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董天工為箋注《春秋繁露》首人,歷三十余年而成《春秋繁露箋注》。 《春秋繁露》向無定本,更無注本。作為董仲舒后裔的董天工,企慕宗風,發願整理遠祖巨制,歷三十余年而成《箋注》。《箋注》校核文字,引經釋典,疏通文 氣,乃首位系統校注《春秋繁露》的本子。尤為難得者,其注疏援引《公羊》、《左氏》、《谷梁》三傳,不似后來學者多取公羊一家之說;又其書刊刻時,選録大
量前人批注,保存古注利於后學研讀。由是觀之,《春秋繁露箋注》實董學史上重要文獻。 本書據乾隆辛巳年(1761)刊本點校,並略作校注。
目錄
整理說明
《春秋繁露箋注》序
漢廣川公傳譜傳
凡例
春秋繁露
卷一
楚庄王第
玉杯第二
卷二
竹林第三
卷三
玉英第四
精華第五
卷四
王道第六
卷五
滅國上第七
減國下第八
隨本消息第九
盟會要第十
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
重政第十三
卷六
服制像第十四
二端第十五
符瑞第十六
俞序第十七
離合根第十八
立元神第十九
保位權第二十
卷七
考功名第二十一
通國身第二十二
三代改制質文第二十三
官制象天第二十四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服制第二十六
卷八
度制第二十七
爵國第二十八
仁義法第二十九
必仁且知第三十
卷九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觀德第三十三
奉本第三十四
卷十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實性第三十六
諸侯第三十七
五行對第三十八
闕文第三十九
闕文第四十
卷十一
為人者天地第四十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天容第四十五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陰陽位第四十七
卷十二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陰陽義第四十九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
天道無二第五十
暖燠孰多第五十二
基義第五十三
闕文第五十四
闕文第五十五
卷十三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五行相勝第五十八
五行相生第五十九
五行順逆第六十
治本五行第六十
卷十四
治亂五行第六十二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郊語第六十五
卷十五
郊義第六十六
郊祭第六十七
四祭第六十八
郊祀第六十九
順命第七十
郊事對第七十
卷十六
執贊第七十二
山川頌第七十三
求雨第七十四
止雨第七十五
祭義第七十六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卷十七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如天之為第八十
天地陰陽第八十
天道施第八十二
《春秋繁露》附錄
雨雹對
廟殿火災對
論種麥奏
論限民名田疏
士不遇賦
傅序題跋
《董仲舒傳》
《春秋繁露序》
《崇文總目》
《中興館閣書目》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六一先生《書春秋繁露後》
新安程大昌泰之《秘書省書繁露後》
《跋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箋注》序
漢廣川公傳譜傳
凡例
春秋繁露
卷一
楚庄王第
玉杯第二
卷二
竹林第三
卷三
玉英第四
精華第五
卷四
王道第六
卷五
滅國上第七
減國下第八
隨本消息第九
盟會要第十
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
重政第十三
卷六
服制像第十四
二端第十五
符瑞第十六
俞序第十七
離合根第十八
立元神第十九
保位權第二十
卷七
考功名第二十一
通國身第二十二
三代改制質文第二十三
官制象天第二十四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服制第二十六
卷八
度制第二十七
爵國第二十八
仁義法第二十九
必仁且知第三十
卷九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觀德第三十三
奉本第三十四
卷十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實性第三十六
諸侯第三十七
五行對第三十八
闕文第三十九
闕文第四十
卷十一
為人者天地第四十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天容第四十五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陰陽位第四十七
卷十二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陰陽義第四十九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
天道無二第五十
暖燠孰多第五十二
基義第五十三
闕文第五十四
闕文第五十五
卷十三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五行相勝第五十八
五行相生第五十九
五行順逆第六十
治本五行第六十
卷十四
治亂五行第六十二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郊語第六十五
卷十五
郊義第六十六
郊祭第六十七
四祭第六十八
郊祀第六十九
順命第七十
郊事對第七十
卷十六
執贊第七十二
山川頌第七十三
求雨第七十四
止雨第七十五
祭義第七十六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
卷十七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如天之為第八十
天地陰陽第八十
天道施第八十二
《春秋繁露》附錄
雨雹對
廟殿火災對
論種麥奏
論限民名田疏
士不遇賦
傅序題跋
《董仲舒傳》
《春秋繁露序》
《崇文總目》
《中興館閣書目》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六一先生《書春秋繁露後》
新安程大昌泰之《秘書省書繁露後》
《跋春秋繁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