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編年體”這種按照時序一年接著一年寫下來的史書,可以讓讀者對歷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效果超過《史記》、《漢書》之類的紀傳體。 而“編年體”的典範,就是《左傳》。
司馬光認為應該接續《左傳》,編寫一套上自戰國,下至五代,一年接著一年的編年體史書,讓我們看到過去的事件,宛如一幕又一幕的展現,其中有逐漸興盛的氣勢,也有衰敗下場的過程。
《古代中國的圖像長卷(資治通鑒)》導讀者張元教授告訴我們《資治通鑒》的編輯團隊是如何從眾多的史料選出他們認為可信、認為應該納入《資治通鑒》的歷史片段──要怎樣選取重點,要摘錄哪幾句話,用怎樣的文字陳述等。 另外張教授在《古代中國的圖像長卷(資治通鑒)》中亦強調如何解讀及注解《資治通鑒》。
任何史書上的文字,都有立場、觀點和關懷,都是一種“解釋”,而不是過去發生事情的真相表述。當然,不同的解釋之中,也有高下優劣之分,我們在閱讀時需要細加辨析。讀史的人不能不發揮想象力,遙想當時情景,進入人們心中,這樣我們才可以知道得多一點、深一點。胡三省的做法,就是很好的示範。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並稱為“史學兩司馬”。自幼嗜學,20歲中進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領餃編纂《資治通鑒》,其時司馬光年47歲。元豐七年(1084),《資治通鑒》完成。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數月後去世,時年67歲。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