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三年:三入四川、貴州與雲南行記--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

華西三年:三入四川、貴州與雲南行記--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英)謝立山
  • 譯者:韓華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19-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142168
  • ISBN13:9787101142167
  • 裝訂:平裝 / 237頁 / 32k / 13 x 19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近代英國著名外交家和探險家謝立山,以自己的視角向讀者展現晚清四川、貴州和雲南三省的歷史場景,留下了西方人對晚清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記錄。
 
在《華西三年:三入四川、貴州與雲南行記/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中,謝立山十分詳細地描述了考察沿途的所見所聞,包括地形地貌、河流山脈走向、植被、水陸交通、作物種植、主要產業、貿易情況、居民生活、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等。
 
這些記載,在英國殖民侵略的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成為當時英國政府迫使重慶開埠的重要情報。對今天的讀者來說,此書為我們瞭解晚清西南地區的風土人情、經濟狀況與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作者介紹

謝立山,(Alexander Hosie,1853—1925)。1876年進駐華領事界,歷任英國駐重慶領事、英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首任總領事、英國駐天津總領事等職務。多次在華旅行,搜集了許多關於商業和博物學等方面的材料。著有《滿洲》(Manchuria: Its People,Resource and Recent History)、《四川的物產、實業和資源》(Sze-chwan: Its Products,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等。

譯者簡介

韓華,四川隆昌人,歷史學博士,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出版專著《民初孔教會與國教運動研究》、譯著《孔門理財學》《審判山下奉文:戰爭罪與指揮官責任》《宋徽宗》等共九部。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

譯者序 / 1
前 言 / 1
序 言 / 1
第一章 沿長江上游到中國西部 / 1
第二章 從重慶城到貴州省會 / 11
第三章 向西到雲南 / 28
第四章 穿過雲南東北到長江 / 44
第五章 從重慶城到四川省城 / 57
第六章 穿越“倮倮國”和建昌盆地 / 71
第七章 穿過建都到雲南 / 90
第八章 從大理府到雲南府 / 105
第九章 穿過貴州西部到長江 / 117
第十章 到達白蠟鄉、神山峨眉和長江上的最高通航點 / 127
第十一章 中國的白蠟蟲 / 148
第十二章 中國西部與西南部的貿易 / 158
第十三章 蒙 / 173
苗語練習 / 181
英語—苗語詞匯表 / 219
中國與印度的鴉片種植說明 / 234
 
 

19 世紀後半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迅速發展,對外殖民侵略,掠奪資源與領土 ;清王朝卻日趨衰落,無力與之抗衡,成為列強攫取各種利益的對象。鴉片戰爭以後,列強的侵略勢力逐漸深入中國內地。隨著18世紀末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19世紀末佔領緬甸全境後,中國的西南邊疆直接處於英國的眈眈虎視之下。這是本書《華西三年 :三入四川、貴州和雲南行記》(Three Years in Western China:A narrative of Three Journeys in Ssü-ch’uan, Kuei-chow, and Yun-nan)形成的歷史背景。

《華西三年》是以一個英國人視角向讀者展現 130 多年前,中國四川、貴州和雲南三省的自然與人文風貌。此人就是亞歷山大·霍西(Alexander Hosie,1853—1925),中文名謝立山,近代英國著名外交家和探險家,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畢業于英國著名的亞伯丁大學,擁有文學碩士和法學 博士學位。自 1876 年始,受英國政府之派,在中國從事外交、考察等工作,1881 年,擔任英國駐重慶領事,其後在溫州、煙臺、臺灣等地任代理領事和領事。1894 年 11 月至 1897 年 7 月、1899 年 4 月至 1900 年 4 月,兩度出任英國駐牛莊領事。1902 年 4 月,英國在成都設總領事館,謝立山任首位總領事(Consul-General)。1905—1908 年任使館代理商務參贊和商務參贊。1908 年出席在上海舉行的萬國禁煙會議。1909—1912 年任駐天津總領事。後脫離駐華領事界。1919 年複被召回,任使館特別館員。

謝立山對華考察的足跡遍及中國東北、西南、西藏等地區,並撰寫了內容豐富的考察報告,除本書以外,還著有《滿洲 :其人、資源和最近的歷史》(Manchuria: Its People, Resource and Recent History),《鴉片問題探索 :中國主要產煙省份旅行記》(On the Trailof the Opium Poppy: A Narrative of Travel in the Chief Opium Producing Provinces of China),《四川 :它的物產、實業和資源》(Sze-chwan: Its Products,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到西藏東部邊界的旅行》(On a Journey to the Eastern Frontier of Thibet:Report)等書。

