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道德哲學的視角出發,具體地考察了漢末及漢魏之際名教衍化所蘊涵的形式主義及功利主義趨向,分析了玄學在克服這種趨向方面所作的理論努力,指出了玄學通過溝通自然之性與道德原則而為后者尋找形上根據並由此建立社會之序的倫理進路,並肯定玄學的這一基本立場使「自然之性」中所蘊涵的個體性原則、自願原則受到空前重視。
與此同時,作者也指出了玄學在重建價值秩序的過程中所暴露的內在理論缺陷,包括未能對廣義的價值與道德價值作清晰的界定、淡化了人倫規范的必要性,等等。全書資料翔實,考察細致,注意從不同的維度考察有關問題,並分析其中蘊涵的內在意義,對所討論的某些問題的分疏,具有一定的新意。
尚建飛,男,1975年生,陝西延安人。2008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師從楊國榮教授。現任內蒙古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以及倫理學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先秦儒家公正理論的基本維度》、《(老子)中的幸福觀》、《王弼的德性理論及其倫理思想》等十余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儒家生命哲學研究」,主持內蒙古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中國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研究」等3項。
目錄
序 楊國榮
導論
第一章 漢魏之際的主流道德哲學思想論略
第一節 三綱五常與形式化倫理
第二節 《人物志》與政治的德性向度
第二章 自然之性與貴無論的道德形而上學
第一節 早期貴無論的價值取向
第二節 道法自然:自律原則的確立
第三節 以無為用與成德實踐
第四節 聖人與政治實踐
第五節 唯道是從與聖人的德性
第六節 聖人與道德理想
第三章 虛無主義與竹林玄學的價值重建
第一節 虛無主義根源於名教
第二節 自然一體與和諧
第三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
第四章 獨化論與道德相對主義
第一節 放誕與崇有
第二節 足性逍遙的價值原則
第三節 無為:任其自為與任其自得
第四節 獨化與人性
第五節 無為而自治的社會理想
第五章 自然之性的宗教化與東晉佛道倫理
第一節 張湛的《列子》注與玄佛道合流
第二節 仙道與人理:葛洪神仙道教倫理思想引論
第三節 諸法實相與彼岸生存
結語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導論
第一章 漢魏之際的主流道德哲學思想論略
第一節 三綱五常與形式化倫理
第二節 《人物志》與政治的德性向度
第二章 自然之性與貴無論的道德形而上學
第一節 早期貴無論的價值取向
第二節 道法自然:自律原則的確立
第三節 以無為用與成德實踐
第四節 聖人與政治實踐
第五節 唯道是從與聖人的德性
第六節 聖人與道德理想
第三章 虛無主義與竹林玄學的價值重建
第一節 虛無主義根源於名教
第二節 自然一體與和諧
第三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
第四章 獨化論與道德相對主義
第一節 放誕與崇有
第二節 足性逍遙的價值原則
第三節 無為:任其自為與任其自得
第四節 獨化與人性
第五節 無為而自治的社會理想
第五章 自然之性的宗教化與東晉佛道倫理
第一節 張湛的《列子》注與玄佛道合流
第二節 仙道與人理:葛洪神仙道教倫理思想引論
第三節 諸法實相與彼岸生存
結語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