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於對司馬遷《史記》的閱讀和思考,作者董成龍在多年潛心閱讀經典的基礎上,整理出一條貫穿三皇五帝至漢朝的立朝與立教線索,根據這條線索,又反觀司馬遷的史家筆法及其背後的心法。
司馬遷繼《春秋》之志而作《史記》,申明周秦之變與秦漢之變,敘事貫穿立朝與立教兩大問題。立教是確立官奉學說、改正朔(年的起始月和月的起始日),要害在立德。立朝而不立教,則無法導民以德,延綿政權。漢朝立朝以來,高祖沿用秦制秦德(水德),惠呂無違高祖確立的漢朝祖制,雖行黃老之術卻不依黃帝(土德)為國朝敲定土德;中經漢文帝劉恆(前203-前157)、漢景帝劉啟(前188-前141)意欲改弦更張,遭遇立朝權臣捍衛祖制,未能成行;終於漢武帝確立代秦而起的漢朝新德(土德)。與此同時,在儒生建議下,漢朝不再沿用秦制顓頊歷,改用太初曆,重啟歷史紀元。改德與太初曆創製(天人之際),加之由黃老之術而獨尊儒術(君臣關係)的官學調整,共同構成立教時刻。
作者:董成龍,法學博士,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攻政治思想史,聚焦中世紀之後的立國與立教。主編「世界史與古典傳統」譯叢,編譯著作《大學與博雅教育》、《德性與權力》。代表作品: 《清民變局中的政治儒生與國運情懷》、《共和與君主》、《梁漱溟的「建國運動」》、《立教時刻的史家筆法》等論文,《排他性共和主義與非君主制共和國》等譯文。