謝立山有豐富的地理探險經歷,他對中國不同地域進行多次考察,對物產、貿易、交通、鴉片等進行細緻的研究,撰寫的考察報告為英國政府、英國皇家地理 協會提供了大量資訊,受到英國政府、後續考察者,以及一些學者的高度讚揚。有學者評價說 : “霍西的考察可以說是20世紀初期最全面、最詳細的中國東北綜合資訊的考察報告。” 謝立山去世後,英國皇家地理協會在悼文中寫道:“霍西的去世使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失去了一位資格最老、最具價值的會員……

其兩部著作《華西三年 :三入四川、貴州和雲南行記》《滿洲 : 其人、資源和最近的歷史》現在仍是上述兩個地區的權威。”“從(中國)海疆到西藏前線,從蒙古到滿洲再到安南邊境,他走遍了除新疆外的幾乎每一個省。他日復一日認真地辛勤記錄下任何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還對中國的物產和貿易做了細緻研究。”

謝立山前往重慶,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58 年(咸豐八年)6 月 26 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其中第九款規定 :“英國民人准聽持照前往內地各處遊歷、通商,執照由領事官發給,由地方官蓋印。經過地方,如飭交出執照,應可隨時呈驗,無訛放行;雇船、雇人、裝運行李、貨物,不得攔阻。”顯然,謝立山作為一名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內地遊歷、考察,是得益於不平等條約的保護,而直接促成謝立山前往重慶 的還是不平等條約 — 1876年的《中英煙臺條約》,該條約的簽訂使英國實現了它十餘年來企圖擴大在華通商特權的願望,在打開中國沿海門戶之後,得到了入侵中國西南邊境所謂的“條約權 利”。
《中英煙臺條約》有條款規定 :“又四川重慶府可由英國派員駐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其中“另議專條”規定: “現因英國酌議,約在明年派員,由中國京師啟行,前往遍歷甘肅、青海一帶地方,或由內地四川等處入藏,以抵印度,為探訪路程之意,所有應發護照,並知會各處地方大吏暨駐藏大臣公文,屆時當由總理衙門察酌情形,妥為辦給。”《中英煙臺條約》規定允許英國官員駐紮重慶,清政府諭令各地對持有護照的外國遊歷者給 予全面保護。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謝立山受英國政府派遣,前往中國重慶。他在重慶任職的三年期間,於 1882、1883、1884 年三次考察中國西部。在本書中,謝立山十分詳細地描述了考察沿途的所見所聞,包括地形地貌、河流山脈走向、植被、水陸交通、作物種植、主要產業、貿易情況、居民生活、民族關係等,其中著墨較多的是 :川江航道、罌粟種植、主要物產、商業貿易、少數民族的生存狀況等,這些記載,對當時英國政府獲取中國西南三省的相關資訊、評估西南地區及川江航道的商業前景,無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本書的《前言》中,謝立山介紹本書中的有些章節,或者曾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英國聯合會亞伯丁會議宣讀,或者為商務部曼徹斯特商會特別會議所準備。英國殖民侵略印度、緬甸後,對中國西南安全形成了嚴重的威脅,英國政府在尋找從緬甸、越南進入中國西南邊疆要地—雲南的通路,而謝立山的《華西三年》正是為英國政府打開中國內陸“後門”準備的考察報告。
正因為特定的歷史背景,使得本書在內容上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西方人的文化優越感和對他民族的歧視,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一名外國人大搖大擺地隨意選 擇路線,在中國西南邊陲穿梭,進行著目的明確的考察,這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深刻感觸到當時清政府的衰弱,無力抵抗外國殖民勢力入侵,也看到了列強覬覦中國大西南的野心。魯迅在《中國地質略論》一文中說 :“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險 ;可容外族之讚歎,不容外族之覬覦。”西方人的考察活動與覬覦我國權益、領土有密切聯繫時,不免使考察
蒙上了一層侵略目的的政治色彩。

中國近代史的研究,需要一種世界的眼光去搜集、整理、甄別史料,外文資料是研究中國近代史重要的部分。清末外國人在中國西南進行了長期的考察,他們 所留下的遊記、報告,需要我們在搜集、整理、系統翻譯的基礎上去發掘其中有用的資料。我們要承認,本書對研究中國近代史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們今天閱讀本書,需要清醒地意識到本書產生的歷史背景,能夠歷史地思考、辨識書中受他者的視角、文化優越感、殖民主義驅使下的立場等因素影響的記述。
關於本書的翻譯,需要說明的是 :
1. 本書根據倫敦 1890 年第一版(London: George Philip & Son,
1890.) 譯出。
2. 本書中出現的人名、地名,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逐一進
行了核准;對無法查實的人名、地名,採取了保留原文的做法。凡人名、
地名在第一次出現時均括注了原文拼寫。
最後,本書不妥之處,還請讀者諸君斧正。
    韓 華
2019 年 8 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