〈燈〉 ◆余少君
時代罅隙中的作家身影──訪雷驤談拍攝《巴金──人間三部曲》紀錄片 ◆涂千曼
書的世界
〈書評〉
與潛意識的文化和文明對話──讀《少年凡一》 ◆果子離
風禪‧飛行‧鷺鷥──讀《風、鹽、回望》詩合集札記 ◆張默
從鄉情到「老」的書寫──岩上《變體螢火蟲》讀後 ◆洪淑苓
戰爭與花──利玉芳詩集《燈籠花》之躁動年代 ◆楊淇竹
故事的母親──讀赫拉巴爾「河畔小城三部曲」 ◆朱嘉漢
〈回眸1950年代文學12〉
「紅藍出版社」1955年的三部散文集 ◆應鳳凰
〈序跋〉
寫張錯──序《由文入藝:中西跨文化書寫》 ◆李有成
落葉歸根,魂兮歸來──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新版序 ◆廖振富
詩的交流電──序方耀乾教授《我踏腳的所在就是台灣》詩集 ◆岩上
細節,藏在故事裡──序徐望雲《味蕾下的詩想──平民菜譜及其他》 ◆王健
捲起千層浪──《詩潮》創辦40周年紀念特刊編輯前言 ◆高準
采風誌
樹立典範,啟迪後進──嘉義文學步道 ◆諸羅生
活動報導
潛入光影之所在──「2017台北文學季國際作家」今野敏訪台側記 ◆路那
銀光副刊
〈詩〉
浣溪紗 ◆葉言都
太空人──給陳建忠 ◆林梵
且聽 ◆曹介直
夏威夷紀行八首(七絕) ◆古華
航海日記 ◆綠蒂
逍遙篇 ◆向明
彩色圍巾 ◆一信
對白在戀的無語中 ◆碧果
短詩兩首 ◆余崇生
〈散文〉
喜剩人生記事之一 ◆陌上塵
咱這个年歲 ◆劉靜娟
也近也遠 ◆愛亞
我的終老之鄉 ◆古蒙仁
老病晚年的隨想 ◆趙玉明
一面之緣的友情 ◆郁思
內容簡介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青年筆陣」:納入年輕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回顧五、六○年代好書,反映時代文學品味。
◎「采風誌」:深入探討、呈現各地的藝文環境,了解文化發展,透過人物特寫、專題報導、在地文化探討等方式回應各個地區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搭建新舞台,讓他們再度粉墨登場。
◎「青年筆陣」:納入年輕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回顧五、六○年代好書,反映時代文學品味。
◎「采風誌」:深入探討、呈現各地的藝文環境,了解文化發展,透過人物特寫、專題報導、在地文化探討等方式回應各個地區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搭建新舞台,讓他們再度粉墨登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